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213章

明末风暴-第213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贼为俞幼虎所擒!”

“方潜夫令俞幼虎擒住闯贼!”

“大捷,大捷,卢总理滁,州城外大破贼寇,斩首过万,俘获无数!”

一片片的欢呼声如雷传来,不一会儿,四面八责都传来了鞭炮的声音,而酒楼中的诸人也才坐了下来。

“胜了,胜了!”

方以智喃喃自语,然后纵声大笑。

张薄羡慕地看着他,他当然有资格大笑,方潜夫是他父亲,俞幼虎是他妹婿,他亲人立下如此殊功,哪有不笑的道理!

“当饮一大白!”在座诸人当中,一直不作声的另一人突然开口。

此人是跟着万时华一起来的,虽然与方以智是初次见面,但双方神交已久,至少从崇祯六年起,双方就曾有书信往来了。方以智连连点头,正待说话,突然听得整个酒楼当中,都是一片拍桌子唤酒保的声音。

“酒来,酒来,闯贼被擒,天下已宁,当痛饮一杯!”

“正是,酒保,快上酒,快上酒啊!”

几位酒保忙得团团打转,却一个个喜笑颜开,整个南京城,都洋溢着一和喜气,比起前些时日过牟,还要多的欢声笑语。

“这俞幼虎便是俞济斟……”那一直不作声的另一人问道。

“正是他,他与长庚先生一定谈得来,他精通实学,更胜于小弟,小弟这几年给长庚先生书信中,许多问题,都是他提出的。”方以智说到这哈哈笑道:“长庚先生此次的来意,我也略知一二,是想请俞济民将贵作付印,是也不是?”

“原是此意,只是不知是否合宜。”

“如何不合!长庚先生请别人印,还要付他银钱,俞济民替长庚先生印,却是要给长庚先生润笔!”

提到印刷,张浮多少有些不自然,他早就看到俞国振的新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性,甚至为此不惜谋算俞国振,虽然现在双方将过节揭开,而且还有合作拱倒温体仁之举,但芥蒂却未尽除。至少直到现在,张涛都不好意思请俞国振为他印个人的文集。

“就是听闻此事,老夫才跟着茂先一起来……却不曾想正撞着朝廷擒住闯贼这等事情!啧啧,茂先,要不我们换一下,你去分宜任教谕,我增给这位俞幼虎充幕僚吧。”

那人这样说了,态度倒是很认真,万时华却撇了一下嘴:“方才我犹豫,是不知这位俞济民究竟是否还念着我大明,如今得知他有这等本领,又愿为国效力,我如何会不愿意!”

他虽然时运不济,却不是傻子,更不是书呆子。在他看来,俞国振立有如此大功,朝廷少不得要封赏,赐个武职出身,那么自己在他帐下充文案或者幕僚,也不算太过辱没。

“长庚先生若是真有意,也可辞了那区区教谕之职啊。”方以智热情地道:“长庚先生精通实学,与俞济民在一起,正可相互磨砺。小弟说句真心话,自徐相国往生之后,天下能与俞济民讨论实学的,也唯有长庚先生了。”

那位长庚先生笑而不语,不过目光中倒是有些犹豫。

张浮也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压低了声音道:“茂先兄,长庚兄,如今温贼虽已去位,却仍是山中宰相,二兄纵有大才,亦无用武之地,倒不如先暂时委屈一下,替俞济民看顾一顿时间那个……会安。以愚弟之见,长则三载,短则两年,温贼必无好下场,那时二兄再展鸿途,两皆不误,如何?”

万时华与那位长庚先生仍是犹豫不决,但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同时,向北,在庐州城中,章篪却向着满脸惊愕的史可法拱手:“史巡抚,学生是真的来请辞的。”

“为何如此,莫非……修之家中有什么变故?”史可法觉得很怪异:“方才接得捷报,俞济民擒住了闯贼,修之这时便请辞……”

“学生正是想去俞济民处看看,去年他分去四万百地……今次南直隶又为贼人凌迫,俘虏和从贼者无数,需要再次安置,所获或者倍于去年。史巡抚,学生去年终觉得有些惭愧,因此想去他的钦洲新襄看看,那些百姓到了他那儿,生计究竟如何。”

这话听得,让史可法顿时觉得羞愧无比。

第五卷二九七、吐哺归心自可耀(三)

“大战结束后,小侄回了一襄安,献贼又将我的细柳别院给平了。”

过了正月十五,南京城仍然沉浸在喜气洋洋之中,城中的富商们接到了衙门里的劝募文告,为前线“劝捐”。但这笔钱他们出得倒是真心甘情愿,毕竟,若是流寇真占了滁州,或者渡过长江,他们莫说家财,就连性命都堪忧。

方孔烟差遣已毕,在正月十二就回到了南京。他再留在滁,州,就未免有与李觉斯、刘大巩抢功劳的嫌疑。到了正月十八,俞国振也回来,一来就是拜访他。

“可有人伤着?”

