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140章

借天改明-第140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是第一次听说廉政公署的名称,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就问钟进卫。
    于是,钟进卫就又向温体仁解释了一遍。
    然后他又转向崇祯皇帝,诚恳地说道:“陛下,眼下的处境和臣家乡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极其相像,臣觉得该是学廉政公署做法的时候了!”
    “钟师傅不是说要以百姓都有举人学识,举报才会有理有据,正确识别官吏犯法与否么?”崇祯皇帝记起当时的场景,带着疑惑问钟进卫道。
    钟进卫马上回答:“事急从权!”
    温体仁听到这里,笑着插话说:“中兴伯之前想法的要求太高了。贪官污吏之事,不要求百姓事事都能监督、辨别。只要能举报影响大的贪污腐化之事,就能震慑贪官污吏了。至于中兴伯所说的那种境界,可以慢慢地实现。”
    钟进卫一听,醒悟过来自己之前的说法是太理想化了。
    崇祯皇帝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问道:“这样可以么?”
    “陛下,太祖当年有令百姓知某官犯事,可直接纠之押送京师,敢阻拦者夷其九族。”温体仁给两位科普了下当年的反腐手段。
    钟进卫一听,直觉一股王八之气扑面而来,夷其九族,好大的手笔,这也只有太祖能有这个魄力颁布这样的命令了!
    然后钟进卫又觉得后世的某一场运动好像搞的形式和这差不多,当然程度更深,广度更广,持续时间更久,用意是不是一样就不知道了。
    崇祯皇帝听温体仁这么一说,对于百姓学识这块就不再有疑问。
    他接着问钟进卫道:“这廉政公署该如何实行为好呢,朕以为厂卫已有此职能,需要另加一处衙门?”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又马上补充道:“现在厂卫也有涉及贪腐一事,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了,温体仁不再悠哉地捋那胡子,专心听中兴伯怎么说。
    “陛下,这其实是涉及监督机制的问题。臣觉得现在的监督机制存在重叠冗余之处。”钟进卫分析道。
    “哦,怎么讲?”崇祯皇帝的神态专注。
    “您看,御史监察文武百官,锦衣卫又监察文武百官,东厂还监察文武百官,虽然各自的重点略有不同,但差别不是太大,这是不是重复冗余了?”
    “那钟师傅的意思是要调整这三处的职能?”崇祯皇帝猜道。
    “正是。”钟进卫大声肯定道。
    “那依钟师傅之见,该如何调整?”
    “根据监察对象的不同进行分工。官分文武,其职能各不相同,因此其贪腐的特点就不一样。臣以为,都察院专职监督文臣,锦衣卫专职监督武官,会比较好。”
    “那东厂呢?”崇祯皇帝提醒道,这文武百官都被监察,东厂还能监督谁。
    “东厂专职监督都察院和锦衣卫。”
    “那岂不是东厂独大,这好像不符合钟师傅之前所说的厂卫平衡吧?”崇祯皇帝还记得钟进卫当初给过的提议,就提醒他道。
    “陛下,情况不一样,所以臣觉得需要改一下。而且,东厂也不会独大,它只能监督都察院和锦衣卫,其他文臣武将之事无权干涉。”
    钟进卫说到这里,又补充说明好处:“这么一来,三个监督机构各自监察一块,彼此之间以及被监察对象的隶属都不相干,有利防止贪腐的漫延。”
    温体仁听得皱起了眉头:“那东厂由谁来监督?”
