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39 >

第15章

1839-第15章

小说: 183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有刺刀,你已经死了。”

“那是因为张教头武艺好。我们听说,张教头最擅长的是斧头。若是他用斧头,只怕别人用长矛也占不了便宜。”有人不服气的说。

“不错,若是刀法好,也可以相抗。但这套刺枪术简单易学,没有武功底子的,只要认真,便学得会,不像刀法,一定要名家教授。而且以后发了步枪,你们只有两只手,难道还有第三只手来拿刀吗?”

楚剑功让那大汉归列。张兴培和乐楚明手执长矛,开始一对一的拼刺示范。这两人都是武艺精熟,刺杀的招数虽然简单,但干净有力,军中识货的人不少,不时响起彩声。

远远的,曾国藩和江忠源各搬了一把椅子,慢慢观看着。

曾国藩道:“我闻西法,火器为先,怎么他先教白刃呢。这样白刃一冲上去,不是叫人一阵枪就打死了吗?”

江忠源道:“不错,火枪,火药包都是西法中的利器。我等日后教练团练,当先授火器之法,以远攻为优。”

“我又听说西人阵法精熟,变幻无穷。我们招揽团练,是学不来的。万万不可与西人比拼阵势。日后对阵,当结寨而战。”

“涤生兄高见。我夜读《纪效新书》,发觉火器之妙,尽在‘结硬寨,打呆仗’六个字。结寨而战,正好发扬火器之威。”

“我看这楚剑功,也是个半通不通之辈。”

他们在这边讲着,士兵们正在按着楚剑功的号子,进行着枪刺训练的第一步“持枪”。

“上刺刀!”

士兵们虚握空拳,在矛头上一抹,模拟上刺刀的动作。

“端枪!”

士兵们右手提起长矛,握住矛尾,拇指贴在右胯,左手稳住矛身,左脚前迈,上体微微前倾,中心落在左脚后跟。目光盯着虚拟的敌方。摆出这个姿势后,特别是全军2000余人同时摆出这个姿势后,人人真的感觉自己杀气腾腾,有持矛一击的冲动

“前进!”

持矛前进,左脚永远在前,中心永远落在左脚上,保持着随时可以出枪的姿势。

还有后退、逼近,跃退,持矛左右转等种种移动步法。士兵们听着口令,不断练习,最开始,不时有摔倒的,但十几日的练习下来,两千名士兵,排开方阵,按着楚剑功的哨子,进退自如,如同一人。整个朱雀军,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形成团队。

“相信刺刀,首先要相信同袍。”在持矛推进中,最重要的,就是坚信战友和自己同步推进,绝不会抛下自己一人。集体的步伐是一种鞭策,形成习惯之后,即使面对大炮,也能做到列队而进。

楚剑功要求这种精神,虽然他并不打算让朱雀军迎着大炮齐步走。

农历新年前夕,整个朱雀军以连为单位,进行了方阵之间的步伐对抗。两个连的士兵,手持矛杆,列方阵针锋而进,用矛杆互捅,哪一连先败落,便要受罚。

杰肯斯凯看着满场齐步推进的士兵,对楚剑功说:“恭喜你,你的军队,终于可以开始本世纪的战术训练了。”

“出枪时,两臂向敌要害,猛力推枪,同时以右脚掌的蹬力和腰力,使身体向前,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在左脚着地时同时刺中敌人,右脚可自然向前滑动……”

张兴培大声的讲解,乐楚明作着示范。

“距离较远的时候,可以使用垫步刺,右脚迅速向左脚跟移动,脚掌着地的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迅速猛刺。”

看着张兴培的讲解和乐楚明的示范,人人都相信自己练好了可以一招毙敌。士气的根本,便是建立在自己战无不胜的信心之上。

“……防刺的要点,不是用矛身挡架,而是用矛尖,也就是刺刀拨开,这样可以快速反刺。具体的防刺术分为防左刺和防右刺,防下刺。”

“要注意防左侧和右侧的偷袭,防侧刺的要点在于……”

“拼刺时,要注意敌军可能用枪托挥打你们,防止枪托的要领是……”

“当敌人从后方袭来,最怕的就是惊慌逃避,转身反刺的要领是:撞击劈砍。以两脚跟为轴,身体右转,同时双手向后拉矛杆,也就是枪托并转头后看,用枪托撞击敌人的腹部,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左手拉右手推用矛头,也就是枪刺砍劈敌人的面部。”

“应用步法一定要灵活,例如,左脚前进也可以是右脚后退……”

