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74章

风月天唐-第74章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噗!
    这越来越玄乎,怎么还是数年的少主?陈浩觉得这有必要问个清楚弄个明白。于是陈浩带着激动与疑惑的心情问:“还望二位大师解惑答疑……”
    明和慈祥一笑,双手合十是有深意道:“阿弥陀佛,少主昨日禅房所讲之故事,便是事情的真相……”
    额!
    这次陈浩彻底愣住了,昨日自己为了拜托明善大师的刁难,这才移花接木真假参半的编造了一个故事,没想到竟然成真了……

第三十七章 宝藏由来

    陈浩面带尴尬的施了一礼,旋即三人坐定,明和大师这才向陈浩讲述了这此间的缘由。
    此事要追溯到隋朝以前,当年隋朝将要一统天下之时,唯独江南建康陈朝尚未平定。陈朝最后一位国君陈叔宝膝下皇子众多,陈胤便是最为年长的一个。然却因是庶出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被封为吴兴王驻守建康。
    历史的车轮没能因为陈朝的阻挡而停止它的脚步,陈叔宝的昏庸无能最终换来陈朝的覆亡。所有陈氏子弟均被送往长安,陈胤自然也在其列,之后不久便重病去世。
    然而真正的陈胤却没有死,而是偷梁换柱的瞒天过海回到了建康。私下里,时刻等待着时机准备光复陈朝。陈胤之所以有此等打算并非毫无底蕴,因为身后有着巨大的财富做后盾。
    其父陈叔宝敛财众多,私人宝库金银古玩可谓是堆积如山。陈胤见陈朝岌岌可危,其父却纸醉金迷不理战事。于是便在大隋军队进驻建康皇宫内部混乱之时,派自己的亲卫队伍私自将宝库财宝暗运出城。由于陈朝各地已尽归大隋,于是便趁着夜色将其运送离建康(南京)附近的栖霞山。
    栖霞山上栖霞寺主持乃是陈胤的故友,因此便将大量的金银珠宝藏匿于深山之中。大厦将倾岂有完卵,覆灭之日便是他押解长安之时。陈胤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山中设立机关藏好金银财宝。
    最后便将三枚星形钥匙的两枚,分别由陈朝大将秦彝与罗艺保管,并且将大致山中路线分别告知了二人。以图日后时机成熟,打开宝藏东山再起。
    随后陈朝覆灭之时,陈胤便被押解至长安。而其手下护卫陈广,便带领其队伍在栖霞寺出家为僧,暂时躲避以备卷土从来……
    然隋朝一统天下之后,便是迎来了短暂的几十年盛世。又闻秦彝战死罗艺归附朝廷,使得陈胤空有报复却无能为力。直至隋炀帝五次东征高丽失败以后,不久隋朝便迎来了前所未有动乱。本是群雄逐鹿的年代,然而最为可惜的是,陈胤由于积郁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
    陈胤后人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终究在大浪淘沙中,还没有泛起浪花便被李唐的大势淹没。其后罗家归附大唐,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尽皆覆灭,至此大唐一统天下。
