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632章

山河血-第632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距它250~300公里。能顶住敌人吗?假如顶不住,第二梯队的全部动员就要受到破坏,它们进入交战时仍将处于现在这种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各严重缺额的状况。所有这一切,只有到捷尔波诺尔才能了解到。
    6月5日3时10分,捷尔波诺尔基辅特别军区临时指挥部附近。天边刚刚出现一点点鱼肚白,4个农民打扮的人突然出现在高粱地里。他们不拿农具,每人都背着不小的箱子,像是旅行,可又不走大路。这几个人在庄稼地里钻行,很快接近了指挥部,几个人看了看周围的动静,低下头来围拢在一起。接着就用德语低声对话。
    “克里斯中士,你负责用工具切断目标上方照明灯的电线,爬线杆动作要迅速。”
    “明白!”
    “哈斯莱尔上士跟随我,灯一灭就直奔目标,我切端电路,你安装炸弹炸掉变压器。”“是。”
    “莱西少尉负责掩护。得手后迅速退入农田。”
    这几个人不是早起下地的乌克兰农民,而是德军派出的破袭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在总攻时间到来之后,迅速破坏苏军指挥部的通讯联络。像这样的化装小组在各条战线上派出了几十个,分别负责破坏苏军的通讯和指挥,炸毁重要的军事目标。
    派来捷尔波诺尔的这个小组十几天前秘密潜伏溜进了边境,他们的任务本来是破坏弹药库和铁路干线,但是在几天的潜伏观察中,细心的组长劳伦德尼中尉意外地发现,在捷尔波诺尔郊外竟然有一个地方无线电信号特别活跃,而且这些天来不断有军用车辆出入。通过秘密的访问和侦察,他们认定,这里至少是一个集团军的司令部,甚至有可能是更高级别的指挥部,于是上尉决定,临时改变计划,将这个指挥部作为破袭的主要耳标。他还不知道,他瞄上的是一条多么大的鱼。
    捷尔波诺尔正在建立的基辅特别军区指挥部中,电话铃声响作一团,各个地方、各个部队都报告各自的情况,司令员接到的报告表明,许多机场遭到了德国轰炸机群的空袭,多数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炸毁在跑道上;一些城市的重要目标:发电站、工厂等也遭到空袭。前线一些哨所报告德军装甲部队大举入侵,但是多数边防站立刻就失去了联系。基尔波诺斯将军已经急得扯开了上衣的纽扣。
    “快和各个集团军联系,我要他们的情况,我要下达命令!”
    但是很多集团军的电话完全要不通,一些部队的通讯线路已经遭到了破坏。司令员越来越着急,在这种危机下,司令部如果失去了对部队的联系,该如何掌握全局?
    基尔波诺斯将军站在军用地图前,注视着那片边境。突然,所有的灯都灭了,指挥所陷入了一团漆黑。
    “怎么回事?”
    “报告将军,全部停电了。可能是设各故障。”
    “立刻检查!”司令员心想,如果真的是设各故障还好说,如果是德军有意的破坏……那就说明德军这次行动的胃口绝对不小,都破袭到军区司令部这儿来了。
    紧接着,所有的电话也都被切断了。在这一瞬间,司令立刻意识到,德军的间谍已经到了他的司令部,“达里冈爱战役”战役时,中国人就是切断了苏蒙军的电线电,并对苏蒙军的电台进行了干扰,加之大量的军官投敌,最终导致了那场不应该发生的失败,想到这里,他立刻大声叫喊道。
    “警卫营长,立刻组织人搜索司令部附近地域,加强各个地段的防范,小心敌人伪装成我们的人!”