“招式的欺骗包括,骗左刺右,骗右刺下,骗下刺上……”

“要充分利用地形,处于上坡时突刺的优势在于……,在壕沟中突刺的优势在于……”

“三人的刺刀组最具威力,三人之间的配合是……”

长矛模拟着刺刀,满场飞舞,对刺,三人小组对刺,连排群战。

张兴培对楚剑功说:“如果现在我们去打绿营,仅凭着这长矛,便可所向披靡。”全军上下,都惟楚剑功马首是瞻。

在刺杀训练中,慢慢就到了旧历的年底。一天,曾国藩请楚剑功过去说话:“楚主事,眼看就要除夕了,这朱雀军中的兄弟,都是湖南的,是不是放上几天假,让他们回家一趟。”

“曾大人。”楚剑功正要说话,曾国藩却打断了他;“都说了多少次了,你我年纪相仿,品级又都是在三品之下,就不要‘大人,大人’的这么生分了,不如以兄弟相称。”

“曾世兄。”楚剑功试探的叫道,看到曾国藩面色不豫,赶紧改口:“伯函兄!”

“诶,”曾国藩这才爽快的答道,“老弟以为,给兵丁们放上几天假如何?”

“伯函兄,我不瞒你说,若是我这朱雀军练成了,放上几天假也可以。但现在军队刚刚开始训练,又是用的新式方法,还没有成型,一放假,有可能回家一松懈,军心就散了,以后还要花上时间收心,春节前的就白练了。”

“也有道理。”

“若不是伯函兄提醒,我都忘了除夕这档子事了,春节不放假,恐怕有损士气,不如花些银两,置办些酒肉。除夕、初一两天晚上全军一起喝酒吃肉。”

“还加上十五,不如给些钱附近农家,让他们做些元宵。”

“大哥想得甚是周到。”

“要不要请神?”

“请神?请什么神?”

“文拜孔子,武拜关公,这大营之中,还是该请关二爷来镇一镇。再说,还可以向士卒宣讲一番忠义。”

楚剑功一下子愣住了。对曾国藩而言,军营中摆上关公像,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虽然他本人不一定信。但对楚剑功来说,这涉及到意识形态,涉及到军队以后为何而战的问题。他不由得又想起眼前这位曾国藩的发家史,他的民团便是以“维护名教”作为号召,也因此成为晚清第一支有政治纲领的军队,如果把太平天国不算清朝武装的话。

“大哥,这件事你且让我考虑考虑。”楚剑功推搪起来。

“哦?”曾国藩却有些疑惑了,“拜下关公,需要这么慎重吗?”

在除夕那天早上,朱雀军两千多士兵排出方阵,楚剑功一声哨响,全军突刺,声威震天。

“杀!”

第二更,呼唤收藏、红票、评论

6 除夕

2月4日

毕竟到了除夕了,上午的训练拖长了一些,午饭后,便不再训练,江忠源置办了些红绸子,在营中挂了起来,又用些红纸,写上“吉祥如意”等字句,贴在灯笼上,挂起来。曾国藩还写了副春联,挂在大堂门口。

楚剑功下午也挺忙,给士兵们发饷,开营虽然不满一月,但春节嘛,提前几天发饷,二两白银,一钱也没有克扣,惯常的“官例”也没有取。

提前拿到了足额的饷钱,在清朝可是不多见的事情,营中一下子喜气洋洋。饷钱有保障,证明大家加入朱雀军这事没做错。人人交口称赞,纷纷表示自己早就看出钧座不是一般人物,跟着他干,吃不了亏。

晚饭开始前,楚剑功特地宣布,

“今天可以喝酒!”

一时欢声雷动。

“但不许赌钱,抓到赌钱的,一律打军棍。”

“哎呦。”一片嗡嗡之声。

“那喝着有什么意思啊。”

“今天请了戏班子来。”

“看戏?什么戏?湖南花鼓戏?有名角么?”

“不知道,想想也没有了,名角肯定去大户人家赚钱去啊。”

士兵们说着,解散。

晚上吃饭,以排为单位,围坐在大锅边上,锅里,是盐水涮肉,每排还有五坛酒。

楚剑功拿着个酒碗,走在前边,乐楚明捧着个酒坛子在后面跟着。每到一处,楚剑功就和士兵们喝上一碗。

看到楚剑功把酒碗中的酒一饮而尽,士兵们纷纷夸赞:“钧座真是个爽快人。”

在一处喝酒的时候,有士兵说:“有肉吃,真好。”

“想不想天天有肉吃,想不想家里人可以和你们一起吃肉?”楚剑功问。

“那当然想了,钧座,您当真?”

