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62章

山河血-第262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古人才提出了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仪。现在土豪劣绅虽是不少,但总归还是少数,相当一部分地主是开明绅士,他们以自己的文化教养道德威望和经济实力维系着当地的文明与和谐,而缘和其有得文化教养、道德威望?恰在于其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明棠……”
    重新坐下来,蒋介石看着管明棠,认真的说道。
    “你今天提出的这个消灭贫农雇农、扶助中农、扩大富农,促进地主转向工商,吸纳农村富余,这就是很好的政策。是解决困扰中国千百年来一个个王朝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问题的根本,你的确总能带给人惊喜!〃
    面对这个称赞,管明棠连忙站起身说道。
    “卑职不敢!”
    “坐!”
    待管明棠像是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似的重新坐下时,他知道自己过了眼前的这一关,实际上“消灭贫农、扶助中农、扩大富农、促进地主转向工商”这是后世的许多学者在总结了中国近代历史经验得失后,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本,不过在其中却有一句话,管明棠并没有说,而那句话才是最要命的一句话“抑制地主、平均地权”,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说,虽说所谓的“消灭贫农、扶助中农、扩大富农”不过只存在于理论上,但在管明棠看来,通过良种的推广和适当的政策性扶助,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至少可以解决农民的基本温饱和基本消费。
    “明棠,你邯彰好好的做事情,不要有太多的顾忌,而先总理和我们这些追随者搞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某一个、两个特定阶级的觉悟,而是要促起国民全体的觉悟。明棠,你今天的这个提法,和在邯彰做的一切,就是在证明着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理论!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在那里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让全中国都能看到一个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仪。到时邯彰就是全国的表率!到那时你就是党国的大功臣!”
    听着这一番从未曾有过的赞赏,杨永泰看着管明棠的眼神都复杂起来,他知道,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委员长表明了他的态度——对管明棠是支持的,对他的成绩是肯定的,而对他这个人,更是相信和赞赏的!
    而管明棠更是被蒋介石的话给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套用后世的一番“理论”,竟然能换来这种赞许,更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位委员长会“放权”给自己,让自己好好的做事情,甚至于,在他看来,眼前这位的话语,更是违背他通过历史书对其的了解。
    “谢谢委员长信任,卑职绝不会让委员长失望的!”
    再一次站起身,管明棠又一次表述着自己的决心,面对管明棠的决定,蒋介石却只是抬起右手示意管明棠坐下,而后又用那满是浙江方言的话语教导道。
    “明棠,不是让我失望,而是不要让党国失望,你要记住党国的未来要靠你们这些敢做敢为的年青人……”
    在蒋介石的话音未落时,杨永泰却适时的提醒道。
    “委员长,哲勤现在还不是我党同志!”
    “哦!”
    双眼微抬,略一皱眉,蒋介石诧异的看着管明棠,这时他才想起来,眼前的这位并不是党内同志。
    “明棠,你怎么还没入党啊,我们党内需要像你这样青年精英!·”
    从蒋介石的话中,管明棠能够听到他的不满,甚至觉察到他在听说自己不是“党内同志”时的皱眉,风向的突变,只让管明棠心里暗自叫苦,猛的再次站起身说道。
    “委员长,不是卑职不积极向组织靠拢,而是以卑职看来,卑职目前所成,距离我党之要求,尚有很大距离,再则,卑职于邯彰所事之试验,成负结论尚不可知,所以……”
    迎着蒋介石的视线,管明棠用尽可能执着的语气说道。
    “所以,卑职想先有所成,待将来专区成功之时,卑职才能不愧于国父,不愧于主义,不愧于党国,方才有资格成为本党之同志……”
    三个“不愧于”在办公室中回荡着,蒋介石认真的看着这个年青人,试图想从他的脸上找到“虚态”的表情,可让他失望的是,在管明棠的脸上他只看到了满面的真诚,似乎这三个不愧于皆是出自于他的真心一般,当真如此吗?当真如此吗?杨永泰同样诧异的看着管明棠,此时这位“当代卧龙”亦有些迷茫了,在那张年青的而且颇为英俊的脸庞上,他只能看到满面的诚挚而无任何虚假之态。
    “不愧于国父,不愧于主义,不愧于党国……”
    喃喃着这几句话,一时间蒋介石的内心却是思绪万千,甚至感觉眼眶微热,在心下更是感慨着,世间有几人能做到这“三个不愧于”,这些年有多少人还记得总理的教导?还记得总理的主义?