    钟进卫转向温体仁,回答道:“成立廉政公署,由它来监督。”
    “又多一个衙门?”温体仁皱着眉头道。
    “我设想的这个廉政公署不是普通的衙门,我是这么想的,这个廉政公署存在于东厂,但没有办公场地,人员名单保密,甚至东厂提督也不知道谁是廉政公署的人,只有陛下知道。这样,能保证最高级监督的衙门保持清廉,因为谁想着干坏事的时候,都要考虑下身边的人是否是廉政公署的人。”
    钟进卫的说法很新颖,温体仁一下拿不准好坏,就沉思起来。
    “这廉政公署的人也是会监督都察院和锦衣卫么?”还真被温体仁想到了钟进卫话里没提到的一点,就问道。
    “不是,廉政公署的人只监督东厂。”
    “那这个廉政公署是否可以部署到都察院和锦衣卫中,让都察院和锦衣卫也不敢有贪赃违法之事,这样不也可以?”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这种暗地里监督的事情不是越多越好,否则人人自危。俗话说,做多错多,办事的官吏就可能会转变为宁可少办事,也不能办错事。这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钟进卫都是想着说着的,刚说完又想起一个理由,就继续补充道:“而且,都察院和锦衣卫已有东厂监督,如果再加廉政公署进去的话,监督职权又会重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那这廉政公署,朕怎么去做?”崇祯皇帝不明白具体的做法。
    “比如,陛下从东厂中选出甲乙两人,这两人不知道彼此已被陛下定为廉政公署的头目。再由甲乙分别从东厂中拟出他们认为可以作为廉政公署人的名单,交由陛下最终裁决。陛下由这两份名单中划去一些重复的或者不中意的人名。然后由甲乙再去通知对方入选廉政公署。这些人只能单线和甲或者乙联系,必要时,有权直接觐见陛下。”
    “钟师傅,对于这做法,朕有几个疑问。”
    “陛下,请说。”
    “这头目是要有甲乙两人?”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这个可以由您看情况而定,如果东厂比较清廉,少有犯法违纪之事,您可以只定两个或者一个,如果犯法违纪之事比较多的话,您可以适当增加。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一共存在多少个头目。”
    “这是为了让他们自身也感到有人在监督其做事,不得贪赃枉法是么?”崇祯皇帝按照自己的理解,问钟进卫道。
    “是的,陛下。”
    “那为何要给朕一份名单,等确认后再去告知对方成为廉政公署一员呢?”崇祯皇帝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有个人会被甲乙两人都看中,都去通知,这么一来,这个人就知道了那两个通知他的人是廉政公署的头目,不利于保密。”钟进卫解释道。
    “那为何又要让他们可以直接面见于朕呢?”
    “这个可以限定觐见条件,只有发现他在廉政公署的上司有不法行为,才有权觐见陛下。这也是为了让甲乙在拉其手下做犯法之事时,要掂量掂量其是否会告发。”钟进卫马上解释了崇祯皇帝的这个问题。
    “哦,是这样。”崇祯皇帝没问题了,就在脑中过一遍刚才钟进卫所说的这一套内容。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在思考,就转向温体仁道:“温大人,您有关这廉政公署的事,有什么看法么?”
    “中兴伯,你不是说廉政公署接受百姓举报么,如果此机构转为暗处,则百姓如何举报?”温体仁还真是有问题,刚好钟进卫来问他,就顺势问道。

第二百二十一章 加薪养廉
        钟进卫对于这个问题已有考虑,因此没有犹豫,直接回答了温体仁:“廉政公署不设举报处,但都察院,锦衣卫和东厂设有举报处,接受被监督对象犯法之事的举报。”
    他说完后看温体仁没有再问话,就转头对崇祯皇帝道:“陛下,刚才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完善监督制度,即之前所说贪腐问题加重的第一点原因的改善。具体的细节可以再讨论,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温卿,你觉得钟师傅这想法如何?”崇祯皇帝心里衡量了一下,还是出口咨询首辅的意见。
    钟进卫的这个想法,对于都察院、锦衣卫和东厂的整体职能来说,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三个监察机构的职权范围都比以前缩小,但监察力度会增加。这种机制,比起以前的大而散,粗旷式的监察是更jīng确,更有效。
    对于内阁和温体仁本人来说,这些监察机构职能范围变动的影响基本没有。
    对各处衙门、军队来讲,原先由几个都管(也可以是都不管)的情况变成为有专一部门来管,也不能算是坏事。
    温体仁想到这里,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或可行,不妨一试。但都察院、锦衣卫和东厂的权限缩小,或者会有抵触。”
    温体仁虽然说出了三个监察部门,但其实有问题的只有一个,就是都察院。锦衣卫和东厂属于内臣,只要他们的领导崇祯皇帝同意,厂卫是不同意也得同意,没得商量。
    “此次反腐一案,多少御史落马,就是手中权限过大的原因,缩小其权限,是他们咎由自取。”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耳目风纪之司的堕落,感到很是恼怒。
    “陛下,臣想吐个嘈,啊,就是想提个意见。”钟进卫说出去后连忙改口,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改掉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网络用语,都是混论坛太多留下的后遗症。
    “哦,钟师傅,你说。”
    “就是听说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力,臣觉得不妥,这种权力很容易被人利用为攻击政治对手。再说,臣的家乡,对于没有证据的乱说叫诽谤,是不允许的;情节严重是要坐牢的。”
    温体仁一听,就看着崇祯皇帝,看他怎么回答。近些年来的党争,都是由当权者的小弟们,那班御史开始发动攻击,反正言者无罪,把朝堂搞得乌七八糟。
    朝堂上的党争,扯皮,互相攻击之事,崇祯皇帝是有体会到的。听了钟进卫的话,他想了下,然后问道:“钟师傅,如果不能风闻奏事,那御史的威慑作用就会少很多,文官岂不是更为所yù为?”
