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298章

借天改明-第298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围观的人马上静了下来,等待掌柜回答。
    “他老人家说谁要是敢依仗官身为非作歹,就去都察院的举报处告官。”掌柜大声地说道。
    他实在太过惊讶,中兴侯竟然会说出这个话。
    “啊,中兴侯果然是好人啊!”围观人群中不少人大声赞叹道。
    有个嗓门比较大的大嫂级别的妇女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废话,要不怎么会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呢,就是救民于水火来的。”
    她刚说完,有个年纪大点的老头不同意了,他摇头道:“你们别幼稚了,什么年代民告官有好下场了?”
    “哎,你还别说,上次那个票号的苦主还不就去都察院的举报处告了么?”老头边上的一个年轻人马上举例子反驳道。
    “。。。。。。”
    一群人大概没事干,就在悦来客栈门口开始争辩起来。
    他们争辩的事情,大多都是钟进卫捣腾出来的。但此时这位“罪魁祸首”却一点都不知道他搞出来的那些事情,被一群京师闲人在议论纷纷。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徐霞客身上,只听他问跟在他身后半个马头的徐霞客道:“你还一直在游山玩水么?”
    “草民喜欢读书,书看得多了,就想出去走走,看看天下是不是如同书上所说。”徐霞客没有一般百姓那种见到大官就腿软的心态,保持着从容回答钟进卫道。
    钟进卫在心中暗赞了一句,不愧是走南闯北的人。他继续和徐霞客聊道:“怎么样,很苦吧?”
    徐霞客不知道为什么钟进卫问他这些,不过他还是据实回答道:“不瞒大人,如果没有毅力,还真不行。”
    “你那游记写了没有?”钟进卫惦记着徐霞客赖以成名的作品。
    徐霞客一听,从怀中掏出一卷书册道:“草民刚好写了一卷出来。”
    钟进卫听了,就伸手要了过来,就在马背上随便翻了翻看看。
    这字迹就不用说了,胜钟进卫百倍不止。并且其文学造诣就这么随便翻翻,也能知道颇为不俗。
    钟进卫看着看着,忽然心中一动,联系其今日进宫的事情,这徐霞客说不得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于是,他有选择性地问了徐霞客一些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全都符合他心中对大明出使西方的使者要求。
    钟进卫特意转头上下打量了下徐霞客的身体和精神面貌,然后问道:“如果有一个地方与你所见过的地方都不一样,但是路途不但艰险还很遥远,你会不会去?”
    出使西洋,乃是万里之外的地方,如果没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任务就不可能会被出色完成。因此,钟进卫就有这么一问。
    徐霞客的回答,很符合钟进卫心中的印象:“草民这些年走过大明的东南西北,早已视荆棘为坦途。”
    钟进卫一听,勒住了马,转身面对徐霞客,面色肃穆地问道:“假如朝廷交给你一件差事,让你前往西洋,替朝廷收集一些书籍和工匠回来,你愿不愿意前往?”
    “啊,什么,大人是说让草民前往西洋?草民求之不得。”徐霞客此时终于不淡定了,露出一脸的惊喜反问钟进卫道。
    他一直想去海外看看,但因为家境并不富裕,想去而不得行。没想钟进卫此时提出来,却恰好能满足他的愿望,他又如何不喜呢!
    钟进卫点点头,然后把明三藏要做的事情一一说给徐霞客听,让他自己先掂量能不能完成任务。
    听钟进卫说得郑重,徐霞客的脸色也严肃起来,等钟进卫说完后,他认真地思考了会,才回答道:“请大人放心,草民定能完成朝廷的差事。”
    此时已差不多走到午门了,钟进卫就对徐霞客道:“好,你在此等着,说不定皇上会召你觐见。”
    说完之后,钟进卫准备过午门了。但此时却听到徐霞客喊住了他:“侯爷!”
    钟进卫转头看向徐霞客,有点不明白地问道:“何事?”
    “您何以知道贱号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鲜局势
    “你猜?”
