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402章

乱明-第402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文一经发布,在荆州、广东等地引起了轰动。荆州、广东等地经历了钱庄多年的熏陶,懂货币道理的人不少。一些大的商家早就觉得大明货币体系混乱,给生意带来了不少麻烦。一些商家雇佣的枪手公然在报纸上撰文叫嚣:干脆禁止大圆和铜钱流通,将华夏币作为大明唯一的合法货币。
    屁股决定脑袋,这帮商家在商言商,恨不得明天就统一货币体系,至于由谁来主导货币发行,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懒得去管。
    对于江南而言,这篇文章引起的反应就有点五花八门了。
    走南闯北的商家,自然希望大明能统一货币体系,并且拥有靠谱的管理机构,保持货币大致上的稳定,对货币的投放量进行严格管理。除了这个共同需求以外,按照与荆州关系的远近,他们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对于如贾思宜一般干脆投入荆州怀抱的商家而言,他们认为荆州经济实力雄厚,管理上更为严格科学,管理人员更为专业,远比朝廷那帮啥都不懂的官僚靠谱,自然希望货币体系由荆州来主导,坚决反对朝廷掺合。
    至于如王大俊一般态度中立的商家们,也觉得由荆州来主导比朝廷靠谱,只是心理上难以接受荆州来领导全国,他们希冀江南的商家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第三类商家,以棉布商人居多,他们因为荆州激烈的竞争而损失惨重,心里比较厌恶荆州,根本无法接受荆州主导货币体系。
    从人数上而言,第一类和第二类商人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中立者。
    一时之间,他们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或支持,或反对,或提出各种建议,江南舆论界再一次被引爆,热闹非凡。
    这些情况,瞿式耜、张溥等东林党、复社成员自然看在眼里。
    瞿式耜、张溥这类人对货币学并不怎么jing通,看到这篇文章后,自然有点摸不着头脑。好在这帮人都是饱学之士,智商不是一般地高,他们马上从市面上购买了一些相关书籍,连夜苦读之下,终于弄明白了文章所说的意思。
    至于他们的理解有多深刻,就不得而知了。
    在弄明白意思之后,他们的心里充满了苦涩。
    仅从经济实力而言,湖广以北在高速发展十年后,无论生活水平还是总体财富上,都赶不上江南的水平。有好事者曾估算过,将广东的海贸以及荆州所控地区的总和加起来,差不多与江南地区相当。
    从人文和思想上来看,江南地区执全国之牛耳,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江南人杰地灵。然而,现在这一地位遭到了荆州的挑战。尤其在上一次大战中,荆州另辟蹊径,将整个江南搞得灰头土脸,本地区差不多有两成以上的士子开始追捧荆州的行知书堂。
    这些,是骄傲的江南士子和豪强难以接受的。
    在瞿式耜、张溥等人心目中,这些年江南可谓江河ri下。一方面,自天启年间开始,东林党遭到毁灭xing打击,江南豪强借助东林党增强朝政话语权的努力遭到重大挫折。崇祯初年,江南势力之间厮杀不断,在朝政的话语权上进一步式微,以至于现在朱由检以山西陈醋为基础,构建大明的货币体系。
    另一方面,江南遭到了荆州势力竞争,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思想上,皆失去了全国领先的地位,甚至本地也遭到了荆州的侵蚀。
    新设大明银行之奏议,完全不关江南人什么事,一切由荆州和朝廷说了算,这让江南势力情何以堪!
