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512章

山河血-第512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个排长进行兵棋推演。
    “希望,这一次能打个丙级吧!”
    想到连续数月自己的计划都被营长评了丁级,胡大林的神情亦随之一窘,这也太丢人了点。
    如果搁在六年前,那会他也就是泥瓦匠的,丢人也就丢人了,可现在自己却是念南火腿厂的堂堂经理,可不能……
    “经理……”
    想到这,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的浙江余姚老家海边盐地里过的饥不裹腹的苦日子,先是在南京跑单帮,后来进入北方劳务公司,再后来怎么来着,南京的活干完了,来了北边,再然后……嗯,好像是冬闲时,以帮食堂保存肉食的名义,制腊肠、火腿、咸肉什么的,实则却是为了让自己过过瘾……
    不由的胡大林整个人陷入了回忆之中,从泥瓦匠到走村窜巷的制腊肠、火腿、咸肉,也亏得邯彰农村年年丰收,以至于家家杀猪,那猪肉冬时吃不完也就毁了,自然的生意大好,从窜单的干活,再到后来招工办作坊,再然后……就是这念南了!
    感慨中胡大林看了一下时间,聚会的时间到了。依如过去一样,在出门时,胡大林将装着作战计划的信封塞进邮箱,这是寄给营长的,副本在作完推演后,则寄到市民团司令部作战处,然后对这一计划的推演进行评定。
    “如果谁再让我吃豆子,我就杀了谁!”
    几乎每一次,当完成作战方案的讨论,到聚餐吃饭的时候,李天鸣的心里都会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或者说,对于任何一个曾在邯彰军服役过的老兵而言,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曾有过这种怨言,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怨言却是由来以久的,而究其原因非常简单——他们吃够了豆子。
    相比于国内的军队,甚至相比于日军,就东亚军队而言,邯彰军的伙食应该可以用“奢侈”去形容,几乎早在民团成立初,依靠充足的军费,邯彰军即制定四级食物标准:甲乙丙丁,除去丁级为伤员伙食外,甲、乙、丙三级食物则是军队的标准伙食供应,甲级日常食物供给,由营养专家根据食物种类、季节,制定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食谱,尽管只是简单的馒头、包子、稀饭、肉菜、水果之类的组合,但却可以用极为丰盛来形容,每人每天皆可保证摄入至少4200卡的热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于战区亦可通过就地采购获得新鲜食物供给,从而保障甲级食物的供给。
    但在战时,对于军队后勤人员来说,相比于繁重的战地采购,他们更乐意通过配发乙级口粮的方式,解决作战部队的口粮问题,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通过战地采购,为士兵提供新鲜的口粮。乙级口粮由司令部联签约的食品供应商提供,每份c级口粮由三部分组成,分装在四个铁皮罐和一个附件包内,总重量约为2公斤。一份c级口粮可以提供4500卡的热量,而其中三个铁皮罐头内装有用玉米、黄豆以及麦仁制成的猪肉饭、鸡肉饭、鱼肉饭,一天三顿,不多不少,至于另一个罐头,则是一份内装四盒饼干的主食罐头,用于补充能量。而附件包中除去开罐头刀之外,还有诸如茶叶、糖果、10支装小盒香烟、火柴之类、手纸之类的配合,可以说充分考虑到了士兵的各种需求。
    这些罐头由邯彰的食品公司大量制造,分装在马口铁罐头内密专卖店,然后装进纸箱运往前线,尽管根据测试联勤处曾用“这是有史以来军队得到最好的野战口粮”,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便宜——在民十六年初一采用,联勤处便采购了多达400万份,几乎是战争刚一爆发,乙级口粮便随着邯彰军士兵出现在河北、山东以及江南战场。
    在江南战场,许多友军部队几乎是流着口水看着新一军官兵大口大口的吃着乙级口粮,对于许多**部队而言,邯彰罐头几乎等于“断头饭”,但这并不妨碍战士们流着口水吃着实际上肉食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肉饭罐头。
    在友军部队流着口水赞美着味道不错、份量十足的邯彰罐头时,一天三顿吃着罐头饭的战士们则满腹怨言的称它为“豆子”,原因非常简单,罐头中的玉米是打碎的,无论是玉米亦或是麦仁以及肉丁都是煮烂的,只有豆子还保留了它的形状,之所以添加豆子,是为了确保蛋白质的摄入量,而这却恰成为战士们称其为“豆子”的原因。
    对于任何一个连吃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豆子罐头”的邯彰军战士而言,“豆子”几乎成为他们的噩梦,甚至于这种噩梦一直影响到他们退役后的生活,李天鸣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完成每月例行的作战方案讨论后,在宴会上,李天鸣则总在心里默默的嘀咕着,去年年末退役时,和许多人一样,他又重新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但“豆子的恶梦”并没有结束,每个月总会吃那么一回——讨论会的伙食是由民团司令部提供的“豆子!”
