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286章

乱明-第286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纯鸿大喜,抚掌笑道:“张府令所言甚是,四川和山西想动,也无力可动,守住即可。至于河南……”
    林纯鸿见陆世明眉头紧拧着,脸色凝重,忽然心里一动,问道:“陆幕使有何看法?”
    陆世明听到林纯鸿点名,站起身来,向众人拱了拱手,道:“河南的焦点,无非就是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两贼与马祥麟大战数场之后,实力受损不大,倒是马祥麟吃了大亏。林纯义率领大军西进后,两贼颇有向陕西转移之势。就目前而言,张献忠、罗汝才最为紧要之事反而不是打败官兵,而是寻找出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为张献忠、罗汝才寻找一条出路?”
    “这……”周望和张道涵想不透为贼寇寻找出路,与当前的大局有何关系,只是用疑惑的眼神盯着陆世明。
    林纯鸿沉吟道:“陆幕使莫非想借招降张献忠和罗汝才一事造势,将其作为筹码之一?”
    陆世明道:“正是。当前河南战场上,主导权在我。就目前荆州军在河南的兵力,打败两贼不难,但要彻底围剿两贼,则困难重重。与其和两贼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双方各退让一步,各取所需。”
    张道涵和周望对望一眼,皱眉道:“天下人深恨胡虏和贼寇,要是拿胡虏和贼寇做筹码,恐怕对荆州风评不利。”
    林纯鸿将陆世明的计策推演一番,道:“胡虏与贼寇不一样,拿胡虏做筹码,倒是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至于贼寇,说穿了也是大明子民,招降之事不少,不必担心。至于招降一事,精妙之处就在于成与不成之间,既要让朝廷看到成功的希望,又不能让两贼立时投降,失去筹码的意义。”
    陆世明见林纯鸿首肯招降贼寇,心中大喜,躬身行礼道:“属下与罗汝才有旧,不如就让属下前往罗汝才大营中探探口风。”
    张道涵和周望齐声反对,林纯鸿也笑道:“陆幕使不必冒此大险。这事我们最好不要明着出面,让熊文灿出面更合适。”
    “熊文灿?”陆世明失声大叫道:“一箭双雕,一箭双雕,都督此计甚妙!”
    周望和张道涵虽知广州密谋之事,但揣摩不透为何让熊文灿出面招降两贼有一箭双雕之效,齐齐用疑惑的眼神盯着林纯鸿。
    林纯鸿笑道:“张献忠、罗汝才两贼作为筹码用过之后,无论他们是真降还是假降,我荆州军皆有实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六省贼寇平定,熊文灿作为六省总督,算得上奇功一件。熊文灿捏有大功,重返朝廷应该不在话下,就是入阁,也不是不可能。熊文灿本就对荆州亲近,这不正好应了我们逐步渗透朝廷的长远打算?”
    周望问道:“要是熊文灿居高位之后,如杨嗣昌一般打压荆州,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林纯鸿大笑道:“熊文灿是个聪明人,知道他的根基在哪,不会做此等愚蠢之事。况且……”
    顿了顿,林纯鸿继续说道:“张献忠和罗汝才即便投降,顾忌到朝廷秋后算账,必不肯散其众。此情之下,只要我们承诺派遣重兵监视两贼,熊文灿急着平贼,十有**会择地安置。张献忠和罗汝才就是熊文灿的心头大忌,万一熊文灿身居高位后反水,只需要我们放松对两贼的监视,再稍加挑拨,两贼必反无疑。那时候,熊文灿难辞其咎,官职自不必说,很可能连脑袋都保不住!”
    “熊文灿如何会看不透这点?”
    周望听得目瞪口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张道涵则叹道:“以前读《孙子》,唯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现在才真正体味这句话的精妙之处。都督之谋,属下万万不及。”
    林纯鸿大笑道:“若不是诸位每日殚思竭虑,本督哪有实力与各路人马临阵决机?别忘了,任何计谋,得以实力为基础。”
    “比如,现在要让张献忠、罗汝才乖乖入彀,非得保持军事压力不可。”
    “传令林纯义,拖住张献忠和罗汝才西进的步伐,加大对两贼的压力。另外,传令吴天柱,立即率龙武军西进,听林纯义号令行事。”
    “熊文灿这个老狐狸,非得杨一仁亲自出马不可。令杨一仁立即来见本督,本督有要事吩咐。”
    (感谢龗風的月票,希望大家的月票和红票能来得更猛烈点)

第四百零九章 大节
    四人敲定了河南应对之策,又将目光转向了江南和南洋,待计议已定,东边已经露出了鱼肚皮。
    林纯鸿伸着懒腰,正待悄悄地钻入被窝,周凤却从被窝里坐起身来,睁着惺忪的双眼,道:“可算议完了!是不是今日就要赶赴武昌?我好不容易巴巴地跑到方城来,才呆两日,就要被你甩下。”
    林纯鸿上前揭开丝被,在周凤白嫩光滑的大腿根部捏了捏,笑道:“你倒是精明,将我的行程摸得一清二楚。只是,眼睛老是盯着我,为何不多盯盯自己?”
