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124章

明末风暴-第124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癸泉子之语,让黄浩默然,确实如癸泉子所说,他如今名声远扬,特别是有一手好医术,求着他去的人,不知多少,此次能在峒寨呆上近十日,已经是看在俞国振的面子上了。

“这个……老神仙,你看我们峒寨子弟,能不能给你充作弟子的?”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痛下决心:“若是老神仙觉得我们这的子弟,也可以充为弟子,小人……小人愿在峒寨中为老神仙也建一座道观!”

“嗯?”癸泉子看了他一眼,哂笑道:“贫道不过一身一体,要那么多道观做甚!”

黄浩失望,溢于颜表,见他这模样,癸泉子又道:“不过,既然黄峒主如此诚心,我若是坚拒,倒显得不近人情……这样吧,黄峒主自家挑选十二岁以下峒人男女幼童,到新襄寨去,先跟着俞寨主的家学学汉话汉字,然后再可跟着贫道学医术。”

此语一出,黄浩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们峒人下一代,若是跟着汉人混杂在一处,以后算是峒人还是汉人?

见他如此,癸泉子又是哂笑:“若是黄峒主怕贫道拐了你们峒人子弟,那也罢了。”

“不是,不是,哪敢信不过老神仙,只是……为何要去俞寨主的家学?”

“不懂汉话,莫非要贫道去学峒语?不识汉字,如何能看得明白贫道的医书?”癸泉子道:“不到俞寨主家学之中去,难道说由贫道来发蒙,教他们说汉话识汉字?”

这番话,将黄浩的最后一缕顾虑也打消了,他当即道:“便如老神仙所说……只是,俞寨主是否愿意?”

第三卷一七三、汉家自有霸王道(二)

“俞寨主是否愿意?”小黄川躲在屋子的后边,听着屋子里面的对话,当听到这个问题时,他的呼吸屏了一下。

他太想知道,那位了不起的俞寨主是否愿意接受峒主的请求了。

屋子里面,与黄浩对话的是他的长子黄光,他也很想知道,俞国振是否会同意黄浩的请求。

“那只小狐狸哪有那般轻易同意的他派将岸来了,说什么教学资源有限,多招一个峒孩,便意味着占了一个汉人孩童的名额,故此,若是我们峒人孩童要去就学,须得缴纳委托培养费!”“什么,汉人不都是装着假大方么,他怎么会这样!”黄光有些急了:“若是不让我们峒人孩童去就学,我们便学不到那老神仙的医术,学不到医术,总得受制于人!”“你当我不知么,但他提出这要的条件,你又能如何?”黄浩叹了口气:“这也不是没有办法么?”“父亲,我有一计,不就是学汉话识汉字么,咱们峒里便有不少人会说汉话,再花些钱去延请一个汉人书生来教汉字就是。”思付了好一会儿,黄光献计道。

“你啊你,我跟你说过,那俞寨主是个小狐狸,便是为父都在他手中栽了跟头,他怎么会留下这么明显的纰漏他在新襄寨中办了医科速成班,便由癸泉子老神仙传授医术,但欲入这医科速成班,就得持家学的高小毕业状!”

“高小毕业状?那又是什么玩意?”

“我也不知,只知道唯有在他的家学中就读五年,方能得此高小毕业状!”

说到这黄浩苦笑起来:“俞国振还会算账,他说凡在他家学中就读,那么衣食他全部包了,故此费用中要包括这两块”

俞国振给黄浩列出的费用,大致分为三块,第一块便是衣食住宿费用统称之为“生活费”这一块每人每年是二十两银子要知道十两银子就几乎够一户人家衣食,这二十两银子可是一大笔钱!第二块是书本桌椅黑板粉笔费用,统称之为“文具费”每学期收五两银子而一年分两学期,这便是十两。第三块则是所谓的“委托培养费”也就是非汉人的孩童,欲要在家学中上学,便要缴纳委托培养费,每年是二十五两,若是一次性交齐五年,那便是一百两,可以省掉二十五两。

也就是说,黄浩要想让峒人孩童去学医,只是获得学医的资格,每委一人便至少要花费二百五十两银子!

这还只是一个学医的资格还没有正式学医呢!