    正当瞿式耜、张溥长吁短叹之时,扬州时报上忽然刊载了黄宗羲的一篇文章,黄宗羲对设立大明银行大加赞赏,认为此构想可以理顺大明混乱的货币体系,为凝聚事实上四分五裂的大明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是,黄宗羲大力抨击了管委会成员的构成,他认为,若管委会由十一人构成,那么,主席可由朝廷任命,再按照钱庄发展的程度,可由湖广指定四人,南直隶、浙江、江西、山西、福建、广东各指定一人。
    黄宗羲的建议,既考虑了经济的发展程度,又照顾了荆州在货币方面一家独大的局面,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具有一定的可cao作xing。
    同时,正如林纯鸿看到这条建议后所说的:“大明的地方势力,正在蓬勃兴起。”
    一石激起千层浪,瞿式耜、张溥等人砰然心动,所有的人无不意识到,若真要新设大明银行,大明银行管委会如何设置,将是斗争的焦点。
    一时间,关于管委会如何构成的设想如同雨后chun笋般冒了出来,有的建议各省分别指派一人,有的力主:甭管人员来自何省,但其本身必须jing通货币和经济学,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筛选和认证……
    总之,由于掺杂了各种政治企图,各种建议五花八门,奇特无比。
    各大报纸,热闹万分,士子们、豪商们,无不热衷于议论大明银行,开创了华夏史上民间议政的先河。
    慢慢地,舆论逐渐达成了共识:大明银行必须设立,管委会的权力必须由各地分润。
    舆论界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荆州提出的管委会设置方案,瞿式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正当他怡然自得,觉得出了一口恶气之时,忽然接到了张溥和王大俊的拜帖。
    张溥的拜帖,或者说王大俊的拜帖,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王大俊和张溥一同递交了拜帖。
    两人在合谋什么事情?瞿式耜狐疑不定地将两人迎入西厢厅。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串联
    新设大明银行的奏议传至安平,郑芝龙也坐不住了。
    崇祯十年、十一年,对郑芝龙可谓喜事连连。先是占据棉兰老岛,顺利占据西北角的大型金矿、铜矿;紧接着,以优势兵力合围宿雾岛的西班牙残余舰队,将西班牙势力彻底从南洋驱逐;然后,他梦寐以求的三层甲板战舰下水,迅速形成战斗力。
    有了两艘三层甲板战舰,郑芝龙底气甚足,将矛头指向了近在咫尺的荷兰人。果然,一番争斗后,郑芝龙彻底将荷兰人驱逐出南洋,掌握了一半的香料来源。
    经历两年的奋战,郑芝龙的经济实力和舰队实力皆上了一个档次。
    然而,郑芝龙相当清醒,他知道,之所以能将郑氏集团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无非就是把握住了林纯鸿将焦点集中于大陆,对海洋实施收缩战略的时机。
    一旦林纯鸿重新将目光聚焦于海洋,他仍然没有实力与林纯鸿相抗。
    从经济上而言,除了日本外,几乎所有的货源及市场都控制在林纯鸿手中,就连与西洋人贸易的通道,也被林纯鸿卡得死死的,一旦林纯鸿对他不满,随时都可以斩断他的商贸通道。
    从技术上而言,更是如此。
    海军舰队是吞金兽,更是各种前沿技术的试金石。就拿铸炮来说,经过长期的努力,郑芝龙的工匠们掌握了重炮铸造法,能够铸造从十斤到六十斤的各型重炮。不过,铸造重炮的前提条件是从林纯鸿的广州炼钢工坊中获取足够的精钢。
    这种精钢,除了林纯鸿和西洋人外,无人能提供。
    于是,郑芝龙非常郁闷地发现,棉兰老岛辛辛苦苦地挖出的黄金,全部用来买精钢还不够。
    不过,为了梦寐以求的三层甲板战舰,郑芝龙忍了,从广州购买了大量的精钢,铸造各型重炮,建造三层甲板战舰及对既有战舰进行改造。
    也就是说,郑芝龙的强大,是建立在林纯鸿默许的基础上。
    所以,他的眼睛始终盯着荆州,惟恐荆州战略突然转向,打他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郑芝龙一直苦思破局之策,以求有朝一日摆脱林纯鸿对他的羁绊。
    当山东之战结束后,江南与林纯鸿之间重新燃起战火时,郑芝龙一度看到了希望。于是,他立即派遣郑鸿逵至江南,与瞿式耜、堵胤锡、史可法串联,以图在货源及市场上打开一个缺口,改变受制于林纯鸿的局面。
    崇祯七年之前,由于大明对海贸或多或少的排斥,江南的货物进出直接出海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一般都通过江西转运至福建沿海。这样做成本极高,但对于郑芝龙而言,显然极其有利,他可以一家独揽海外贸易。
    然而,自从林纯鸿在广东强势崛起,在江南遍设直通海外的货栈后,海贸找到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成本大幅度下降。顺带着,郑芝龙在海贸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边缘化势力,必须仰仗林纯鸿的施舍吃点残羹冷炙。
    按照郑芝龙的想法,必须从江南抢占部分货物来源渠道或者市场,方有与林纯鸿一抗的可能。他想出的办法就是依托江南本地豪强,建立不受林纯鸿控制的货栈和海港。
    他的想法,得到了瞿式耜、史可法的支持,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帮助他。
    经过了详细的筹划后,郑芝龙在宁波的第一家货栈正准备开业之时,他忽然接到消息,林纯鸿的东洋舰队悍然开赴长崎,炮轰长崎繁华之地,致使日本人死伤无数。另外,西洋舰队八艘三层甲板战舰云集台湾海峡,有切断福建与台湾岛、棉兰老岛联系之势。
    郑芝龙一下子认怂了,马上单方面断绝了与瞿式耜、史可法的合作,让宁波货栈胎死腹中。
    瞿式耜、史可法气得破口大骂,却又无可奈何。
    郑芝龙的一小步尝试,遭到了彻底失败,他终于认识到,任何试图在大陆上拓展生存空间的企图,都会遭到林纯鸿无情的打击,于是,他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至经营南洋上。
    更让他愤懑欲吐血的是,林纯鸿宣布,将在上海和广州一口气建造六艘三层甲板战舰!