    钟进卫依旧用出了无敌赖皮大杀招,秒杀一切问类似这种问题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这招除了不能对付崇祯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是无解的,而崇祯皇帝则绝对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崇祯皇帝在听到钟进卫所提出的有关出使欧洲的建议后,连连称善,如果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可以拿来用,那是最好的。还有工匠什么的,如果能来大明,也就不会受制于那些传教士,受制于澳门那些佛郎机人了。
    他招来首辅温体仁、工部尚书徐光启、礼部尚书何如宠来商议此事,并对徐霞客进行了面试,一切觉得可以后便马上开始启动这一计划。
    西洋离大明太远了,这事早做早好。等以后要是和西洋人交恶了,基本就没法做这事了。
    因为钟进卫的建议,使大明对西方宗教进行打压,再加上大明对西方的步步压迫和最终的全面开战,以致在钟进卫死后若干年,他在东方被神话,但在西方却被妖魔化了。
    京师的传教士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突然被告知要禁止他们传教并遣送出境,一下就懵了。
    他们连忙去求助他们可能会得到帮助的一切力量,企图改变皇帝的决定。这些反应都在朝廷的预估之内,事情沿着计划往前走。
    而在朝鲜半岛,建虏也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被神出鬼没地明军连连袭击。
    原本建虏还不是亲自上阵收粮,都是在各大城市压迫朝鲜官员交足粮食。
    可先前收集起来的粮食却被卢象升中途打劫,根本就没能运回辽东建虏窝里。
    在奴酋皇太极传话给朝鲜的莽古尔泰后,他虽对皇太极推卸责任大为不满,却也不得不加重了收刮朝鲜粮食的手段,派出了自己的军队随同朝鲜军一起去地方上征收粮食。
    这建虏一放出来,哪会文明执法!
    “请问,你家粮食有多么,能不能匀一点出来给我们大金救救命啊?”
    “按照大金和你们朝鲜的协议,你们应该挤出一些粮食进贡给大金国的,请务必遵守。”
    “。。。。。。”
    类似这样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有,他们直接监督着朝鲜军队一到地方上,就打砸抢,顺带着不只是粮食,只要有点值钱的,统统捞走。
    甚至是女人,只要看中的,不是当场解决,就是抢回去享受一把。谁要是敢反对,直接杀了了事。
    有的朝鲜军队在这个过程中,为非作歹,趁机发泄着他们心中的阴暗一面。
    当然,也有的朝鲜军队,对此敢怒不敢言。虽是乖乖地执行建虏的命令,却也没有再多祸害自己的同胞。
    只有很少一部分朝鲜军队,无法忍受这种对付自己同胞的手段,拒绝配合。这些人不被建虏屠杀,就只能逃亡了。
    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逃到山上当起了义军,开始反抗建虏和朝鲜官府。
    但到后来,这类人更多的则和朝鲜老百姓一起,逃亡到大明控制的各个海岛,以寻求庇护。
    因为被卢象升放回的那些押送粮食的朝鲜军队,把明军如摧枯拉朽般打败建虏的消息传回了朝鲜国内。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又夸大了明军的力量,使得朝鲜军民对曾经的宗主**队一下又充满了信心。
    这些朝鲜军民逃到登莱明军控制的海岛上后,也把有关建虏的情报都报告给了各处明军统领,消息就因此汇总到了登莱巡抚卢象升处。
    卢象升当即大喜,决定出兵打击分散了力量的建虏,顺便可以练练军队,鼓舞士气,扬我大明军威。
    这日午后,三四百建虏监督着朝鲜军队刚从各村庄收集了粮食,在回铁山的路上。
    他们一点都没意识到,前面路边的山上早已埋伏着明军,等候他们多时了。
    现在的明军在朝鲜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基本上所有的朝鲜人看到明军,那是仿佛小孩被别人欺负,看到自家大人回来的那个感觉。
    他们把自己家里藏起来剩余不多的粮食拿出来犒劳明军,冒着生命危险刺探建虏的行踪,汇报给明军。
    因此,大明军队的耳目可以说遍及朝鲜境内,仿佛长了千里眼、顺风耳。而建虏和那些甘愿为建虏帮凶的朝鲜军队则如瞎子、聋子一般,丝毫不知外面的情况。
    埋伏着的明军首领,就是卢象升的标营把总张献忠,看着建虏和朝鲜军队进入了伏击圈,当即下令攻击。
