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67章

借天改明-第67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咐道。
    “奴婢遵命。”
    “好,先这样吧,等钟师傅到了就马上带他来见朕。”
    “是,奴婢告退。”王承恩也告退回东厂去宣告这个大事情了。

第九十九章 江阴八十一日
        钟进卫由顾百川,阎应元和胡浩的夜不收小队的陪同下,前往京师。因为顾百川比较虚弱,所以走的比较慢。
    在离京师还有十来里路的地方,遇到了东厂派出来护送的人马,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sè衣服,系小绦的人一大堆,瞬间把钟进卫围个严严实实。
    只有十来个东厂的番役继续前行,去探查现场了,由王鹏领路。
    护卫钟进卫的的番役中,领头的是掌班管事,他向钟进卫禀告了崇祯皇帝的处理措施,并言明由他们护送钟进卫回京师觐见。
    对于崇祯皇帝的那些处理,钟进卫也不可能有意见。刺杀自己的事情,是一定要查清楚的,这个绝不能姑息。
    东厂番役到了后,就没胡浩什么事情了。远处的勤王军大营也已在望。他和钟进卫相处了一路,从钟进卫的言谈举止中,感觉钟进卫和别的达官贵人还是有些不同。
    不过他也不愿意和东厂的人待在一起,有种老鼠在猫群中的感觉,东厂的人老拿职业眼光看他,虽不做亏心事,但也不自在。
    于是,他向钟进卫告辞。钟进卫已经了解到胡浩这队夜不收的地址,见胡浩要走,就没有挽留,向皇上请功也好,等自己处理完事情后再去找他也好,他都跑不了。
    等看到京师城墙的时候,他们这队人马遇到了大群锦衣卫。不过他们不是来护送钟进卫的,而是去查探马贼事宜。
    领头的是个锦衣卫千户,本来还想过来问问钟进卫一些事情,但看到外面围着东厂番役,想想还是算了,先去现场和周边看看有没有线索。
    冬rì落到西边半空的时候,钟进卫他们到了京师北门口,遇到了顺天府衙役和五城兵马指挥司的大群人马,人数比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加起来还多几倍,闹哄哄的正往外走,也有部分是骑马的。
    东厂的番役看他们走个没完,把城门堵个严实,就想上前驱赶他们。
    钟进卫把他们叫住了,人家也是公事,还是为自己的事去忙,今晚估计回不回得了家都是个问题,就让他们先走吧。
    领头的顺天府知府亲自带队,看到钟进卫这边的人群,大概猜出来是东厂的人护送中兴伯回来了,赶紧过来领罪。
    钟进卫也没有和他客套,只希望他能快点查清马贼来历和刺杀自己的缘由。知府表示已快马通知东南西北四路厅,全面排查搜索马贼,定会给中兴伯一个交代。
    钟进卫也没心情和他聊,自己还要去见皇上,就挥挥手,让他去忙自己的事。
    阎应元跟在钟进卫身边,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把发生的一切都看在眼里。
    东厂管事番役也好,顺天府知府大人也好,全部都对钟进卫恭恭敬敬的,他就感觉到自己这个妹夫的能量不是一般的大,非普通的伯爵能比,哪怕是侯爵,怕也没有这个威势,不由暗暗为自己的妹子高兴。
    到了紫禁城之后,顾百川和阎应元就在午门等候,怕皇上会召见,钟进卫就直接去见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在文华殿一听说钟进卫觐见,连忙让人快传进来。想着钟进卫胸口中了一箭,又受马贼追杀,到底会不会真没事,心里有点担心,从御座上站起来,不住的望着殿外。
    当钟进卫进文华殿,准备向崇祯皇帝行礼时,崇祯皇帝一边走下来一边说道:“钟师傅不必多礼,朕听闻钟师傅出事,很是担心,让朕看看有没有受伤。”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眼里的担忧,心里一阵感动,这可是皇帝啊,如此担心自己,真的是,哪怕千难万险,也非要帮崇祯皇帝改变命运不可。
    钟进卫连忙回答崇祯皇帝道:“没事,没事,一点伤都没有。”
    这时,崇祯皇帝已走到钟进卫近前,果然看到钟进卫胸口破了个洞。
    崇祯皇帝用手指了指这个破洞,钟进卫明白他的意思,呵呵一笑,然后解开自己随身带的包裹,把《三国通俗演义》拿给崇祯皇帝看。
    崇祯皇帝看着洞穿了的《三国通俗演义》,问明白了前后缘由,不由感叹钟进卫的幸运。
    但这种幸运事不可能会接二连三的降临到同一个人身上,这次没事,不等于下次没事。
    崇祯皇帝忽然换了一个严肃的表情,郑重的对钟进卫道:“你身为伯爵,可以配备六名带刀亲随,你怎么一个都没带,就只带了朕拨给你的两个番役?这次幸好没事,下次呢?”
