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268章

明末风暴-第268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种讨论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让俞国振都没有想到。年过七十的张景岳在讨论中和一个小伙子般捋袖袒臂,似乎要打人,喻嘉言更是受细菌说影响,在这次讨论中,提出了人工种痘以防痘花之论(注)!

争论的结果不是谁说服谁,而是这些名医都决定留在新襄,凭借新襄强大的物力财力,来支持他们继续研究。

想到癸泉子在这场辩论中再无往日神棍风度,上蹿下跳口沫横飞,而俞国振分明听不懂这些名医什么温补什么二定什么阴阳之类的术语,却每天大感兴趣地跑来旁听,偶尔说出两句自己的见解,然后被一众名医集体狂喷的情形,宋思乙便觉得好笑。

但俞国振从来是不吃亏的,喷他可以,白喷休想,这些名医,终究是给留了下来。

“思乙,思乙!”

她正在街上思忖着,突然听到身后人叫。回过头来,却看到头戴着小阳帽的顾眉欢喜地向她招着手。

与洗尽铅华的马婉容、王月不同,顾眉到了新襄之后,并没有去学堂任教,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如今新襄最大的昆曲剧团“横波社”,是她一手组织起来的,也得到了新襄官方的认可。像是今年,据说要请他们连唱三夜,每日招待新襄各行业的杰出人物。

比如说崇祯九年两场大战里表现英勇的虎卫军士,去年生产线上出色的工人,武器革新上立下卓功的工匠,甚至连宋思乙她们这些“仙姑”,也选出了十人参与这种欢庆。

与别的女子不喜抛头露面不同,顾眉在新襄算是一个异类,她的遮阳小帽的垂纱很短,短到根本无法将她的脸遮住。也就是说,她的垂纱,只遮到眼睛往下一点点罢了,而且多半还是因为怕被太阳晒黑了她娇嫩的皮肤。

宋思乙扬了一下眉,算是对她的回应,眼中那波温柔不见了。

“你怎么还在这里,今天你可是主角!”

在新襄时尚界,顾眉如今是当之无愧的一姐,虽然背地里也有人对此略有微辞,特别是新来的几位调研员,一方面常去逛横波社听曲喝茶,另一方面又对顾眉时不时在大街上晃痛心疾首——后来被某个顾眉的曲迷虎卫指着鼻子痛骂了一顿,说他们只是不愿意和普通百姓分享美丽高雅的东西,只是想将顾眉藏在自己家的别院里当金丝雀儿一般的玩物,他们才老实下来。

从那之后,顾眉就更是横行无忌了。

“我怎么是主角,你在台上唱,才是主角……”

不等宋思乙说完,顾眉就一把将她扯上了:“快些快些……老马,咱们走。”

她乘着一辆马车,新襄产的马车是四轮马车,与别的大车不同,这种四轮马车是为了虎卫后勤运输而设计的,因此增加了两大部件:一是转向轴,加了油脂的转向轴,使得马车的方向变动极为灵活;二是弹簧悬挂减震,这部件的出现,使得马车的舒适度极大提升,很快就随着新襄城市的扩大得到推广:每日都有定时的班车,穿行于街道之中,接送往来的工匠、市民。一部分高收入者,甚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私人马车,比如说顾眉,她的马车便是花了足足三百两银子订购的。

这种需要,也让新襄多了两家新的工坊:新襄祺瑞马车工坊与新襄吉利马车工坊。

马车很快就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原来最初的新襄镇镇口,只不过现在这里已经被一幢新的建筑物所代替。作为新襄除了学堂外第二幢六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这幢建筑的最初目的是市政公署,可俞国振十月回来后,立刻修改了它的目的。

“新襄学堂第一医院。”

宋思乙与顾眉赶到的时候,已经听到鞭炮齐响的声音,俞国威笑眯眯地和癸泉子一起,将盖在白底红漆大匾上的彩绸给解下来,露出这八个大字。

看着这八个大字,万时华嘟囔了一声。

无非又是学堂不教圣贤之道却和郎中铃医扯上关系之类的废话,宋应星又是一句话将他堵了回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相位有限,病人无限。”

“不过小弟看来,南海伯给这个医馆取名为新襄学堂第一医院,还有深意啊。”另一位调研员道。

“哦?”宋应星与万时华应声探问。

“南海伯对新襄学堂寄予厚望,学堂中只怕要开医科了,试想一下,今后能像如今培养工匠一般培养出成千上万的良医,天下病患还有何惧?”那位调研员大声赞赏。

就是万时华也忍不住连连点头,叹息道:“俞公宅心仁厚,心系民生,非普通勋贵可比拟!”

