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23章

借天改明-第23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要求立刻求见崇祯皇帝,未被允许,次rì天明才发消息送到御前。
    崇祯皇帝一听失去消息的袁崇焕带军过来了,也放下了一颗心,之前虽然宣府总兵满桂已经奉旨到达京师,可只有五千多人,那比得上jīng锐的关宁铁骑。
    崇祯皇帝没有计较袁崇焕未奉明旨抵达京师城下的冒犯,传旨接见。
    袁崇焕收到召见的旨意后,换了青衣玄帽,被何可纲撞到了,很是惊奇。袁崇焕对何可纲说道:“承渠,你啊,不知变通,要多学着点。”说完不理何可纲的追问,直接走了。
    见到崇祯皇帝后,袁崇焕直接跪下请罪。
    崇祯皇帝看看跪在地上的袁崇焕,心里也不知是啥滋味,宠他,却又恨他;希望能撤了他,现在却又盼着他来;
    边上的礼部侍郎周延儒看到这场景,就上前弹劾袁崇焕纵容建虏荼毒关内甚至京畿之地,不发一矢。
    袁崇焕一听,马上反驳说建虏是如何如何的强大,我这点兵马在野外和建虏正面冲突,那是羊入虎口,螳臂当车。建虏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才攻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攻下京师,做皇帝来的。
    周延儒一听建虏这么强大,不敢说话了。
    崇祯皇帝心里叹了口气,就安慰袁崇焕,不要有顾虑,好好干,甚至还把自己的貂皮大衣也给袁崇焕披上。
    袁崇焕本来想多吓吓,看能不能吓的京城的官员出面和建虏和谈,这样就没他事情了。不过好像没有取得效果,又不敢明着说。不过现在这个情况也还比较满意,至少没人说要治他罪了。
    双方进行了友好沟通,最后,按照惯例,崇祯皇帝问袁崇焕还有没有别的要求,没有的话就回去好好的带兵吧。
    没想袁崇焕还真有要求,这也是他觐见的主要目的之一:“陛下,臣有一请求,望陛下恩准。”
    崇祯皇帝一愣,还真还有要求啊,于是让袁崇焕提。
    “陛下,关宁军连rì征战,人马皆疲惫不堪,请准予入城休整。”
    什么,朕不计较你未奉旨意就带兵至京师,现在还得寸进尺,都要进城了。崇祯皇帝一听,心里暗暗恼怒,却也不敢就这样翻脸。
    崇祯皇帝当场拒绝。
    袁崇焕一看不行啊,这不能进城,就要在城外跟建虏干了,损失就大了。于是,又坚持。
    崇祯皇帝还是不允许。
    就在僵持之间,内侍来报,建虏大军出现在城外了。
    于是,结束了这场不愉快的接见,袁崇焕赶紧回去协防,崇祯皇帝摆驾城楼观阵。
    建虏一路抢的都很爽,没有一个相应的抵抗,遇军,军溃;遇城,城下;心气就大了,索xìng就直奔明国都城而来,看能不能打下来。
    到了明国京师后,才发现京师的城墙,比以前所有见过的城池都要高大、雄伟的多,城墙上的明军林立,城下还有两支勤王军,甚至其中一支是老对手,心里一下凉了一半。看来多半是没戏了,不过来都来了,怎么都要打一下吧,先扎营。
    崇祯皇帝从小长于深宫,那见过大阵仗,到了城墙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建虏,不由得心里有点胆怯,不过并没有表现出来,慰问了下官兵,就回宫了。
    接下来几天,开始了你来我往的攻城防守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有几件事情让崇祯皇帝大为恼怒。
    其一,京师城墙被建虏抢来的大炮随便轰了几下就倒了一大片,幸亏满桂带军决死抵抗,才给城里有了修补的机会。
    其二,城墙上放炮的明军业务生疏,竟然打到了自己人的队伍里去了。
    其三,建虏看关宁军比宣府军jīng锐的多,就捡软柿子捏,这边打的热火朝天,那天在聊天磨牙,意思意思;甚至有一段时间,宣府军实在挡不住了,就绕城而走,想让关宁军帮忙挡一下,结果反而被友军用箭给招待了一顿,甚至主将满桂都挂了彩。
    满桂一状告到了御前,当时没有立即处理,留中了。
    当天深夜,崇祯皇帝处理完一天的奏章后,看起了书。陪侍在一边的王承恩看看时辰已是子时了,看看崇祯皇帝眼里布满的血丝,不由的有点担心:“陛下,您该就寝了。”
    崇祯皇帝放下书,看着王承恩:“大伴,朕睡不着啊,这些天,都睡不着啊。”
    也是,兵临城下之际,要还能和往常一样吃吃睡睡的,不是猪就是神了。
    崇祯皇帝可能也是想和人说话,就跟王承恩说开了:“大伴,建虏兵临城下不说,朕又接报甘肃勤王兵哗于安定,山西勤王兵哗于京畿,袁崇焕出工不出力,甚至还shè伤友军,京师城墙坍塌,这件件桩桩,朕心甚忧啊!”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让王承恩把左右内侍宫女都退了下去,然后问道:“大伴,你说钟先生说朕是wang国之君,你现在信了么?”
