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94章

明末风暴-第94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是小人不出力气,实是钦州乡俗如此,加之如今天气又热……对了,你们不是招募了百余侗人相助么,我在窑场那边听得罗队正说了,这可都是将管家的功劳。”

将岸脸都绿了,话题又给这厮转回来了。

俞国振给他下达了招募侗人帮工的命令,侗人可比钦州汉人更难管理,而且生性舛傲,不愿意为汉人效力,将岸能完成这个任务,靠的是宜娘与她哥哥罗珠哥,借着这二人,他将厚礼送到了时为时罗峒峒主的黄浩手里。有黄浩的允许,侗人出来效力之门算是打开了,但真正让他们愿意劳作,还是将岸花了一些心思。

两人正谈话间,突然看到几艘船自南溯江而上,黄顺望了望:“这船是?”

他为钦州人,自然认得那船是本地样式,只不过渔洪江中此前是少有船来,这船直接过了长墩岛,巡检司也没有人阻拦,让他有些好奇。

“自钦州城来的,给我们送石灰石来了。”将岸道。

“咦?”

虽然黄顺的主业是煤,可是也送了不少石灰石、粘土来窑场,听得将岸的话,他顿时有一种危机感:“这个……俞公子不是说要小人来送石灰石么?”

“可是小官人没有说只要你来送啊。”将岸哈哈笑道:“黄老哥,好生做事,少不了你的银钱!”

黄顺默默地抓着腰间,那里有几十两银子,在赚得这几十两银子之后,他心思原本又有些活泛起来,觉得自己对新襄甚为重要,或许可以提提价什么的,但此时那种自信变成了强烈的危机感。

“那船上挂的可是钦州通判郭卫墀的旗子,就是他,也得给我家公子方便。老黄,你真要加把劲了,若是给郭通判知道你贩煤能得这么大的收益,嘿嘿……”

“俞、俞公子定然会照看我的,是不是,将管家?”

“照不照看你,看你做得事情漂不漂亮,咱们公子如今最缺的是什么,你也知道,就是缺劳力。整个新襄,到处都是荒山荒地,公子要大量的劳力将之开拓出来——对了,你不是和广州府还有些联系么,可以去广州府打点一下,招募人工前来效力。”

“是,是!”黄顺明白,自己能否发达,发达之后能否安稳,完全是靠着俞国振,想到这,他顿时又有了个主意。

“这位俞公子来头既大,手里的家丁又如此勇悍,连火铳都有数十枝,这样粗的大腿,若不紧紧抱住,最后必定要后悔!”黄顺心中明白:“只要他指缝间漏出一点,便能让我吃穿不尽了!”

“我这就……咦,又来船了啊,莫非还有别人在为俞公子效力?”黄顺正准备直接去广州,可是看到上游又来了船,不由得问道。

“这是我们自己的船,前些日子买的,总不能一直用木排吧。”将岸瞄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兴奋之色:“看来是成了,哈哈,又要大干一场了!”

“将管家,成了什么?”

“你如果不急着走,看着就是,这里头,你可也是立了大功的。”将岸一边说一边就向着码头跑过去。

从新襄寨到码头,约有两里多的距离,原本都是荒原,现在已经彻底烧了出来。一条简易的沙子路将两者连在一起,但这沙子路原本较窄。这些天里,山里来的侗人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在水里捞起卵石、粗砂,用牛车拉着,按原来的简易沙子路铺好。

铺完之后,再以牛拉石碾,在砂上反复来回。反正钦州别的都少,唯有牛多,牛价也相较无为一带便宜许多。

因此,如今这条沙子路,已经有三丈宽,黄顺看到了都觉得有些奢侈:虽然沙石都是河里捞起的不要钱,但人工总是要钱的,据说新襄给侗人的工钱,不是用铜钱结算,而是用棉布、丝绸结算,这可都是好东西。

两里多些的路,又是方便行走的沙路,不过一会儿就到了。黄顺心中还很奇怪,这两艘船上有什么好东西,竟然让将岸如此激动,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俞国振也到了码头边。

使用木制的滑轮龙门吊,上下货变得简单了许多,戴着口罩的侗人在家卫少年的指挥下,将一个个大桶从船上吊到牛车之上,然后再被运走。黄顺在窑那边看到过这种大木桶,那么木桶里面装着的,应该就是所谓的“水泥”吧。

卸完货之后,船上的船工和侗人只是挥了挥手便又将船划向上游。俞国振拉着雷王成道:“雷翁,你的用武之地来了,我和你说过的营建新材料,如今终于有了!”

