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24章

借天改明-第424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看看新军,又侧头注意到伴随自己而来的大汉将军。他发现大汉将军看上去虽然更为高大威猛,可在这寒风中,却缺少一股新军身上散发出的彪悍之气。
    这么一对比,新军的精锐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崇祯皇帝对此很满意,他向钟进卫点点头示意了一下。
    钟进卫就转身对身后的曹文诏下令:“演习开始。”曹文诏是演习地实际指挥者,马上就通过令旗开始传达将令。
    点将台上,崇祯皇帝终于走到主位上坐下,边上就是钟进卫作陪。
    点将台下,新军士卒开始收缩队列,做演习前的准备,同时让出了中间的一大片空地。
    随着鼓声响起,从点将台的左侧开始出现五百骑马的新军士卒,按照正常行军队列从台前经过。当他们过了点将台绕了半圆时,忽然从前方冲出五军营将士扮演的建虏。
    崇祯皇帝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新军士卒快速下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阵,端起燧发枪预备。
    不管出于那方面的安全考虑,演习的新军士卒并没有配发铅弹。他们只是假装有铅弹,射击,装填,再射击。
    崇祯皇帝注意到新军士卒装填的速度很快,他有点吃惊,问钟进卫道:“钟师傅,在战场上,燧发枪的操作也是如此之快么?”
    钟进卫稍微往崇祯皇帝那边侧身靠了过去,然后解释道:“步骤是差不多的,就是少了一个铅弹,实际装填的速度大概也是这么快。”
    这时,从结阵新军的侧面又冲出了一队模拟建虏。只见新军从容不迫地开始变阵,由“一”字队列变成了“八”字队列。变阵的速度很快,也丝毫没见慌乱。
    崇祯皇帝看到这里,又向钟进卫问道:“钟师傅,数量多的话,这队列变化会不会有问题?”
    他知道人少变阵容易,人多的话,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他才有此一问。
    钟进卫一笑,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新军都是以队为单位,事先有过编制,遇敌临时变阵,按照事先的准则变动。因此,人数就算再多,也不会有多大疏漏。”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继续观看起来。
    接着又新入场几千新军表演了攻击前进,也就是按队列滚动射击,并在击溃敌人后进行上马追击,再下马射击等战术。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才开始表演近身搏杀,由五军营和新军对练。然后是由崇祯皇帝带来的锦衣卫随机抽出部分新军士卒,进行实弹打靶检查。
    当锦衣卫把结果报给崇祯皇帝时,使他非常满意。因为他来之前,有做过功课,看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知道这些新军士卒的射击水平都达到了戚继光所规定的水平之上。
    接着是炮兵出场,野战炮兵,车营分别通过校场,然后进行实弹打靶。
    崇祯皇帝通过望远镜,看到集群火炮的威力,不由得暗暗心惊。这威力确实不是冷兵器可以比,建虏的骑兵就算再厉害,在这么多火炮大范围的覆盖下,也只能是饮恨沙场。
    当崇祯皇帝看完了炮兵部队的演习之后,钟进卫微笑着指着开始上场的三百燧发枪兵道:“陛下,这三百燧发枪兵和之前的燧发枪兵不一样,他们装备的都是线膛燧发枪。”
    崇祯皇帝之前也知道线膛燧发枪,兵仗局掌印太监范俊向他汇报过这个。不过现在看到新军使用,他还是非常感兴趣。
    崇祯皇帝也知道这种枪不容易打造,都是兵仗局中最熟练的枪匠花了好多心思打造出来的。
    为了让崇祯皇帝有个直观的印象,线膛燧发枪兵和普通燧发枪兵同时进行实弹射击。从射程、精确度上又一次狠狠地证明了线膛枪的优势。
    “陛下,这支线膛燧发枪部队,将以狙击建虏中的将领为主。打蛇打七寸,应该会比以前更容易瓦解建虏的士气。”钟进卫给崇祯皇帝介绍道。
    崇祯皇帝的精神一直亢奋着,笑着回应钟进卫道:“不错,钟师傅,还有什么好东西,记得都要让他们做出来,越厉害的越好!”
