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61章

借天改明-第461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他们两家在大明的势力,必然可以推测出他们在南洋的亲友,也不会是无名之辈。更何况有郑芝龙在一边提醒,因此钟进卫对于他们两人的亲友,抱有不小的希望。
    两人互相看看,最后还是蔡琳为小心地问道:“不知国公,想要多少粮食?”
    钟进卫一听,笑着摇了下头道:“不是我想要多少粮食,而是大明需要粮食,现在北旱南涝,辽东又刚光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粮食。因此,只要你亲友能运来粮食,有多少都要,并且免关税。如果有什么需求,朝廷都可以看情况再加以考虑。”
    蔡琳为和黎遂球两人听后,再次互相看了看,都看出对方眼中的一丝希望。其中蔡琳为转回头,就准备向钟进卫诉述。
    不过眼角余光看到了那两名妇女,不由得又住了嘴。
    钟进卫一见,便知道他的意思,可能是不方便这两名妇女在此。
    现在既然开始谈论公事,确实不是很适合普通老百姓在场,而且还是最容易八卦的大婶在。
    于是,钟进卫便对于长俭道:“给这位小娘子一点钱,让她好好带着两个子女过日子。”
    谁知那位年轻妇人见钟进卫准备给银子,并有让她离开的意思,心中一急,当即跪下磕头道:“民女有冤情,请青天大老爷做主!”

第八百二十一章 状告孙传庭
    年轻妇女这么一跪,一喊,让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她身上。
    钟进卫没想到自己竟然享受了电影电视剧中被跪喊青天大老爷,要求申冤的待遇。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不管的。
    于是,他也不管有什么状纸不状纸的,直接问道:“你要告谁,有何冤情,可说来我听。”
    他想着如果是地方小事,破案之类的,自己又不擅长,就让她去地方衙门好了。最多有自己的关照,地方上不会为难她,也会用心查明真相。
    自己来广州,主要是为了粮食和东南亚的事情而来,并没有多少时间耗在民事上面。
    可谁知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只见年轻妇人左右两边各牵一个孩子跪在那里,抬起头流泪控诉道:“民妇要状告广州市舶司,告市舶提举司提举孙传庭。”
    原本她已经绝望了,民告官,本就是希望渺茫的事情,更何况她要告得还是朝廷高官。
    但没想到阴差阳错,竟然遇到了钦差大臣,而且还是个心地很好的钦差大臣。这又给了她希望,看向钟进卫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她边上的中年大婶听她这么一说,有点担心地站在那里。她年龄比年轻妇人大概要大一倍左右,经历过的事情比年轻妇人更多。知道有的官员在没什么大事时可能会不错,可一涉及到大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她常听说一个词:官官相护。
    这年轻妇人的话让钟进卫和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没想到她告得竟然是广州市舶提举司提举孙传庭。
    难道是孙传庭有什么问题?钟进卫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了这个念头。这个职位关系重大,让钟进卫有点紧张起来。
    他身子侧向年轻妇人,微微前倾,盯着年轻妇人问道:“所告何事?”
    年轻妇人已经豁出去了,钟进卫之前的行为让她犹如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她毫不畏惧,毫无羞涩地对视钟进卫,忿恨地回答道:“孩子他爹为市舶提举司的缉私兵丁,因公殉职,却不发放抚恤金,被贪污了抚恤金!”
