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80章

山河血-第80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韩小武,长官!”
    立正变跨立,纹丝不动的韩小武尽可能保持一个极为标准的姿势。
    “读过书?”
    “报告长官,在老家时,上过初级中学!”
    难不成连长需要一个文书?虽说没当过兵,可韩小武还是从班长——东北军老兵那知道,每一个连里都有一个文书,负责处理连队里的笔头子事物,当然士兵们写信也是找文书。
    “好了,今天下午,你不用训练了,这本书你拿去仔细看看!”
    不用训练?看书?有这样的好事,一听不用训练,心底已经乐开花的韩小武连忙接过书,就在他接过连长递来的两本书的瞬间,耳中又传来连长的命令。
    “按照上面的要求办,所有人都学,一个月后考试!”
    一个月后考试?考什么试?低头看着手中的书本,不过只是看了封面,韩小武立即意识到自己捧到了一个烫手山药,甚至恨不得连忙把这书扔掉!
    “什么书?”
    班长探头走过,只瞧着那黄色书皮上印着几个黑字,什么字,不识字的他,自然是认不清楚。
    “报告班长,这本是《速成识字法教学手册》,还有《扫盲手册》,所有人都要学识字!”

第一百一十四章 扫盲政治2不误
    第114章扫盲政治两不误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国语?晋语四》左丘明
    何为同德、何为同心、何为同志,对于齐常陆来说,这个似乎并不是他所思考的问题,同志只是房山保卫团内的一个称谓,如此而已,虽是一个称谓,但他仍然需要向这些大都不识字的士兵解释这个“称谓”。
    “同志!”
    转身在黑板上,齐常陆工整的书写了这两个字。
    这两个字尽管在识字教材之内,但作为一名军官,他还是希望在扫盲课开课的第一天,向这些士兵解释这两个字的含意。
    “你们之中有谁读过书!”
    一个连里的士兵,大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任何人回答,保卫团一共编成了六个连,尽管有七百多人,可除了军官之外,识字的不过只有二十几人,即便是那二十几人,识的字,也实属有限。
    站在帐蓬内,看着一脸茫然的士兵,齐常陆长叹了一口气,五年前自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为一支部队的主官,同样也是第一次,眼前的这些士兵,让他意识到他们同日本士兵的差距,至少在文化上差距实在太大。
    和齐常陆和保卫团中其它二十几名军官一样,都是“失业者”,东北军撤入关内之后,为了节约军饷,裁减了一批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部队的军官,尽管这些军官大都是二十年代老帅送到日本培养的高材生,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于军中有靠山的,才会受到任用,大多数人,无非就是一个“放屁都不响”的参谋,而齐常陆,也是其中之一。
    在失业数月之后,突然接到同期留学的好友邀请,齐常陆没有任何犹豫,换上一身军装,便成为了房山保卫团第四连连长,无论是出于个人愿望的实现或是每个月120元的军饷,齐常陆都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训练他们,但此时,面对着这么一群在一个星期前,甚至不分左右、尚且满面菜色的士兵,他的心里顿时没了底。
    “你们之中谁认识这两个字!”
    “同……志!”
    终于,随着坐在那的士兵中的发声,齐常陆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有的事情开头并不容易,就像一个星期前,他们甚至不分左右,而现在,或许他们并不识字,但至少在未来的三个月中,掌握拼音拼读、认识五百个最常用汉字、学会基本的加减并掌握字典的查找,应该不会太难吧!
    读书声,寂静的夜晚,在这片不过三百亩地的房山保卫团军营内,朗朗读书声不时回荡着,进入这座军营,透过帐蓬的窗口看去,看着那些用铅笔书写着的士兵,管明棠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似乎进入了一所学校之中,走到另一个大型帐蓬附近,突然,帐蓬内的声音却吸引了管明棠的注意。
    “中国之未来,在于何处,外不抗强权,内不除国贼则无未来可言……”
    这是扫盲课吗?