    “好了……”
    就在胡大林刚想从包里拿出在厂里热里好的“豆子”时,二排长王程便猛的站起来大声嚷道。
    “连长,今个那豆子就免了吧!”
    但凡是当过兵的,没有几个不害怕“豆子”的,他一边说,一边从包里取出两盒罐头,放到餐桌了。
    “今个咱们尝尝鲜……
    “这……”
    若不是是那罐头上的洋字码,李天鸣恐怕就要站起来骂人了。
    “老二,这该不会又是豆子吧!”
    老四瞧着那罐头心头便是一阵寒,大家可都说好了,若是今天还是豆子,往后每月的聚餐就轮着来。
    “当然不是!老三,你的酒带来了吗?”
    头一歪,冲着老三要酒时,拿着桌上的罐头说道。
    “连长,我那邻居的少爷,不是外派到美国工厂学习半年嘛,这不,上个星期刚从美国回来,结果搬回来一箱子这玩意,美国的肉罐头!”
    “我当是啥玩意,不就是美国的肉罐头就不是肉罐头了,在前线那会,这玩意也没少吃!”
    李天鸣嚷了起来,在部队里“豆子”大家伙没少吃,肉罐头同样也没少吃,休整的时候,吃的热饭里的肉,不是红烧牛肉就是红烧猪肉,都是用来炒菜的。“不一样,不一样!”
    像献宝似的,王程一边摇着头,一边拿着开罐器开着罐头盒。
    “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不就是罐头嘛,咱们啥罐头没吃过,豆子吃个够、牛肉的、猪肉的、鱼肉的,不过,咱能说啥不是,毕竟是人家的心意不是!”
    说话的功夫,那罐头已经被打开了,罐头一打开,胡大林便注意到,这罐头确实不一样。
    “这是罐头?”
    瞧着罐头里的东西,和其它人一样胡大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罐头里既没有汁,也没有肉。
    “这当真是肉罐头?”
    虽说闻着有些肉香,但胡大林却怎么也看不出罐头盒的粉红色的块块像肉。
    “就是肉罐头,在美国的时候,我那邻居就是拿这当肉吃,”
    用匕首将罐头里的粉红色的肉块切成片,王程再将其倒在盘子上,献宝似的说道。
    “一开始,我瞧着这也不怎么地,可不吃不知道,一吃不当紧,这味道,可还真不错!连长,你是庆南火腿的经理,论吃肉,您是行家,要不你先尝尝!”

第三百零八章 崛起中的商机
    砖型、漂亮的粉红色、散发诱人的香味……盯着眼前的这盒从“spam”倒出来的“肉”块,胡大林的双眼又一次审视着手中的罐头盒,这配料表上的英文已经让他找人翻译成了中文,或许英文他不认识,但对于刚刚取得高小毕业让的胡大林的来说,认识汉字倒是没问题。
    “这种呈砖形的午餐肉由火腿、猪肉、糖、盐、水和马铃薯淀粉制成……难怪便宜!”
    瞅着这配料表,这里头所谓的火腿、猪肉,勉强刚过一半,不便宜才怪,对于开着庆南火腿厂的胡大林来说,对于如何降低成本,他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甚至于之所以生产腊肠,也就是出于降低火腿的考虑——利用余肉之类的碎肉,但无论如何腊肠总归还是肉,可是这按照那个洋学生说的“其中还加入少量的亚硝酸钠,应该是为了使spam罐头里的肉保持粉色”的肉块,还是肉吗?有一半都是这个土豆淀粉。
    “不过味道确实不错!”
