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18章

山河血-第318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杨永泰便朝着向志走去,然后出言说道。
    “向局长,这又麻烦你了!”
    “不敢,不敢,若非主席您公务烦忙,卑职一定……”
    在向志说着言不由衷的客气话时,一个值勤的大高个警察小跑过来,在他跑到向志面前时,便举手敬礼道。
    “报告长官,有人让我打死杨永泰这个汉奸!”
    〃你说什么?’’
    下属的报告让向志一愣,就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名警察左右手已经身后掏出双枪,对准向志身后的杨永泰举起枪来,猝不及防的杨永泰还未来得急喊出来,便看到了两个黑洞洞的枪口。
    “嗖砰!”
    先是嗖的一声然后又是枪声,就在杨永泰喊出“抓刺客”的同时,他惊讶的看到那个手持双双枪的刺客脑壳被打碎了,在红白脑浆飞溅的同时,刺客倒下了。
    “抓刺客,不要让……”
    反应过来的向志连忙一把将杨永泰猛的压扑在身下,而汉口的警察、杨永泰的随行保镖、省府的警卫迅速将他们团团围住,就在这时,在码头边废弃的旧票房中,原本早就埋伏其中的两个原本接应刺刀的同伙,见同伙失手后,立即冲出去操枪朝着警卫打去,在枪战打响的同时,其中一个人更是摸出了一个手榴弹,在他拉着手榴弹准备甩出时,身体猛的一软便摔倒在地。
    一声爆炸之后,另一名刺客也随之倒了下去,在乱成一团的码头处,杨永泰被十几名保镖、警卫护送上上了渡轮,直到渡轮驶离码头的时候,杨永泰才像是回过神似的喃语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
    “我早就知道必然有今天……只是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又有什么可恨的?哎……”
    一声长叹之后,杨永泰的眉头又是一皱,此时他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先前遇刺的画面,是谁开枪救了他?
    邯郸专员公署内,第一次来邯郸的杨永泰,认真的看着面前的管明棠,在死里逃生的一个月后,再一次面对这个青年,只让他的心境显得极为复杂,以至于更是难用一句话来说清楚。未了他诚恳地对管明棠说道:
    “哲勤,大恩不言谢!”
    说着他站起身朝着管明棠重重的深鞠一躬,就在他鞠躬时,管明棠却扶着他说道。
    “畅卿兄,当不得,当不得这个大礼……”
    管明棠并没有隐藏是“自己”救了他一命,而之所以救他,原因非常简单,现在北方公司在湖北的投资多达数亿元,而杨永泰这位湖北省主席,又是地方上难得的几位愿意和公司合作的地方要员,救他等于救公司的投资。
    “救命之恩,岂是一躬所能言表!”
    面对杨永泰的客气,管明棠只是客气的说道:
    “畅卿兄,你我之间,谈什么救命之恩,对了,那件事,查出个所以然了吗?”
    “哎!”
    管明棠的问让杨永泰不由长叹一声,然后脸色颇为复杂的说道。
    “我早就知道会有那么一天,……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又有何妨?若是哲勤您派人救我一命,怕这位,我已是坟下之土了,死,我并不怕,只是现在我志向未能实现,而当今国祸初始,实在是让人……”
    感叹之余,杨永泰又刻意压低声音说道。
    “哲勤,你应该知道,委员长从太原回洛阳了!”
    或许是因为年来的合作以及这次的救命之恩,使得杨永泰对管明棠的态度早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改变,语气间更是显得亲近许多。
    一个看似平常的消息,从杨永泰的口中,如此刻意的压低着声音道出来时,任何谁都能听出其中的不正常,而管明棠则配合着、
    “哦,畅卿兄,莫非对此,你有其它的看法?”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寒夜
    委员长在洛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实际上在一个月前,委员长就以
    “避寿”的名义“躲”到了洛阳,对外界来说是“避寿”可内情却是为了督促阎锡山部向伪蒙发起进攻,“避寿”只是一个名义,在10月31日“50大寿”时更是借“过寿”的名义与阎锡山、张学良、傅作义等人秘会,商定了进攻察北的计划,而在阎锡山有所退缩时,更是直飞太原督战,不过他在太原只呆了一天一夜,对此,管明棠当然极为清楚。
    “嗯,算算日子,委员长在洛阳呆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
    “昨天,张六子从西安飞到了洛阳?”
