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170章

明末风暴-第170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得几十两银子!

有几十两银子,还愁没有媳妇?

一念至此,王保宗哪里还会犹豫,他用力点头:“俞公子,小人愿随你去钦州!”

“我在钦州有田万亩,除了你之外,别人或许也有愿去的,你不防回去好生问问,愿意随我走的,便算我佃户,我想法子给你们在钦州落籍。不愿意去的,我也不勉强,将之转交给官府就是。”

听到转交给官府,王保宗顿时想到那些每日被两碗稀饭饿得动都不愿动的罪民,顿时一笑:“公子说的……小人敢打包票,那帮子听说有这等好地方,没有一个不愿意去!”

第四卷二三七、云帆向南飞(二)

王保宗敢这样说,并非虚言妄语。

他这些时日一直与同伴那近五百人呆在一处,平时少不得各种谈论,众人对未来的一致意见,都是觉得想这样回家是不大可能了,既然曾从贼,少不得要受处置。那么只可能两个结果,一是就地安置,从当地百姓对他们的态度来看,这也不是什么好的结局。另一个则是随着俞国振,给俞国振当家奴或者佃户,这个结局比别的要好得多。

“果真如此?”俞国振笑道:“王保宗,你年纪比我长,我便唤你一声老王,这事情……我想拜托你,去你伙伴中问问,要真心话。去钦州毕竟是跋山涉水的,难免会出现意外,若是到时有了意外,大伙埋怨起我来,可就不好了。”

“谁会埋怨俞公子,不是俞公子,我们这些人早就被官兵灭了,最好最好,也是被流贼充当死士,死在哪边城下。”王保宗正色道:“小官人,此事就只管放心!”

俞国振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笑意:“若是愿意去,我还得有一件可请老王相助。”

王保宗又站了起来,恭敬地道:“请公子吩咐。”

这人机灵有眼色,又愿意为俞国振效力,俞国振对他很是满意:“除去你们之外,我还有两千人,也是与你们一般被迫从贼的,但他们却未曾临阵反正,因此正在襄安。到时候,你们一起去,休要起了什么争端,你看如何?”

俞国振虽未直说,但王保宗已经明白其中含意。他们这五百反正过来的,俞国振是绝对信任的,但那两千人,就还不是太可靠,因此俞国振会把他们打乱混编,到时候,就要他们这五百人多通声气,以免有什么变故发生。

“是,公子只管放心。”

“那就好,若不出意外,三天之后我们就准备动身。”俞国振笑着指了指高大柱:“大柱全权负责你们沿途事宜,争取……两个月内到钦州,还赶得上种一茬庄稼。”

“三天之后?”王保宗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正是,你们是第一批,走内河道。”俞国振道。

什么是内河道,王保宗是不太明白的,不过得了俞国振吩咐,他回到营棚之内,把平日里和自己交好的二十余人唤到一起,将俞国振的意思转述给他们。

“俞公子真要带我们去钦州?”

“钦州真如俞公子所说那般,那岂不是世外桃源?”

他才一说完,周围便是七嘴八舌地问题,王保宗倒是有耐性,一一听过之后,便开口道:“各位兄弟,咱们是什么身份,大伙都明白,说好听些是反正招安的义民,说不好听些就是从贼为乱的罪民。以俞公子的身份家业,他有必要骗咱们么?”

众人都不是傻子,王保宗这一个反问,就让大伙儿心中明白,俞国振真没有任何必要欺骗他们。派王保宗来征求他们意见,是给他们面子,否则俞国振一声令下,他们哪有半点拒绝的余地!

“咱们身无长物,除了这身气力,还有什么值得俞公子看中的?既然到哪儿都是卖这身气力,卖给别人好,还是卖给俞公子好,诸位心中都是有数。便是俞公子开恩,放了咱们,咱们还能回家去么,还有家可回么?”

这五百人中,个个都是与流寇有血海深仇的,此语一出,众皆黯然。

“俞公子还说了,咱们的家人,或者有流离失散,依然幸存的,只要大伙愿意去钦州,那么他就遣人去咱们家乡探问寻访,只要咱们说出自己家中亲族的名字,他便会想法子,若能寻到,送至钦州与咱们团聚。”王保宗又道:“各位兄弟,主家宽仁,咱们可不能得寸进尺,得须知恩图报。我王保宗,乡野村夫罢了,俞公子尚且如此礼遇,诸位兄弟若是真能做出一番事来,俞公子还会亏待?”

