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三国当军阀 >

第428章

混在三国当军阀-第428章

小说: 混在三国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又向陈群道:“陈爱卿,这关中饱学之士不下数千人,空缺官员却只有数百人,不知道这官员该如何选拔呢?”

“考试。”陈群不假思索地答道,“开科取士!”

“开科取士?”天子不解道,“如何开科?”

陈群道:“文官选拔开文科,考儒学、法学、格物、算学诸科目,武官选拔开武科,考技击、箭术、骑术、兵法诸科目,文科、武科各设天、地、人三榜,每榜各取百名,天榜赐进士及第,地榜赐进士出身,人榜赐同进士出身……”

陈群将昨夜与贾诩、李肃一番密议后商定的开科取士法娓娓道来。

天子及满朝文武虽然听得新鲜却也清楚明了,单就开科取士本身而论,的确算得上最公平的官员选拔模式,不过唯一让百官无法接受的是,这开科取士选拔官员的方法一旦实施,士族就将永远失去高高在上的贵族身份,从此不得不与庶民平起平坐了。

唯士族为尊,将变成唯读书人为尊。

事实上,陈群向马跃所献的九品中正制是讨好拉拢士族的极端,而马跃自己想出来的科举制则是打压削弱士族的极端!这两个方法虽然南辕北辙,对士族的态度更是天差地别,可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马跃推上帝位。

九品中正制是讨好士族,以维护士族利益换取士族的支持。

科举制则是通过扶持出身寒微的读书人上位,以换取天下读书人的支持。

在马跃之前,士族几乎就是天下读书人,天下读书人就是士族,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可在马跃占领关中之后,情形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所谓无商则不富,马跃不遗余力扶植工商业的发展,使关中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拥有富足生活之后,寒门子弟便也拥有了求学的物质基础,再加上管宁八百弟子遍地开花式的兴办私熟,最终导致关中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寒门学子,尤其是傅燮、法正在雍、凉两州首先试行开科取士、从读书人中选拔地方官员之后,寒门子弟的读书热情更是空前高涨。

到现在,士族因为战乱而凋零,寒门读书人却因为关中大治而成千上万地出现,此消彼长之下,寒门学子已经占据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施行科举取士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这也正是马跃敢于无视天下士族的反对而断然施行科举制度的最大原因!

只要马跃以军队牢牢把持住政权,熬过最初的几年,待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在各州、郡、县的官场上站稳脚跟,马跃治下的士族残余势力也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制度,现在关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让绝大多数寒门子弟都念得起书了,那么科举制度的施行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丞相马跃的高调支持,绝大多数官员惧于马跃淫威选择了倒戈支持。

司徒孔融、司徒孔伷、尚书蔡邕和侍郎甄逸等少将官员虽然激烈反对,却是独力难支,最终天子下诏遍发公文至全国各郡、县,但凡想求取功名的,不论出身士族还是出身庶族,不管文生还是武生,都可以进京赴试,“秋闱”日期定在十月下旬。

第一届主考官自然是由马跃亲自担纲。

主考官这个位置当真是举足轻重,马跃虽然没什么文化,可小时候看越剧还是看过不少的,知道进京赶考考中状元之后是要拜恩师的,戏中的恩师一般都会是宰相,这样一来新科状元也就成了宰相门生,这些门生对宰相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设想一下,如果天下官员皆出自丞相马跃门下,将来马跃称帝还会有阻碍吗?

除了试行科举制度,天子还一并下诏晋封马跃为凉王,增邑十万户,朝中百官再次倒戈,孔融、孔伷等人虽然坚决反对,却已无力回天。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0年)八月十五,天子正式敕封马跃为凉王,赐九锡。

九月,曹真上奏天子表孙权为吴王。

十月,孙权上奏天子表曹真为楚王。

十一月,孙权将年仅十岁的幼妹孙仁(孙尚香、弓腰姬)下嫁曹真,吴、楚两家正式结盟。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201年)。

