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228章

明末风暴-第228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话曹化淳不爱听,也听不明白,他有些不耐烦:“济民,你究竟想说什么?”

“是向曹公说明敌我优劣之所在。”俞国振笑道:“曹公为天子伴当,若是天子问起此事,曹公也有话可谈啊。”

曹化淳闻得此语,嘿然一笑,示意俞国振继续往下说。俞国振竖起一根手指:“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贼降后金不过四年,后金虽得工匠火炮,操演使用尚不熟练,故此东虏尚未大举装备火器,我在钦州,与番人贸易,得番人火器犀利,故有购之。大明欲克东虏,必仰赖火器,番人火器既胜于我,何不购之为我军所用?”

“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曹化淳不耐烦地道,但当他看到俞国振微笑的模样,立刻明白过来:“好你个小猴儿,竟然算计起咱家来了……咱家别的不敢说,一年给朝廷购个一万枝火铳的主儿,总还能做!”

他不愧是侍候人的太监,最善揣摩人心,见俞国振模样顿时明白,俞国振其实是在向他推销番人的火器。这一推销,朝廷不可能直接与番人交易,那么中间商就是俞国振,他在中转手,获利应是不小。

不过也有他想不到的东西,他一开口就是一万枝火铳,在他想来,即使是番人来造,也应该极耗时力。要知道此时造鸟铳极为艰难,难就难在枪管之上,按照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的说法,枪管要靠钢钻来钻,一天的时间,一人之力,也只能钻入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也就是说,一个工匠一个月能钻出一根合格枪管就很不错了!

他却不知道,在新襄,钻枪管使用的是水力机械,并且采用了以坩锅炼制的高硬度刀具钢为钻头,使用油泵施压循环喷射冷却油为钻头降温液和冲刷枪管。这种方法之下,钻一根枪管的时间只用不足两小时!

至于枪机等零件,使用冲压法来铸造,更是便捷无比。所有的零件制成之后,再进入铁器工坊军械车间的装配线,采用流水做业的方式,由工匠完成。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了工业化,不仅其产量成百倍地胜过传通的手工工艺,而且因为都由机械完成,减少了人力判断的误差,使得零件的精确度也远胜过手工。这就保证了成品的质量,一则延长了使用寿命,二则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

俞国振估计,每柄虎卫乙型的成本,大约是一两左右,而崇祯时粗制滥造的只有三十余发弹寿命的火铳的成本就要二两三钱,而能发百弹的“合格”火铳价钱,成本则需要到三两八银白银!

他只是以三两的价格向明朝廷出售这些火器,便可获得二两的利润,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他的成本还可以降得更低。

他也不怕这些流入到明朝廷手中的火铳会被用来对付他,一来这必然是虎卫乙的外售型,射程、精度都会受到影响,其威力只会比明廷如今使用的同类火铳略大,二来……等到有人用这类武器对付他时,他已经有打得更远射得更准和防得更牢的武器装备出现了。

“曹公,此次东虏来侵,若是诸将用命,大同总兵王朴能扼住宣府、山永总兵祖大寿能守九门水口,各地守臣据城自守,令虏无处可掠,再调集四方勤王之兵,与东虏决战于京师城下,便是以二换一,亦能令东虏菁华,尽葬于此。自此往后,辽东便再无忧虑了!”

俞国振所说的,便是关门打狗。东虏大军入关,不是走宣大,便是走山海关,把这两个口子堵住,东虏再想出关,就是绕道大漠,且不说其中艰难,只是一路上明军骚扰就足以让东虏这十万人马片甲不留。这也可以说是大明与东虏进行战略决战的一次良机,虽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京师左近被打烂,但反正不决战,京师左近也是要被东虏蹂躏至于残败的。

但俞国振知道,崇祯与曹化淳不可能采用这个计策!

经过与东虏的多年交战,崇祯与曹化淳等人,已经本能地对东虏产生了畏惧,他们决不敢看着东虏在京师城下,必定要想方设法将之赶走。另外,崇祯也对自己的文臣武将们失去了信心,根本不相信那些武将能守住关隘城池,等待勤王援军的到来。

果然,曹化淳只是略一思忖,便摇了摇头:“不可,不可,京师乃国之心腹,岂可任贼纵横?况且……若是贼人不待勤王之后至,便发力攻城,如之奈何?”