    在沉默中,双眼微红的蒋介石默默站起身,他背对着墙上的先总理的手书的“静敬澹一”,一直沉默着,似乎是在思考着,良久之后方才默默言道。
    “好,很好,明棠,我希望有一天,当那一天到来时,我将很荣幸能成为你的介绍人!”
    在委员长的感慨中,杨永泰对身边的这个年青人同样剑目相看,他此时甚至有些嫉妒张静江了,在他看来,或许眼前的这位不仅仅是张静江的未来的侄婿,同样也将是张静江那位“革命圣人”的门徒,或许就是委员长也会因此心生嫉妒之意吧!
    蒋介石的感慨让管明棠心下略带一些愧意,在内心深处,他从来都不是什么主义的信徒,在他看来,而先生说出的那句话,却是肺腑之言,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信徒首先必须是圣徒,否则信徒往往只是功利的,而事实上,又有多少真正的信徒呢?对于绝大多数信徒而言,他们之所以信往往是趋之于利。
    问世间谁能做到无愧?
    此时这个房间内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三人都因那“三个无愧于”而的沉默着,而思索着每一个人都因此生出了太多的想法与念头。
    “委员长,卑职……”
    此行目的还没达到的管明棠,咬了咬牙说道。
    “卑职另外还有一事相告!”
    然后管明棠便如实的地质调查所在玉门勘探出大型油矿一事加以汇报,既然眼前的这位已经知道了,那更没有隐瞒的必要,而且相信他也在等着自己主动汇报此事吧,在管明棠看来,很多时候的一些人往往更看重通过这样的观察才考量人的本性。
    “嗯,大型油矿!”
    转过身的蒋介石诧异看着管明棠,这管明棠还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惊喜?
    “你是说在甘肃省玉门发现的油矿?”
    对于石油的重要性,蒋介石多次重在资源委员会的翁文灏等人的汇报中有所了解,可偏偏中国没有石油,而现在管明棠却告诉自己,在甘肃他手下的人发现了大型油田!
    “是的委员长,”
    他不知道,那……心下疑惑着的功夫,管明棠又听杨永泰问道。
    “哲勤,想来你此次来南京,为得就是此事吧!”
    “我……”
    我得罪过你吗?心下如此寻思着,管明棠却只能看着委员长答道。
    “委员长,这次我来南京,其一就是当面向委员长汇报此事,其………n是……”
   

第三百八十七章 条件
    南京虹桥20号是那栋红砖两层小楼,不知道吸引着多少人的注意力,这里便是资源委员会,而它的前向则是南京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半年前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易名为资源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而委员长则正是军事委员长。
    而这里之所以吸引着外界,尤其是情报界的眼光,原因非常简单,它不仅仅是负责重工业发展与管理相关工矿企业的政府机构,同时他还是一个备战机构,在过去的几年间,他一直进行着备战工作,进行资源调查、设立物资储备体系,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引进西方技术,总之,尽管其与实业部、建设委员会在工业建设中纷争不断,但这里依然是真正的经济领导部门。
    “我只有两个要求!”
    在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内,面对翁文灏,管明棠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蒋介石那对玉门油矿一事加以汇报之后,蒋介石让自己来资源委员会同翁文灏谈,而这正是蒋介石精明所在,于油矿资源他完全是一个外行,所以他并不愿意作出决策,那怕是任何决策。
    翁文灏与钱昌照互视一眼,这次会面是委员长亲自安排的,在管明棠拿出那份《玉门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以及将玉门油田试采油一事加以报告时,两人都被惊呆了,资源委员会的前身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则是为了备战需要、为国防需求,尽管同样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当务之急却是发展重工业为国防服务。
    也正因如此,从年初起,资源委员会才开始负责统制全国钨、锑等战略矿产品的出口运销事宜,而石油又是国防不可或缺的资源,如此才有了去年资源委员会委派孙前往陕北开采石油,以期实现石油自给,从而解决未来战时石油供给,可陕北油矿产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抗战需求,且现在又陷入匪区,就在资源委员会和筹莫展时,管明棠却“送”来了一个大型油矿。
    “说来听听!”