“水泥?”雷王成看着木桶,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俞国振所说的极为重要甚被称为划时代的营建材料,那又是水又是泥的名字,究竟会是一种什么东西。

俞国振早就准备好了,用粗砂围成一个小坝,倒入水泥,再加上水,搅拌之后便形成了混凝土。他亲自拿着工具示范,对于刮过泥浆的砖瓦匠来说,他那两下实在算不上内行,因此只看了一遍,从南京应募而来这些时日一直在干杂活的砖瓦匠们便明白了:无非就是用这种灰色的玩意儿在地面上铺一层,只不过要尽可能铺平、抹匀罢了。

水泥加上卵石,然后用木板压上,一层层垒叠过去,从码头向着村寨延伸。有俞国振教过一遍,那些砖瓦匠做得便快了起来,转眼之间,便铺出了丈余。

在每铺出两丈左右后,俞国振便会令人用一根木条将前后隔开,这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导至路面破裂。

“小官人……这东西,真像小官人说的那样厉害?”

“如今还不成。”俞国振笑了起来,他记得的只是水泥的大致配方,烧出来的当然不是后世的高标水泥,更不是速凝水泥,要想等它干透,还得过些时日。

不过这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为了形成示范效应,让跟随他来到钦州的移民、工匠和当地人更加坚信他选择的正确,俞国振抽调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用于保证道路铺设进程。

最初时是用木板进行遮盖,防止雨水冲刷或者有人无意踩上,到后来木板出现不足,便直接采摘芭蕉叶盖上。

黄顺很有些遗憾,他不能在这呆到几天之后俞公子所说的可以掀开遮掩之时。

但很快俞国振便遇到了问题:水泥不够了。

他在襄安的技术储备之中,并不包括窑炉,因此最初建起的窑,都是立窑,产量原本有限。再加上限制水泥生产中三大环节“两磨一烧”,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都需要时间。故此他的计划不得不稍缓,直到九天之后,这条路才算是彻底铺成。

严格来说,这条路还很简陋,而且并不坚固,恐怕过个一年左右甚至更短时间就需要修补,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修成了自己的第一条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绝对是至理名言,俞国振对此深信不疑。

“小官人,这路究竟成了没成?”

即使过了九天时间,俞国振也没有将最初的木板与芭蕉叶子掀起,所以众人如今还不知道这条路的真实状况。在七月十三,正是天气大晴,俞国振一大早,便将所有人召集到了码头前。

不仅仅是跟随他来的随民、少年,还有在窑场帮工的钦州本地人、侗人,都被召集到这里。他们大多数不知道是为什么,雷王成虽然知道,却总觉得有些不对。

他是知道水泥的大致成份的,无非是石灰之类,以之修路,最多是让土地板结一些,因此,他对俞国振如此郑重其事,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过会儿便知道了。”俞国振笑道。

人到齐之后,随着俞国振一个手势,齐牛带着一帮少年前去将压着的木板、蕉叶、碎石全都搬开,一条灰带般的路出现在众人面前。众人都在窃窃私语,而俞国振踏上那水泥路面之后,接连跳了几下,一个脚印都没有留下。

紧接着,俞国振命人将准备好的牛车赶上了水泥路面,牛车上拉着一整车红砖,随着赶车人的一声命令,虽然不快,却显得甚为轻松地行走在那条路上。两里的道路,不过是片刻的事情,那牛车就已经将一车砖运到了村寨之中。

俞国振又是一声命令,齐牛拉着一辆独轮鸡公车开始在这水泥路上奔行,随他的步子越来越快,车上的三四百斤物货仿佛不存在一般,众人就眼睁睁看着他推着独轮鸡公车奔进了村寨!

第三卷一三二、今我新襄羡狐狼

“石……石条路?”

雷王成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他营建已久,还曾经应役参与南京城故宫的修复,因此知道许多种让墙面地面硬化的技艺口但他所知道的每一种,都是投入巨大的,别的不说,京城三大展所用的方砖为何叫金砖,不就是成本昂贵么!