答应为这些人寻找失散后可能幸存的亲人,这可以说是解了众人后顾之忧。众人一点,便是连连点头,有性急的,直接站了起来:“保宗兄弟,你说的是,咱们贱命不值几文,那些罪民的境遇大伙都看着了,咱们若想过得好些,就只有跟着俞公子了。咱们该如何去做,保宗兄弟你只管说就是!”

“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咱们这五百兄弟。”王保宗胸有成竹:“若是有一个不愿意去,那就不显咱们兄弟手段……”

将事情交给王保宗之后,俞国振除了让大柱继续关注此事之外,便又赶回襄安。不过这次在襄安也没有呆多久,既然已经与史可法反目,襄安这处基地,就用不着全面重建。特别是那些生产设施,俞国振已经决定,全部搬迁到南方去。

他可以想得到,以史可法的能力,今后几年,整个安庐地区,都将是人心惶惶,而窜入山区中的张献忠,若是不曾离开,那么有机会,他也一定会杀回来寻自己复仇。

因此,襄安只要见一个坞堡即可,而建坞堡,用不着这么多劳力。

他的安排果然有效果,三日之后,当一支由六十余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内河船队出现在襄安时,王保宗他们四百四十七人全部在船上,除去此前阵亡的五十三人,无一人留下。而有了这四百四十七人,再将襄安的二千人混编进去,那就容易得多。

再派高大壮引五十名家卫分驻各船,俞国振就可以保证,这趟南下之旅,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了。

这支船队中大船能载两百余人,小船也能载四五十人,诸人食用的粮食菜蔬,船上自带了一批,另外营帐衣裳和药品之类,也是极为充足。随船还有五位郎中,都是从流离的灾民中招募来的,有他们在,应付日常的头痛脑热就不成问题。俞国振给高大柱的交待就是,不急着赶到钦州,但途中一定要将这二千五百人的生活习惯培养出来,要让他们一到钦州,就能够适应那边的生活节奏。

“俞公子当真要将基业完全迁到钦州?”这六十余艘船,是徐林带来的,他笑着问俞国振。

“这不是还准备重建细柳别院么。”俞国振笑道:“倒是你,真下决心了?”

“是,我已经下了决心,献贼这一次……让我也怕了。史可法是什么东西,他这等人巡抚安庐,我可以肯定,献贼之乱,不会只有一次。”提到史可法,徐林神情还有些愤怒,他倒不是因为俞国振与史可法的秘约,而是因为他自己。

“你为何如此对那位史巡抚不待见啊,倒不像是你。”

“旧年他上任时,因着桐城民变的缘故,我也知道南直隶防备空虚,他又向来颇有清名,故此他募兵劝饷时,我不仅给了他两万两银子,还让族中子弟随他参军。结果他摆弄了大半年,却连个庐州城都未守住!”徐林对此极是恼怒,两万两银子,对于重新振作起来的徐家来说,现在不算是什么了,但是那些死难的族中子弟,却让他极度心痛!

不仅仅因为那些子弟的家人找他麻烦,更因为那些子弟原是族中年轻一代中出色者,是他今后的臂助,可如今折损大半,甚至影响到他家中产业的展开了。

“若是你真举族迁往钦州,我总不会让你吃亏,棉纺工坊,我尽数给你。”俞国振突然开口道。

“什么?”徐林愣住了。

他往钦州去,也是早有这样的计划,在帮助俞国振于钦州立足之时,他自己也在那边购得了千亩田地。因此他此次搬迁,也有前往依附俞国振的意思,毕竟他如今逐渐将自己的主业,从文房、茶米,转到了棉布、棉衣上来。

“我以全套棉纺技艺入股,与你合作。”俞国振笑眯眯地道:“如何经营,就交给你们徐家,我只派两伙人入内。第一伙是账房,计算盈亏,每季盘点一次,纯利之两成归我。第二伙是研所,负责新技艺研发,还有新品种开发,研所每年开支,不得低于纯利之两成。”

这个条件让徐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可是知道,如果俞国振不是人手不足的话,他的棉纱和棉布产业,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不说逼得全天下其余纱布产业尽数关门,可至少占据大明这方面半壁江山,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这可是一年百万两甚至更多的生意,而因为采用俞家的纺机、织机,利润率极高,甚至可能高达六七成之多,也就是说,真正做起来,每年纯利就是六七十万两。这买卖的规模,已经远超过他徐家现在经营产业的总量了。

而俞国振的那两个条件,等于就是他占了四成的干股,和这个巨大的利润相比,四成干股算得了什么?

