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53章

山河血-第253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在装腔做势。
    不过对于孙富山而言,现在他的心思并没有去考虑为什么一碗面条可以让专员吃的那么香,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让我搭这个顺风车?
    此时,孙富山显得有些紧张,他在心里考虑着种种可能的因素。
    在路上,孙富山做的并不是专员做的那辆车,而在饭店里,邀请他来用餐的专员什么都没说,也就唠了两句家常,聊了聊在这过得是否习惯,有什么想法之类。有什么想法?难道?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吃完后,管明棠用手帕擦下嘴唇,而后看着面前的孙富山说道。
    “听说,你反对大修水利工程?”
    喝了口茶,管明棠道出了自己请孙富山过来的原因,在林县时,管明棠便听说了这个和他的顶头上司有直接“观念冲突”的孙富山,而冲突的根本就是——水利,县长支持修,民政科长反对修。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嗯!”点点头,孙富山不禁有些担心,或许专区因为财政有限而无法负担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并不意味着专员并不注重水利,谁不知道今年专区的大丰年,全是缘自于眼前这位的“远见卓实”。
    “为什么?”
    好奇的看着孙富山,管明棠倒是觉得有点意思,毕竟修渠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清官的留名之政”可眼前这会却在林县那缺水的地方,反对修渠。
    “修不起!”
    简单的三个字,从孙富山的嘴里吐出后,接着又是一句话。
    “就是能修起,也不一定要修!”
    “哦?”
    这下管明棠倒是真的好奇起来了。
    “为什么?”
    “林县只有四十来万人,几十万亩地,一人也就一亩多地,即便是是修了渠,靠种地,老百姓也不见得能吃饱!”
    孙富山看着专员,然后不无认真的说道。
    “花一千万修一条渠,还不如花一千万办厂,办厂还有赢利,还可以再扩大,再投资,林县就那么些人,最多十年的功夫,工厂就能吸纳差不多一大半的人,一个工人可以养活一家人,到时候,自然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这一点上,孙富山到是和管明棠不谋而和,实际上,在离开林县时管明棠就给杨子泰布置了一个任务一适当移民,向外移民,并在公司于专区投资的十几家煤矿、铁矿中抽出了五千个指标给林县,而这些指标将用于安置最缺地区的百姓,帮助他们离开不再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
    移民,这是管明棠提出的解决林县问题的办法,至于林县用水的问题,还是留给未来去解决吧,相比于现在用一千万解决林县的农田灌溉问题,无论是从实用还是现实的角度,管明棠都更倾向于把这笔钱投资于工业,然后适当的迁移出部分林县的百姓,从而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
    “可,工厂也需要用水啊!吃饭也需要用水啊!”
    管明棠适时的指出孙富山的这个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专员,林县的水再缺,也够炒菜吃饭的,只是种地要靠天,即便是现在把水渠修好了,水引进来了,几十年后,人口增加到一百万,到那时,一个人才几分地,即便是年年大丰收,人也一样饿肚皮,地少人多,靠地吃饭,总解决不了根本!”
    在汽车的后座上,管明棠在一根接一根地烧着香烟,此时他的脑海中依然回响着孙富山的那句话。
    “从春秋战国,到现在,都几千年了,还把眼睛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能盯出来什么?”
    无论如何,管明棠都没有想到,孙富山会讲出这么一番话,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直接道出了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一一即便是现在解决了,将来依然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就像现在的专区一样,通过灌溉系统的建立,使得今年专区百姓收入激增,而随着小麦以及棉花良种的推广,农村家庭收入将普遍增加数倍,看似稳妥的解决,但随着人口的增涨,未来依然需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人口的增加导致人均土地的减少,从而导致农民收入的降低,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
    “通过不断的工业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将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从而解决农村问题!”
    无论是孙富山的建议,还是后世的实践经验,都一再说明着,工业化才是未来,而现在农村的衰败,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因为中国落后的工业无法吸收农民富余劳动力吗?
    在这一路上,管明棠的内心变得可谓是纠结非常,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从而确保农村稳定,这是即定的政策,而在另一方面,管明棠却又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会不会为专区的工业设下的一个“绊马索”?