    王承恩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问这个问题,不由一愣,不过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马上表示不信,并且鞑靼也先,蒙古俺答汗不都曾兵临城下,还不是没事。
    崇祯皇帝的心里稍微安心了点,不过还是很担忧,说情况不一样,现在国库都亏空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以前竟然还发生勤王兵哗的事情。
    王承恩皱皱眉,想怎么再安慰崇祯皇帝,忽然,有了。说上天不是降了钟先生来帮助陛下么,那天,奴才是亲眼看到钟先生凭空出现的,从前可从来没有听说那个君主有这个福气,能得上天之助。陛下洪福,必定能中兴大明啊!
    崇祯皇帝听了也高兴一会,不过钟先生不是还在昏迷么,这厮也真是的,昏迷这么久,不但朕急,还有很多人都急呢,还不醒!!!
    王承恩说御医估算可能这些天就能醒,陛下放心好了。
    崇祯皇帝说了说话,宽心了不少,这些天都没睡好,这个时候困意上来了,就去就寝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七rì,建虏打了明国京师多rì,没有打下来,就撤了下去,去别的地方放松放松,爽一爽。
    接报建虏退去之后,崇祯皇帝做了一系列布置:任命司礼监太监申良佐,内官太监吕直,提督九门及黄城门;司礼监太监李风翔总督忠勇营、提督京营。
    十二月初一,招袁崇焕并祖大寿进城议饷。
    袁崇焕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发现满桂、黑云龙也在侧,不由一愣。
    还没等他醒过来,崇祯皇帝质问袁崇焕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和箭shè满桂三事,袁崇焕傻了,不是要议饷么,怎么扯别的事情去了。
    崇祯皇帝一看袁崇焕沉默以抗,勃然大怒,让满桂当场脱衣展示箭伤。
    袁崇焕这回真沉默了,现在不是说话的时机,反正外面还有我的两万关宁铁骑,现在抓我就不怕兵变么?
    谁知崇祯皇帝还真不怕,因为他早有准备:当即把袁崇焕押西长安门外的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另令祖大寿接管关宁铁骑,满桂统领京师勤王诸军。
    一边的内阁大学士成基命,户部尚书毕自严看得大惊,忙闪身出来劝解,建虏并未远去,此时处理,怕是不妥。
    崇祯皇帝道:“朕要早听人劝,事不至于此。朕以辽事付袁崇焕,乃建虏狂逞,袁崇焕身任督师,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地,虽兼程赴援,却又钳制将士,坐视yín掠,过远大于功。如不处置,朕对不起子民。”
    诸臣闻之不语。
    祖大寿从头到尾一句话不说,回到营地,才脚不能站,坐了好久才缓过来。
    何可纲听到处置结果后赶来向祖大寿建议:尾衔建虏,趁其劫掠,掩杀之,当能大胜,以此功赎督师,或是可以。”
    祖大寿皱着眉头想了想说:“你先回去,待我三思。”然后就打发何可纲回去了。此策要用的话,是要拿身家xìng命去拼了,颇有点犹豫,要好好想想。
    再说崇祯皇帝处置完了蓟辽督师袁崇焕之后,又开始处理另外一起事情:京师城墙豆腐渣工程。没想,处理袁崇焕这么大的事情都比较顺利的办下来了,结果这个反腐工作反而遇到了大阻力。

第三十二章 反腐
        崇祯皇帝yīn沉着脸,对着殿下喊道:“工部尚书何在?”
    工部尚书张凤翔老神在在的,以为今天不关自己的事情,在一边看热闹,袁崇焕被抓下狱,只当是看了场闹剧,没想崇祯皇帝突然叫自己。
    “臣在。”张凤翔出列。
    “京师城墙坍塌是怎么回事?修缮京师城墙,朕前后拨款十五万有余,城墙规制知否?”
