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133章

风月天唐-第133章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浩听着高骈的讲述不住的点头,对于练兵他以前虽然不懂,但是随着一年多与高骈的交流也通晓了很多。对于高骈的练兵策略陈浩还是很重视的,因为身为将门世家的高骈从小就耳濡目染,自然深通练兵之法,这也是高骈为何后来成为“中兴之将”的原因。
    待高骈兴致勃勃的将练兵一事说完,陈浩平静的问高骈:“千里,你可知本官为何让你训练这五百兵士?”
    “这……”高骈闻听此言不禁愣了,他曾经要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想了很多却依旧不得其解。
    陈浩见高骈面露为难之色,便自言自语道:“因你是禁军神策都虞候?非也!禁军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高骈听着陈浩说禁军是纸老虎脸色有些难看,但是他心里也明白这是不争的事实。北衙十军不过只是摆设,虽然称之为禁军不过也是最没用的军队。这也是他为何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愿意,空有治军之才,却只能统领手下的这一支不过百余人的队伍。
    就在高骈沉思之时,陈浩又接着自言自语道:“因本官身边无良将?非也!张议潮其侄张淮深,想必此人你也有所耳闻,他乃本官至交好友。本官不妄言他胜与你,但那种战场上才磨砺出的杀气,千里兄,你没有?”
    听到这里高骈却是心头一震,未曾想到陈浩竟与张淮深是至交。此人他可是早有耳闻,在河西战线上,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虽然他身为将门之后,但是一直居于京城,又岂能跟这边关将领相提并论。
    “因你是圣上留在本官身边的耳目?非也!本官做事向来张弛有度,自不会做出有违圣命之事……”陈浩说道这里,继而冲着高骈温和一笑。
    高骈听到这里脸上露出尴尬之色,继而拱手道:“大人……”他万没想到陈浩竟然早已知悉,他是李忱派来监督的。
    陈浩摆手打断高骈的话,继而真挚道:“千里兄无需多言本官明了,之所以将五百精锐之兵交由你训练,只因本官深信你是一匹千里马,而本官就是那识马之人。一年前城楼之上,本官早已言明!”
    “大人之意是……”高骈最后深吸一口气继而沉声问及。
    见高骈如此谨慎,陈浩不禁笑了:“千里兄莫要误会,本官只想与千里兄成为坦诚相待的挚友……”
    “曾经城楼之上,大人之言末将牢记于心,大人能如此看重末将,可谓对高某有知遇之恩岂敢有忘?然末将对大人有所隐瞒实在是迫不得已,还望大人体谅末将的苦衷!”高骈满脸愧疚之色的躬身回应道。
    自从城楼二人对话之后,高骈就已经将陈浩当成知遇恩人。然而圣命在身,他又不得不对陈浩隐瞒。
    陈浩起身来到近前双手托起高骈,颇为欣慰道:“千里兄莫要自责,本官并无怪罪之意。但求千里兄与本官之间往后坦诚相待,莫要有所隔阂才是……”
    “是!末将遵命!”
    “嗯!明日本官要在校军场上,见一见你训练的五百兵士!”陈浩拍了拍高骈的肩膀,随后转身离开了书房。
    听了陈浩要检阅他训练的兵,高骈顿时兴奋起来。能将自己的杰出成果让别人观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然而见陈浩深夜离开书房,高骈却是颇感疑惑。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这位陈大人一直以来都是睡书房。突然高骈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后一拍脑袋不禁咧着嘴深意一笑,继而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书房巡视去了。
    西厢房内烛光摇曳陈浩轻轻推门而入,抬眼一瞧三人都在,陈浩心道这样省了不少功夫。轻轻的把门关上,陈浩这才轻笑道:“三位皆在啊!”
    “呸!道貌岸然之徒……”紫鸢脸色羞红的鄙夷陈浩。
    陈浩一听这话可就不愿意了,心道本公子虽非正人君子,但也绝非道貌岸然之辈。于是辩驳道:“紫鸢,为夫知晓你有成见,但为夫岂是那种道貌岸然之徒?为夫可是堂堂君子,天下……”
    然而还未等陈浩说完,林月瑶却脸色绯红的一指卧榻低语问:“那这又作何解释?”
    额!
    陈浩瞥了瞥那正方形的卧榻,脸上也露出尴尬之色,最后词穷的说:“床榻又宽又大……酣睡才舒适……那个,为夫酣睡易翻身,因此担忧滚下床榻,故此才置办了这床榻……”
    支支吾吾的终于将正方形的床榻缘由解释清楚,陈浩暗自抹了一把冷汗。而三女哪个不是灵慧之人,怎会被陈浩的强词所迷惑。岳梦琪虽是玉颊绯红,但仍旧嫣然一笑说:“夫君一向行为坦荡,毫无做作之情,今夜为何如此弯山绕水遮前掩后……”
    三女之中这两年要说与陈浩相处时间最久的,自然当属岳梦琪无疑了。当初太极门之时二人就已经拜堂成亲,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婚姻并不能作数,因为这牵连到太极门的诸多事情。因此陈浩打算此事平息之后,再让岳梦琪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也是为何当初陈浩参加牡丹花会,将岳梦琪带在身旁的原因。
    之后岳梦琪就一直留在陈浩的身旁,她自然明了陈浩的心中所思所想。此刻见陈浩颇为尴尬,便好意的出面替陈浩解围。陈浩见岳梦琪如此说,于是尴尬的笑道:“这不是担忧你们,觉得为夫偏袒与谁,这才置办了这豪华矩形床榻……”
    本以为会遭致月瑶与紫鸢的数落,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二女只是玉颊绯红低头不语。陈浩颇感疑惑之际将目光移到岳梦琪身上,见岳梦琪正对着他戏谑一笑,陈浩顿时明白今夜被这三女戏耍了一次。“好啊你们,早就知晓了,竟合起来戏耍为夫,今夜休想逃脱为夫的魔掌!”陈浩说着便伸出魔抓向三女扑去,引得一阵蝶舞飞扬。一更。……by:89|10054200……》

