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27章

山河血-第227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深知,但他不得不如此,这正是智为人所用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委员长,南京那边局势还算稳定,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变故。”
    在心下斟酌一番后,杨永泰的话语显得有些两可。
    “畅卿,我知道,这一阵子你忙的可谓是不可开交,今日剿匪之顺利,你当居首功,但是……”
    话声微微一沉,蒋介石的脸上却依然带着笑容说道。
    “对于南京那边,还是要加倍关注的,毕竟,这边关系国家稳定,可那边亦关系到国家根本啊!”
    “委员长,永泰失职。”
    虽说着失职,可杨永泰的面上同样面带微笑,只听他继续说道:
    “行政院那边与各院互牵涉,新闻天天有,可事情嘛……不过,最近,行政院倒是做了一件事,惹得北平军分会那边,似乎有所不快。”
    “哦?”
    蒋介石一愣,怎么行政院又同北平军分会扛上了?
    “慢慢说。”
    “是这样的,这个月,行政院提请设立以邯郸、彰德两地设立邯彰行政督察专区……”
    蒋介石伸手打断了话头,面上也流露出好奇之状。
    “畅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行政院那边不是反对设立行政督察专区吗?”
    何止是反对,用汪精卫的话来说,根本就是“再行军阀误国”,也正因如此,当初他可是前后和汪精卫勾通数次,方才获其同意,而每一次南昌行营设立新的行政督察专区,其都会在南京指责一番,让蒋介石颇为心恼,却又没有任何办法,现在汪氏竟然自愿添设行政督察专区,岂不让人好奇?
    “可不是嘛,过去汪院长之所以反对设立行政督察专区,一来是担心再致军阀祸国之忧,二来则是考虑到行政辖属破坏,当然,其意在借此离间中央与地方,从而为已渔利,可这次,他不仅主动添设行政督察专区,而且又是地跨两省,可以说,这种情况,除去南昌行营鉴于匪区情况特设外,他省尚无此先例!”
    杨永泰的脸上带着一丝嘲弄之意,政客从来都是如此,他们反对是为了政治,他们赞同同样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邯郸属河北、是彰德属河南,下辖12县,河北,邯郸、磁县、肥乡、成安、大名、广平,可河彰德、漳临、汤阴、林县、淇县、辉县,辖区内人口达到四百万之众……”
    此时蒋介石则是一言不发的沉思着,好一会之后,他才开口问道。
    “这专区专员是谁?”
    “管明棠,管哲勤!”
    “是他!”
    蒋介石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个曾让他很是欣赏,后来却又很是失望的年青人,怎么会是他呢?可下一瞬间,他便明白了原因所以。
    “难怪,难怪,怕这就是的汪兆铭越两省而设邯彰专区的原因了!”
    “可不就是,若是河北省设邯郸专区,只需由河北省上报军分会,由军分会同意,往行政院备案即可,而现在汪兆铭却是跨两省政区而设的邯彰专区,实在是……”
    “实在是损公肥私,居心不良!”
    说完,蒋介石干痩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转向杨永泰问
    道:
    “汪兆铭不惜损两省行政而设邯彰专区,所为为何,岂是为国家?非也?其所为只为卖好于他人,收拢人心为已用,此等政客实为国家之害!”
