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88章

山河血-第388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吹恼四甓济荒艽础
    也正因如此,管明棠才会选择邯郸,才会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死地”,只要守住这片“必死之地”,一切都会改变,或许,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就不会再发生,或许,中国能够更轻松的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伯父”
    在张静江的诧异中,管明棠走到墙上挂着的河北军事地图前,点着邯彰的位置说道。
    “而现在,第八路军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惜代价的守住邯彰,我们不仅要守住邯彰,而且,我们还将会采取一系列的主动进攻,从而尽可能多的将日军牵制于河北,同时……”
    手指指着石家庄,管明棠又解释道。
    “我准备以第八路军司令部的名义建议中央,一但平汉路作战失败,就沿正太铁路将部队撤往山西,这样的话,山西守军将会达到五十至六十万之众,如此一来,借助太行山脉为屏,驻于重兵防御,必可保山西不失,而山西经阎百川经营多年,其军事工业可满足部队的基本作战需求,而山西的同蒲铁路,又可保证兵员及物资运输……”
    深吸一口气,管明棠看着张静江,内心一时竟然有些激动,这是第一次对外人展示第八路军的作战计划,实际上,这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战役作战计划,是而是关系到整个华北未来的战略部署,如果中央采纳这一建议,那么华北的战局绝不会像历史上一般,以一系列的溃败告终,对于这一计划,早在几年前,民团参谋部和商学院的外籍军官们,早已经过多次推演,只要部署得当,实施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其又能对河北形成俯视,可随时配合第八路军对占据华北的日军实施反攻,威胁日战平津一带,且山西方面又可与邯彰形成犄角之势,互相为屏,……”
    注意到管明棠在讲述这个计划时,那张年青的脸庞上流露出的激动的神采,张静江一时间却有些难以平静,他突然插口问道。
    “那邯彰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委员长的安排
    “那么邯彰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在南京的军事委员会作战会议室内,随着一声提问,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了正在讲解着第十六集团军递交“华北战略作战部署”的何应钦,似乎是在等待着他的解释。第十六集团军的这份报告是由飞机直接运至南京,由何应钦在会议上加以解释,以对其进行讨论。
    “考虑到日军进一步的计划,邯彰在未来几年内,都会首当其冲的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于太行山部署重兵实施防御,我军可借鉴义勇军坚守长山塔之经验,构建大量坑道,从而可最大程度削弱日军炮火,且山地作战距离有限,远程重型火炮效力大减,我军可充分发扬轻重机悳枪以及迫击炮之火力,加之太行山脉亦限制了日军机械化部队使用,日军为突破太行山防线,势必需集结重兵,而这则会造成其后方防御空虚,第十六集团军即可对其侧后实施进攻,从而与山西方向形成犄角之势所以,日军为突破这一僵局,势必将以邯彰作为主攻目标,至少重创第十六集团军,使其丧失进攻能力后,方才有可能对山西实施进攻,”
    在何应钦解释时,想到刚从第八路军改编为十六集团军的邯彰民团所面临的压力,冯玉祥却不无疑惑的皱眉问道。
    “如日军进攻邯彰,那么为什么山西方向不可以给予支援呢?”
