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86章

借天改明-第86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辅成基命升为首辅,心里暗暗的道:自己一定不能像李标这样蠢,主动提出辞职。敢用辞职来要挟皇上,也不看看是不是时候,目的没达到,反而丢了官位。
    他却不知道,崇祯皇帝是下定决心要把温体仁提为首辅的。就算他不主动辞职,也会找机会让他滚蛋的,除非他在滚蛋之前所做的事情,能让崇祯皇帝满意。
    温体仁升为次辅,心里当然是高兴的,首辅的位置是每个文官的目标。只有到达了这个位置,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李标一下好像真的老了好多岁,意兴阑珊地辞别皇帝离殿,虽说崇祯皇帝赏了些头衔给他,但也没首辅的实权好啊。文华殿内的大臣看着李标那蹒跚的背影,都默默无言。
    等李标离开大殿,崇祯皇帝问底下臣子道:“诸位臣工,对于温卿所奏之保密一事,可还有异议?”
    有李标在前,没人敢再触霉头,就是之前反对的成基命,也没再说话。
    崇祯皇帝见没人再说话,就下结论道:“既然无人再有意见,温卿,你来cāo办此事,形成条例,昭告天下,让所有文臣武将都知道此事。如若在保密事宜之内而有泄密者,严惩不贷!”
    “臣遵旨!”温体仁大声的答应,仿佛在示威一般。
    崇祯皇帝处理了这个事情,就转向钟进卫问道:“钟师傅一早过来求见,是有何要事?”
    钟进卫有点把握不住在这个场合到底说不说,一时没有回答。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那样子,心知有事难以当众开口,就说道:“朕有点累了,先到后面主敬殿歇息下。诸位臣工,你们先忙你们的,朕随后再过来和你们讨论剩余事宜。钟师傅,你随朕过来,朕有事要请教。”
    崇祯皇帝分别交代了几件事情,然后就摆驾主敬殿了。
    殿内的文臣都是人jīng,谁不知道崇祯皇帝这只是找借口。不过刚经历了李标的事情,谁都不想多事,就假装不清楚崇祯皇帝话里的含义,各忙各的事情了。
    崇祯皇帝来到主敬殿坐定之后,把宫女宦官全部遣了出去,然后问已跟过来的钟进卫道:“钟师傅,现在可以说了么?”
    钟进卫感激地看看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昨rì回府歇息,路遇保定侯府门口时,听到了当初刺杀我的刺客声音。”
    钟进卫详详细细地把昨天整个冲突过程都向崇祯皇帝讲述了一遍,然后又说了东厂护卫所说的疑点,最后请求道:“臣请陛下派东厂番役调查此事,捉拿刺客。”
    崇祯皇帝当然是知道东厂早已布线在监控保定侯府,只是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就安慰钟进卫道:“钟师傅,朕昨rì对你所言,东厂已发现主事之人的蛛丝马迹,眼下正在暗访之中。此事可还记得?”
    钟进卫点点头:“记得。”昨天的事情,怎么可能就忘了呢。
    “东厂所怀疑的对象就是保定侯,当前正在监控取证中。钟师傅请少安毋躁,相信东厂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的。”
    就在这时,王承恩急匆匆入殿禀报。看到钟进卫也在,边上没有其他人,就用略带兴奋地语气禀告:“陛下,东厂已抓获刺杀中兴伯的刺客,就是当初指使马贼刺杀中兴伯之人。”
    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一听,都一怔,互相看看,然后再看向王承恩。还真巧,刚说这事,这事就有结果了。
    崇祯皇帝又看看一脸关心的钟进卫,然后对王承恩说道:“大伴,把详情细细说来。”
    王承恩笑着答道:“是,陛下。说起来,此事还多亏了中兴伯。”
    什么,还多亏了我?钟进卫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崇祯皇帝批评王承恩了:“大伴,别吊钟师傅胃口了,把知道的情况先说了吧。”
    “是,陛下。中兴伯昨晚去保定侯府闹了一阵,打草惊蛇,把蛇给引出洞了。因此被顾百川带着的番役给抓了。”