正月,益州刺史张松设计,挑唆五溪蛮举兵反叛。

二月,曹真以张辽留守襄阳,以诸葛亮为军师亲率三万大军征讨五溪蛮。

五月,楚军大破五溪蛮,尽收其众,得精壮一万。

六月,曹真采纳诸葛亮之计,挑唆南中蛮人叛乱,益州南部永昌、建宁、越帯櫊槨㈥迦悍私苑矗趺祥穑匣窀福抛┩陈适蚍耸牵嬷北剖窨な艄髭镏钋家捕嘤蟹磁眩俦崮下坪拼蟆

七月,蜀将张任征南中,因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将士多有患疾者,失利。

九月,益州刺史张松设计诱杀番王孟轲于成都城下,叛军大败。

十月,番王孟获卷土重来,贼势复起。

十一月,五溪蛮起兵响应,威胁西川。

十二月,楚将张辽率军两万进驻夷陵,威胁鱼腹浦,张松急以八百里加急向洛阳告急。

洛阳,凉王府。

除夕夜,正是合家老小团圆的时候,凉王府内张灯结彩,下人仆妇们往来穿梭,正忙得不亦乐乎,金碧辉煌的大厅内,马跃身披滚龙王袍据案而坐,大门外人头攒动,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马跃的几十位诰名妃子以及百余位儿女。

马跃的女人数以百计,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没身份、没地位又没有儿女的三没姬妾,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出现在这种正式的场合。

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中,正妃刘妍款步走进大厅,刘妍左手牵着嫡长女马月,右手牵着次子马安,左首落后一步还跟着嫡长子马征,此时的马征已经十八岁,早已经成为昂藏少年了,与马跃相比,马征少了几份骠悍气息却多了几份儒雅风流。

不过一对眸子却完全继承了马跃的基因,又黑又亮,光彩夺人。

小丫头马月也已经十二岁了,出落得越发娇俏可爱,也许是第一个女儿的缘故,再加上马跃毕竟是现代人,对马月就多了些格外的溺爱。

“去吧。”刘妍拍了拍马月和马安的小脑袋,说道,“快去向你们父王请安。”

马征带着弟弟妹妹上前一步,向马跃恭恭敬敬地跪下,朗声唱道:“孩儿给父王请安,恭祝父王身体康泰、福寿永享。”

“呵呵呵……”马跃连连肃手道,“起来,都起来吧。”

“谢父王。”

马征顿首再揖,然后起身恭恭敬敬地立于一侧。

马月、马安却早已经嘻嘻笑着投进了马跃怀里,马月个高伸手搂住了马跃脖子,马安年幼腿短一伸手只勉强抱住马跃的大腿,嘴里便“父王抱,抱抱”地叫个不停,马跃直笑得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也许是上了岁数的缘故,马跃对嫡次子马安的要求远没有马征那般严格。

“来,月儿,这个给你。”

马跃打开身边桌案上的锦匣,从里面拿出一对镯子递给马月。

“哇,好漂亮的镯子。”

马月欢天喜地地接了过来,搂着马跃脖子亲了一口,然后迫不得已地往手腕上戴,抱着马跃大腿的马安不高兴了,嘟着小嘴抗议道:“父王,孩儿也要,孩儿也要嘛……”

“好好好。”马跃笑着弯下腰来,将马安一把抱起放在自己腿上,从桌上打开另一只锦匣,从里面拿出一把精致的小弓递到马安手中,笑道,“看,父王给你准备了什么?”

“哇,弓!”马安惊喜地叫出声来,抱着小弓左瞧瞧右看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忽然又回头冲马征一笑,小脸上尽是崇拜和仰慕的表情,“将来长大了,安儿也要像大哥一样一箭射穿天上的大雁。”

“呵呵。”马跃忍不住摸了摸马安的小脑袋,笑道,“安儿将来长大了肯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将军,说不定将来还能率领大军一直杀到西方去。”

马安兴奋地举起小弓,奶声奶气地大叫道:“哦,安儿将来要当大将军……”

“好了,快别闹了。”刘妍上前抱过马安,又向马月道:“月儿,快带弟弟去玩,外面还有好多弟弟、妹妹等着向你父王拜年呢。”

马月嘟起小嘴,带着马安不情不愿地转进了屏风后面。

马跃这才拉下脸来,表情严肃地问马征道:“在邺城这一年多,武艺可曾荒废?”

马征恭恭敬敬地应道:“孩儿牢记父王的教诲每日勤练武艺,从不敢或时而废。”

“唔。”马跃伸手捋了捋颔下日见浓密的柳须,又问道,“说说吧,这一年多在邺城向审配大人学习治理内政,你都有些什么心得?”