    “山地对日军大兵团运用有限制,对我军大兵团投入亦有限制,因此对山西部队而言,其存在对日军就是威胁,从而使日军不得抽调全部兵力进攻邯彰即便是支援亦是极为有限的。”
    何应钦如何的回答道,而在第十六集团军上报的计划中,亦肯定了这一点。
    “第十六集团军司令部认为,只要我军能坚守山西,那么在山西北部,在河北北部,日军至少需要部署10ˉ15万的兵力,作为策应兵力,那么其可投入进攻邯彰的部队,将不超过2万。”35万
    在何应钦提及这个数字时,蒋介石默默的在心下计算着这个数字,这意味着华北地区至少可以牵制35万日军,实际上可能会更多,日军为了心理上的安全至少需要在河北部署40万军队,而这40万军队之中,每时每刻至少都有2万是无法调动的,如此一来,无论是在华东亦或是华北,**都可以对其形成至少一倍,甚至两倍的优势。
    “换句话来说,这攻也是第十六集团军,守也是第十六集团军了”
    在说出这句话时,白崇禧对那位从未谋面的管明棠却是佩服了起来,这些年他还是第一次这么佩服一个人,这个计划如果是中悳央制定的到也没什么,可这个等于把自己丢到油锅里的计划,却是管明棠自己提出的,甚至在至大本营的电报中,还特意肯请中悳央认真考虑并实施这一计划。
    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丢到油锅里,在中国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中国,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单就是这份无私,在中国就无几人能与之相比。
    “邯彰一带无险可守,但,在过去的一个月间,邯彰已经动员十数万工人以及大量设备,于平原地区构建大量防御工事,依照他们的估计,待一系列工事完工后,日军至少需要投入两倍以上兵力,方有可能攻克其防线,因此其防御应不至有虑”
    当然何应钦并没有提到报告中的一句话整个工程不过是刚刚展开,但相应的这份报告却让身为参谋总长的何应钦长松了一口气,现在华北的局势并不容乐观,尽管**在华北投入了多个集团军数十万人,但日军同样投入了二十万人,并且还有进一步增援的趋势,从宋哲元违命失去先机开始,**在华北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
    “半年那”
    白崇禧感叹的说了一句,然后将视线投向委员长。
    “这半年,就只能靠第十六集团军的弟兄们用命去堆了”
    在说话时,白崇禧的视线一直都盯着委员长,显然是一副意有所指的样子,如果不把新一军调到上海,邯彰就拥有差不多四十万军队,而现在呢?新一军却已经被调到了上海。
    而更为重要的是以白崇禧对委员长的了解,甚至出于一个军人的常识,在明知华北已无任何可为之余地,平汉路作战随时都有可能失败的前提下,委员长很有可能会接受管明棠的建议,把华北的近五十万军队撤往山西,以保山西无虑,从而与邯彰的第十六集团军形成对华北日军的犄角之势,而这同样也意味着,第十六集团军在某个特定时间内,将不得不面对在兵力以及技术装备上,都占尽优势的日军。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中,军委会仔细对第十六集团军提出的方略加以讨论,而讨论来讨论去,尽管明知道邯彰会付出的代价,但是却没有任何人能够舍弃这一计划。
    “哲勤的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蒋介石站起身,最终拍板做出了决定。
    “电告哲勤,中悳央将全力配合其实施这一计划,另电告第一战区各部队,抗战各部队守土有责,望各部发挥国民革悳命军之精神,卫我国土”
    在会议结束之后,蒋介石并没有离开会议室,而是留下了副参谋长白崇禧。尽管多年来白崇禧一直站在他的对立面,但是其却是中国出类拔萃的名将,就像8月4日下午,白崇禧乘坐着国民政悳府的专机到达南京,蒋介石当晚为其设宴接风,蒋、白二人把手言欢,在表面上结束了近10年来的公开对抗。白崇禧入京,也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关注,日本报纸宣称:“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终不可避免”,白崇禧的入京不仅坚定了蒋介石抗战的决心,同样作为副参谋长,亦协助其拟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
    “健生”
    在室内只剩下他们两人时,蒋介石示意白崇禧坐下来,随后说道。
    “似乎,你对第十六集团军能不能守住邯彰,持怀疑态度啊”
    先前的讨论中,白崇禧多次指出邯彰的兵力太过薄弱,而蒋介石却像是未曾听到似的,只是听着何应钦等人的分析与讨论,最终的决定依然是如平汉路作战失败,沿线部队俱撤往山西。
    “委员长,广西民团编练了7年”
    看着委员长,白崇禧如实的道出了他的担心之处。
    “可民国二十四年阻击赤匪时,依然暴露很多问题,民团,绝不能与常备军相提并论,虽说邯彰有常备民团,但其编成师,却是去年绥远抗战之时,紧急编遣,虽说第十六集团军长官大都是留美军事高材生,但是……”
    “指挥能力有所不足,尤其是兵团作战经验欠缺”
    对此蒋介石岂会不了解,实际上就是中悳央军,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黄埔系更是如此,而这也是他创办陆军大学的用意所在。
    “表面上看起来,邯彰可投入近二十二万军队,且又有十万后备军可作补充,但实际上,他们是二十二个手指头,去打日军的一个拳头,委员长……”
    盯着委员长,白崇禧的心里难免为管明棠感觉可惜,他的赤子心换来的又是什么?委员长为什么无意往邯彰增援部队?
