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85章

调教大明-第85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问题,”宋钱度接着道:“海运毕竟比漕运风险大的多,漕运的费用一则是很多地段要人力运输,还有沿河的各种关卡杂费等等,但再高的费用也不抵一艘海船沉没来的大,这一点请大人明查。”

身为南直隶人,对海运的弊端和好处当然是不需人多说的,宋钱度的话,直指核心。

“这一点本官也有考量,而且也有打算了,但现在还早,我们暂且不谈这一些杂务。”

惟功笑笑,对着两个商人拱了拱手,道:“珍重再会,下次两位北上时,希望已经是我们在南方分行存入资金的大客户了。”

“一定一定!”

“我等虽然送货到北方,出清后再买一些货物回南,但资金核算不可能这么精准,而且有时也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货物,大人的两边分行搞起来,最少在这几个方面都替我们解决了难题,一旦开设成功,一定会使我等南方商人趋之若鹜的。”

惟功哈哈大笑,道:“但愿如两位所说!”

……

乾清宫中,万历容光焕发的道:“张惟功你来了,朕好些日子没瞧见你了。”

“臣惭愧。”惟功从容道:“臣这些日子一直专注马军操练之事,没有能天天进宫伺候皇上,实在是罪莫大焉。”

“兵练好了就是有功。”万历呵呵一笑,着紧道:“朕于弓马之道虽然不算内行,但朕一心还是想练一支强兵,重复祖宗的荣光。”

这倒是皇帝的真心话,张居正死后皇帝就自己练内监兵马,在文臣的强烈反对下被取消,当然,皇帝练兵完全没有招法,虚耗钱粮,也不能说文官反对的就全无道理。

因而万历此时对惟功的勉励倒是真心实意的,惟功长拜而谢,又说了一些京营之中练兵的实际情形。

不过皇帝对听这些细节兴趣不大,听了一会,便掩住呵欠,吩咐道:“一切都随汝去做。吾知道,京营之中盘根错节,很难整顿,不过祖宗留下的基业也不能就这么败坏下去,汝好生去做吧,吾是一定支持你的。”

“臣铭感皇上恩德,一定竭办做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惟功已经成孤臣,家族不支持,勋贵得罪光,文官们对他很警惕,只有武臣系统对他关系不错,但国朝的武臣地位低下,就是个屁,所以皇帝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你来看。”

说罢了正事,万历脸上露出真正开心的笑容,叫着惟功往东暖阁去。

“皇帝心情真的颇为不错……难道在某个小宫女身上告别左右手了?”

惟功心里嘀咕着对皇帝大不敬的想法,万历现在就是一个精虫上脑的中二少年,看到雌性生物都的按捺不住的危险,皇太后将乾清宫所有女人都撤走了,连替皇上穿衣服的都是相貌丑陋的中年太监,那些小太监都被撤走了,在皇后入宫的最后关头,李太后可不愿万历这里出任何意外。

“快点儿!”

“是,皇上。”

万历在里屋催促着,惟功赶紧大步进去。

他们俩人毕竟是相处了近三年时间,又都是少年人,机心较少的时候开始相处,皇帝怕是对惟功也是难得的有一点常人间的友谊的感觉。

但,也就是那么一丁点儿。

更多的时候,万历已经很明显的就是一个说一不二,猜疑心重,权力欲重的君皇!

踩在乾清宫平整光滑如镜的大块金砖之上,惟功大步进了东暖阁,一进屋,就感觉到一阵金光灿然。

大堆大堆的金锭被堆在暖阁的坑上,四周又是大金自鸣钟,各色金饰也多,皇家的用器又多是精致无比的上等货色,配着一大堆十两到五十两重不等的金锭左右,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也是袭上惟功的心头。

饶是他志向高远,心从来不曾放在发财聚敛之上,此时看到这么多黄金的时候,也是有目眩神迷之感。

万历的神色更加陶醉了,他命内监中的银作局将一万两黄金铸成五两十两到五十两不等的金锭,银作局比炉房的手艺高明一百倍,每个金锭不仅平滑严整,没有斤两上的差错,而且有刻花,看起来就更一个个工艺品。

这个时代的手工制品如果是用心制作的话,就是最上等的工艺品,加上黄金原本的价值加成,一万两黄金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令万历陶醉在其中,感觉是无比的享受。

“你是进了两千两,朕又将太仆寺储银换了两千两,再有云南贡金,他们非说产量上不去,纯粹是骗朕的胡说八道!现在朕将贡金从一年两千提到了一年四千两,不也是按时交进来了?都是贱骨头!”