“现在还不行,没钱。如果顺利的话,一年以内吧,争取天天有肉吃,月月按时发饷。好好干,来,大家再干一杯。”

楚剑功这话一说,这一排的士兵纷纷叫好,周围的人听见了,便过来问,不多久,“人人有肉吃,月月有饷发”便传遍了全营。

楚剑功再往下面和士兵们喝酒,便大多要和楚剑功核实一遍。

楚剑功和士兵们喝酒的时候,曾国藩却和江忠源在屋子里,慢慢的喝酒。

江忠源听到外面的欢呼声,也准备出去凑下热闹,曾国藩拦住了他。

“常孺,你着什么急呢。”

“兄长,楚剑功这一套解(衣推食,的确能收买人心。我们可不能坐视。”

“那又如何,与你我何干?朱雀军本来就是他在练,将来也是他带,我们以后自己会办团练,到时候在来巩固军心好了,现在犯不着。”

曾国藩的为人处事,尤重等级,对穆彰阿和皇帝谄媚,对同僚恭谨,对老百姓粗暴。朱雀军的丘八们,在他看来,连百姓都不如,和他们去喝酒,真是有辱斯文。如果是自己的军队,不如捏着鼻子去做作一番,现在么,不过是帮朝廷看着楚剑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两人正喝着酒,突然有人敲门,江忠源开门一看,却是楚剑功。

“楚主事,快请进。”

楚剑功手里提了个瓦罐。

楚剑功进得屋来,说道:“过年了,两位也留在营中,也不回家看看?除夕夜,和两位一同守岁,不知有没有打搅?”

“没有没有,求之不得,何来打搅?”

楚剑功将瓦罐放在炭盆上,江忠源给楚剑功倒了酒,三人先举杯,贺了新年。然后随口吃着东西,说些闲话。

说着说着,就说道祭祀这档子事了,曾国藩想起来前几天议论的请神的事宜,便问道:“剑功老弟,你拿定了主意没有?”

“伯函兄,我却在想,敬神不如敬岳王,精忠报国啊。”

这一下,曾国藩被堵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半响才说道:“看来老弟真是不通世务。本朝虽然没有禁了岳爷爷的庙,但对前金是有所避讳的,当年修四库全书,便把关于宋金之争的文字都有修缮。别说金朝,连与辽、元两朝相关的都有修过。”

楚剑功故作糊涂:“大清入主中原两百年了,应该没这么避讳了吧,先帝爷不也在岳王墓题过诗吗?”

“其实要说张扬忠义,我还是觉得关二爷合适。”江忠源开始转换话题。

楚剑功本人对满清的民族背景并不太在意,如果是一个汉族王朝,是1840年这种模样,楚剑功照样会有造反的心。但看到曾国藩的这种反应,就感觉出清廷仍旧很忌讳这件事情,生怕被人用辽金来影射。

“拜孔圣人呢?”楚剑功试探道。

“拜孔圣?好啊。”曾国藩大声赞同,“不过,不适合当神请。”

“拜孔圣得有个说法。”江忠源提醒道。

“我早就想好了,正儒。”楚剑功解释道:“以前的儒者,都讲究出将入相,六艺中的御、射二技,也是说打仗的事。朱雀军南下,是和英夷作战,正和华夷大防之意。”

“这么说,也不是不行。”

“我书读得少,伯函兄大才,能不能把我们刚才说的,写出一篇三百字的短歌?”

“好,我过几日给你。”写这些东西,对曾国藩这些考过八股的人来说轻车熟路。

几个人又开始边吃边商量,完善“正儒短歌”的内容,要讲华夷大防、要讲忠义、要讲勇武……

话题又慢慢扯开了,外面传来锣鼓的声音,想来是花鼓戏开场了。

“今天是什么曲目啊?”

“《刘海砍樵》”

“嗷,这个戏,算是花鼓戏的名篇了,哪里的帮子来演?”

“我也不知道,找湖南本地的兵士去请来的。”

突然曾国藩说道:“《刘海砍樵》,这个戏不太好啊,一个樵夫,拿着斧子,去人家寺院里抢宝物。”

“诶,是那些和尚先抢了小狐狸的宝珠嘛。新年唱个戏。乐呵乐呵,兄长不要太计较了。”江忠源说。

楚剑功心想:“老子还没注意这个事,不然早就排了白毛女,今天晚上,年三十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