    钟进卫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陛下,我才收了一个随从,还在城外大营养伤,没来得及去收剩余的随从。下次一定配齐了才出门。”钟进卫知道崇祯皇帝关心自己的安危,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说没来得及去收随从,细想一下,还真是。钟进卫单身来到这个世界,又昏迷了这么久,才醒过来不久,朕就安排了他好多事情,封伯爵也是前几天的事,钟师傅那有时间去忙自己的事情。唯一一次去看他的伯爵府,还遇到了难民的一档事,自己的府邸都没去成,也真是难为他了。
    崇祯皇帝这么一细想,觉得自己好像亏待了钟进卫,这次遇刺的护卫力量不强,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于是,他对钟进卫道:“朕让大伴派六名jīng锐番役护卫你,你自己也要快点去找六名好点的护卫,如果不行可以让他们去东厂受训一番。”
    钟进卫也不敢拿自己的命开玩笑,这个加派护卫的事情,当然就不会拒绝了,他连忙谢过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说完这个事情后,转身想回御座去,一丝闪光吸引了他。他转回身子一看,原来钟进卫的包裹上还有一个箭头。
    崇祯皇帝有点奇怪,问钟进卫道:“这个箭头就是shè中你胸口的那支箭么?”
    “不是,这个是shè中我大舅子的箭,因为我不听忠言,让大家都身陷险境,所以保留着以作纪念,也提醒自己下次要注意。”钟进卫解释道。
    “对了,你的大舅子是阿奇的亲哥吧,朕听说他武举出身,一人就杀了十来个马贼?”崇祯皇帝很感兴趣。
    “正是,他就是阿奇的亲哥,叫阎应元。陛下,我是怎么都想不到啊,阿奇的亲哥竟然是个名人。”
    “哦,名人?”崇祯皇帝有点好奇,还是名人,自己怎么没听说过。
    钟进卫看看殿内其他人,发现离得比较远,不过为了保险,他凑近了崇祯皇帝,压低声音道:“陛下,他是历史上的名人。”
    原来如此,崇祯皇帝颇感好奇,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个名人。于是,他让殿内值守的所有人都退了出去。然后对钟进卫道:“你这大舅子怎么个名人法?”
    “陛下,臣记得他的一首绝命诗。”
    “念来听听。”
    “八十rì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钟进卫因为仰慕阎应元的英雄行为,记住了这首诗。
    崇祯皇帝感觉到这首诗里面有对大明浓浓的忠义之情,这里面是包含了一个怎么样的事迹啊!崇祯皇帝急忙让钟进卫细细说给他听。
    于是,钟进卫把“江yīn八十一rì”细细的说给崇祯皇帝听,包括当时的背景。
    崇祯皇帝静静的听着钟进卫的讲述,虽然钟进卫讲解的一点都不生动,但崇祯皇帝眼前却浮现出了一幅幅英勇抗清,宁死不屈的战斗身影。
    钟进卫讲解完了,崇祯皇帝还在静静的回味着,不发一语。
    过了好久,崇祯皇帝用着平静的语气问钟进卫道:“抗清三公里面的陈明遇,冯厚敦哪里人氏?”

第一百章 阎应元的要求
        钟进卫一听,脸sè有点赫然,不好意思的答道:“陛下,臣只关心了他们的事迹,没关心他们是哪里人。”
    崇祯皇帝看看钟进卫,钟进卫被看得更加惭愧,不是不想说,是真得不记得:“陛下,就算阎应元,臣也是见到他本人,见识了他的本事之后,才确认他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个英雄。要真知道会穿越,打死我也肯定把明末历史人物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有点强人所难了,只是茫茫人海,如何找得到另外两位忠义之士啊。
    不过崇祯皇帝转眼一想,江yīn是跑不掉的,此地的百姓如此对待末rì的大明,特别是江yīn父老假降,以身为引,用火药炸死清军的事迹,朕岂能亏待他们。崇祯皇帝心里暗暗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对江yīn做出点奖赏,哪怕是历史上的事再也不会发生。
    崇祯皇帝又问钟进卫道:“那还有其他类似阎应元的忠义之士么?”