    其后数十年中陈胤后人已颇具规模,故此成了不小的家族。其后武后夺位之时徐敬业起兵反武,陈胤后人陈仓便借势军中。然徐敬业无力使得义军溃败使得陈仓壮志难酬,并且遭到朝廷的清洗。陈仓最后死于万马军中,至此陈氏再次隐没于乡野,第三枚星形钥匙也至此丢失……
    期间陈氏子弟知晓宝藏传闻却无迹可寻,曾也找寻剩下的星形钥匙却终究无果,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期间两百多年的起伏变迁,陈氏早已根深于士农工商之中,已然无人思复国之心。其陈氏成员也慢慢的归附于颍川陈氏门阀,以求得以安身立命。直至陈胤第十一代孙陈玄礼,文武双全胸有沟壑,初任果毅都尉,随李隆基(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
    其后又于马嵬驿立下奇功,然却郁郁不得志。于是封蔡国公后,便辞官告老隐居这栖霞山。期间便建造了这碧云亭,亭中设一残局,等待后人参破此局……
    陈浩听着明和侃侃而谈,这才清晰的理顺了这其中宝藏的前因后果。想来陈仓丢失的那枚星形钥匙定是流落民间,此间被太极门寻得。之后便以谢峰携带钥匙为饵,然后让自己顺利推出藏宝之地。
    而罗艺之所以后来有两枚星形钥匙,定是当年秦彝身死,罗艺无意中得到的另一枚钥匙。这才有了罗艺送链坠与前妻姜氏,最后落到紫鸢手中这一段故事。
    从罗凤娇身上纹有藏宝路线图,就足以看出当年罗艺也是垂涎这宝藏。只是最后无功而返罢了,于是便希望后人有朝一日能够据图得之。
    但是陈浩却是疑惑了,既然当年藏宝路线不是刻在背上,而罗家后人身上的藏宝图,正好印证了钥匙图腾上诗句,这是巧合吗?
    陈浩将这一疑惑向明和大师问及,而明和大师却是神秘一笑。将那日救陈浩时取下的三枚钥匙放在石桌上按大小堆垒而起,示意陈浩关瞧。
    陈浩仔细望去,却见三个星形钥匙形成塔状,其周身的纹路形成一副围绕周身的路线。看到这里陈浩却是恍然大悟,原来诗句所谓的‘背’字,原来指的不是人的后背,而是这个……
    陈浩惊讶之余,倒是觉得自己甚是可笑,竟然就这样歪打正着。然而陈浩却没有因此感到庆幸,因为自己的歪打正着,自己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东西。若能够时光倒流,自己宁愿不要这好奇心!
    “大师,这与二位称弟子为少主有何关系?”陈浩虽然猜出来一些头绪但是仍旧不敢确定,故此需要向明和大师问个明白。
    明和大师一打佛偈道:“阿弥陀佛,少主有所不知,当年先主曾有言,若有人能破得此局便是陈氏嫡出!”
    陈浩闻听不由一愣,心道这都什么逻辑,若是来一个棋坛高手破了你的残局,他便是你陈氏中人不成?于是陈浩反驳道:“大师此言有些妄断矣,这能人异士世间比比皆是,又岂能以此衡量?”
    明和大师微微一笑,指了指棋盘上那颗至关重要的棋子问:“少主可还记得当日执此棋子的情景吗?”
    明和大师的提醒让陈浩不禁陷入沉思,看着那颗自己放上去的棋子回想起当日的情景。当日观棋良久才找到破解之法,但是当伸手探入棋罐时却发现只有一枚棋子,而且是不可移动的棋子。最后还是在明和大师的提点下,滴入一滴鲜血才捏动棋子继而破了此局。
    陈浩当时还甚是疑惑,最后苦寻无果只能自认自己见识浅薄。见明和大师如此似有深意的提及此事,陈浩便觉得此事定有玄机。