    钟进卫没想自己昨天那么一闹,还有这效果,果然是冥冥之中,自有报应。
    “所抓之人为保定侯府家奴梁彪,经过连夜审讯,已招认其罪。”
    王承恩把手中的一份供状呈给崇祯皇帝,然后退回原来位置之后,继续解说道:“保定侯得知中兴伯向陛下建议按勤王军之汰兵法汰京营,怀恨在心,出赏银一万两,让为其做事的马贼前去伏杀中兴伯,梁彪就是cāo办此事之人。”
    崇祯皇帝接过供状,并没有细看,而是听着王承恩解说。
    听到王承恩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问道:“保定侯已非京营提督,何以要杀了钟师傅这么严重?另则,他又是从何得知钟师傅向朕进言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京营相关
        王承恩对崇祯皇帝一躬身道:“陛下果然英明,一下就听出了其中的关键。”
    马屁送了过去后,王承恩才回答崇祯皇帝的问题:“保定侯提督京营多年,各营统兵之将多为其所收买。一起吃空饷,扣兵士饷银,甚至调京营兵丁出去,为其做事,赚取额外钱财。当前京营,能战之兵怕十之无一,平rì陛下所见,都为银枪蜡烛头,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而已。保定侯听闻中兴伯要坏他钱源,就想要中兴伯的命,以免陛下听其所劝,整顿京营。”
    崇祯皇帝听得越来越心惊,没想京营已经烂成这样,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估计。
    王承恩没听到崇祯皇帝说话,就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梁彪招认,保定侯的消息来源是现任京营提督李凤翔,他俩早已狼狈为jiān,平分所获钱财。奴婢以为当rì中兴伯进言的时候,有内侍听到后,向李凤翔通风报信。”
    “啪”的一声从崇祯皇帝处传来,原来他已止不住愤怒,猛得一拍御桌,喝道:“这狗奴婢,敢吃里扒外。”
    钟进卫在一边听王承恩前后说明原因,心里也越来越吃惊。没想,自己当初一个主意,竟然不知不觉之间就引来了杀身之祸。
    对于古人不把人命当回事,和人为财亡这两件事,钟进卫忽然有了深刻的理解。
    王承恩看崇祯皇帝如此愤怒,连忙道:“陛下,请息怒,这也只是那梁彪的一面之词。”
    崇祯皇帝怒目看着王承恩,仿佛王承恩就是那个奴婢李凤翔似的。他心中已经相信了梁彪的供词,否则,无法解释已卸任的保定侯如此博命的行为;也无法解释保定侯如何得知此事。
    “陛下,据那梁彪招认,梁世勋今天会和李凤翔碰面,要李凤翔监听陛下对中兴伯的反应,并准备买通御史弹劾中兴伯。奴婢已让顾百川跟踪梁世勋,争取人赃并获。”
    王承恩和崇祯皇帝同仇敌忾,把保定侯的官称去掉,直呼其名。
    崇祯皇帝一听还有御史也会参与进来,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咯咯直响,对王承恩命令道:“让他们先把事情做了,再悄然把梁世勋和李凤翔给朕抓来,不要走漏风声,由你们东厂审讯,挖出朕身边吃里扒外的狗奴婢。”
    “是,陛下。”王承恩得到崇祯皇帝的授权,就不再顾忌,回东厂去布置任务了。
    崇祯皇帝想着王承恩刚才禀告的内容,心里是一阵阵的怒火。忽然,他看向钟进卫,很奇怪,钟进卫这个当事人,反而一声不发,看着像在发呆一样。
    “钟师傅。”崇祯皇帝叫了一声钟进卫。
    没反应,崇祯皇帝就提高了点声音,又叫了一声:“钟师傅?”
    还是没反应,不会吓傻了吧,崇祯皇帝心里担心,就大声的对钟进卫喊道:“钟师傅!”
    啊,怎么了,这么大声。钟进卫吓了一跳,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在。”
    “钟师傅休要害怕,朕会给你做主的!”崇祯皇帝担心钟进卫会因此害怕而不再敢给自己出谋划策,就安慰道。
    “啊,不是,臣没害怕。只是,臣由这件事情,想到了其他事情。”钟进卫赶紧解释。
    这也能开小差?崇祯皇帝对钟进卫有点无语,不过也很好奇钟进卫又想到了什么。于是,他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想到了什么?”