    比如在农村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的过程中,会不会导致农民专注于田地带来的收入,而不愿意进入工厂呢?
    “仲民,我问你一个问题!”
    专问的问题使得李直民微微一愣,他诧的说道:
    “什么,这不太可能吧!一亩地的收入能有多少?一亩地顶破天了,也超过不了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而且,专员,现在专区的农民收入的确增加了,可是他们和工人远是无法相比的,即便是设在专区,拿着最低工资的工人,他们一个人的收入,一年也有两百多元……”
    李直民的反对让管明棠又摇摇头,于心底否定了自己的看法。
    “是啊,农民的收入还是无法同工人相比,一亩地就是种棉花,收成也不过只有……”
    就在管明棠的心里冒出这么一个念头的时候,却又听李直民说道。
    “不过如果家里的田地在三四十亩以上的话,相比于进工厂,他们也许更倾向于守在田里,毕竟现在种田的收成也不少……”
    现在种田的收成也不少,家里要有几十亩田……李直民的话,让管明棠再一次皱紧了眉头,最后勉强笑了笑,然后他的内心却又有些无奈,李直民说的是事实,事实就是如此,土地的规模越大,收益越多,对于绝大多数“贫下中农而言”或许,随着良种、化肥的推广,种地的收益增加数倍,他们的生活会因为收成的提高而有所改善,但想让他们达到“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不过,至少,现在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改变!”
    

第三百七十四章 民心
    “初夏!你的心不诚,不要你抬!”
    “他六叔顶万民伞,小二疤子打锣!”
    “吹唢呐的没有,他五叔你的唢呐呢?”
    “好了。小二疤子,着实洗干净些,到时候菩萨见怪!”
    “打锣!把唢呐吹起来!”
    “打锣呀!小二疤子听见没有?狗日的……”
    “当!当!当!……”
    “呜咧啦!……”
    在村口,几百个人蜂拥着端着一个牌匾,朝着村子那个破旧的宗祠走去,然后一个庄子里的老百姓都跪在那里,在嘴里念叨着。
    “大慈大悲菩萨保佑,保佑管专员长命百姓……”
    诸如此的话语,却见那里供着一个“长生牌位”那长生牌位上赫然写着“管明棠”的大名字,而在人群中的王老三的神情更是显得极为庄重,在磕头的时候,更是在头上磕出了红印来,显是用力有点过了。
    这也不怪,今年和往年一样,王老三家自家有六亩七分田,还租了七亩田搁往年,这十三亩七分田,至多也就是打两千斤麦子,去掉税,扣了租,也就只能卖**百个可今年,他那最好的一亩祖田里就打了八百斤麦子,十三亩七分地,打了九千多斤麦子,就在几天前,那信用社里派来的人麦子时,一张张哗哗作响的“合作券”在他面前叠了两手指头高。
    虽说家里一斤粮食都没留下来,可四百多块钱的合作券却作不了假,还有合作社里的一千斤粮票,他直到现在,都记得拿着合作社粮票给东家交租时,东家的那时红时青的脸色。
    估计东家早都准备好了“良心秤”准备来个一斤照着斤半收,好把“损失”收回来,可谁曾想,合作社却弄了一个“粮票”佃农交租可用粮票充抵,如若东家拒收,可直接报官,不过如此,去年减租时,公署就同那些地主一同核定了产量,以后年年按此交租。
    “可得把专员的长生牌位放好了,要好好的供着,求老天爷保佑专员长命百岁,好人好报……”
    待村宗祠口的奉牌礼结束之后,回到家,瞧着供在堂屋里的长生牌位,王老三又一次冲着媳妇喊着,而王家大婶子应了一声却又坐在那无声的哭了起来。
    “白面馒头吃个够哩,也不知道妮子们……”
    王家大婶子的泣哭声让原本脸上带着些欢喜的王老三愣坐在门槛上,他默默的装了一斗烟,对着火吸了起来,叭叭的吸了几口烟后。此时他的脑海里再一次浮现出卖闺女的一幕来。
    他还记得那九块雪白的光洋,落到自己手上时时,他惊骇得甚至想把洋钱扔出去。可那洋钱却是凤儿换来的供家里活命的钱啊,想到这王老三也用袖子尽力地把眼泪擦干。
    “娘,俺明天就可以回来吗?”