惟功今日进来,原本是要说太仆存银是用来买马之事,但现在提也不要提了,另外贡金一事他也知道,云南官员说没有金子,强令交上,只能凑钱买金子交上来,云南籍贯的京官也替家乡叫苦,因为这件事,在朝野形成了一股对皇帝颇为不利的议论,只是有张居正压着,才没有形成什么真正的风潮。

云南确实有金矿,但当地官府管理水平低下,另外采矿的水平也很弱,所以一年两千的任务只是一种历史遗留,并不代表云南现在真的大量产金,其实云南易开采的是铜,在有清一代,云南产铜最高是全国的七成以上,甚至达到九成,滇铜大量开采缓解了明朝的铜荒,而大明的统治者却根本无心在经济政策上做什么有用的革新,祖宗传下来云南贡金,不论是否合理,仍然是云南贡金,在万历手中则将贡金数字翻了一番上去,而实际上山东招远一带才是金矿含量较高的地方。

当然惟功也是怀疑,云南有金当地官员和士绅也不可能如实交上,也不可能督促矿工认真开采,给皇帝和朝廷采的多了,量就加上去了,谁会这么蠢?事实上这些矿都把持在豪绅大族手中,他们的私矿才是真正赚钱的,所以联合起来,士绅和官府一起哄骗皇帝,皇帝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强令交金,真是一团糊涂帐。

不过看到万历一副财迷模样,惟功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堂堂帝王,怎么会如此贪财好货,这是什么情况?

“银作局打造这些金锭,折损了半成左右,算是尽心了,吾打算赏他们一些盐引,以为酬劳。对了……”

万历想起一事,叫来御前牌子孙海,吩咐道:“将这里的金锭搬一半到慈圣宫去,请太后随意花钱,不必俭省。”

“是,奴婢这便去。”

孙海不敢怠慢,带着几十个小火者进来,将金锭搬了一半出去。

万历眼中充满不舍,但也是没有办法,他的母亲李太后对金银珠宝的爱好不在他之下,如果万历这里独吞的话,皇太后会很不开心。

皇太后不开心就代表万历可能随时被罚跪,金子虽然很重要,但事关自己的膝盖和天子的尊严,万历还是很懂得进退取舍的。

“还有一事……”万历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转身对惟功道:“此番太仆寺交进银十万两,听说是预备叫你买马的银子,但大婚在即,宫中用度很多,你去和元辅打个招呼,请他再设法便是。”

“买马不是急务,”惟功笑道:“何必到元辅那里自己找钉子碰?”

万历瞟他一眼,道:“此事由得你自主便是。”

惟功心里当然明白,自己绝不能到张居正那里再要银子。万历母子屡次叫外廷交进,现在张居正等外廷重臣已经极为不满,但万历母子是打着大婚的旗号,冠冕堂皇,也不好过份峻拒。但如果给外朝找到一个切实的理由,恐怕万历会狠狠吃一次排头,非弄得灰头土脸不可。

为着皇帝的面子,这钱是绝对不能再要了。

万历好歹还有点良心,垂询道:“那么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暂且还没有。”惟功笑道:“不过事在人为,臣总是能想到法子的。”

万历首肯:“以吾对你的了解,此事不过是一件小事耳。”

第122章 拒绝

皇帝的话虽好听,但是不能当饭吃,每次进宫到出宫时,惟功都已经是饥肠辘辘了。

好在这一次没有叫他随侍到下午,午前时分,惟功就从宫中出来了。

从每日进宫随侍,伴随小皇帝骑马,教皇帝弓箭,君臣二人言笑不禁,到现在隔数日才能一入宫,惟功也是感觉与万历皇帝略有疏远。

他在外臣中已经算是与皇帝极亲近了,但仍然是远远不能和朝夕相伴的太监们相比。也怪不得,历朝君王,多会宠信太监。

“五哥儿回来了。”

“见过五哥儿。”

“给五哥儿请安。”