    钟进卫一听,这才想起来,这年轻妇人有两个孩子,必然是有丈夫。但却饿得如此之厉害,最终偷包子被逼跪酒楼下面那么长时间,她的丈夫却始终不出现,显然是不正常。
    可没想到的是她丈夫竟然是市舶司的缉私兵丁,更没想到孙传庭竟然不给抚恤金。如果孙传庭连缉私兵丁的抚恤金都要贪没的话,身为市舶司的提举,就是坐拥一个大金库,监守自盗的可能性将会非常大。
    钟进卫想到这里,觉得事情很严重。他没去想这个年轻妇人所告是否属实,因为从她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来,她应该不是一个信口雌黄,敢无中生有去编一个理由来告一位朝廷高官的人。其实,这种事情要能做得出来,那这人就绝不会是带两个孩子的柔弱妇女。
    钟进卫紧皱着眉头,看着年轻妇人问她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孩子他爹是三十五天前没的,家里一下没了收入来源。民妇一直等到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在七天前才去市舶司要个说法,却没要到一分钱。”年轻妇人刚停下来的眼泪又开始哗啦啦地往下流,显然是这段痛苦经历让她又伤心了。
    “好,你这事,我管定了。我这里的事处理完了就去市舶司一趟。”钟进卫对这年轻妇人点点头,面色严肃地给了她答复。
    然后钟进卫转头对顾百川道:“你把这位娘子先安排到隔壁去等候,并传本地的东厂番役前来见我。”
    “是,国公。”顾百川答应一声,便让一名护卫领着年轻妇人带着小孩去隔壁,另外又派了一名番役出门而去。
    那位中年妇女不知所措的站那,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钟进卫也注意到了这点,就和蔼悦色地对中年妇女道:“大婶,你先回去吧,今日能为她人抱打不平,可见大婶是个心地善良之人。五两银子,不成敬意。”
    于长俭一听,只好又拿出五两九思宝钞,递了过去。
    中年妇女一听,脸色一下变得通红,连声道:“应该的,应该的。”
    然后接过五两银子,又是感恩戴德地谢了一番。毕竟五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很多了。可以想下,平时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要去换油盐酱醋的人家,一下多了一百多只大肥鸡的钱,这算是好大一笔财富了。
    中年妇女临出门之时,顾百川已在门口等候,低声吩咐道:“国公到广州的事,暂不要说出去。”
    中年妇女连声答应,她非常辛苦地保密到钟进卫开始公开活动之后,才给所有人骄傲地八卦。说堂堂国公都尊称她大婶,还给了她银两。然后把钟进卫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百年难得一见的青天大老爷。关于这一点,是钟进卫没想到的。
    这突然发生的民告官之事,让蔡琳为和黎遂球都目瞪口呆。他们俩人一直在边上静静地听着,看钟进卫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一直等到那中年妇女也出去了,钟进卫转过头来看他们俩时,他们才回过神来,连忙面向钟进卫站立。
    “刚才问你们有关从南洋运粮回大明一事,有何需求要提的?”钟进卫的眼睛盯着蔡琳为,因为刚才就是他欲言又止,显然是想说什么。
    听钟进卫这么一问,蔡琳为和黎遂球忽然都跪了下去,然后由蔡琳为向钟进卫说道:“国公,学生代表闽粤两省诸多百姓向朝廷请愿,还望国公能转奏皇上,重新启用我大明永乐年间的国策。”
    要换成以前的话,他们两人是绝对不会提这个事情的。但最近几年,朝廷的风声已经变了。从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来看,也具备了改变的苗头。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人才跪地请愿。
    他们两人刚才在喝酒聊着事情,其实聊得恰恰也是这个事情。因此,钟进卫一问,他们两人一对眼,都想到了这个事情上面。

第八百二十二章 南洋华夏人的心声
    钟进卫一听,这请求还涉及到了国策,貌似不简单的样子。他眉头微微皱了下,鼻翼微张,沉声问蔡琳为道:“具体是何事?”