    提及“张六子”时杨永泰的语气中尽是轻蔑之意,对于他的这种态度,管明棠并不觉得有什么,实际上在南京,许多人对其都是这种态度。
    “嗯?”
    双眼猛的一睁,管明棠诧异的看着杨永泰,右手的食指猛的一动,他的脑海中立即想到前天李璜的“密告”,在东北军中有许多青年党党员,可以说全中国最能掌握东北军动态的,一是张学良自己,二就是青年党了,就在昨天下午,李璜已经乘车赶赴洛阳,以求见蒋介石,而现在张学良竟然去了洛阳。
    “一开始,委员长并不愿意见张六子,不过你知道,张六子的脾气,他一下飞机就直奔委员长的住处,表明了三个态度,第一,他要求把东北军悉数北调,参加绥远抗战,第二表明东北军的态度,打日本可以,打内战不行,第三,就是要委员长释放上海的那七位,可张六子话里的重点无非就是一一东北不会再剿匪了。’’
    “那委员长怎么说!”
    眉头紧锁,管明棠总算是明白了一些事情,一些困扰他的迷团在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解释,杨永泰又继续说道。
    “你不是不知道咱们那位委员长,他还能怎么说,无非就是两点,张六子是军人,让他不要管政治上的事情,要专心剿匪,如果他不去剿匪,就调开他的军队,改组东北军,然后结果你知道,两个人又吵了起来,侍从室的人听见了,推门进去,连劝带架的才把张六子给推出去……”
    此时管明棠的心如明镜一般。许多原本迷惑不已的事情,这会已经清楚了,而他同样明白了为什么张学良会单人乘机前往洛阳,皱着眉头,管明棠看一眼杨永泰,然后默默的说了一句。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委员长今天应该就会和张一同前西安吧!”
    看着管明棠,杨永泰的眉头不由一扬,看来明白人并非只有自己一个,这个管哲勤把自己藏的太深了!
    “在我来的时候,委员长已决定今天同张六子一同回西安,以协助其安抚军心!”
    “安抚军心!”
    管明棠冷冷的一笑,拳头猛的一握,然后细思了一下,点点头说道:
    “这军心是要安抚的,是要安抚的……”
    轻声喃语着,管明棠站起身默默的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大雪,然后自言自语道。
    “畅卿兄,今年的天……可真够冷的啊……”
    随后管明棠看了一下墙上的日历,看着那日历上的时间,眉头猛然皱紧,一时尽是无言
    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这一年是中国阴历丙子年。
    几天前的一场大雪,将西安城完全笼罩在一片雪白之中,而此时,雪纷纷洒洒的下着,直至午夜,这雪依然未停,推开门,走到院中,那碎细的雪花不断飘落下来,院落中和房顶上积着一层厚厚的积雪。
    “覆水难收啊!”
    在咯吱、咯吱的踩踏着雪地发出的声响中,一声感叹从穿着呢绒军大衣的军官口中吐出,随即他又一次把视线投向了天空。
    雪夜的天空,看不到一丝星斗,就像是看不到一丝希望似的。
    ……”
    火柴划着后,张学良点着一根香烟,他已经很久不吸烟了,但今天,他却从卫队长那里要来了一包香烟,然后吸了起来,深吸一口烟烟,他又一次朝着天空看去,作为西北剿总代总司令的他,此时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在犹豫着、在挣扎着。
    但是现在,已经无法挽回了,那边已经……
    “哎!希望……”
    一声长叹之后,张学良默默的朝着西北方向看去,一时却又是无言……
    华清池又名华清宫,位于骊山北麓,自古以来就是游览沐浴胜地,一周前,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乘专列从洛阳抵达临潼,西安行辕便置于这处距离。12月12日凌晨六时许,华清池行辕外的卫兵注意到有汽车声自远而近的传了过来,在卡车上,孙明九的神情显得极为紧张,作为张学良的警卫营长,他是少数几个知道真相的人,就在昨天晚上,十时许,他奉命到金家巷张公馆,副司令对他交待了一切,而他所率领的士兵并不知道真相,只是对士兵们诈称“副司令张学良被扣押在华清池,他们要赶过去营救,要活捉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扣了副司令,只有扣了蒋介石才能救副司令。”,单纯的士兵们并不知道真相,他们只知道吃张家的饭,就要服张家的管。
    华清池行辕警备甚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休息室,周围由侍卫官和便衣卫士日夜轮流值班警戒;第二层次是华清池大门和围墙四周,由南京带来的40名宪兵守卫;第三层次是外围警戒,由张学良的卫队团负责,对此孙明九自然了然于胸,而根据计划,王玉瓒率领的一营,负责解决禹王庙的宪兵。而孙明九则带主力直奔华清池。
    “停车!干什……开枪!”