宋应星叹了口气,万时华这话完全是废话,俞国振的这个爵位可是亲冒矢石拼来的,这份家当是胼手胝足赚来的。为了搞调研,宋应星可是不止一次看到俞国振与老农一起犁田,与工匠一起使用水力机床,甚至亲自去学堂给那些学生们上实学课!据说如今新襄学堂里国学、物理、化学三科的课本,就是俞国振亲自编审的!

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是惠泽万民的大功德,何况这么多!

“另外,南海伯给这医院命名为第一医院,诸位想过没有,有第一便有第二,有第二便有第三……终有一日,百姓就医,再不须求爷告娘,也不必担心为庸医所误矣!”

那调研员又说道,这话就有些乡愿,就算是这医院当中,也未必不会出现庸医。但至少一点,对百姓来说,是极大地方便了。

他们正议论间,就看到顾眉拉着宋思乙趾高气扬地走上了医院的台阶。宋思乙多少有些羞窘,因为在台阶之上,还有俞国振站着,他虽然将剪彩的事情推给了俞国威,但为了表示对这所医院的重视,还是亲自到了现场。

“南海伯,奴在此为南海伯贺了!”

顾眉曾经很谨小慎微,可到了新襄,也有一年多的时间,当她发现这里比起繁华的秦淮河畔要自由和宽容得多后,她性格中长期以来被压抑的东西勃发了。就是面对着俞国振,她也没有了过去的拘谨畏惧,而是敢于在公开场合向他说话了。

“多谢顾姑娘,今晚的节目准备得如何了?”俞国振微笑道。

“必不让南海伯失望就是!”顾眉自信满满地道。

俞国振笑着鼓励了两句,顾眉对于振奋新襄的民心士气、丰富市民生活,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让俞国振对她有些刮目相看。但话还没说几句,一个虎卫匆匆来到俞国振身边,凑上去说了两句话,俞国振神情一动,然后向癸泉子告了个罪,就匆匆离开了。

一直离开,俞国振也没有和宋思乙说过话,宋思乙扬了一下眉,神情中的一抹黯然,也唯有顾眉注意到了。

第七卷三七五、遥望冰火两重天(三)

“南海伯啊,绝非良配。”

医院的一间屋里,顾眉羡慕看着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因为装修完工不久的缘故,空气中还有很重的石灰味,但仍然是襄漂亮的房屋。墙上贴着的瓷砖,外头每一层承檐上的飞拱,都显出一种不让人厌恶的奢华。

在俞国振看来,飞檐斗拱,还有那些装饰用的龙们,都是没有用处的余饰。但这个时代的工匠们在设计时却免不了向这个时代的审美观靠拢,加上这些余饰,使得整幢大楼与后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有着极大的区别,倒也是别有韵味,至少不像后世建筑一样千篇一律了。

顾眉突然的话语,让宋思乙“啊”了一声,然后脸上飞起了红晕。

她有些不服气,可这个话题却不是她应该参与的,她是出家人。

“倒不是南海伯人不好,他就是太好了,见着美好的东西,便想保住。而且,他身份太高了,他身边女,休想再抛头露面。”顾眉笑眯眯地看着宋思乙。

“主母方氏,还有小莲和如是,她们可都在抛头露面!”宋思乙忍不住了。

“方仪到襄这么久,你见她逛过街么?说起这个,据说接下来要在医院对门隔着大街再建一栋大楼,用之为商铺……为何不给我横波社建所的戏台?”

顾眉将事情又拐到了自己身上,开始发起牢骚,她确实希望能给她建一个大剧院,能容纳三千人左右的,还专门请了雷家为她做了设计图纸。但这个剧院花费的钢筋混凝土太多,特别是需要海量的玻璃,她自己承担不起,想到襄有一个政策,凡公益建筑一律由市政财政支出,她便缠上了俞国威,要求将那大剧院列入公益建筑。

但俞国威只有提案权,能做出终决定的,唯有俞国振。

“南海伯自己,如今也只是住一幢小楼呢。”宋思乙轻声道。

“你呀,就知道帮他,他可连你的心思都不知道,他眼里,你还是那个舞刀弄剑的女剑客!”