    钟进卫听了一笑道:“陛下,臣倒是想让他们造出轰炸机来,但他们办不到啊。”
    崇祯皇帝附近就钟进卫一人,因此他冒出后世的名词也无所谓。
    崇祯皇帝其实也就这么一说而已,他明白,现有条件能办到的,钟进卫自然会说的。不过他却很有兴趣,趁着现在有时间,就一边看演习,一边和钟进卫讨论起后世那些匪夷所思的东西来。

第七百四十五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
    在将近午时,演习终于结束了。
    当新军将士重新集结完毕之后,崇祯皇帝走到点将台前,扫视了一遍台下的新军将士,然后开口说道:“你们很好,朕很欣慰!不日即将出征,朕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钟进卫就在崇祯皇帝的身后侧,听他简单几句就说完了,就带头振臂呼道:“大明万胜!”
    有了他带头,京营士卒全都一起吼了出来:“大明万胜!”
    声音之响,响彻天地。气势之盛,无与伦比。崇祯皇帝看着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就如他自己所说,很是欣慰。
    次日,分别送往登莱明军和关宁明军的军火开始起运,同时有关作战命令也随之下达。
    辽东决战,正式开始启动。
    第三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五城兵马指挥司就派出了兵丁,把出城的道路清了出来。
    随着三声炮响,京营营门大开,征辽军开始出发。
    征辽军其实都是京营的人马,由新军和未改编的京营,也就是五军营所组成,共计三万大军。作战主力当然是整编后的新军,五军营主要负责占领城池之后的驻防。等战事结束,再交接给登莱明军和关宁军这两支边军。
    道路两边的百姓越聚越多,虽然朝廷为保持低调,并没有宣传大军出征,但京营出动这么大的动静,京师百姓都知道,除了前往辽东和建虏打仗,就不可能是其他事情了。
    从崇祯二年末建虏肆虐京畿之地以来,到现在的崇祯五年,自从中兴侯接手并整编京营之后,就开始逐步走向胜利,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给了京师百姓以极大的信心。
    因为有了京营,京师百姓感到格外安全。许多正在家里用早餐的百姓一听京营出动了,直接把碗一丢,就冲出家门,冒着冰冷的寒风出来送行。在这些人之中,就有壮汉和矮子两人。
    五军营步军走在前面,队列整齐,锦旗飘飘,士气昂扬,让旁观的百姓为之叫好。
    随后则是改编后的死营,一杆“死”字营旗迎风飘扬,旗下则是死营将士,身背燧发枪和改良后的三眼铳,胯下高头战马,一排六骑,齐头并进,丝毫不差。
    矮个子对这支队伍有很深的感情,正是这支队伍,追出塞外,替他报了丈母娘一家的血仇。
    当死营经过他面前之时,矮子突然爆发出声道:“死营万胜!”声音之大,让壮汉都吓了一跳。
    只要有人带了头,所有的百姓都跟着一起喊了起来。气氛之热烈,让那些年纪大的人不胜唏嘘。他们在以前从未见过,有哪支军队会让百姓如此拥护。
    紧跟在死营之后,则是五千刚整编新军的步军。没办法,在之前的几次战事中,战马消耗不少,没那么多马代步了。而且战马这东西,难伺候,又会加重后勤压力,因此钟进卫就并没有花大力气去配备。
    这支部队和前面的五军营又不同,那五军营虽然军装统一,可武器却是五花八门。现在经过百姓面前的这支军队,军服是百姓已经渐渐习惯的那种花式军服,武器也是统一的燧发枪。通过肩带背在左肩膀上,右手规则地有幅度摆动,整齐如一。犹如一个人在行军,使得两边的百姓从心底不由得冒出绝对是强军的念头。
    有人先带头由衷地喊出了“明军威武!”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明军威武!”
    “明军万胜!”
    “大明万胜!”
    越来越多的京师百姓被惊动,纷纷赶了出来,加入了围观和加油的队伍中。
    跟在步军后面的是长长的车营,装备的火炮种类之多,让京师百姓为之吃惊。
    虽然很多火炮都用布罩着,可个头大小,和形状却是不一样。懂行的百姓就低声给身边的人介绍,显示他见识的广博。
    “这是野战火炮,马拉了就走。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就有它的影子。”
    “那个肯定是佛郎机炮,连续发射,速度之快,让你分不清打出了多少炮。建虏老远望见这种火炮,宁可被军法从事也不敢往这炮口上冲。”
    “你再瞧那边,绝对是红夷大炮。有了它,再坚固的城池也只是豆腐渣而已,一炮一个洞,三炮城墙垮。”
    “。。。。。。”
    后来有听众忍不住问了句:“老兄,你是干嘛的?”