第三十八章 藏中之藏

    陈浩带着询问目光看向明和大师:“莫非这棋子与血液有着关联不成?”
    明和双眼微合轻轻点头道:“这枚棋子乃是先主玄礼指骨所铸,与棋罐相连暗合机关,除非是陈氏后人血液无法化开此机关……”
    “滴骨认亲!?”陈浩失口惊呼出一个连自身都想不到的词语。
    见明和大师点头示意,陈浩暗自思忖,这滴骨认亲只闻南朝梁武帝曾经做过此等事情,难道这南朝的朝廷都有这般习俗不成。
    况且这滴骨认亲,本就无任何严谨的依据可言。滴血认亲尚且不能保证其准确性,更何况这死者已矣的骨头。
    “大师,恕弟子直言,这滴骨认亲并非一定准确……”陈浩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内心却是十分的不信。
    明和大师似乎料定陈浩会如此一说:“阿弥陀佛,老衲如今已有六十有八,十余岁便跟随师傅身旁。在五十余载间,能有缘来此碧云亭的不下十余人,其间不乏陈氏子弟,然却无一人取子破残局!今日少主却完成前人所未完之事,这有作何解释?”
    “这个……”陈浩想说这是一种巧合,但是话到嘴边却又深深的咽了回去。此时此刻若是一定要说此事纯属巧合,即便陈浩也觉得有些牵强。
    “纵使拥有陈氏血脉,若无天命机缘也是枉然,此前那些陈氏子弟便是无天命机缘者……”见陈浩一阵沉默似在沉思,明和从袖中抽出卷轴放于案上示意陈浩打开一览。陈浩拿起卷轴先是大致的看了一下,见无甚独特之处便打开卷轴一观。
    这一观可是让陈浩大吃一惊,不由得从石墩上站了起来,他万没想到这画中人竟然与自己有着九分相似。
    见陈浩面色惊异的赫然起身,紫鸢疑惑的探过头来观瞧。关于方才师伯所讲的种种,紫鸢一直都在场聆听。此刻她越来越好奇陈浩的身世,于是向画卷移目望去。
    这一看之下,紫鸢终于知晓陈浩为何这般惊异了。此画卷纸质泛黄,其边角已有少许毛边,足以证明此画卷已有些年月,断然不是新作。然这画中人即便颜色已然暗淡,却栩栩如生酷似陈浩。
    陈浩缓缓将画卷收起,来到石桌旁拱手以礼慎重的问:“大师,此画缘何而来?”
    明和没有作声,双目微合捻动佛珠低语佛语。久久未说话的明善深明师兄之意,于是口念佛语道:“阿弥陀佛,此画乃是先主陈玄礼之画像!”
    额!
    陈浩闻听此言不由一愣,原来手里拿的是陈玄礼的画像。曾经陈浩一直想知道这个陈玄礼,究竟是何种容貌。对于这个安史之乱中,少有的几个在历史留名的人甚感兴趣。然而却不曾想这陈玄礼,竟然与自己相貌几乎同出一辙。这着实是陈浩始料未及的,更是未曾想到的。
    难道自己这幅身躯真是陈胤后人?难道真的是陈朝开国之君陈霸先的后人?陈浩在心里不停的问自己。
    见陈浩低眉微皱沉思不语,明和知晓眼前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慢慢接受这个事实,于是轻言问道:“少主还有何疑虑?”
    额……
    陈浩沉吟半天这才道:“大师能否告知弟子,承认如何?否认又如何?”
    明善倒是无甚芥蒂的直言道:“承认便是少主,我师兄二人数十载的重担即将卸下,也可归还与你应有的宝藏!”
    “宝藏?”陈浩听闻眉头一皱,颇感疑惑的失口而出。
    明和感慨之余轻言一笑:“善哉善哉,少主听的没错!”
    “宝藏不是已被那群匪徒抢掠一空了吗?”陈浩疑惑的看着明和明善二位大师,心中疑窦丛生。
    明和大师双眼睁开一脸慈祥的看着陈浩道:“不知少主可曾听闻过藏中之藏?”
    嘶!
    陈浩倒是听说过墓葬中有藏中之藏一说,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后世盗墓者扰了死者的亡灵,故此施一小墓葬以作掩体供盗墓者盗窃。此般既使得盗墓者得以利益兴致离去,又保全了死者的棺木遗体。
    这宝藏竟然也有藏中之藏,陈浩对此倒是第一次听闻。一时间陈浩突然发现自身的见闻,着实是太过浅薄。
    陈浩平复心中的激动问道:“大师之意,尚有宝藏未被打开?”
    明和大师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说来也实乃天意,原本即使你是少主,若要获取宝藏,仍需你自行集齐三枚钥匙。然而你却将此三枚钥匙集齐而来,想来冥冥之中自有主宰……”
    得到明和大师的确认,陈浩再一次陷入沉思,此刻他要做出是否接替少主身份的决定。其实在陈浩看来,不管是自己动了棋子,还是画像神似,这些都或许只是一种巧合。
    这个由棋子设计的机关,谁又能断定这数十年未曾损坏,又或是因气候等各种缘由,以至于自己在机缘巧合下破解了此机关也未尝可知。至于画像神似便更无从说起,人有相似物有相同,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巧合之下相似也并非没有可能。
    之所以陈浩如此的抵触这个陈朝后裔的身份,是因为担心这二位大师逼迫自己复国,到那时自己是左右为难难以脱身。于情二位大师是自身的救命恩人,于理自身是那虚无缥缈的陈朝后裔。
    “若弟子承认陈氏身份,那弟子需要做些什么?”陈浩试探性的问道。
    一直观察陈浩的明善又岂会看不出陈浩的想法,于是轻叹道:“至于是否复国,时过境迁已是沧海桑田,何去何从由你决断……”
    陈浩一听此言心头一喜,心道只要不为难自己,又有宝藏尽归囊中,那又何乐而不为呢?还未等陈浩表态,明和抬眼深意一笑道:“师弟多虑了,少主此前回应你我问题之时,已然有了抉择!”
    陈浩晒然一笑深施一礼敬重道:“多谢二位大师成全!”
    明和大师也起身开怀大笑道:“我佛慈悲岂愿众生受难,如能救众生于水火,谁为天子谁为臣又有何区分?”
    陈浩被明和大师的胸襟与慈善所折服,此刻陈浩心情顿时好了许多。于是仔细打量碧云亭外的风光:东侧深谷陡壁,西侧由松涛林海,不时随风传来呼啸而起的林涛吼声。向北眺望,大江尽收眼底,洪涛涌过足下,两岸沃野千里,旷阔无限。
    突然间陈浩想到了一副对子,与此刻的景观相契相合。于是转身向明和大师征询道:“大师,弟子能否在此留下些许印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