她们之间的闺秘话,俞国振是丝毫不知道的,俞国振离开医院,是因为有件突然发生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

倒是件好事,崇祯八年时载了俞国振预付款的路易斯?加西亚,终于回来了。

“哦,亲爱的伯爵大人,即使隔着四海,我也听到你赫赫的威名!”

这个四十多岁的西班牙人一看到俞国振,就恭敬地行礼,脸上确实充满着敬意。

在他离开的时候,俞国振还只是在襄生产一些铁器制品和棉布,虽然是个极有潜力的伙伴,但路易斯?加西亚并不觉得他有什么太过特殊的地方。但现在不同了,路易斯?加西亚是先到了巴达维亚,在那里听说了一个明人领主控制了会安的消息,然后在会安得知这个明人领主就是他曾经熟悉的俞国振,并且这位领主还被明国的皇帝封为南海伯爵——在他的想像之中,也就意味着整个南中国海,都是这位领主的领地!

所有的岛屿、海洋、鱼类,这位领主有着天然的占有权利,因为这块广阔丰饶的海洋,是华夏先民用小舢板与生命探索出来的。当华夏的先民们用渔船在这里捕渔、用商船在这里贸易的时候,那些猴们还只会抱着独木舟在溪水中玩飘流,他们有什么资格对这片海域提出要求?

当然,路易斯?加西亚心里也有些嘀咕,他们的教皇把整个非基督教世界一分为二,一半给了西班牙,一半给了葡萄牙。那么,明国……算不算葡萄牙的领地?

“很高兴又见到了你,加西亚先生。”俞国振说的是真心话:“你的收获怎么样,或许我能从你这得到我想要的好消息?”

“那是当然,但是在得到好消息之前,恐怕你得先听一听坏消息了。”路易斯?加西亚道。

“说吧,我有足够的耐心。”

“您所需要的两种植物,我都找到了,但其中那种会流泪的树,并不容易养活,它的种根本无法长期保存。”

路易斯?加西亚叹了口气,说起他遇到的巨大的困难。他所说的会流泪的树就是橡胶树,这种树的种落地后一个月内就会发芽,根本无法在漫长的航海途中保存。在南美洲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路易斯?加西亚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计划了。

“那你是怎么解决的?”俞国振也不知道橡胶种竟然还有这个毛病。

“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我决定直接给您带树苗回来。”路易斯?加西亚洋洋得意:“我用木板做成了一千五百个小木盒,将树苗种在这小木盒中,然后给您带了回来!”

一个小木盒里种一棵树苗,再加上浇树苗所需要的淡水,俞国振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

“成功带回了多少棵?”

“沿中自己死去的、被该死的蠢水手弄死的、搬运时不慎折断的,一共有三百一十九棵,所以我给您带到会安的,总共是一千一百八十一棵,并且有关它们种植需要注意的事情,我也交给了您在会安的政务官下。”

“会安?”

“是的,我在巴达维亚正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岛种下它们,但得知您已经控制了会安后,我就决定将它种在您的领地之上,再没有什么地方比您的领地适合安全了——如果您允许的话,我也很愿意在您的领地上开办一个种植园。”

原本俞国振是建议路易斯?加西亚将橡胶种在东南亚一带的小岛上,那个时候他担心襄的气候还是不适合橡胶生长,因为后世并没有听说钦州一带能产橡胶。可现在他控制了气候与东南亚小岛相似的会安,在会安附近择地种植,确实为安全便捷。

只不过这批橡胶树只有一千余棵,就算全部种活,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指望的。

“好吧,那金鸡纳树呢?”俞国振心中欢喜自是不提,紧接着便问到另一个重要的产品。

襄和会安,因为对卫生方面强致到了近乎变态的要求,所以还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传染病,但虐疾的个例还是时有发生。这几年因为虐疾死亡的人数,加起来也超过了三百人。这让俞国振对于进一步开发会安,进而占据湄公河三角洲有所顾忌。

这三百余人中,倒有两百多是死在了会安,那边的虐疾情况比襄要严重得多。

“这种树也一样,种必须尽种下,下,我这次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回一趟,原因就在这里。您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