“他这是抢钱还是穷疯了,莫非以为真只有他们懂医术么?”黄光一算这账,顿时大怒:“咱们花大价钱去延请汉人名医就是!”“问题是,许多手段倒确实只有他们那边有啊。”黄浩疲倦地道:“况且,俞国振也未曾要我立刻拿现银他说了若是拿不出现银,也有办法,便是为他做工抵数。”

“这厮算来算去,不过就是钻进铜钱眼里了!”听到这,黄光微松了口气。

让他拿出二百五十两银子供一孩童上学,他是有些不舍得的,但让他派几个人给新襄寨干活,这事情现在就有不少峒人自己在做了。

“老爹,你说他这番算计,我们要不要同意?”黄光问道。

“自然要同意,他藏着掖着,无非就是不想让我们去学癸泉子老神仙的医术,想靠着这一手医术挟持我们,哼,我们如何能上他的当!”

黄浩拍着手:“不但要学,而且要多派人手,族中有合适的,你都可以挑出来,让他们去……”“我也要去!”

就在这时,一直躲在后面偷听的黄川跳了出来。

他喊出这一嗓子,让黄浩与黄光都是大吃一惊。见是他,这二人一个眉开眼笑,另一个却是怒曰而视。

“你这小猴崽子,也想去学医术?”黄光三步两步过来,一把拧住了他的胳膊。

“咳咳,光儿,松开你儿子,莫吓着他了想要去学医术也好,也好啊。”黄浩却笑道。

“有什么好的,老爹你莫非糊涂了,黄川将来可是要接着我的!”

“我知道,越是如此,就越好你说,咱们派人去学了医术,这些学了医术的孩童回来之后,在寨中声望会如何?”

“自然深得人心我明白了!”黄光一顿足。

一个医师,在峒寨中地位几乎与巫师祭祀相当,便是峒主对他们都要客气三分。若是黄川自己同时也是医师,那么他在峒寨中的地位就不可动摇,甚至他的影响会超出时罗峒的范围其余七峒,也都会纷纷来向他求助!

“所以,川儿不仅要去学,而且一定要学得好,即便不如汉儿,也不能比其余人差。”黄浩最后决定道。

黄川虽然只有九岁,却是知道,自家祖父最是说一不二,他说让他去,那便一定是让他去了。

故此他猛地一挣,从黄光手中挣脱出去,然后快步跑着出去了:“好,好,我要去学仙术了,学仙术!”

“仙术?”黄浩与黄光面面相觑。

黄川一路跑着,直接到了同寨的东头,一路上少不得闹得到处是鸡飞狗跳。他跑到一户峒人小屋前,高声呼道:“蒙吉,蒙吉!”

一个与他年纪相当的峒人少东伸出头来,目光冷冷地看着他:“什么事?”“你这个废物,还在家里?我要去学仙术了,去跟着那个汉人寨主,学仙术!”黄川得意洋洋地炫耀道:“你就留在这里吧,过些时间,我学成了仙术,我把你,还有你阿爸,全部变成石头!”

若是黄浩与黄光知道,黄川想学的根本不是什么医术,而是如何制造水泥,那么他二人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哼,你打不过我,又懒又笨,就算是学仙术,也不是我的对手!”那个被呼为蒙吉的峒人少年目光中有些动摇,但嘴巴上却不服输:“我也会去学仙术,你敢再惹我,我就用水把你椐成木柴!”两人争吵的最后,自然是一番打斗,不过小孩子打架,你推我一把我摔你一跤罢了。有大人呼喝,便悻悻散开,黄川离开之时,还指着蒙吉得意洋洋地道:“你等着我,我知道你怕了,往常我打不过你,可今天你打不过我!”

“谁打不过你了!”蒙吉哼了一声,依旧的口硬。

可他自家知道,自己确实是怕了,学仙术而且是向那位神通广大的俞寨主学仙术!

俞国振的名头,在这峒寨中已经极是响亮,几乎是一夜出现在渔洪江畔的新襄寨,将土灰变成石头,水力带动的诸多机械,这些看在峒人眼中,与传说中的仙术没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俞国振先后大败强敌,先是海寇张大疤拉,此人为祸西海,峒寨也没有少被他劫掠敲诈三接着击破如昔峒与高平莫氏的联军,令如昔峒损失惨重,让他们时罗峒捡到了一个大便宜。

种种事迹,加之这八九天来,那些在峒寨中治伤疗病的少年们,一提起俞国振便是一脸崇敬的神情,已经让俞国振成为了峒寨孩童心目中神仙一般的人物!