    就在孙明九手下的连长王协一,率领50人乘一辆卡车出现在华清池大门前的时候,卫兵见无法阻止汽车,立即鸣枪拦车,“叭、机!’’
    两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凌晨的静寂。在卫兵拦截时,王协一随即指挥部队下车还击,就在双方展开激战的时候,孙明九的卡车到达了,凭借着花机关、捷克式机枪的火力完全压制了使用毛瑟手枪的卫兵,在一片混战中孙明九率部冲进的大门。
    枪声!
    在枪声撕破清晨的静寂时,在华清池内委员长卧室外值班警式的中校副官蒋孝镇,先是一愣,和侍从官竺培基投去疑惑的眼神时,听到远处传来的激烈枪声,立即意识到出大事了。
    “快,尧样,去看看怎么回事!”
    急忙抽出毛瑟手枪,竺培基大声命令便衣卫士蒋尧样出去查看情况。
    拿着手枪冲出去的蒋尧样刚一走到到贵妃池后恻,便遭遇张学良部七八名全副武装的宪兵。并看见第二层步哨的值班卫士张华已中弹身亡,蒋尧样知有事变,即出枪射击,正准备转身回报时,被还击弹伤中左胸,身受重伤的他便倒卧池旁,大声冲着远处疾呼着“有兵变”。
    这时,守卫内厅东恻门的翁自勉发现敌情,立即反身报告竺培基。
    “竺侍官,兵变,有兵变!”
    “什么!”
    “快,快报告委员长!”
    一听到兵变,蒋孝镇连忙冲进委员长的卧室。
    “孝镇,怎么……”
    被枪声惊醒的蒋介石看着冲进来的族侄,急声问道。
    “委员长,兵变!快走!”
    蒋介石闻讯从床上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什么?”
    族侄的话让蒋介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兵变?什么人发动兵变?“委员长,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甚至还没来得穿衣服,由蒋孝镇、翁自勉等搀扶着三步并作两步过飞虹桥,此时蒋介石只穿了件单薄的睡衣,出东恻门,冲向后院。没想到院门紧锁,蒋孝镇、翁自勉等连拖带推地帮助蒋介石爬上院墙,慌乱中,蒋介石坠入一个丈把深的乱石沟中,只听见他“哎哟”一声惨叫,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刚刚翻过墙的三人,忙不迭接二连三跳下深沟,见蒋介石倒在沟里,人已昏厥了过去。
    “委员长,委员长”
    眼前的这一幕,只吓的三人一时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就这样三人忙了一阵,足足有十分钟光景,这才见蒋介石悠然苏醒,硬撑着想继续逃亡,刚一站起来,便摔倒在地。
    三人不容分说,就把他抬出深沟,由两人架住慢慢走向山顶。可是问题来了:原来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西行又怕碰到东北军。见他们三人没有注意,蒋介石疼痛难忍,手朝着山上一指:
    “孝镇,不要往西,还是上山吧。”
    蒋孝镇连忙背起他,朝着后山跑去,四个人便在一片枪声中向崎岖山径摸素行进。
    而此时孙明九绕过二道门前密集的弹雨,和连长王协一匍匐摸进了五间厅。当他们闯入蒋介石的卧室,吃了一惊:人去房空!环顾四周,桌子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孙明九用手一摸被窝,还是温暧的,这表明蒋介石刚刚出走。
    “王连长,快,报告刘师长,委员长逃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西安变
    “什么!”
    听到下属的汇报,张学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蒋介石逃了,瞬间冷汗便从他的后背冒了出来。他清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