“那倒是没有,在得知流寇围庐州时,小侄就已经将人口转移,而此后桐……城杨令遣人来报信,周围村子也就是烧了些房屋,小侄已经令人带银钱去相助重建。”

“人无事就好。”方孔烟看着他,然后笑了笑:“此次当真是托了你的福啊。”

“子仪虽非伯父亲生,伯父却待她与亲生女儿并无二致,小侄与密之兄长,更是如同手足一般。能为伯父做些事情,也不过是一片孝心,伯父何必挂怀?”

这翻话说得方孔烟老怀弥畅,他知道俞国振聪明,两人间用不着那些虚礼,因此直接说道:“卢总理对我说了,果然如你所料,他要荐我为湖广总督。”

俞国振虽然对明末之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熟悉的是方以智,而不是方孔招,因此并不知道方孔烟在原本的历史中,在年余之后确实任过湖广总督。他所谋划的,无非是湖广乃通往钦州陆路的必经之途,而且流寇祸乱中原的局面,一时间很难改变他正可利用这个机会,将受流寇荼毒的百姓,迁到钦州来。

“小侄就预先恭喜伯父了。”俞国振笑道。

“你可有卢总理与流寇的消息?”方孔烟又问道,他知道俞国振在南直隶有自己的情报网,某些时候,消息传递的速度甚至还超过了朝廷的快递。

“倒是有些。”俞国振说到这忍不住笑了起来:“史道邻只怕又要伤脑筋了。”

卢像升与祖宽追击张献忠在庐……江与桐……城之间赶到,而张献忠再度断尾求生这一次他丢得更彻底,几乎将家当都败尽,近二十万人,只有不到六万逃回了英霍山区。

在安庐地界内的几次大战卢像升擒获的流寇俘虏数量就有十万人之多,加上被流寇残破了家园的灾民又是数十万人嗷嗷待哺。虽然这一次流寇的为祸没有去年严重,但对于安庐来说,仍是令人焦头烂额的事情。要安置大量的灾民,又需要钱粮,要安抚关宁军和天雄军,仍然需要钱粮。史可法现在只怕不得将自己的官袍都抵押出去,换得钱粮来解决自己的麻烦。

这次俞国振却是稳坐钓鱼台,根本不去找他了。

“史道邻也是运气不佳,此前张玉笥督抚十府无事,他才巡抚两府便屡遭寇犯。”

方孔烟对此也是摇头苦笑然后他温声道:“不是看着史道邻,而是看着百姓,你能帮便帮一把吧。”

“伯父如此吩咐,小侄自不敢辞。”“你襄安的细柳别院又被烧了亲事就放在南京来办,你看如何?”

两家为俞国振与方子仪定下的亲事是二月十八,此时离大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俞国振点点头,他在南京城也有产业,虽然院子不算太大,好在他家中人口也简单。

又商议了一下婚事的安排,方孔烟道:“密之帮你寻了几位朋友来,我也见过了,都是极有学问的,你若有空,不嬉亲自登门拜访,也显诚意。”

“哦,不知是哪几位。”俞国振闻言一喜。

他现在相当缺能通民政的人才,钦州倒还罢了,胡静水在会安做得虽然不错,但他是个开拓型人才,却不是管理型的,至少在处理日渐复杂的民政事务上,他渐渐显得力不从心了。

但这些方以智荐来的人,俞国振不会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重要位置人历来的通病是眼高手低,先得进行一番培训,然后再考虑根据能力安排合适岗位。实在没有合适的岗位,俞国振给他们弄一个儒家学术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对儒学进行曲解,就和徐霞客一样,搅得儒家特别是东林陷入理论争吵中,也是一件美事。

当“读书人”把脑筋用在这些理论争执上时,至少可以让他们少一点精力用在扯后腿上。

“几位都是科途不甚得意者,你自己去寻密之问吧。”方孔烟没说,而是直接打发走了俞国振。

方以智有自己的宅院,离方孔烟寓所不远,所以没一会儿,俞国振就到了。如今方以智腰包里有钱,他性喜奢华,家中多蓄僮仆,因此当俞国振到方孔门时,就己经有僮仆见到,报与方以智听了。此时听到俞国振上门拜访,他哼的一声:“告诉他,我不见!”“密之哥哥这样说就不厚道了,小弟转战南北血浴战衣,如今才回到金陵就来拜偈,你却不见我!”