    “健生啊”
    瞧着白崇禧,蒋介石心知他此时在想些什么,实际上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如果让你率领一个集团军到邯彰,怎么样”
    “这……”
    委员长的问题让白崇禧一愣,面对这个问题,虽是有着“小诸葛”之称,白崇禧同样选择了沉默。
    “健生,那几个集团军调往山西,山西的兵力接近2万,就防御晋省而言是绰绰有余,调一个集团军增援邯彰,又有何妨,可一个集团军调去容易,但如何与第十六集团军协调作战?是让哲勤听他的指挥,还是让集团军长官听哲勤的命令?”
    委员长的两个问题,正是白崇禧选择沉默的原因,如果调他去,没有任何选择,他白健生必然是司令,可管明棠又岂会甘心于本地为“客军”所指挥,他作为“客军”长官,若是没有管明棠的配合,又岂能调配邯彰的种种资源。
    或许可以赌管明棠仍然会以国事为重,但,能把所有的在筹码都压到赌上吗?
    “哲勤,这个人,并非只是纯粹之军人,甚至其绝非军人,他考虑的诸多问题,鲜少从纯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提及此,蒋介石就想起管明棠早先的那份密报,要求中悳央将二十八路军调往上海,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同样是从政悳治上考虑,而非军事上的考虑,而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
    “他的报告中,为何未向中悳央索要一兵一卒之援兵,不是已经表明心态了吗?”
    “可,委员长,毕竟邯彰拥有当今中国唯一之完备工业,如果……”
    在白崇禧试图辩解之时,蒋介石打断他的话说道。
    “你有担心,我亦有担忧啊,所以……”
    音落,蒋介石看着白崇禧神情不能凝重的说道。
    “我想,你以副参谋总长的身份率领一个将官参谋团前往邯郸指导考察,健生,你觉得的怎么样”
    “啊委员长,我……”
    委员长的话完全超乎白崇禧的意料,他没有想到委员长竟然会提出这个建立,思索片刻后,他才说道
    “委员长,现在淞沪局势正紧,此时去邯郸,时机尚不成熟,我想,可待上海局势稍作稳定之后,再由崇禧代表大本营前往邯郸不知委员长意下如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青帮
    上海北火车站,
    在凌晨时分驶进了一列火车,蒸汽车头是国造ˉ1型机车,火车拖着近四十节车厢,车厢与普通车厢并无任何差别,但在火车进站时,整个车站戒备显得极为森严,直到列车停稳之后,车站内顿时忙碌了起来。
    一队队穿着短袖衫的官兵顶着钢盔,背着步枪从火车上跳到月台上,随后他们操着扳手开始拆起了车厢,待车厢板墙被拆除后,两门披着炮衣大炮出现在的人们的视线中,虽说大炮披着炮衣,可从炮衣下巨大的炮身、粗大的炮管,任谁都知道,运来的是重炮。
    “快点,快点……”
    在军官们的嚷喊声中,炮兵们迅速解除固定炮身的钢索,将重达数吨的大炮推至月台,而在另一边,十六辆重型卡车已经驶出火车,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一箱箱炮弹被抬上了卡车。
    “这下总算是放心了”
    看着眼前的十六门重炮,高胜仑的脸上露出了笑来,有了这十六门重炮,打下海兵司令部就再也没有问题了。
    按照警备司令部的命令,在此战时,部队是不能直接乘火车抵达上海,这辆军需列车显然违背了命令,不过为了让重炮团尽快抵达前线,他还是从南京那边拿到了许可证,这样重炮团才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