    委员长严厉的训斥只让杨永泰的脑子飞快地转着,马上明白过来,恐怕还是因为管哲勤的缘故,对这个年青人,委员长从没有掩饰他的欣赏,即便是杨永泰以及政学系诸人也是极为欣赏,可欣赏总归是欣赏,有一些事情,他们还是要从大局上考虑的,也正因如此,导致其对委员长或许产生一些误会、甚至意见。
    只不过,杨永泰没想到的是,现在汪兆铭会这么快便从中插上一手,而且这边还无力反对,实际上军事委员会这与行政院那边的对抗,双方都有一种默契,前者的“军事需要”,后者不予过问,而后者的“行政必须”,前者则不予过问。
    “这个管哲勤……”
    眉头猛的一锁,蒋介石的脸色显得很是不善,想到管明棠这个他曾极为欣赏的年青人,此时竟然转投汪氏门下,以至于一阵厌恶从他心底涌起,恰在这时又听杨永泰说道。
    “北平那边发电询问行营,此事当如何……”
    他盯了杨永泰一眼,坦然地说道。
    “让他去当这个专员说好了,若是军分会那边在这件事上纠缠,就让他们去问汪兆铭好啦。汪兆铭才是行政长官。
    从心里说,管明棠的“背叛”,最受刺激的还是蒋介石。本来他曾因那个年青人对自己的崇拜,而对其心怀好感,甚至对他的一些举动,而且颇为容忍,可谁曾料想,现在,他竟然转投汪氏门下,甘愿为汪氏所用。但他一生中,最为反感的正是这种饶舌卖乖讨便宜的人。当下,他不耐烦地冷冷说道:
    “这个管明棠……”。
    委员长脸上的怒色只让杨永泰心下大惊,在内心深处,对那个年青人,不仅他这会政学系首脑极为欣赏,就是政学系内诸人也可谓是颇为欣赏,毕竟中国能办实事的人并不多,且其同政学系诸人关系相当不错,这时见委员长动了怒,他连忙说道。
    “委员长,其实,这事以我看来,与管明棠关系倒是不大,估计同汪兆铭个人欲以国家公利结交人心有很大关系!估计其如此笼络皆因对管明棠另有所图!”
    对于杨永泰的解释,蒋介石先是沉默片刻,随后又是冷冷一笑,
    “汪兆铭善于笼络人心,而管明棠居于实业,这汪兆铭倒是会挑时机啊。”
    说罢,又把目光投向远方,轻声问道:
    “畅卿,你以为对此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好呢?”
    见委员长缓了气,杨永泰便凑近一步说道。
    “委员长,您放心,那管明棠,倒也不是糊涂之人,有些事情他能看清楚,以我看来其虽能看清楚,但却不愿意过多涉足,估计这次汪兆铭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可以先派一人前往邯郸见一见管明棠,然后夫人那边……”
    听着杨永泰的建议,对其几乎达到言听计从的蒋介石的脸上慢慢的露出笑容……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电子工业初步
    第333章电子工业初步
    八月,时进盛夏,盛夏的骄阳烘烤着中国南北大地。到了这个时节,似火骄阳似乎南北大地的共识,即便是站在树荫下还觉热气蒸人,在没有树荫的地方,怕是半个钟头也呆不得,不过因为温度并没有达到36度,因此,在新区的一片片建筑工地上,并没有执行“高温停工”施工条令,不过尽管如此,按照施工条令的要求,他们每一个小时,都会获得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在凉影底下喝上一大瓶绿豆汤,从而避免中暑,这种细节上的关心倒不是公司制定的规矩,而是沿用旧时建筑行的规矩,旧事行规也有他的人性之处。
    虽然天气很热,但王端骧每天夜里还能睡得很好,每天都能足足睡上6个小时,这个休息时间,远超过他在读大学时休息时间,原因非常简单,今年夏天在单身宿舍内,公司给每间宿舍安装了一台吊扇——这是新区的最新产品,再加了纱窗阻挡了蚊虫,睡觉极为安逸。和大学里是相同的,他现在的生活依然很有规律,早晨6时起床,然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温习一下昨天的研究,然后上午到8点到“电子研究所”开始一天的工作。然后到了晚上,他则会在电子研究所的内部图书馆,查阅无线电、电子管等电子方面的学术资料。
    而在电子研究所,王端骧所从事的研究并不算复杂,则是根据图纸和工艺流程,制造出外国标准的电子管,这种制造则完全是由北方电子公司负责,而电子研究所实际上则是电子公司的附属研究机构,除去按照技术专利、工艺流程制造出外国式样的电子管外,王端骧最近一直从事着根据实际需要,制造一些可以满足特制的电子管。
    今天,王端骧刚进进入电子研究所,就被克里斯蒂那位从美国a公司挖来的电子管专家拉到了他的试验室之中。
    “……它确实非常了不起。它是一个四个电子管的无线电收音机,可是……你听……”
    在克里斯蒂说话的时候,经过一两秒的预热后,优美的旋律已经的从收音机中传出了,一开始,王端骧甚至听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可是听着听着,他似乎发现了这个收音机的音质与平常他听的收音机有所不同。
    “我们都很喜欢音乐,可你知道,”
    克里斯蒂解释道。
    “过去,我听收音机里播出的音乐时,会有一些噪音,而且电子管的寿命只有几百个小时,可你知道,现在这台收音机的电子管使用了多长时间吗?”