    那年卖喜的时候,家里人都是目不转睛地噙着泪水对喜儿注视着。再多看一两眼吧,这是最后的相见啊!
    再后来宋秃子把喜儿带走,媳妇真的发了疯,几回都想追上去。远远地还听到喜儿回头叫了两声:
    “娘呀!我不要一个人吃饱饭!”
    “我明天就要转来的呀!”
    “……”
    “哒、哒……”
    用力的将烟锅子在门槛上磕了磕,王老三猛的站了起来,冲着外头的大儿子喊着。
    “立秋!”
    “爹,啥事!”
    从爹那拿了几块钱正寻思着和两兄弟上集上,看看置办些什么的王立秋应着声,便走进了屋子里。
    “走,跟我起去宋庄,把凤和喜都寻回来!”
    说着话,王老三便将烟袋朝腰间一别,手背在身后,便朝着院外走去,只留下脸上带泪却又是欢喜色的王家大婶子o
    “唉!”
    接风和喜,听着爹的话,王立秋连忙喜应着,王家大婶子更是在旁边说道着。
    “快,快拿上洋钱,赶上你爹!”
    院子里,不过才干干瘦瘦头发上还带着麦秸的小丫头在提着沉重的木桶,一步一步的朝着水缸走着,而在门边穿着粗布衣正在纳着鞋的妇女搭眼一瞧,却把手头的活一停骂了起来。
    “你这好吃懒做赔钱货,这一月要吃三斗粮,这劲都到那了,连打水都只打半桶,金山的衣裳都到晌午了还没洗那,没见过你这么懒得,再懒,就把你卖到集上去……”
    在妇人的骂声中,浑身脏兮兮的小丫头连忙加快速度,可人小力弱的她提着一桶水,那能走得快,心一急,人便倒了下去,水倒了一地。
    “死妮子,把水弄了一地,给老娘脸色看那……”
    放下活的妇人拿起墙边的木条就抽打了起来,小丫头抱着头在地上一边躲着一边哭着。
    “俺不敢了,俺不是的意的……”
    远远的离那户人家还有几十步时,王立秋便听着院子里传来哭喊声,那是二妹喜的哭喊声。
    “这赔钱货,俺明个就给你卖到集上的婊子行里去……”
    就在妇人打骂的时候,突然一个人闯了进来,闯进院子里的王立秋瞧见眼前的这一幕,立即冲上去一把夺下那妇人手中的棍子。
    “干啥,有这么作贱人的吗?”
    而他瞧着地上那身上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丫头,虽说她脸上都是泥污,可他还是认出了那双眼睛,二妹的眼睛打小就好看,那双眼睛即是不笑,也能看出笑来,可现在那双眼睛里却没了笑色,就连看着他时,也是一副茫然。
    “喜,你不认识俺了,俺是你大哥啊,俺是立秋啊……”
    紧紧的抱着二妹,王立秋瞧着那妇人时,两眼更是冒出火来,那妇人被这二十来岁的后生这么一看,心里一怯急声说道。
    “这,喜,喜儿可是俺孙家的人!”
    “大哥!……”
    喜儿看了好一会,才想起这是最痛她的大哥,便哇的一声,进出了两行如雨的眼泪来,再说不出一句话了。而陪着当初牙人宋秃子刚进院的王老三则用袖子偷偷地扪着脸,终于找着喜了……
    喜儿站在哥哥的后面,眼睛都湿润润的,她的手死死的抓着哥哥,在过去几年里,不知道多少次,她在梦里头想着,爹会来找她、哥会在找她,可等了三年,她都没等着,现在爹和哥都来找她了,死死的抓住着大哥的衣裳,生怕哥一不留神就会走神的。
    在孙家堂屋里头,几人沉寂了一会儿,当初的中人宋秃子,被许了五块钱的好,他自然卖力的说道着。
    “他二哥啊,你瞧,这孩子瘦的,干啦巴几的,干活干不动,就是当童养媳,也还没长开不是,这一年光口粮可得几十块哩,那钱都够说个媳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