    喃道着,又一次,拿起刀子切了一小片罐头肉,胡大林开始在心里嘀咕了起来,这罐头的味道和吃惯了的肉罐头截然不同,可以说别具风味,更重要是它——便宜!
    “一盒同等重量的肉罐头需要原料……”
    算过来算过去,胡大林发现无论怎么算,这种美国肉罐头可谓是便宜到了极点,或许,对于来说,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在劳务公司、扫盲学校,后来还有军队,但能够从一个走街窜村的小伙计,成为这家拥有38个工人的工厂经理,对于生意,自然有着他独道的眼光。
    “便宜!”
    因为“用料不足”,所以它足够便宜,有许多东西,只要足够便宜,总能够拥有他的市场,就像老一的那个邻居的儿子,这什么不远万里从美国带回一箱子这种罐头,一是因为它新鲜,在国内没有地方卖,而且味道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它足够便宜,工厂里用它代替肉食,外出者用它代替普通的肉罐头。
    便宜!
    对这两个字,通过在军队中吃的“豆子”胡大林可谓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军队会用“豆子”,还不是因为它便宜。
    “如果军队用它取代肉罐头!”
    不用认真考虑,胡大林便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相比于普通的肉罐头,甚至豆子,这种“肉”罐头有着更多的优点——凉吃的味道就很不错,完全感觉到不一丝油腻,但无论是“豆子”亦或是其它肉罐头,在冬天时,不加热,根本就难以下咽。
    “就像饼干一样,不对,和丙级口粮差不多……”
    丙级口粮是军队的压缩干粮,在行军作战时,战士们除去携带3天份的乙级口粮外,还携带有7天份的丙级口粮,实际上也就是7块像肥皂似的压缩饼干,相比于乙级口粮,丙级口粮最大的特点就是份量小热量大,配以三天份的乙级口粮,在必要时,可以维持一个士兵一个月的基本食物需求。
    “直接吃,热着吃都行!”
    此时胡大林的神情变得激动起来,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市场,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军队!
    作为食品商胡大林知道,在中国老百姓或许没有吃罐头的习惯,一直以来,军队都是最大的罐头采购方,不知是为了刺激罐头业还是出于其它的考虑,早在邯彰民团时期,民团便借集训采购大量的罐头,民团的需求刺激着的民间的生产,而在历时十二月个抗战之中,战区更是采购了数千万个各类罐头。
    “如果,有更便宜的罐头……”
    想到军队之所以增加鱼肉以及鸡肉罐头的原因,不正是因为他们足够廉价吗?
    想到这里一个念头在胡大林的心底浮现出来。
    “要是我的厂子生这种罐头的话,只需要比普通的肉罐头便宜几分至多一毛钱,到时候……”那,我可不就发达了!发财!无论是在一个王朝的崩溃的过程或是一个王朝走向崛起的过程,总是会诞生无数个机会,任何人,只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便可以轻易走向成功,在收获个人财富的同时,亦可以获得令人羡慕的成功。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拥有良好的座舱视野、能够在短距离内起降,并具备出色的低空低速飞行性的联络机!”
    “它的起落架要足够坚固,可以在任何平坦的地方起降!”
    “起降距离越短越好!”
    “最好能多带两个人……”
    或许,孙起从未曾在航空队服役,但是作为当年的“800青年学生军”的一员,却有三百多名战友成为了飞行员,而其它人,或留学国外学习工科知识从事技术研究、或成为了一名职业军官,而在这些人中依然有少数的几个异类,比如孙起,他既然没有学习军事,也没有学习工科,而是转学商业,甚至放弃了公司提供的机会,而是选择自主留学。
    “我要剑办一家飞机制造厂!”
    这正是孙起当年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而这个梦想,直到二十六年,才成为现实,怀揣着父亲给的三千元,他来到了邯彰,注册了“蓝天航空工业”。
    依靠三千元,如何完成制造飞机的“宏愿”呢?
    更何况还需要完成设计,然后还要把它生产出来。
    作为一名商人,孙起深知,首先需要制造一种“可以卖出去”的飞机,这一点研究所做的就很好,他们卖出了数百架幼狐,于是乎他便开始向曾经的战友们寻求帮助,询问他们对于幼狐有什么建议,随后,隐约一个影子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当这个影子出现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就是抓住这个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