从西角门进府,沿途不少仆役都纷纷停住手中的活计,站在原处,向惟功毕恭毕敬的请安问好。

张元功给惟功的几十个护卫长随仆役并没有撤回去,虽然惟功没搬到竹子院,那个院子也是替惟功留着。

同时张元功提拔了自己的几个心腹当上了管家,将管帐的张福撵到了昌平去管庄,先将财权拿了下来,然后又将自己人安排管理护院,一手抓财权,一手抓家丁,短短时间,府中已经倒转过来。

到这时,大家才知道大爷不是好相与的,以前是张溶在,张元功只能对张元德多搬隐忍,现在是用不着了,立刻就显露出真正的强硬手腕来。

风向异转,连张福这样的张元德的心腹都被撵走,张元功也就是给弟弟一点面子,才留了张贵仍然当总管,不然连张贵也一并撵了出去。这风色还有谁看不明白?府中上下,都是对惟功尊敬有加,谁也不知道,这位小哥儿会不会哪一天真的重新归宗到大爷名下,正式成为下一任国公!

惟功本人对这些并不在意,他对英国公府很失望,对整个勋贵圈子也很失望,这是一个僵死老去的阶层,除了享乐和自我利益之外,别的一律不关心,祖先能得到这样的地位是因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他们,除了坐食之外毫无贡献,而且贪得无厌,现在的大明勋贵圈不要说不能掌握权力,成为对抗文官的一极,就算是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也做不好了。

他对张元功也很失望,当年对自己母子置之不理,惟功回到府中后被打压欺负,张元功也只是在张溶将对惟功行家法时出过面,其余时间这个亲生父亲似乎消失不见了一样,现在他掌握大权了,但惟功也不打算亲近此人,他心中仅有的一点亲情,已经留给七叔七婶了。

想到这两个长辈,惟功心中感觉一阵温馨,无论如何,这里有一点家的感觉,就是靠的这两位尊长了。

在他路过往梨香院角门的时候,看到杨达领着一群人,正在更换梨香院门首上的饰物,见惟功过来,杨达忙赶了过来,躬身行礼。

此人也是张元德的亲信之一,但改弦更张的早,现在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但也没有升职,仍然是管家之一,负责整个府邸的门政事务。

这个职位比跟随主子们出门要有油水的多,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升级了。

“见过五哥儿。”

“杨大叔免礼。”

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惟功皱眉道:“年上刚换过,怎么又来费这个事?”

“这是大爷的吩咐,说是五哥儿住着,不能太不成样子。”

惟功苦笑着摇头……张元功的行为越来越明显了,自己不住竹子院,他就千方百计提高梨香院的待遇,这里原本是偏院,要不然惟功当年练武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施展,现在好了,外围全部住了家丁长随护卫,还拨了不少丫鬟小子过来伺候,这样一来,阖府都知道他要做什么了。

对这种事,惟功竟是隐隐有点反感,他不想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摆布,哪怕是他血缘上的亲生父亲。

“五哥儿,大爷吩咐,请你到安善堂去用午膳。”

勋贵高品之家,吃饭也是用膳的名义,惟功正和杨达说话,张春,也就是当年的春哥儿走了过来,匆匆行了一礼,便是叫惟功往上房去。

“回禀大爷一声,说我倦了,就不去了。”惟功很冷漠,摇头拒绝。

“哥儿还是过去吧。”张春皮笑肉不笑的,张臂拦着惟功,劝道:“到底是亲父子,老这么伤着大爷是不是不好?再者说,七老爷也过去了。”

“好罢。”

惟功看了这个二十左右的青年一眼,眼神中的警告目光令张春感觉胆寒。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小厮的时候从山村中带出来这个少年,几年时光匆忙而过,现在这个少年似乎已经不是自己能惹的起了。

张春是张元功放在梨香院这边,总领几十个长随和家丁,因为张春练武的天赋很好,在朱喜等教头身上学到不少真正的本事,当年叫惟功惊艳的弹弓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但他这一身本事在惟功面前,就差的太远了。

惟功对此人也不信任,背主之人,投靠的太轻易了,骨子里也是那种刁奴秉性,贪财忘义,根本不可重用。

“好吧,既然七叔在,我便走一遭。”

在惟功身后跟着王国峰等人,惟功想了想,便道:“你们在梨香院外等,仍然由七婶安排你们的饭食。”

“是,大人。”

惟功大步离开,王国峰等十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