    周凤不解,问道:“盯自己?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不满了?”
    林纯鸿嘻嘻笑着不说话,只管宽衣解带,纵跃上床,一把将周凤按倒在床上。周凤吓了一大跳,用腿踢了踢林纯鸿,道:“快说,什么叫我不盯着自己?”
    林纯鸿将周凤紧搂着,享受着她软软光滑的身躯,道:“跟我一起去武昌,愿意不?”
    周凤吃了一惊,问道:“山西有变故?”
    “能有什么变故?现在山西宜静不宜动,你是荆州主母,身份可不一般,要是冒冒失失跑到山西,让有关人做一些莫名的猜想,那就大事不妙了。”
    周凤听到“主母”二字,心头窃喜,却又猜不透现在山西为何宜静不宜动,也懒得去管,只是蹙着眉头说道:“山西之行,筹划已久,这次放弃了,不知道又要拖到什么时候。”
    林纯鸿打了个哈欠,模模糊糊地说道:“区区毛纺工坊,晚点就晚点吧,影响不了大局,解决了安庆之事,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天高任鸟飞……”
    周凤埋怨道:“你们男人,不知每天想些什么,什么话都遮遮掩掩的,说一半留一半,让人摸不着头脑。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不更爽快些?”
    周凤的话说完半天。林纯鸿却一直没反应,转头一看,却发现林纯鸿双眼紧闭,已经进入了梦乡。周凤叹了口气,帮林纯鸿压了压被子。然后紧紧地蜷在林纯鸿怀里,就如一只听话的猫儿一般。
    不说林纯鸿将中原行营交付与林纯义和陆世明后,旋即南下武昌,且说史可法在三十二门重炮运抵安庆后,集中全部人力物力加紧构筑炮台。
    在郑芝龙的全力支持下,炮台构筑的速度非常快,仅余半月,就可以完工。
    安庆三面皆水,西面为石门湖,南面为长江,东面为白泽湖,唯有北面集贤关一隅通潜山和桐城。因此,为防范敌人从陆路进攻安庆,集贤关乃必守之关隘。
    又有枞阳为安庆咽喉,若枞阳在手,粮草和辎重可以方便地经枞阳进入内湖,接济城防。
    史可法手中可以动用的兵力只有五千多人,连安庆的城墙都难以站满,更别谈集贤关与枞阳了。史可法忧心如焚,忍不住对堵胤锡说道:
    “霹雳军六千余众,所部均携带火枪,若成阵列,其攻击力非弓弩可比。而且,军中至少有霹雳炮五十余门,若全力发射,一刻钟可发射炮弹四五千发。集贤关与安庆城墙皆难以抵挡,如之奈何?”
    堵胤锡听了,心中暗喜,史可法虽机变不足、缺少政治手腕,但难得他熟悉军务、非常务实,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统帅。堵胤锡回道:“胤锡曾听闻,荆州军中开花弹发射之后,凌空爆炸,碎物四飞,方圆两丈内,绝无生理,因此,当荆州军发射炮弹时,除了躲避,别无他法。可令军中四处挖掘洞穴,炮击时,兵丁可入洞穴躲避,伤亡要少得多。”
    史可法疑惑道:“如此一来,集贤关的关墙或者安庆的城墙,岂不是白白放弃了?”