    “鄙人是说书的,就专讲咱这京营和建虏的战事,非常精彩。有空不妨光临。。。喂,别走啊,我还没说完呢!”
    这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声“看,中兴侯来了。”
    顿时,街道两边的讨论、说话之声嘎然而止,所有人都往路中看过去,寻找中兴侯的英姿。
    现在京师百姓全都知道,只有中兴侯,才是由东厂番役护卫的。加上又是行军中,众星捧月,很好找。
    钟进卫一边走,一边在担心,他有点怕京师百姓的热情。看前面走过的军队,都是为之狂呼。现在自己这个统帅经过,估计就欢呼得更厉害了。
    欢呼一下也没问题,但千万别热情过头,欢呼出什么“中兴侯万岁”之类的话,那就不好了。
    可谁知,钟进卫左等没动静,右等也没动静,他就奇怪了,百姓怎么不欢呼呢!难道是个人魅力还不够?
    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微微有点失落。自己走哪段路,那段路就像被施了噤声法术一般,好像很不受待见一样。
    钟进卫不知道,因为有关他的传说太多,他开创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又太多,以致京师绝大部分百姓把钟进卫当作了天上星宿下凡。对于他们来说,神仙般的中兴侯,只能崇敬地远观,而不敢有别的造次。
    最后面的是骑马步军,他们虽然和死营一样都是骑马,但却只是代步之用。到了作战之时都会下马步战,不像死营,是专业的骑军。
    当他们经过之时,沉寂的路段又开始欢呼起来,让前面走着的钟进卫很是无语和想不通。
    所有的大明百姓,目送着军队远去,心中祈祷大军早日凯旋。至于胜利,在他们的心中,那是一定的。
    离开京师之后,钟进卫便带着死营先行赶往天津而去。其余军队,则有曹文诏率领,按照正常行军速度前往天津。

第七百四十六章 天津卫
    虽是春天到了,可也才是初春而已。寒风凛冽,没有要事,一般人都躲在家里不会出来。
    当钟进卫领着死营赶到天津卫时,虽然脸上有面罩防护,可也觉得裂开般地干疼。并且钟进卫的手上一如既往地长了冻疮出来。虽然有太医院给出的药膏涂抹,可还是慢慢地在扩大冻疮范围。
    钟进卫知道这是自己体质的原因,南方人对于北方的气候,特别是小冰河时期的严寒,很不适应。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了。钟进卫看着远处清晰可见的天津卫,笑着问身边的护卫们道:“你们可有曾过来投资?店铺、住房都成。这天津卫比起我们上次来的时候,又扩建了不少了。”
    周围都是自家人,自然没有什么顾忌的。顾百川面对着钟进卫,刚好是迎面吹来寒风的方向。可他还是张口,笑着回答道:“侯爷指点的发财路,属下们自然不会错过了。”
    “王兄弟还去为民银行贷款了呢!”李老四也凑热闹,在一边揭发道。
    王鹏一听,惊讶地看着李老四,问他道:“我去贷款,你怎么知道的?”
    “嘿嘿,因为那天我也去了。只是看到你的背影,没来及打招呼而已。”李老四倒也不隐瞒,把原因说了出来。
    钟进卫闻言,转向李老四笑着问道:“老四,我不是给过你钱了么,怎么还去贷款了?”
    李老四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又向钟进卫坦白道:“想着多赚点钱,存点老婆本!”
    其他护卫们一听,纷纷取笑李老四。李老四的脸皮也厚,只是呵呵地笑着。
    他们稍微驻足,便继续领着死营往天津卫而去。
    在天津卫的码头,年前的施工因为严冬已经停工,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开始施工。
    但就算这样,军用码头也已经建好了。港口上已停着密密麻麻的海船,这些船只大部分是新建的,其中有好几艏已经超过了四百料。至于那六千料的福船,还只建了一小半而已,此时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
    这些船只是在海面解冻之后,奉令集合过来,准备运送征辽大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