僮仆禀报归禀报,以俞国振和方以智的关系,自然是登堂入室,方以智之妻潘翟也与他见过礼,然后笑着将在方以智书房里捣乱的长子中德拉走。而见着常给他带礼物来的姑丈,方中德却死活不肯走,拉着俞国振的衣裳,甚至哭了起来。

这模样,可就让方以智的脸板不起来了:“罢了罢了,也不知道中德为何会喜欢你这厮不过你这厮此次来,可曾为中德带了礼物,你将他惯坏了,如今来客不带礼,他便要大哭!”

以潘翟教育子女的方式,方中德哪里会成这模样,不过是方以智夸张罢了。俞国振笑眯眯地掏出一件东西,却是一个盒子,里面全是玻璃珠儿。方中德拿过来后毫不犹豫就要往嘴里塞,却被他母亲潘翟一把阻住。

“哈哈,看来上回的果脯还是带少了,不过兄长和嫂嫂得小心,莫让他吃坏了牙有没有教他天天刷牙啊?”

俞国振愉快地笑了起来。

闹了一会儿,潘翟终于把方中德拉走,方以智看着俞国振,叹了口气道:“去年大场面我没赶上,今年我又没赶上……”

“那却不怨我,你去寻伯父说去。”俞国振抢白道。

方以智顿时哑口,他最敬父亲,哪里敢对方孔烟提这件事情。他恨恨地瞪着俞国振:“老大人最信你的,只要你替我说一句好话,便是不能陪你在城外,能随侍在老大人身边,我终究是放心些!”

看到他确实显得瘦了,显然是在为方孔招的安危担忧,俞国振便不再谈这个话题:“听伯父说,你为我请了几位朋友相助?”

“确实,一位是万时华,字茂先,此人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如曹子建,能写一手好文章,想必对你会有用处。另一位姓宋,名应星,字长庚……”“等一下,宋应星?”俞国振猛然起身:“写《天工开物》的那个宋应星?”

俞国振并非追星者,回到这个时代,名人没少见,但听得宋应星这个名字时,就像是徐霞客一样,还是觉得惊讶。

徐霞客与宋应星,此时都落拓不显,不像徐光启那般大名远播。

因此俞国振虽然也想与二人联系,可此前却一直不知从何着手。徐霞客是钱谦益辗转介绍到他这边来的,而现在方以智又介绍了一位宋应星,这当真令他惊喜。

“济民果然听说过,哈哈,我就说嘛,士人当中,通实学的不多,你如何会不知道他,他此次来,原本是为了寻你出《天工开物》一书的,你是在哪儿听过这书?”“哈哈,既是这二位,不可怠慢,不可怠慢……密之哥哥将他们安顿在何处,我现在就去见他们!”

万时华与宋应星此时住在码头边的客栈里,方以智为他们付的费用,因此住的是上房。

“长庚,你真想弃了职司,来为那俞济民效力?”

直到现在,万时华还是不太理解宋应星的想法,他皱着眉问道。

宋应星背着手,望着码头外的江面,过了会儿,他指着那里最漂亮的一艘船道:“茂先,那艘船你可曾注意到了。”万时华早就看到那艘船,与其余船相比,她不但更大,而且外型极漂亮,就像是一柄精美的利剑,一看就是水面上乘风破浪的到器。他看了看,然后侧脸道:“怎么?”“此船名为枕霞,乃是俞济民在钦州所造。要造一艘这样的船,可是极不易,这其中工程之大,远超你我想像我初至金陵,便看到这船,打听过后知道是俞家的心中就在想,便是鲁班、墨翟再生,也未必能造出这样的船吧。”

“那又与你辞官有何干系?”

“区区一县教谕,连品秩都没有,算得了什么官?”宋应星道:“如今分宜县尊与我交好,故此我在县中,不收贿略罢斥滥竽充数之辈,有他支持。但他今年便任满转迁,新来者未必能容得下我。你我的脾气,都未必能在官场久留啊。”

万时华不禁默然。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客栈小二殷勤地招呼声,紧接着,方以智熟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