蒙吉忧心忡忡,当他母亲回到家中时,见他一副心思沉重的模样,便开口问道:“怎么了蒙吉,为什么这模样?”

“我要学仙术我要去汉人的寨子里学仙术!”蒙吉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抬头向他的母亲提出了这一生中第一个要求。

小蒙吉提出要求之时,癸泉子老道也到了窑场码头。为了方便峒人到窑场附近卖气力赚些财物,他们特意开辟了一条道路直通窑场,不过今天到时,他们发觉窑场周围已经在开挖地基了。

一座围墙将把窑场保护起来,防止有别有用心之人,轻易混入窑场之中。

“小将,你家小官人当真非同一般,这才是几天功夫,你瞧瞧,窑场便已经又变样了。”癸泉子对于俞国振搞建设的能力当真是配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俞国振的统筹之能,让他实在是惊叹不矣。别人要三天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俞国振指挥下,往往只用一天时间便做好,这种效率,让牟泉子极是服气。

“那是自然,高岭土运来之后,小官人便调集人力于此,他说我们现在也得寻一些财源。”将岸说到这,也有些苦恼地道:“我瞧着也是,咱们钱可不多了……”

“你家小官人不是要收峒寨的培养费么,哈哈,他可是出了名的财神,莫非也为这钱财苦恼?说起来,我倒觉得奇了,你家小官人让我想方设法引峒人入彀,为何黄浩分明入了,你家小官人却欲迎还拒,要收什么委托赔养费?”

“这个,道长岂是真不明白,世人之心,无论汉峒,皆是一般,送上门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相反,付出代价的东西,才会视若珍宝。”将岸笑道。

癸泉子捋须领首:“这又是你家小官人说的吧,他倒是洞察人心……黄浩绝对没有想到,他眼巴巴送入新襄寨的,可不仅仅是一群孩童,还是人质!”将岸目光瞬间变得敏锐了,他看了癸泉子一眼,也不瞒他:“以峒人此前行径,若不控制人质在手,我家小官人,哪里能放心北返?”

第三卷一七四、汉家自有霸王道(三)

俞国振准备北遮,也必须北返虽然随着新襄寨的建立,他的根基重心正式转到了南方,但是,襄安和南直隶,仍然对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有一半人手,仍然留在了襄安,另外,南直隶是他的主要商品市场,换言之,是他的钱袋子。

但在北返之前,他要扫清后患,至少保证半年的时间里,周围任何一方势力,都无法对新襄寨构成太大的威胁。

“小官人,广州来的消息,刘香老大败,刘香老、刘金等尽数沉海,李虎三下落不明。”

荀世禄恭敬地站在俞国振身前,将自己刚才收到的消息转呈上去。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他看着俞国振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敬佩。

也唯有他们新襄寨之人,才知道俞国振在郑一官与刘香老之战中判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郑一官与刘香老,这两位纵横大明海疆的大海寇头目,几乎就完全按照俞国振的安排在舞蹈。

“嗯?刘香老也特不禁打了些啊……郑一官损失如何?”

“郑芝虎为刘香老计擒淹死郑一官失一臂矣。”

“郑芝虎……还是死了啊。”俞国振开始细细看自广州来的战报。

原本的历史当中,应该是崇祯八年发生的虎门海战,因为俞国振在新襄之战中极大地削弱了刘香老的实力而提前,崇祯七年十月初六,郑芝龙的船队与刘香老的船队会战于虎门。此时刘香老退无可退,完全没有任何战略回旋余地,并且面临三面受敌的窘境:自北而来的是郑芝龙,自西北而来的是大明官兵,再加上自西海来的新襄渔政局水师。

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新襄渔政局水师已经被整合起来成了规模。水师除了向东不停地骚扰刘香老的海域外,其中绝大多数船只都是在钦州湾、西海沿岸捕渔,以供应新襄寨食用。

但现在出现了问题,此时西海里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大量收获来的鱼类,并无冷冻的储藏措施,最后又只能白白倒掉。

为此,在距新襄寨东南处的钦江边,一座新的寨子已经开始建立,这座寨子的作用就是熬鱼脂制香皂。

这是后世高中二年级的化学内容,虽然没有烧碱,但草木灰可以勉强替代,而且此时也已经有了制肥皂球的技术,已经去世了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便有记载。只不过那种工艺需要大量的皂荚,因此成本较大,而现在俞国振使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