    抬头看着帐蓬上书写着的“第五连”,管明棠不由一愣,第五连的连长是王铁梁,和高胜仑以及其它的军官一样,都是前东北军军官,他是沈阳人,听高胜仑说,和其它人不同,他是高胜仑在所住的胡同里认识的,对于他,高胜仑了解的并不多,只是知道他似乎曾参加抗日义勇军,在部队被打散之后,流落到北平,也算是保卫团中,难得的一个具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各连队的扫盲是以连长为文化主教官,各班排设立文化教官,按说,他应该拿着自己提供的扫盲教材学习才对啊,他这是在讲什么?讲政治吗?
    一想到政治,管明棠顿觉头大,便驻足听了下去。
    “国贼之定义。国贼者何?即其行为有背于国民之公意、有害于国家之生存者是也……”
    向士兵们解释国贼的定义时,王铁梁的神情显得非常严肃,解释的同样非常详细,甚至可以说非常直白,甚至于他的解释,连最初只是“警惕”的管明棠,亦被吸引了
    “……强权之种类,大抵为有四种。一是武力侵略政策,如直接以兵力占领我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或许,你们会说,如日本侵略东北,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东北是东北、华北是华北,而这恰好又回到了昨天我们刚上过的那一课!”
    转过身,管明棠看到王铁梁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
    “国家!”
    黑板上正楷板与的非常工整,在这写这两字之后,王铁梁看着连内的士兵问道。
    “你们告诉我,何为国家?”
    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管明棠整个人都处于惊骇之中,他听到的是那宽6米、长12米的帐蓬内,一百多名第五连的士兵在那里大声的回答着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最肤浅的但却是最直白的关于国家的答案,而之后却又是单独提问,从民族再到个人,十余个人的回答各有不同,但却清楚的说出了一个道理,国家与家庭、国家与民族、个人与民族等等,诸如此类,在管明棠看来,这甚至需要几个月,才能弄懂的道理,听着这堂课,甚至就连同管明棠自己,亦深觉受到一些教育。
    “二是文化侵略政策,如提倡某国化的教育……”
    王铁梁并没有注意到,在帐蓬外有人在听着他的课,他只是尽自己所能,向这些士兵们灌输一些道理,一些他认为这些人应该懂得的道理,而在他的讲课中,管明棠听到了耿恭,听到了王铁梁用最直白的语言,和士兵们讲述着责任的故事,耿恭和他的战友们保卫国家的责任,而皇帝以及国家对于军人的责任,同样也听到了东晋时数十万汉人南迁,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这是在告诉这些士兵,作为军人,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责任是保护百姓,是……
    这堂课持续了多长时间,管明棠并不知道,他只是站在门外静静的听着,慢慢的和帐蓬里的其它人一样,听得的越来越入神,甚至直到士兵们纷纷走出帐蓬时,才在那些士兵们立正敬礼中回过神来,回了士兵的军礼之后,管明棠才走进帐蓬。
    “团长!”
    见团长走进连部,王铁梁连忙立正敬礼,而管明棠则点点头,然后打量着这间大帐蓬,在这间既是连部,又是连文化学习室的大帐蓬内,和这里的六个连队的连部一样,内饰显得很是简单,几张简单的桌椅以及十几副军事挂图,似乎没什么不同之处。
    不过在帐蓬的一角,管明棠却看到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几十本书,那些书显然并不是王铁梁的书,因为书架在门边,似乎谁都可以到那借阅。
    “这是为大家准备的?”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从中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看手中的书本,管明棠诧异的发现,这本书中讲述大都是一些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内容,这似乎是“政治书”,而其中的一些内容,倒是让管明棠打消了先前的些许疑虑,那些内容实在是“反动”。
    “《醒狮》,这杂志也是你订的?”
    杂志内不是宣扬国家主义的文章,便是宣扬抗日的动员,这本杂志的名字倒是挺贴切。
    “是的,团长!”