    克里斯蒂看着王端骧,双目中尽是惊讶之色,作为一名电子管专家,来到这个电子管研究所,他才知道,相比于美国,中国人的电子管技术不仅不落后,甚至还先进许多,尤其是在电子管小型化上,只不过现在他们的小型化电子管,仍然停留在试验生产的阶段。
    “你一定会为你和你的朋友们的成就感觉到自豪的!”克里斯蒂的声音中略带着一些激动。
    “足足使用了2000个小时,而且现在还没有损毁,我估计达到3000小时,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在美国的试验室内,电子管最高的寿命,也只有1000个小时……”
    面对克里斯蒂的激动,王端骧只是点了点头,他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解释什么,这是研究所的保密规则所要求的,尽管他知道,这些电子管,只不过参照外国专利、生产工艺制造的罢了,现在他们从事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美国、英国的英制标准,从而向美国出口,毕竟待电子公司的工厂完工之后,它的产能每年达到数百万支电子管,完全超出中国的需求。
    激动!
    王端骧并没有感觉有太多的激动之处,克里斯蒂或许是研究所内少有的几名无线电子领域的专家,而且这家研究内的大多数研究员——皆是毕业于交通、北大等多所大学电工系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但王端骧的保密级别却高于克里斯蒂,尽管他只有二十四岁,但他却是这所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这意味着,他和他的小组可以接触到许多保密级别较高的技术。
    “克里斯蒂先生,以后我们还会研究更多更为先进的电子管!由您和您的学生一起,开创一番新天地!”
    说笑着,王端骧便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今天对于电子研究所来说,是个大日子,今天,是他们向公司提交一批“器材”的日子。
    电子研究所一楼东侧则是研究所内的试验厂房,用于小批量生产各种电子管以及电子配件,与进入普通工厂不同,在进入那栋灰色的建筑时,王端骧总会产生一种极为科幻的感觉,进入厂房,这里的一切与外界截然不同,在更衣室和其它人一样,王端骧脱掉外套,换上了一身罩头式连体罩衣,甚至还戴上了口罩,最后才通过隔离室进入由玻璃窗隔开走廊。
    这座工厂之所以会给他这一种极为科幻的感觉,正在于此,工厂整体使用钢架混凝土结构,顶棚材料用的是扣板,而墙面甚至还要整体镶嵌瓷砖,而且所有的接缝都要用橡胶条粘合,以防止灰尘,窗户也是双屋密闭窗,就连同地板,也是水磨石地板,还要打液体蜡。不仅如此,甚至就连厂房内的空气也是与外界隔离的,通过空气进入这里需要经过空气过滤器,厂房对外完全封闭,也正得益于这种洁净厂房,才会使得试验工厂生产的电子管寿命极长、成品率远高于欧美工厂。
    透过玻璃窗看到机加工车间,又到装配楼看到玻璃墙后的白衣女工聚精会神地低头装配电子管里细小的电极,用蓝色的火焰烧制玻璃管,一个个极小的电子管在女工手下完成了装配,望着那蓝色的火焰,王端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试验工厂生产的第一批小型电子管,各种电子管的尺寸甚至超过了王端骧对电子管的概念,而定购这批特殊电子管的则是经济调查局。
    “也不知道,经济调查局为什么会需要这些电子管?”经济调查局地下试验室内,十几名调查局的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刚制造完成的设备进行着测试,而第一次来到这里的管明棠看着桌面上的插头盒,脸上的表情显得很是复杂,这个插头盒看似极不起眼,黑色的电木壳体,与普通的插盒不同的是,它的后方带着一条细细的,长达数米的铜丝。
    “先生,这是信号发射线!”
    一旁的技术人员见先生手捏着那铜丝,连忙解释道。
    “嗯,”
    管明棠当然知道这是什么,用后世的俗话来说这是“天线”,只不过太长了一点,而这个设备可以说是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