他脱下鞋,用自己的脚感应了一下水泥路的硬度,这路甚为平坦,车行极易,但地面实际还是有些粗糙,所以对脚底的磨擦会更大,在这样的地面上行走,鞋底耗费得会更多些……

可是那算什么,和这条路的简便易得相比,多磨几双鞋底算是什么大事?

“雷翁,觉得如何?”

“小官人,此物果然是营造之利器,往常我们要糊地糊墙,要用糯米汁、鸡蛋清,所耗尽皆不少,而此物只要制窑烧成,产量还大!”雷王成啧啧道:“若是天下官道,全都以此铺就,那商旅往来,货物运送,岂不便利至极?”

“哈哈,终有一日,不只天下官道,就是各林各户门前,都会以此铺就的。”俞国振发出豪言:“雷翁,要保养身体,待到那一日啊。”

雷王成也笑了起来,过了会儿,他道:“此路伤牛马之蹄,还需另寻他法我观小官人在路中间留有三尺宽的泥路,莫非就是供牛马所行?”

这大道并非完全一体,道路中间,俞国振让人留有三尺宽的空隙,这样一条路就成了两条。俞国振微微一笑,牛马之蹄的事情,钉上蹄掌就走了,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还有,车辙碾压,这水泥不如青石坚实,若是载重过多,路面易留下车辙。”雷王成又道。

这个俞国振奶清楚,此时牛车也好马车也好,都是用木轮,车轮与地面磨擦,久了自然会对地面造成磨损。但是这个问题在今后会被解决,橡胶这玩意儿,现在还生长在南美的雨林之中,等俞国振有办法弄到它之后,轮胎当然会出现。

此时在场的众人,甚至包括家卫少年,都情不自禁地踏上了水泥路,沿着路面狂奔了一段口为了方便干活,他们穿的是草鞋,奔跑在水泥上,感觉确实比起其余地面舒服。

然后有人浇了水到水泥地面上,再踩了踩,水泥地面仍然结实如岩,众人都是大喜,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暴雨如注,这地面也不至于因为泥泞而变得无法行走。

“这果然是祖师爷的神技,俞公子是鲁班再世匠神重生!”

从当地招募的那位木匠工头,又情不自禁喃喃地说了起来,原本那水力圆锯就已经让他们觉得神奇无比,现在这水泥,再度让他们瞠目结舌。

“宜娘,这个汉人……是不是会巫术?”

罗珠哥拉着自己的妹妹,脸上流露出惊恐之色,汉人的鸟铳他不怕,他们侗人当中,也有几杆火器,汉人的水力圆锯他也不怕,虽然他不太懂原理,可在外看看,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但这个把泥巴变成石头的本领,却让觉得惊惧。侗人虽然也打猎,但主要还是靠着水田耕种为生,若是这汉人将他的那种魔粉撒到侗人的水田里,侗人的水田都结成了石头,那当如何是好!

“那是他们公子,就是将岸阿郎,也怕他!”罗宜娘吐了一下舌头,想到自己还不止一次拦着俞国振,她赤着脚在地上又跳了跳:“阿哥,没有关系,将岸阿郎是我的对子,他们不会害我们!”

罗珠哥却不像这侗人少女一般乐观,他在侗人青壮中有声望,靠的可不仅仅是勇武,也是因为多智。他琢磨了好一会儿,知道汉人成事的关系就在于烧窑,就算他们与汉人翻脸,不顾伤亡将那窑填平,可汉人还可以在别的地方烧。

这些日他也直接间接听到了一些事情,比如说,这汉人头领虽然年轻,却也是一位勇士,杀了成百上伤贼匪的好汉子。比如说,汉人头领的实力,主要还是在被称为“襄安”的地方,在这儿的,仅是他手下的一部分。

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鼒……学习他们的“巫术”!

他心中琢磨着这事情,觉得自己有必要回时罗炯与炯主说说,而那边普通的侗人,却没有他那么多绕来绕去的心思。

一般侗人心思比较单纯,看到这些,只是惊讶,将一手导演这些的俞国振当巫师看待,目光里充满了敬意。

当地钦州汉人,像黄顺,早得到消息,专门赶来观看,也都是惊讶愕然,心思活络的,已经在想自己能不能学着制造这种被称为“水泥”的东西,别的不说,把家门口的路修好来,出门也方便许多。

这些人的反应,都一一落入俞国振的眼中,他笑了一笑,这只是第一步。

俞国振深切明白,对于钦州当地人,无论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