    张凤翔一听,冷汗就下来了,城墙刚塌的时候还担心了一阵,不料并没有处理,以为不了了之了,结果现在开始算帐了。
    腿一软,跪了下来:“回陛下,臣有罪。”
    “规制知否?”崇祯皇帝根本不理,加重了语气,自顾自问道。
    “墙体用黄土和杂土分层夯筑;内外壁均只敷砌大砖,外壁砖层厚约三尺有余,内壁砖层厚约二尺有余。城垣高为二丈,城基厚二丈,顶宽一丈四尺。”张凤翔看躲不过去,只好回答。
    “实造如何?”
    “部分城墙只为杂土夯筑,内外壁只敷砌砖一块。城高一丈九。”张凤翔越说声音越低,头伏到了地上。
    整个殿上都鸦雀无声,仿佛殿内的气温一下冷了好多度。
    “如此城墙,朕差点就成了宋钦宗!”崇祯皇帝突然愤怒的咆哮。
    看到底下臣子都没有反应,崇祯皇帝缓了一口气,压制了自己的怒气:“着锦衣拿掷殿下。”
    殿外候命的锦衣校尉一拥而入,把张凤翔的朝服脱去,扭押去跟袁崇焕作伴了。
    有几人想站出来求情,但一听宋钦宗都搬出来了,知道现在在火头上,先看看再说了。
    “把殿外的几个人押进来。”崇祯皇帝看张凤翔被押出去后,又下令道。
    只见殿外被押进三人,帽子已经脱去,官服还在,看得出来是郎中一级的官员。
    “营缮司郎中许观吉、都水司郎中周长应、屯田司郎中朱长世带到。”
    这三人刚才彼此见面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天一直在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看到张凤翔被锦衣卫押走,更是吓得腿软。
    “知道所犯何事否?”崇祯皇帝看着跪下殿下的三个人,冷冷的问道。
    “臣知罪!”三个人不敢不承认。
    “朕东挪西凑出来的银两让你们修缮京师城墙,是信任你们,说严重点,是把朕的身家xìng命、祖宗社稷都交给你们了,可你们是怎么回报朕的?要不是满爱卿拼死拦住建虏,今天朕就不是在这里了。”
    三个人伏在地上,不敢说话。
    “王承恩。”崇祯皇帝已经懒得跟底下这几个贪污犯说话了。
    “奴才在。”
    “挟出去,廷杖八十!”
    廷杖这东西,明朝的官员都喜欢挨,谏君主,博名声的好东西。可这三个人是因为玩忽职守,贪赃枉法而被廷杖,这是啥名声,还八十廷杖,老命还要不要了。
    缮司郎中许观吉跪地叩首,慌忙喊道:“罪臣有本奏。”
    崇祯皇帝一听还有理由了,压抑着怒气喝道:“说!”
    “陛下,修缮京师城墙所拨十五万两银子到臣等手里只有十二万两不到。”
    “十二万两银子就只能修缮这样的城墙?糊弄朕不懂么?”崇祯皇帝一听,愣了一下,又问道。
    “这,这,。。。”许观吉一听,还想说剩下的十二万两也有各路神仙分润,当然自己也贪了些,真用于城墙的不到两万两而已。但分润的好多神仙都站在一边,可不能说出来,指望着他们救命呢。
    崇祯皇帝却误会了许观吉的意思,以为是被问的哑口无言了,于是挥了挥手。
    三个老家伙忙喊开恩,没用,之前站边上一言不发的阁臣看到三人被拖下去的时候,出来求情了,一出来还是五个,说这三人的年纪都这么大了,怕经不起打,请崇祯皇帝手下留情。
    崇祯皇帝一下怒了,你让我手下留情,谁对我大明江山手下留情?!他皇太极的炮火都快打到紫禁城来了。年纪大了了不起么,年纪大了更应该修心养xìng,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其罪不可免,朕就是要杀一儆百。谁要是再求情的,朕就学太祖,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则剥皮实草如何?
    求情的五个阁臣见崇祯皇帝处于狂暴状态了,知道事已不可免,再说下去怕会引到自己身上,就不敢再说了,六十两,开玩笑,朝堂上还有站着的人么。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是顾虑那三人年纪大了啥的,而是修缮城墙吞没的那部分银子,他们占了大份。
    不要说年纪大的人,就是年轻人,一般也挨不住八十廷杖的,营缮司郎中许观吉、都水司郎中周长应、屯田司郎中朱长世最终一命呜呼,到死还在想盟友会救他们。
    崇祯皇帝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但修缮城墙是还有监察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