    钟进卫想了一下,摇摇头道:“江yīn八十一rì是最为著名的。其他的就不敢确认,因为《明史》被建虏鞑子用了三个朝代来修改,前后长达一百多年。所以里面可信的东西不多。臣对于其他人物,不敢断定其到底是忠还是jiān。”
    用了一百多年来修本朝历史,可真够难为那群鞑子了。崇祯皇帝在心里暗暗冷笑道。
    “哪些jiān人总知道吧?”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明史颠倒黑白,说不得那个jiān,那个忠,有一些最后投降建虏的,臣倒是知道。但这些人也有本事,只是骨头软了点。如果臣告知陛下,就怕陛下心生间隙,不肯再用,就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才能。所以臣觉得还是不说的好,反正,这一世,有臣在,定帮陛下灭了那建虏,对,还要让大明成为rì不落帝国。”
    “说得好!朕这点肚量还是有的,想当年曹cāo官渡之战胜利后烧毁通袁信件,朕难道还不如一个曹阿满!”崇祯皇帝不再难为钟进卫,对他说道:“朕想见见这位江yīn典史,你的大舅子,他现在在哪里?”
    “陛下,他此时正在午门。”钟进卫见崇祯皇帝不再纠结历史上的事,松了口气,连忙回答崇祯皇帝的话。
    “好。”崇祯皇帝说完之后,转身对殿外喊道:“来人。”
    当值的锦衣卫闪身进来。
    “传午门的阎应元前来觐见。”崇祯皇帝命令道,然后就转身回御座上去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不到,阎应元报名进入文华殿。跪倒行礼,声音洪亮:“草民通州阎应元,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一直盯着阎应元,等他行礼完毕后就让他平身近前。
    只见阎应元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右手臂上包扎伤口的布料还印着血迹,更是添了一份武勇见证。果然是豪杰人士!崇祯皇帝心里暗暗称赞道。他想重重奖赏阎应元,但总不能说,因为你在未来会领导江yīn的大明子民英勇抗清吧。
    想了一下,有了,于是,崇祯皇帝对阎应元道:“你是通州武举?”
    “草民于去年取得通州武举。”阎应元没想到能见到大明皇帝,回话中带着一丝激动。
    “好,你这次护卫中兴伯有功,斩马贼十多人,朕赐你为锦衣卫千户,你可愿意?”崇祯皇帝高兴的说道。
    一出手就是一个锦衣卫千户,这份赏赐要说出去,估计会让很多人眼红了。钟进卫明白崇祯皇帝赏赐的原因不是护卫之功,而是江yīn八十一rì。
    没听到阎应元的谢恩之声,钟进卫以为阎应元来京师一次就取得了锦衣千户之职,激动坏了,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于是,使眼sè给阎应元。没想阎应元压根就没看钟进卫。只是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草民不想当锦衣卫千户。”
    “哦,你不想为朝廷效力?”崇祯皇帝有点不解了,按道理不应该啊。
    “陛下,草民不是不想为朝廷效力。只是护卫中兴伯,其实也是保护自家妹夫而已。草民觉得以此得锦衣卫千户之职,别人不服,草民也不愿。”
    崇祯皇帝不禁对阎应元另眼相看,开始还只是因为未来之事对阎应元有好感,毕竟不是自己亲眼所见,所以印象不是非常深刻。他见多了求官求财的,眼下看阎应元能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不由得有点动容,真有钟师傅所说历史中的气节。
    于是,崇祯皇帝问道:“那按你的意思呢?”
    阎应元看向崇祯皇帝,用坚定的语气道:“陛下,草民愿往勤王军中效力,誓杀鞑子,还百姓一个安宁。”
    钟进卫在一边听他们对话,心里也暗暗佩服自家大舅子,换成自己,会不会拒绝,还真不好说。
    现在听阎应元的意思,就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在他家的时候,问过他以后的打算,他当时对臣说:大丈夫功名马上取,灭建虏,镇蒙古鞑子,除海河之寇。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
    崇祯皇帝一听,把手一拍,激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