    “陛下,现在的御史简单来讲,有什么权力?”钟进卫不是很清楚,就问道。
    “监察百官,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点温体仁插话给解释了。
    “哦,陛下,臣以为,如果都察院和锦衣卫一样,分别监察文武官员的话,应该具有相同的权限。就是取消风闻奏事之权,改为调查拘押之权,审判权交由刑部和按察使司,这样能防止权力滥用。这也是臣家乡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钟进卫现在是狡猾了,每当要重点强调,或者要让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说的很正确的时候,就推说后世怎么怎么。
    崇祯皇帝听了,就会想着将来都会这么用,那应该是没错的。因为按照钟进卫所描述的,将来那个时代,是人口众多,生活安定,各种匪夷所思之事(比如飞机)普遍存在的一个时代,必然是好的。
    加上现在的全民**的盛况,倒逼崇祯皇帝无法处置他们,听钟进卫说了这调整后的功效,就有点同意了。但事关重大,还是咨询温体仁道:“温卿,你看如何?”
    温体仁当然是欢迎的了,对他这种孤党来说,是最需要的结果。所以,温体仁毫无疑问地投了赞成票。
    “那就等收拾了现在朝局瘫痪危机后,再进行此事的改制吧。”崇祯皇帝见首辅也和自己的意见一致,就没顾虑了。
    “陛下,此事最好是现在就进行。危机危机,就是危险中存在机会。如果在平时进行体制改革,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但如果现在来推行的话,我们可以在贪腐事情上让一步,和百官达成妥协来推进体制改革,顺便把之前所说的一条龙计划涉及的内容也进行公布。”钟进卫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怎么讲?”崇祯皇帝问道。
    “如此众多的贪腐,从地方到京师,从宫内到外廷,从文臣到武官,还有勋贵都大面积的涉及,一一法办是不可能的,这点之前已经达成共识了,是吧?”钟进卫问崇祯皇帝道。
    “嗯。”
    “但贪腐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点,不管什么人,都是知道的。陛下真要以此来处置他们,也是理直气壮的。他们现在图的就是法不责众而已。所以,陛下可以以官员俸禄不足以过活为他们开脱,大赦天下,当然,他们必须同意体制改革为前提。”钟进卫说到这里才开始说出目前朝局的解决方法。
    “钟师傅,这次的体制革新会比较大,包括了很多内容,监察制度的革新,道路衙门的建立,国企的建立,银行的建立,纸币的推行,全民教育的开展等等,就只是赦免他们就会同意么?”崇祯皇帝带着一丝疑虑问道。
    “陛下,臣之前向您提过的国企利润的划分中就有一点,增加官员俸禄,这是给他们好处,让他们也能享受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好处,我想阻力应该不会大。”钟进卫回答道。
    温体仁听到这里,用疑惑的语气问道:“增加官员俸禄?”
    上次钟进卫单独见崇祯皇帝时提的给官员加薪的想法,所以温体仁不知道。
    他听到温体仁问话,就面向他,回答道:“就是把国企利润进行划分,留出其中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