    劳伦德尼中尉指挥他的小组成功地切断了司令部的电源,炸坏了变压器,还切断了电话总线,他相信,要全部修好这些设各,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这个指挥部就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这也许能为大部队的攻击带来巨大的优势。中尉此时不禁有些佩服自己的“壮举”,他突然对属下三个人说。
    “我们现在撤退并且隐蔽起来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我想如果这里真是个指挥部,就一定会有些大人物出入,我们不如埋伏在门口的路边,等待有人出来时,趁机打上几枪,说不定能击毙个将军什么的,到那时,苏军一定会陷入进步的混乱之中。”
    可能是被破袭行动的异常顺利冲昏了头脑,几个人都同意了中尉的建议。小组立刻扔掉了破袭器材,准各好枪支,选择在大路边距离门口200米左右的地方埋伏了下来。
    等待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突然一道亮光闪过,几部汽车从大门内驶出来。克里斯中士悄悄凑过来,趴在劳伦德尼中尉耳边说。
    “中尉,下不下手?”
    劳伦德尼中尉摇了摇头,然后小声说道。
    “人太多,不能动。”
    那几辆汽车,除去一辆轿车之外,还有几辆卡车,没想到几辆车驶过他们面前不远处,就在路边停住了,车上跳下几十名苏军士兵,都拿着冲锋枪,他们开始对路两边的草丛和树林进行搜索,其中一组人正向中尉他们潜伏的地方走来。
    劳伦德尼中尉连忙小声命令。
    “快撤。”
    可他们4个刚刚试图逃离开潜伏的区域,密集的枪声说响了起来,苏军的搜索部队发现了他们,在一阵短暂的交火后,包括劳伦德尼中尉在内四名德军士兵的身后就多了一支冷森森的枪管。
    接着就是一串俄语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不许动,举起手来!” 

第二十九章 汪氏北上
    “嘟……”
    在火车的汽笛声中,一列蓝色的列车在平汉铁路上留下一道蓝影,这是一列驶往北方的火车,此时这列火力正常辽阔的豫南大地上奔驰着。
    在略显有些颠簸的火车上,坐在豪华车厢内的汪精卫,看着窗外豫南大地的一片片金色的农田,那起伏的麦浪已经发黄,显然已经快到了收获的季节,今年又将是一次丰收,但农民还会像去年一样,喜形于色吗?
    望着那已经不见昨日衰败的村落,一栋栋红色的或青灰色的砖瓦房,无不是在提醒着人们,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北方这些严重衰败的农村所发生的变化——农村的危机已经得到了缓解,中国农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幸福”——韶过大半的农村住上了砖瓦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吃上白面馒,而且还能吃饱,许多农民身上破旧的衣物开始变得整洁起来……
    坐在火车上,汪精卫默默回忆着这几年来的所闻所见,这几年,在国家取得进步的同时,过去贫苦的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归功于谁呢?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农合”花费数千万元研究改良农作物、推广良种、化肥以及新工农具,花费数万万元,在干旱的河南、皖北、山西等地建设水利工程,并建立一个个收购站,中国的农民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吗?
    显然,表面上这些都是未知的,但实际上呢?答案却又是极为明显的,正是邯彰的“农业革命”,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拯救农村”的道路,但是现在……
    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在华北那场规模空前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从ll天前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进行到了第二个阶殴——华北军在察哈尔一带进行规模空前的“阻敌演习”,相信很快,演习就会进攻第三殴——恢复对南方的反攻。
    这场军事演习与其说是演习,倒不如说是华北在为“军事解决当前问题”作最后的准备。
    也正因如此,作为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才会离开庐山,前往北平对管明棠作最后的游说,尽管他明白作为管明棠,现在他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在战争爆发之前,选择辞职或者下野的方式,结束当前的紧张的局势。这显然不可能,二则是在按照大演习的预案,从山东、河南两个方向实施进攻,从而打响这场内战。
    在河南、山西、江苏三地,现在中央已部署了多达50个师,而且军政部已经决定另外组建50个师,就在他前往北平的路上,50个师的近80万征召壮丁正全国各省集结着,现在,再也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内战不会爆发了,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问题……
    看着窗外的田野,汪精卫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忧容,一但战争爆发,所有的一切都将被摧毁,整个河南大地,甚至全中国都将再次成为战场,到那时……再过几个小时,火车将驶过黄河,驶进华北,他必须拿出一个较为清楚并且相对合理的理由,去游说管明棠放弃南下的念头。
    但如何能让只有两种选择的管明棠放弃南下呢?