俞国振笑道:“既是如此,我尚有第二策。朝廷任命一宿将为总督,总辖京师之外各国,授予尚方宝剑,准其杀总兵以下不听号令者。使得军令一统,与虏会战于京畿。如今虏兵不过十万,而我兵亦有此数,无须大败虏兵,只需挫其锐气,虏兵必不自安,乃思遁走。此后再沿途袭扰,迫其不得携所掠百姓财物从容退却,虽不能大胜,却也可以令虏军此行空手而归。”

曹化淳听得这一计策眼前顿时亮了起来,这倒是合了他们的意思,反正打仗的不用动用京营,只动用拱卫京畿附近的各镇总兵辖下部队。不过思忖了片刻,曹化淳道:“天子有意令朝中重臣为督师,比如兵部尚书张凤翼,总领诸军。”

“不可,不可,此事不可由文臣来领。”俞国振连连摇头:“尤其张凤翼,更为不可。便是流寇,他也应付不来,何况东虏?”

他对这位兵部尚书张凤翼的评价相当低,曹化淳笑了笑,却没有再说什么。

此事天子心中自有定论,却不是他与俞国振能决定的。

“还有其余计策否?”曹化淳又问道。

“其余计策……若朝廷不希望太失颜面,可遣一骁将出城,多拨战马军械,令锦衣卫为助,传递消息,专杀分散掳掠的东虏,一击即走,绝不恋战。”俞国振向着曹化淳道:“有如此一支游骑在,或者能建奇功。”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又含笑看着曹化淳,曹化淳起身道:“此事非济民你无人能担……济民你要什么,只管与我说来!”

第六卷三一八、华夏孰为擎天手(一)

紫禁城,御书房。

刚刚下朝的崇祯拖着疲惫的身躯,几乎是挪到了座椅之中。周围一片寂静,太监宫女们都知道他心情不好,一个个屏息凝神,生怕惹怒了天子。

相对那些以凶残闻名的皇帝,崇祯对于这些“家奴”算是宽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打杀不开眼的蠢货。

崇祯的耳边,还是朝廷里那些大臣口沫横飞时的嗡嗡声。他叹了口气,低低说了一声:“水。”

便有宫女为他奉上热水,上好的贡茶清香,并不能让他神智变得更清楚。他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冲入进来的情景,这让他感到极度地畏惧。

“陛下,陛下。”

当他被呼唤的声音惊醒时,便看到自己的皇后周氏正在面前。

“爱妃……”他长叹了一声。

“陛下且进些食。”周皇后双手将一个食盒放在了他的面前。

这位周皇后出身贫寒,父亲周善曾在前门处看相为生。她嫁与崇祯之后,无论是信王妃时,还是皇后时,都未曾改过自己的平民本色。不仅不尚奢侈生活节俭,甚至亲自动手劳作:为崇祯洗衣做饭,教宫女们纺纱织布。

崇祯对她也是由爱生敬,两人琴瑟和谐,甚至难得地由皇后生出了太子。

“朕不饿。”目光移到那食盒子上,想起初入宫为帝时,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先帝皇后告诫说不要吃宫内的食物,于是已经被册封为皇后的周氏亲自下厨,为崇祯整治食物,当时每天奉上的食物,便是用这样的食盒装着。

还有去年,得知凤阳祖陵被流寇所焚,崇祯惊怒中拒绝食肉,以示同天下将士共甘苦,日渐消瘦之下,周皇后便还是拿着这食盒献上肉食,还让周皇后之母借梦见孝纯太后(崇祯生母)之事,劝说崇祯,崇祯这才进肉食。

这个食盒,其中蕴着的意思,却不仅仅是食盒啊。

“陛下便是不饿,也要为着天下百姓吃一些。”周皇后道:“若是陛下不食,哪有精力治国?”

“治国,治国,虏寇都已经到了京师之外,朕还有什么国可治?”

或许只有在周皇后面前,崇祯才能放开拘束,大声抱怨。周皇后见他说得激愤,沉默了会儿,然后缓缓道:“吾南中尚有一家居。”

崇祯最初没有反应过来,觉得好端端地周皇后怎么会说这个,连问了两声,周皇后却是再不回答,崇祯恍然大悟。

这分明是劝他,若是京师事不可为,尚可以南下迁都!

但自成祖永乐大帝以来,天子守国门便是大明的铁律,京师为大明之都城,已经历二百载,要他抛开京师南下……他岂不成了宋高宗?

他成了宋高宗,被他所杀的袁崇焕岂不就是岳飞?