    王铁梁如实的回答道,然后他看着团长说道。
    “之所以给他们看这些书,告诉他们什么国家,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战,团长,去年,东北沦陷之后,除了少数部队选择抗日之外,大都是逃的逃、降的降,我原本曾参加义勇军,虽说不少义勇军英雄抗敌,可也有不少队伍选择了投降,还有就是一碰着逆境,部队轻则溃散、重则投敌,即便是自发之义勇军大多数士兵,亦不知为何而战,他们不过是被乡绅动员去打日本人……”
    道出这一番话后,王铁梁迎着团长的视线。
    “虽说团长组织的是房山保卫团,可日人对我中国可谓是野心勃勃,现在日人更欲染指热河,若是万一……我希望至少我的士兵明白,他们是为何而战!”
    “你……”
    盯视着王铁梁,在他的身上,管明棠似乎看到了几年后千百万投身那场最伟大的、足以让一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它面前黯然失色的战争中,前赴后继的中**人,正是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挽救了这个民族!
    “做的很好!”
    重重的赞同一声,然后管明棠看着手中的《醒狮》杂志,随后又看着王铁梁说道。
    “房山保卫团有六个连,只有一个五连的官兵懂得这些还不行,我看……保卫团还需要设立一个政治部,怎么样,王连长,有没有兴趣,把国家教育和扫盲教育结合在一起,在保卫团内推广,你负责这一块……嗯,就叫政治教育!”
    双眼微微一睁,王铁梁看着管明棠,这位从没有从军经历的长官,通过这位长官的一些举动,他知道这位商人团长和国内的许多军官或者说军阀不同,但他却没想到长官竟然让他在全团推广这样的政治教育。
    见王铁梁似乎有些疑惑,将手中的《醒狮》杂志放于书架上,管明棠朝着帐蓬外走去,甚至都没有等王铁梁给自己答案。
    “这种杂志很好,以后每个班都应该有一本,如果有可能的话,以后,咱们还要办自己的杂志……我希望,如果那一天到来的话,我的士兵不再是麻木不仁的看客,而是为民族存亡浴血奋战的战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在商言商为本份
    第115章在商言商为本份
    当形成一个时代的各种要素全部都消失后,这个时代也会随之而去。后人们要了解过去的时代,比想要了解同时代的外国还要难。
    人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不仅会产生一种历史的局限性,而且还会用事后的眼光去打量着那个时代,甚至无视时代的各种要素的影响,看待历史,或许只是身处于某个时代方才能,真正的体会那个历史。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
    在金城银行天津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内,这是管明棠第二次来到天津,但却是第一次来拜访周作民,面对这位忘年交,管明棠吐出了一句在看他来或许更能表明自己心境的话语。
    历史总是如此,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自己有着太多的偏见,甚至于,不能够公允的去看待很多问题,或许正因如此,自己对这个时代才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但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五个月,在过去的五个月中,自己从最初只想挣点小钱,到现在……或许,这是自己唯一能为这个国家做的事情吧!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
    看着周作民,管明棠用一种满怀憧憬的眼神看着窗外,似乎想要透过那扇窗户看到窗外的这个世界,看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总希望留点什么,明棠不才,只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自己,更为国家做点什么,或许,有人会笑我不自量力,可不自量力又当如何,这个国家……”
    抬起头,直视着若有所思的周作民,管明棠的神情从那种孩童似的童真变得凝重,甚至有些庄严。
    “这个国家太需要一个钢铁厂了,且不说每年我们进口几十万吨钢材,致使数千万元外汇流出,即便是未来……”
    声音微微一沉,管明棠知道自己必须要用一个“理由”去说服周作民,说服他组织北四行向自己提供一笔不少于一千万元的贷款,用于重建汉阳铁厂。
    “未来,中日战争全面打响之日,就是钢厂显效之时,或许,明棠不过一界商人,但却也是中国人,这国家……国家需要这座钢厂!”
    盯视着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周作民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