    堵胤锡道:“大人,这是没法子的事情。霹雳军利于远战,一旦靠近,火枪虽带刺刀,却绝非长枪、大刀之敌,因此,放弃城墙也有诱敌深入之意。”
    史可法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俄而,复又担忧道:“五千兵力还是太少了,无论在霹雳军面前玩什么花样,都搅不起风浪。也不知隆平侯行至何处了,有了隆平侯的支援,安庆算得上固若金汤。”
    堵胤锡冷笑道:“若安庆真闹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对朝廷、对荆州,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此次博弈,唯有一个势字,趁林纯鸿尚在河南,以雷霆万钧之势逼林纯鸿让步,方为上策。隆平侯一路缓行,哪里谈得上造势?还请大人去书催促隆平侯,令其速行。”
    史可法大悟,末了,深深叹了口气,道:“仲缄先生所言甚是。堂堂大明朝廷,居然为贼寇和实权者逼迫至此,万不得已出此下策,着实让人气闷。此次若能在安庆为林纯鸿上一道枷锁,本抚即便丢了官帽,又有何妨?怕就怕林纯鸿孤注一掷,妄动兵戈,杨阁老一番筹划,不仅付诸东流,还对朝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史可法语气悲沉,让堵胤锡也觉得悚然,沉思良久,方鼓起勇气,道:“有句话,胤锡不吐不快,还望大人恕罪。”
    史可法大奇,问道:“是何话?本抚并非不知忠言逆耳之理,还请仲缄先生一吐为快。”
    堵胤锡深吸了口气,低声道:“胤锡认为,朝廷举步维艰,与其和荆州斗个你死我活,不如善抚荆州,令其为朝廷效力。”
    “这……要是荆州能听朝廷号令,何至于闹到这步田地?”史可法惊问道。
    “不然。荆州方面,一年上缴税收将近两百万大圆,另,林纯鸿在广州开海,仅广州市舶司,一年为朝廷上缴四十余万大圆,这算不算得上为朝廷效力?”
    史可法咬了咬牙,点头道:“算得上为朝廷效力。”
    “高迎祥覆灭,革左五营授首,张献忠实力大亏,算不算得上为朝廷效力?”
    “算得上!”
    堵胤锡长拜道:“请大人恕罪,胤锡认为,朝廷既然无法压制林纯鸿,还不如善用之,用其治理天下,用其剿灭贼寇,善抚其众,对天下、对生民、对大明朝廷,善莫大焉!”
    史可法大惊,怔怔地盯着堵胤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四百一十章 以威福还主上
    堵胤锡此话,压在心头日久,一直不敢对人言,此时吐了出来,只觉得心头大为轻松,也不管史可法是否能接受,继续说道:“胤锡曾多次至荆州,深感荆州法度之严密,治理之完善,民心附之,朝廷虽有大义名分,又济得何事?”
    史可法惊道:“你说荆州之民只知有林纯鸿,而不知有朝廷?此话当真?”
    堵胤锡坦然道:“此事千真万确。大人可曾听闻勋田一事?”
    史可法道:“素有耳闻,不知其详。”
    “林纯鸿自崇祯五年起,便大力实施勋田制,规定,军中将士立大功者,可授予勋田,多次立功,可重复授予,上不封顶。勋田不用缴税,可传至子孙,还可享受诸多特权,荆州之民无不以此为荣,趋之若鹜。荆州军兵丁皆以赴死为荣,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威名,无不来源于此。”
    “此事与民心有何关系?”
    “大人请细思,立功授予勋田者,皆军中之悍卒、能将,这些悍卒、能将就是荆州军的精华,对林纯鸿死心塌地。退一万步讲,即便林纯鸿竖起反旗,这帮悍卒能将也会毫不犹豫地将枪口对准朝廷!”
    史可法脸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来,大惊道:“这……这……”
    堵胤锡继续道:“胤锡曾暗暗留意,林纯鸿授予勋田者,不下于万五之众,勋田面积总计三十四万亩,以区区三十四万亩地,换得一万五千多死心塌地的亡命之徒,端的好算计!”
    “得军心仅仅只是一方面,大明境内,匠户低微,大多处于赤贫之中,而在荆州境内,却地位崇高,为商家追捧。更有甚者,居然在枝江行知书堂刻石为碑,供后人顶礼膜拜,这帮工匠,还不对林纯鸿死心塌地?”
    “匠户倒也罢了,商家简直奉林纯鸿为衣食父母,上次徽商与林纯鸿大战,短短一日内,林纯鸿就在荆州筹集真金实银六百多万;另外,林纯鸿在六府大力推行小学堂、中学堂,让男童免费入学,吸引天下失意读书人至六府任教……此事不一而足,随处可见。说了这么多,大人可知荆州之民心所在何处?”
    史可法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喃喃道:“可怜朝廷诸公,犹然不觉……”
    堵胤锡也不理会史可法说了什么,只管说道:“荆州所控之地,相当于六府之大小,若胤锡所料不差,林纯鸿岁入过三千二百万大圆,再算上广州、惠州等地,岁入至少有五千万大圆!而堂堂大明朝廷,岁入却只有一千六百万大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