想到曾经大言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崇祯便又想到当初在后金入关后竭力主张要杀袁崇焕的宣大总督梁廷栋,当时他力争的理由便是袁崇焕放任后金在他防区里入京师,如今清兵自他防区所辖的宣大而入,按照当初的情形,他也应该磔死啊。

“陛下,还是先用膳吧。”周皇后又劝道。

崇祯拗不过她,但才打开食盒,便看到外头人影晃了晃,仔细一瞧,却是曹化淳略有些肥胖的身体。他立刻合上食盒,带着歉意地向周皇后一笑:“皇后,先且放一放,朕有话与曹伴伴说。”

曹化淳进来,先是向帝后行礼,然后回道:“皇爷只管用膳,奴婢在这说就是。”

周皇后再次将食盒推到崇祯面前,崇祯想到此前自己最烦恼的闯贼高迎祥,便是被俞国振擒来,或许这一次,他还能给自己带来好的消息,因此也不再拒绝,取了银筹,开始用餐。

曹化淳将俞国振的回应一一说与崇祯听,果然,当崇祯听得俞国振“关门打狗”之策时连连摇头,苦笑着道:“这俞国振,果然如锦衣卫所以,桀傲自大,若是朝中兵将都如他一般不畏死不怕事,朕也用不着他了。”

待听得俞国振讨论国朝火器时,崇祯想起方才接到的急报,东虏使用火炮轰击昌平城楼,心中便不由得一揪:“孔逆、耿逆、尚逆,此三贼,此三贼……”

见他如此气愤,曹化淳赶紧往下说,说到俞国振要当中间商贩卖番人火器之事,崇祯不禁又转怒为笑:“这个俞济民,当真只知道求田问舍钻钱眼了……”

他这话里并没有太多的责怪的意思,反而觉得略略松了口气,若是俞国振完全无欲无求,倒让他不知如何应付了。至于想赚些钱……大明朝廷虽然国库紧张,可每年采购火器的钱总是要拨的,依着俞国振的意思,采购他贩卖的火器,比起大明自造,还要便宜一些,没准反而给国库节约出一笔钱来!

听曹化淳分析到此,崇祯忍不住多吃了几口饭菜,旁边的周皇后看了也眉开眼笑。曹化淳又说到俞国振已经领命,准备出城与东虏游击交战,崇祯连连点头:“朕知道,他在滁州时,擒获高迎祥便是用此战术,只不过在滁州时,他除了自家几百家丁之外,尚有方卿的几百家丁相助,还有南京太仆寺的两三千匹战马……如今他身边就只带了百余人,如何够用?”

“俞济民若是知道陛下如此关爱,必定感恩戴德,为陛下之赵子龙!”曹化淳拍了一记马屁,然后开始表功:“奴婢想想也是,便令锦衣卫助他,许他便宜行事,游击以下官兵将领,可以任他号令,又拨了京营两千匹战马与他……哦,奴婢大胆,还允了他两百套战甲兵刃。”

“那是应当的,他有心报国,朕可不能让他赤手空拳去与穷凶极恶之虏相斗,曹伴伴,你做得好,做得好,还是你顾着朕!”

说到这里,崇祯放下银筹,起身转了转:“若是臣民尽如曹伴伴、俞济民,天下太平何愁不得啊……唉!”

他如此感叹,是想起朝中衮衮诸公,一个个说得比什么都好听,做起事来却是一个个无能透顶。

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因为他根本无法摆脱这些朝廷大臣们的牵制。

不过,曹化淳带来的消息,总算让他安了点心,俞国振既然说东虏不大可能攻城,那么至少京城的安危不必太过担忧了。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又让崇祯开始怀疑,俞国振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了。

崇祯九年七月十日,京师西直门,城头的京营军士紧张地极目西望。

此时前方消息已经哄传开来,东虏此来极是嚣张,遣先被招降的明军二千佯为败兵进入昌平城,明巡关御史王肇坤中计放入,七月七日,阿济格合二十固山六万八旗兵之力围攻昌平,还使用了所携带的火炮,那两千降军乘机内应,总兵巢丕昌率众投降,昌平因此失守。

昌平一失,京师门户洞开,东虏已经可以直抵城墙之下!

即使平日里再松懈的士兵,此时也不敢大意,一个个瞪圆了眼睛。因此,当远处的旌旗才一出现,他们就敲响了警钟。

随着这警钟响起,京师之内一片混乱,此前虽然做出了种种预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