徐林虽是这个时代极为杰出的商人,有胆气有眼光有能力,可是毕竟还有时代差距,他并没有意识到,俞国振第二个条件,在工坊中设研所对于工业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他满脑子里都是糊的,想的只有一件事情,就算俞徐二家关系再好,俞国振又为何会送出这样一份大礼给他,俞国振心中,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第四卷二三八、云帆向南飞(三)

“俞公子,这条件……也太过优厚了。”想了许久,徐林喉咙动了一下,他不准备再猜了:“恕鄙人直言,太过优厚,让鄙人实在不敢应允。”

“很简单,我精力不足,不能将摊子铺得太大。况且,棉纺织业,虽是获利甚高,可人力投入也多,因此,交与徐兄,实际上是我占了便宜。”俞国振说到这,笑了笑:“徐兄记得那位黄顺么?”

“自然记得,他还是鄙人介绍给俞公子的,听我家在广州的掌柜说,此人竟然也暴富,有了万贯家财,当时鄙人就知道,定是俞公子指点。”

“他还算老实,为我办事又尽心尽力,故此我指点了他。”俞国振道:“天下的钱财,是赚不尽的,我指点他,他办煤矿和石灰石矿,将这两样卖与我,我再用之烧制水泥。今后像这般产业,我都会托付给可靠之人,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这才是商道至理。”

此语一出,徐林肃然起敬。

他知道俞国振的意思,他也相信俞国振说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因此他点了点头:“既是如此,俞公子的好意,鄙人领了!”

“自然,我也有要请徐兄相助之处。”俞国振微微一笑:“便是请徐兄这纺织工坊里多雇女工。”

“咦?”

“我算了一下,此次南下,男女数量约是十比一。”俞国振道:“而且男子多为青壮,三五年之内,其成家之事便要摆将出来。男子若有了家眷妻小,心就会沉稳,他们在钦州才能长久呆下去。”

徐林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俞国振说得有道理,若是有了家庭,这些人便能安心在钦州呆着。相反,若是他们没有家庭,赚足了钱,就会想要回家乡娶妻生子。

其实,这并不是俞国振将纺织工坊转给徐林的全部原因。

在俞国振看来,他必须牢牢掌握的,只有未来的重工业,因为重工业才是其余工业的根基,重工业的水平,几乎就决定了整个工业的水平。

那种以为可以抛开重工业,单独靠纺织、玩具这些轻工业,让一个人口众欧幅员辽阔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绝对是先进工业国用来制约后发国家工业化的棋子。

但是重工业的投资额极巨,比如说,俞国振要建一个年赚万两银子以上的纺织工坊,投资可能只需要千余两甚至几百两,但若是想要建一个年赚万两银子以上的冶金工坊,投资则不可能少于数千两。而他若是想要对其进行一些技术改造,这个投资额还得更大。

一般的商人,谁愿意花费这么大的气力与资金?赚钱了就买地购宅,或者去买些古董字画附庸风雅!

“既是如此,我这就回去,举族南迁。”徐林沉吟了一会儿,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告辞了。”

俞国振忙着将人安排离开南直隶,那边史可法也在忙。

忙着筹钱。即使有朝廷的拨款,即使有张国维答应的支持,再加上郑芝龙买人所花费的银钱,史可法仍然觉得捉襟见肘。

流寇祸乱如今归他管辖之地,仅完全被流寇攻占的州县,就有巢县、庐州、庐江、霍山,而曾为贼人骚扰的,各是几乎所有的州县都有。其中庐州,甚至被掠过两道,流寇一道,后来收复庐州的朱大典所辖官兵一道。因此需要安抚的百姓数量,几乎近百万!

“老爷,各县的告急文书又到了。”章篪将着几封文书呈在他的桌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