    “国公,我大明下南洋百姓众多。但在南洋生活却极为不易,近几十年尤甚。”
    蔡琳为说到这里,觉得说得太快,就马上又补充道:“这些下南洋的百姓都是在灾旱岁月中,迫不得已才去南洋讨生活的。虽说去了藩国不是很好,但如此也能减轻一点朝廷赈灾的负担。这个。。。”
    钟进卫听了心中一笑,当即伸手摆了摆道:“下南洋的大明百姓到底有多少是迫不得已,有多少是追逐利润,这些就不用说了。我也不是迂腐之人,不会追究他们逃离大明之罪。”
    蔡琳为一听,见兴国公如此好说话,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当即接着往下说道:“南洋陆续被西夷占据,而后看到我华夏人人数众多,又因辛勤致富而眼红。平时不但对我华夏人索取无度,甚至还曾多次有组织的屠杀我华夏人。。。”
    蔡琳为说到这里,声音变得低沉,情绪渐变愤概地道:“南洋华夏人犹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一个主心骨;又犹如砧板上的鱼肉,论人宰割。想回归大明,却又因种种问题而不得归。”
    蔡琳为看着钟进卫,忽然声音重又高昂了起来,动情地道:“如若大明重振永乐年间的海外之策,派舰队巡抚南洋诸国,扬我大明国威,则西夷、土著绝不敢再为难我华夏人。此乃南洋华夏人多年的盼望,还请国公斟酌。”
    黎遂球在蔡琳为说完之后,马上跟着补充道:“只要朝廷能重派舰队巡抚南洋诸国,震慑西夷和土著。朝廷要多少粮食,南洋的华夏人都会尽全力给大明收集。”
    两人都说完之后,跪在地上,抬头看着钟进卫,紧张地注视着钟进卫的神态举止。
    南洋华夏人的这种需求,其实刚好合了大明在付之实施中的东南亚战略。不过钟进卫并没有马上表现出狂喜的样子,而是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
    过了好一会,他才对跪地上的两人说道:“对于华夏人在南洋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我也有所耳闻。据说在吕宋岛还被一次性被屠杀过几万华夏人,我闻之也甚是愤概。”
    不过钟进卫马上话锋接着一转,对他们俩人道:“当时的朝廷并没有为华夏人去讨个公道,不是朝廷不想,其实是不能也。当时的朝廷国库空虚,北方不靖,实在是对南洋无能为力。”
    跪地上的俩人对钟进卫这个说法,在心中其实很不以为然。特别是蔡琳为,他家族有好多在朝为官的。对于万历年间朝廷对南洋血案的反应,这其中的种种内幕都是有所了解的。
    虽然当时可能是有钟进卫说的这个因素,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因素。不过现在兴国公这么说,他们也不会去争辩。
    钟进卫说这些话,其实就是给朝廷一个脸面,为接下来要说的事做铺垫。至于刚才这些话,他们俩人信不信,不重要。
    只听钟进卫继续说道:“现在朝廷竭尽全力,才平了北方之乱,解决了蒙古和建虏问题。但代价付出也不少,原本国库就空虚,现在更是一穷二白。偏偏老天爷又不关照,南涝北旱。西南还不太平,说不定还得再打几年战事。这么一来,又是要耗费无数钱粮。朝廷现在就是全力做好国内的事情,都是力不从心。”
    这些困难,身为大明人,特别是算大明上层阶层的一员,基本也都是知道的。因此,听兴国公提起这些事情,他们不由得也在心中暗叹。
    不过钟进卫此时的情绪却又变好起来,身子也稍微坐直了一点,继续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未正式公开的事情,就是皇上决定在国内的情况有所好转之后,对南洋的西夷开战,所有不再遵从大明为宗主国的藩国,也要一律讨伐之。”
    看到蔡琳为和黎遂球的脸色变为惊喜,钟进卫心中一笑,继续拿话吊他们道:“你们细心的话,应该也能看出来,朝廷早已有这心思。”
    钟进卫说完之后,一指身边的郑芝龙道:“大明为此专门成立水师学堂,调海战经验丰富的郑飞黄为副堂长,各地造船厂也在全力开工打造海上战舰。还有上次江南西夷之乱中的荷兰人,朝廷已经发了公告要追剿。这些其实都是朝廷有意南洋的举措,不知两位可留意了没有?”
    自己留意是一回事,由国公口中说出来又是一回事。蔡琳为和黎遂球兴奋地连连点头,看来朝廷的海外国策真得在变了。
    黎遂球虽然只是一个举人,可头脑还是很灵活的。他联系兴国公说得上下文,不用钟进卫再来引导,就跪在那里,向钟进卫抱拳道:“南洋华夏人必定会全力支持大明渡过眼前的困难,不管是钱还粮,有能力者必然不会吝惜。具体事宜还请国公示下,学生好写信去南洋,让那边尽力筹备。”
    蔡琳为也跟着点头,脸上的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钟进卫听了,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俯视着他们俩人道:“好,南洋华夏人如若有此心,朝廷必不负他们。他们有什么困难,朝廷现在能给他们解决的,也必然会尽力解决!”
    说完之后,钟进卫虚扶道:“都起来说话吧,我们一起商量个章程出来,尽快把事情落实,也能早日让朝廷解决了国内之事,早日出兵南洋。”
    蔡琳为和黎遂球也不客气,当即起来和钟进卫商量起南洋华夏人如何捐钱捐粮。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之后,总算有了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