第五十三章 棋释心生

    第五十三章棋释心生
    自从安史之乱后东都少有亲王坐镇,最高者也不过是失势的宰辅。然而如今东都对于为官者而言,或许是失势的表现。但若是亲王封地至此,其所隐含的意义就值得让人捉摸了。
    洛阳作为大唐的陪都其意义远在太原之上,因为在东都洛阳曾经是武氏的帝都。期间大多李氏皇帝也多临幸东都,东都官员体制与长安相同,可谓是一应俱全。
    如今雍王封地为东都,这不得不让众人臆测,李忱此举是一时兴趣还是有意为之。尚且不论皇帝李忱是作何打算,因为这一道圣旨,可谓是朝野上下暗流涌动起来。
    期间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太子一派的崔党对此可是极为不满,曾经也对于李忱的这道圣旨给予弹劾,希望李忱能够收回成命。
    然而李忱却丝毫不改初衷,对于这个二儿子他一直觉得有所愧疚,如今得以慢慢康复,若不给于补偿如何能让他心安,然而崔式一干众人依旧不屈不挠的反对。
    因为此事无论李忱是何种心思,对太子却是一个危险讯息。若将东都作为雍王封地,定会引来众多家族的依附,到那时雍王一党的势力日渐做大,对太子便是极大的威胁。
    李忱被崔式等一干大臣气的甩袖而去,最后留下让崔党为之惊惶的一句话:朕的天下,给皇子选封地须得你等准许?此后谁再进谏,贬!再谏,再贬……
    见李忱此次是铁了心的要颁下这道圣旨,崔式一干人等也只得退去。其后千方百计的将崔氏势力渗入河南府,但是有着陈浩的铁血手腕终究未让崔党中人染指。
    这道圣旨的最大受益人,除了雍王李渼之外就是陈浩了。如今这块封地是雍王的,他又是东都留守,凭着他与李渼的关系,这河南府陈浩俨然成了第一人。雍王的封地是东都,而陈浩所管辖的不仅是东都,而是整个河南府。
    期间河南府众多士族门阀均向李渼示好,使得雍王府门庭若市。而李渼却接受了陈浩的建议,将众多豪门士族拒之门外。
    晴天的清晨格外清爽,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湿澈了不同的妩媚的祥和。
    落成不久的雍王府,在洛阳城中显得尤为大气。雍王府的后花园中李渼与陈浩相对坐于石桌旁,桌上的棋盘黑白棋子犬牙交错,足以见得棋局之争已到了风云色变之刻。
    “陈兄,你观此局可似如今大唐分割之势?”李渼黑子夹在之间,脸色略忧的自顾问道。
    陈浩端起一旁的香茶独自饮了一口,这才回应:“藩镇割据已久,若非当今圣上甚是伟略,这些藩镇节度使想必早已群起而动!”
    听陈浩如此说,李渼又将棋子放回了棋罐,继而一脸郑重的询问:“陈兄大才天下实乃少见,不知陈兄对此可有应对之策?”
    陈浩对于李渼的询问并未给予回答,而是轻笑道:“殿下,该你落子了……”
    李渼见陈浩虽未回应但也未曾否决,这说明眼前的陈浩有应对之策,李渼心中欣喜之余急忙起身恭谦施礼一拜道:“陈兄,愚弟请教了!”
    若是换做平日里李渼如此,陈浩定会急忙起身还礼。然而如今陈浩却一改常态,如一棵古松一般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
    “怎么?殿下无兴致对弈了?”陈浩仍旧若无其事的自顾回应道。
    对于今日陈浩一反常态言行举动,李渼虽颇感疑惑但是也未放在心上。当初学士府中他就尊称陈浩为兄长,也将陈浩作为他在失意时唯一的朋友。因此对于陈浩如此,他心中未有丝毫不悦,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条命都是陈浩给的。