    “陛下,是这样的,臣想到,这京营是非整顿不可了。恐怕要重建都不一定。”钟进卫回道。
    刺杀钟进卫的真凶被发现,他却一点都不激动,反而开始替自己考虑其后续应对措施,崇祯皇帝心里不禁暗暗感激。
    其实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听王承恩的禀报后如此暴怒,就知道不用自己cāo心了,那两个主事之人不会有好结果。然后心思一转,就转到对这件事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后续处理上去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京营竟然如此糜烂,自然不可再用,重整京营就在所难免了。
    “这是第一点,臣想的第二点是,京营整顿最好在赶走或击败京畿之地的建虏之后马上开始。可以借云集京畿的勤王军,压制京营可能存在的抵制。”钟进卫说了整顿京营的时机。
    “钟师傅考虑的是,朕也是这么想的。”
    “第三,重建的京营,可以分几部分来组成。趁机调勤王军中的jīng锐为京营,将领替换为陛下信任之人即可。一来这部分京营就可以随时使用,以防不测;二来可以稍微削弱各地总兵手中的兵权,以免坐大不好控制。”
    钟进卫之所以这么说,是后世在网上看到过京营的组成,就有抽调jīng锐边军的先例。说削权主要是指辽东军阀的兵权,免得担心其势力太大而不能动。提出这个建议,钟进卫主要还是根据历史教训而得来的。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想,把将领换了,底下各部边军互相打乱,再收其军心,未尝不是迅速成立京营的办法,就点了点头。
    “第四,陛下不妨趁此机会建新军,打造天下第一强军。”
    “如何打造,何为天下第一强军?”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
    “陛下,臣以为的强军,兵卒为强壮有纪律,各级将领为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经验,辅以各sè火器,配以军需官制度。当然,臣来自后世,并没有实践过,可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钟进卫说起这个,还总归是心虚,赶紧先表明自己的缺点,给崇祯皇帝打打预防针。
    钟进卫所言听着好像不错,但一切还是要看实际结果,况且钟进卫自己也没底气。兵者,国之大事,非同儿戏。崇祯皇帝虽然百分之百的信任钟进卫,但如此重大之事,心里也没谱。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也皱着眉头,在仔细的考虑这个事情。忽然想到一个办法,就给崇祯皇帝提建议道:“陛下,对于此事,臣有个提议,不知是否可以。”
    “钟师傅,你就不要和朕客气了,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跟朕说就是了。”崇祯皇帝见钟进卫有主意,又遮遮掩掩地,就有点不满地批评钟进卫。
    “陛下,是这样的,臣在大学期间,就是臣二十来岁时候,接受过四百年后的军事训练,知道一点练兵之法,也知道一些后世的战法和战争发展趋势。”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在认真的听着,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臣想先看看这古代战争,在战争中体验下。然后陛下给臣一支小部队的名额,由臣按刚才所说之法来练兵。练成之后,再和其他部队进行实战演练,一决高下,由此判断刚才所说之法是否可用,陛下,您看此法可行么?”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这方法好,就算有问题,也不会伤筋动骨。要万一按照此法真练出了天下第一强军,那么再推广开来,大明岂不无敌于天下。
    等钟进卫一说完,崇祯皇帝马上就答应了钟进卫的要求。
    能带一支军队,听自己指挥杀敌,怕是每个男儿的梦想吧,钟进卫看崇祯皇帝答应自己的要求,心里很是高兴。
    这么做,把风险降低到最小,万一失败,责任也小。钟进卫暗自想道。
    想到这里,钟进卫就把这节揭过不提,继续刚才的话题:“第五,臣想之前的一条龙政策,还欠妥当。”
    崇祯皇帝是很在意钟进卫之前所提议的一条龙计划的,此计划也正在一步步的推进中。现在听钟进卫说还欠妥当,崇祯皇帝不由紧张起来,连忙问道:“钟师傅,有何不妥?”

第一百三十二章 开民智
        “陛下,一条龙计划里,只考虑了执行官吏的监督,处罚情况,而没有考虑这些人的利益。”钟进卫说出了他的想法。
    崇祯皇帝一听,也略有所思。
    “陛下,古人做事讲究恩威并施。京营汰兵这事反弹如此强力,让保定侯想置臣于死地,这次给臣的教训不可谓不深。”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没见他脸上有害怕之sè,知道他并不是怕事,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在讲述他的所得。
    “陛下,我们要革新诸项制度,中兴大明,不可避免的会损害现有的利益集团。那些盐商还好说,毕竟只是商人而已。他们想要有所抵制,最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