    翁文灏扶一下眼镜框,看着管明棠说道,对于面前的这位年青人,他一直都非常欣赏,虽不赞同其于华北投资,但却知其工业之才,不过这种欣赏却又是复杂的,因为管明棠的建设在另一方面又与资源委员会相冲突,最明显的冲突莫过于人才,在资源委员会罗列的人才名册中,现在大约有7成聚集于邯彰,聚集于新区。
    而在资源委员会拟定的战时上海、天津等地“内迁”企业名册中,亦有半数于或迁往邯彰,或于邯彰设立新厂,但这种冲突并不会影响他对管明棠的欣赏,而此时这种欣赏却变成了赞赏,原因非常简单——管明棠提议将油矿交给国家o
    “第一,我希望资源委员会同意于北方公司于邯彰设立炼油企业,即安全燃料公司,玉门所出石油之半,需交由安全燃料公司!而安全燃料公司全程参与玉门油田开采以及建设,以获得相应的石油勘探、开采经验!”
    在提出要求时,管明棠并没有放弃为自己“谋利”之所以将玉门油田“交”出来,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甘肃太过偏远,公司不可能实现对其有效控制,二则是因为这块每年可以带来数千万元收益的肥肉,不知会吸引多少人的眼睛,与其让那些人为了这块肥肉盯上自己,倒不如主动交出来,毕竟对于自己而言,玉门油田只是一个“试验场”。
    “嗯,这个没有问题!”
    不待向委员长汇报,钱昌照这位副秘书长倒是首先答应了下来,在他看来,管明棠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过份,甚至可以说理所当然,至于提炼销售其中一半的石油,更不过只是确保其利的一种方式,眼前的这位是商人,他必须要保证自己的一定利益。自然的,这些要求即便是汇报予委员长,也不会被驳回来。
    “那第二个要求呢?”
    相比于第一个要求,翁文灏知道或许,第二个要求才是最苛刻的,第一个要求的理所当然不过只是为了铺垫第二个要求的苛刻罢了。
    “嗯!”
    迎着翁文灏的视线,管明棠沉思片刻后说道。
    “第二个要求就是,我希望立即开始加快推进陇海铁路续建工程,并将陇海铁路延长线修至玉门,从而解决玉门产出石油外运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争取在民国二十六年“双十前”完工!”
    什么!
    惊讶的看着管明棠,翁文灏、钱昌照两人无是目瞪口呆,他们完全被管明棠的这个要求给惊呆了,陇海铁路修了几十年,在郑县西停了下来,直到民国二十年,方才由铁路部组织于郑县成立潼西段工程局,历时长达三年方才完工,今年元旦才举行通车典礼,而西宝段更是今年六月方才开工,计划一年半才修至宝鸡,而现在管明棠尽然提出要求政府在两年内修成陇海铁路,且要修至玉门,这个要求未免也太苛刻了,甚至有些天方夜谈的意思。
    “哲勤,你知不知道从西安至玉门多少公里!”
    盯着管明棠,翁文灏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声音因为一时激动而略微升高。
    “1424公里!”
    管明棠道出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正是从西安至少玉门的铁路里程,当然是这是在后世百度查询的结果,也正因如此,管明棠才会决定把玉门油田交给政府,原因就在于交通o
    “1424公里,那哲勤你知不知道,一公里铁路的造价是多少?修这么长的一条铁路需要多长时间!”
    接连道出这个问题之后,翁文灏盯着管明棠,自己给出了一个答案。
    “132公里的潼西段,实际造价是969。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