    列车轰鸣着,汪精卫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1941年6月5日,此时的北平,正值初夏,微弱的夏风吹动着树叶,枝条在风中摇曳着,天空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枝露出颇显得有些阴郁的蓝色,灿烂的骄阳悬于天空,正午时分的北平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站台和一条通道已被戒严,几辆礼宾车队的中华“al”高级轿车停在站台边,车前面站着一群身着西装的高官,中间一位就是穿着一身军装的管明棠,此时他亲自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迎接一位来自南京的特殊的客人。
    “一切还好……”
    此时,管明棠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之所以会流露出这副表情,却是因为就在半个小时前,在他刚刚抵达火车站的时候,一个消息急匆匆的送了过来——德国在当时时间凌晨3时,对苏联发起了入侵l。
    6月5月!
    如果管明棠没有记错的话,在另一个时空中,德国对苏联的进攻是在17天后,而不是现在,这意味着德国人提前了17天,他们比另一个时空中多了l7天的时间,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没有任何人比管明棠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在另一个时空中,德国在莫斯科城下,不是被苏军击败的,而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击败的。
    如果再提前四个星期……在另一个时空中,曾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假设,而在所有的假设都集中在时间上,只需要几个星期,德军就能占领莫斯科。
    而在这个时空中,德国人却提前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提前了l7天,为什么会提前?尽管情报部门没有给出这个答案,但隐约的管明棠觉得或许,这就是“蝴蝶效应”,也许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力量不需要将更多的产能与资金用于耗资庞大合成燃烧工厂的兴建,所以让德**队拥有了更多的坦克、更多的部队,也许吧,谁知道呢?总之,这是一个好消息!“嘟……”随着一声欣长的汽笛声,专列驶进了站,弥漫的蒸汽立刻挡住了管明棠的视线。等列车停稳,雾气消散,一队人从车厢里出来。紧跟在几位随员身后,一个身材标准显得神采奕奕的中年人缓步向他走来,这就是有着“美男子”之称的汪精l丁——这位在政治上声誉极佳的现任行政院院长,蒋汪政体的第二号人物。
    “哲勤!”
    脚还未下车,汪精卫便主动的伸出手,他的脸上带着诚挚的笑容。
    面对汪精卫的笑容,管明棠却觉得有些荒谬——在另一个时空中,现在的汪精卫应该是“伪南京政府”的元首,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但是现在呢?他却依然保持着他极佳的政治声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政治声誉都超过自己。
    毕竟相比于他与蒋两人那让人称道的“清教徒”式的生活,管明棠的身上或多或少的还有一些瑕疵——比如他是全中国最大的资本家,而无论是在北平亦或是南京,都有着他的支持者,就像是……管明棠的视线余光投向远处的那些北平各校的教授。这并不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厉害角色。心底这般想着,看到汪精卫走来时主动伸来的右手,管明棠迎上去先是恭敬的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与其握手,不等对方说话,就连续几句嘘寒问暖,仿佛是真正的朋友见面,这会似乎再也没有了当前的“战争危机”。
    “汪先生,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北平!”
    “哲勤,你在华北弄的风声这么大,就是我不来也不行啊!”
    相比于管明棠的热情,汪精卫的反应则显得不冷不热。他知道,这次来北平要向管明棠提出的问题将是十分尖锐的,不宜一上来就把气氛搞得火热。
    “汪先生,您是知道的,华北的情况特殊嘛!”
    随口应声之余,管明棠却又热情的说道。
    “不过,现在汪先生来了,正好,也让明棠有个机会向汪先生、向中央加以解释……”
    对于管明棠半真半假的说辞,汪精卫并没有在意,他关心的是与管明棠的会谈,以及当他提出“不得南下”的问题时,管明棠会如何反应。
    “哲勤,这一路北上,沿途所经河南时,我所见之一切,可谓是感慨良多!”
    在午餐之后,在会客室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