马征想了想,答道:“孩儿以为朝廷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故朝廷一定要体恤百姓,绝不可横征暴敛,更不可毫无节制地摊派瑶役。百姓富足则国家富足,国家富足则后勤充足,后勤充足则军队强盛,军队强盛则国家强盛,是故,百姓实为国家强盛之根本。”

“嗯,好。”马跃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欣慰,赞道,“小小年纪就能有这番见解,足见在河北这一年多,你是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学习了,总算没有辜负父王的一番心血。”

马征忙道:“这都是父王教诲有方。”

“好了,你心中也不要太得意。”马跃摆了摆手,说道,“要知道学无止境,你现在这点见识根本不算什么,你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还要多向几位老师尤其是贾诩先生请教。过完年就不必去邺城了,就留在洛阳吧,你母后最近身体不太好,有时间就多陪陪她。”

马征恭声道:“孩儿领命。”

马跃道:“好了,下去吧。”

马征拱手再揖,躬身退出了大厅。

正妃刘明又带着马姬进来向马跃请安,本来以刘明的长公主身份完全应该独享正妃尊荣,可遗憾的是她的肚子不争气,马屠夫没少在她肚子上耕耘,可最后只整出个小丫头,就是现在站在刘明身边的马姬,马姬完全继承了她母亲的美貌,将来长大了显然是个万里挑一的美人胚子。

“来,姬儿过来父王抱。”

马跃伸出将马姬抱到膝上,马姬便搂着马跃脖子甜甜地唤了声父王,直叫得马跃魂都酥了,要说马跃明显喜欢女儿多一些,每天在王府里看着那群儿子鸡飞狗跳,马跃整个头都大了,可只要看到马月、马姬这些个粉妆玉啄的女儿,马跃心中所有的怒气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

马跃送了马姬一串西献进献的珠花,小丫头跟着刘明欢天喜地去了。

接着进来向马跃请安的是侧妃邹玉娘和乃真尔朵,两女身后还跟着马战、马扬、马起哥仨,乃真尔朵虽是番妃,可母凭子贵,马战怎么说都是凉王次子,虽说王子只有一个,可马战怎么说都是世子,乃真尔朵身份自然也就跟着尊贵起来。

马战哥仨一字排开,抱拳恭声道:“孩儿恭祝父王身体康泰、福寿永享。”

“好好,很好。”马跃连连肃手,对马战哥仨的态度明显要比对马征随和多了,笑道,“好啊,一个个都长成大小伙子了,尤其是战儿你,嗯,壮得像头小牛犊,听许你的武艺也是进境神速,都可以和典韦将军打成平手了,哈哈,过不了两年就能跟老子上战场了。”

马战闻言大喜,急单膝跪地朗声道:“孩儿谨遵父王之命。”

“咦……”马跃一愣,旋即大笑道,“你这孩子,竟然跟父王耍起心眼来了,哈哈,好,难得你有心,下次出征时,父王一定带你出征如何?”

“谢父王。”马战顿首再拜道,“孩儿早就盼着这天了。”

“好了。”马跃挥了挥手,向马战哥仨道,“你们都是男孩子,而且已经到了舞勺之年(13~15岁),父王就不送你们礼物了,父王只要你们牢牢记住一条,兄弟之间一定要互亲互爱,一定要团结,兄弟就像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只有握在一起打出去才有力量。”

马战哥仨恭声道:“孩儿谨记父王教诲。”

“好了。”马跃挥手道,“你们下去吧。”

剩下的儿子们正欲进入大厅向马跃请安时,典韦忽然疾步匆匆进了大厅,附着马跃耳畔低声说了几句,马跃一听顿时脸色大变,厉声道:“当真?”

典韦黯然点了点头,应道:“当真。”

“快!”马跃想也不想,立刻下令道,“备马,去征西将军府。”

说罢,马跃再不理会大厅外等候的貂蝉、月奴儿、阿姿古丽、大乔、小乔、蔡琰诸女以及她们所出的数十位儿女,急奔大门而来,甫至大门外,典韦已经将马跃的坐骑牵来,马跃急翻身上马,在典韦和数十家将的簇拥下奔着征西将军府去了。

征西将军府,此时已经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马跃匆匆赶到征西将军府外时,马岱、马休兄弟早已经候在大门外,见了马跃,马岱、马休兄弟急翻身跪倒在地,膝行上前抱住马跃大腿,嚎啕大哭道:“兄长!大哥他……快不行了,呜呜呜……”

“怎么回事?”马跃厉声大吼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