    弓箭、火枪突然招呼了出去,一下放倒了一大批敌人。趁着建虏和朝鲜军队被打懵之际,张献忠带头发起了冲锋。
    农民军出身的这批人在张献忠的带头下,冲在最前面。他们在追击战后,朝廷的嘉奖一下来,使他们尝到了立功的甜头,同时也明白了巡抚并没有歧视他们出身,打压他们的意思,因此使得他们在作战中更是勇敢。
    那些朝鲜军队一见四面八方都冒出了大量的明军和朝鲜服饰的人,喊杀着冲向他们,早就吓得腿软了,纷纷弃了兵器跪下投降。
    而那些建虏,在朝鲜境内当大爷当惯了,只知道享福,缺了一股抵抗之心。有福可享,谁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拼明显打不赢的仗。
    这样的战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明军必胜。结果也基本没有出乎意料,经过一次远程打击还活下来的建虏,一般都调转马头,拼命逃跑。
    这些建虏知道逃出去才能活命,因此也是拼了命的逃,他们的武勇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往往也能让他们成功逃脱。
    伏击战的最后,一般就是这样的结果。大部分建虏逃走,大部分朝鲜军队当了俘虏。
    而后明军执行卢象升下达的命令,把他们缴械后丢给朝鲜人,自己押着粮食等战利品回归海岛。
    一次、两次、三次之后,莽古尔泰察觉到不对了。不再派小部队出去征集粮食,更多的是把收粮的压力移到了朝鲜官府身上。
    朝鲜境内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的乱起来,这一切既在奴酋皇太极的意料之中,却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第四百八十九章 命运的改变
    在皇太极意料中的是,朝鲜会在莽古尔泰的征粮高压下,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这点本身就是皇太极有意推动的结果,一来辽东能得到粮食补给,二来给莽古尔泰的威望、人气挖挖坑。
    但在皇太极意料之外的是,登莱明军忽然一下变强,横插了一脚,把运往辽东的粮食给劫了。
    这等于是恶人被大金做了,好处却没捞到。
    等到皇太极安排在莽古尔泰那边的眼线快马回报有关朝鲜国内的情况时,更是让皇太极有种吐血的感觉。
    这登莱明军竟然劫了粮后还没完,去朝鲜当了正义的使者。剧情不是这样安排的,这个正义的使者应该是自己去当才对。
    现在自己就算去朝鲜国内阻止莽古尔泰继续征集粮草,给朝鲜人一个活路都没什么效果了。因为桃子已经被登莱明军给摘了,朝鲜人还是会认为大金给他们造成了那么多苦楚,而明军则是他们的救苦救难观世音。
    皇太极在气恼莽古尔泰竟然不及时把情况汇报上来的同时,更是下定了决心要先把登莱明军除掉。
    只有打掉了登莱明军,少了这个心腹之患,自己顺便再去朝鲜施以恩义,才会收到感恩。
    另外大金的粮食已经日益紧张,对于那些汉奴已经开始限制口粮了。原本不需要这样的,从朝鲜过来的粮食刚好能接替上。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骂一声该死的登莱明军,该死的那个卢象升。
    于是,皇太极加紧了引蛇出洞,一网打尽的策略布置,甚至亲自出动查探地形,一定要找个好地形一击成功。
    而登莱巡抚卢象升一点都不知道建虏针对他的阴谋已在布置之中,仍驻扎在皮岛,临近指挥对朝鲜境内建虏的骚扰战役。
    看着回港的船只不停地带来好消息,他不禁大为欢喜。
    在过了些天,有了一些阶段性战果后,他一面准备向朝廷报捷,一边开始提拔有功之将。
    这些立功将领中,又以张献忠最为突出。常身为士卒,奋不顾身地杀敌,这点最让卢象升欣赏。
    如果手底下的将士在面对建虏的时候,都如同张献忠这般勇敢,那么建虏又有何惧之,灭虏指日可待。
    因此,卢象升提拔张献忠为标营千总,然后还问他道:“本官要向朝廷报捷,你的名字就在捷报之中。另则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本官提出来。”
    张献忠身着全身盔甲,单膝跪地。听闻中丞问他是否还有要求时,心中犹豫了一下,然后抱拳向卢象升道:“禀中丞,是否可以顺带一封书信到京师?”
    卢象升的眉头一扬,开玩笑地说道:“怎么,在京师有相好的?”
    张献忠的脸红了下,马上解释道:“回中丞,末将没有相好。末将的四个义子在京师,甚是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