    郑芝龙有点灰心丧气,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他看到了大明银行这个新鲜玩意,而且还注意到,黄宗羲建议福建也占一个名额。
    虽然郑芝龙对货币这玩意了解不多,但他还是知道,林纯鸿通过金票、票据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从他这里,从江南,乃至从大明全国收刮了无数的真金实银!
    郑芝龙甚至认为,正是有了金票、票据这些玩意,林纯鸿方有实力一枝独秀,以一己之力独抗朝廷、江南等诸多势力,而且还将朝廷、江南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若黄宗羲的设想能变成现实,那么,林纯鸿对大明货币的控制权将削弱。任何能削弱林纯鸿实力的事情,他都会拥护。
    更何况,通过福建的一个名额,他将得到在陆地上梦寐以求的话语权!
    郑芝龙一下子活泛起来,想来想去,他令郑鸿逵至江南去拜访堵胤锡,探探史可法、瞿式耜的口风,若时机成熟,可表明支持黄宗羲建议的态度。
    郑鸿逵顺利见到了堵胤锡。
    堵胤锡知道郑鸿逵的来意后,不由得感慨万千:若论对政治变局的敏感性,史可法、瞿式耜、张溥不及郑芝龙远矣!
    摆明了对江南极其有利之事,史可法、张溥和瞿式耜居然按兵不动,只管站在一边看热闹,没有一点中流击水的豪情和主动性。
    堵胤锡认为,江南如郑芝龙的**势力一般,也应该以设立大明银行为契机,削弱林纯鸿对货币的控制权,获得江南在朝政中的话语权!
    当堵胤锡向史可法点明了设立大明银行中蕴含的机会后,史可法大感兴趣,令堵胤锡与郑鸿逵一道至常熟探听瞿式耜的口风。
    堵胤锡和郑鸿逵递上拜帖后,迅速获知,张溥和王大俊行动比他们快乐一步,抵达常熟已经一天了。
    于是,瞿式耜的西厢厅内又多了两个人。
    五个人,身份背景皆不一样。瞿式耜代表着东林党的在野势力,这股势力不被朱由检所待见,被周延儒、温体仁等人赶下台。
    堵胤锡代表着史可法,也就是代表着东林党的掌权势力。东林党在经历了天启年间的惨烈屠杀、崇祯年间温体仁的打压后,业已式微。不过,这种式微仅仅相比较极盛时而言,东林党在地方高官中,依然拥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史可法就是其中之一。
    郑鸿逵不用多说,代表着郑芝龙的势力。
    王大俊代表着江南地区豪商,张溥则代表着江南地区积极应考的士子。
    仔细寻思,五人又有共通之处:均强烈要求江南、福建等地方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从一开始,五人便即达成共识,这是增强江南、福建地方势力的绝佳机会。但是,在讨论至是否由荆州主导大明银行时,发行了严重分歧。
    王大俊想来想去,沉吟道:“若不让荆州主导大明银行,所谓的大明银行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若真如此,我等五人也不必再议。”
    王大俊的想法,得到了郑鸿逵的赞同。郑鸿逵道:“林纯鸿费心费力地折腾出这一出,肯定想着捞到足够的好处。目前看来,除了能得到本该属于朝廷的权力外,还能让朝廷的银票胎死腹中,得不到这两点好处,我觉得他不会轻易设立大明银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