    李渼想到这里,于是尴尬一笑道:“陈兄棋艺已然臻至化境,天下谁人不知?愚弟在您面前岂不是班门弄斧?还请陈兄教授愚弟应对藩镇之策略!”说着又是一拜,李渼心道这一次应该差不多了。
    然而出乎李渼意料的是,陈浩依旧坐在石凳上纹丝未动。李渼心道,莫非陈兄不肯教授本王,还是本王的诚意不够?于是李渼又很庄重的欲要施礼一拜。
    “殿下且慢!”陈浩这个时候说话了。
    见陈浩终于被自己的诚意所打动,李渼欣喜之余便说道:“陈兄还请教愚弟,愚弟没齿难忘!”
    陈浩依旧没有抬头,而是怔怔的看着棋盘,最后从棋盘上取下重要的几颗棋子,然后有些无奈的说:“殿下,此刻的棋局,不知殿下能否胜出?”
    额……
    本以为陈浩会直言教他应对藩镇割据之策,却不想陈浩始终未有离开棋局。李渼无奈的露出一丝苦笑,继而将目光看向棋盘。
    此刻的棋局由于陈浩有意抽了几枚重要的棋子,使得棋局大变。方才还是白子占据绝对优势,此刻却是黑子胜券在握,而白子已成死局。如今只需李渼轻轻落下一子,胜负顷刻之间便可分出。
    “这……陈兄……”李渼不知陈浩此举是何道理,于是带着疑问之色看向陈浩。
    陈浩报以温和一笑继而示意李渼落子,李渼虽不知何意但也只得照办。轻轻的将黑子落下,胜负此刻也已然分出。
    这时陈浩才开口问:“殿下询问应对藩镇之策,所之为何?”
    “愚弟虽非储君,但却一直希望能够替父皇分忧。遥想太宗先祖,天下富足万邦来朝。而如今,其内是政令不通民不聊生,各地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其外却是吐蕃、南诏、渤海强势环绕……”
    说到这里李渼也是微微一叹,然而随后却有些悲愤道:“愚弟之前病魔缠身不敢有念,而如今愚弟渐有康复,身为李氏子孙何曾不想扫清寰宇,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陈浩静静的听着,虽然依旧一副古井不波的表情,但是心里却是欣喜异常。对于陈浩而言,如今他最担心的就是李渼没有治世之宏志。如今听到李渼这般心生,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
    “殿下,下官可以助你!”陈浩目视李渼直言道。
    听闻此言李渼心中大喜,于是欣喜的又是一拜:“有陈兄相助,实乃大善!”
    陈浩这时才起身向李渼回了一礼郑重道:“如今下官受殿下三拜,自会鼎力相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请殿下记住今日您所说的话,也请殿下记住今日这盘棋!下官告辞!”
    说着一转身自顾飘然离去,留下一脸茫然的李渼。待李渼回首看桌上的棋局时,陡然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继而又联系陈浩方才的言行举动,李渼这才终于明白陈浩话中的深意。最后李渼对着陈浩消失的方向,不禁摇头苦笑自语道:“愚弟又岂是那忘恩负义之人……”一更。……by:89|10054201……》

第五十四 上山打猎

    第五十四上山打猎
    校场上的点将台上鼓声阵阵,气势如虹响彻云霄。台下五百兵士盔甲明亮,各个神色肃然严阵以待。这五百兵士都是陈浩从各地救济而来的穷苦孤儿,如今入得行伍也算有了好的归处。
    众人得到传令,得知今日留守大人要来检阅,故而各个精神抖擞,未有一丝懈怠之色。擂鼓震天神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