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509章

调教大明-第509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利,不仅本土有大量纺织厂和棉田,在印度种植棉田更多,纺织厂也更多,对英国来说,贸易就是其立国和富国的基础,断绝贸易,就是毫无疑问的战争行为。

对现在的辽阳来说,垄断本国的纺织品市场,进而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这些地方,是迟早要进入和抢占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迟一步,将来就得费百倍的力气去追。

宋钱度和李文昭两人已经不是当年奉家族之命南北经营的青年商人,而是成功带领家族持续发展的当家人,惟功平时与他们沟通当然是书信,象这样要求两人前来辽阳商量事情的请求当然非比寻常,宋钱度希望从袁黄口中先打听出一些消息,最少,象眼前锦衣卫的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一进辽阳地域,他们就感觉到人心惶惶,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辽阳已经确定大胜献捷,锦衣卫一定会被撤回,现在人心会慌乱到什么地步。

众人都很难想象,如果总兵官真的被召回了,辽阳会又落到什么样的境遇里去!

“和几位实说吧,”袁黄何等人,当然知道这几个商人心中的所思所想,沉吟了一下,便态度坦诚的道:“大人相召你们是何事,我并不知道,不过,应该是和商业有关,与锦衣卫在辽阳近期的动作无关。”

“那兵主爷对锦衣卫就这样放着不管?”

袁黄笑着反问道:“怎么管?他们是朝廷派来的,是天子亲军,你想大人派兵抓他们?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出一些苦主告官,然后由城中的观察大人下令约束锦衣卫行为,抓起那些外来的无赖,出兵震慑,这一套行起来,锦衣卫大约也就识趣走人了。”

“就这样很好啊。”几个辽商闻言大喜,赶紧道:“请上头赶紧这么做吧,我们等的急了。”

“但上头还没有这么做,说明上头另有考量。”袁黄闭目思索了一下,断然道:“你们得自己自救了。”

“什么?”唐志大十分惊愕,嘴巴大张,象一只受了惊的蛤蟆。

“现在辽阳左路军往京师献捷,但还在路上,等他们到了京师,献捷大典之后,朝廷封赏的旨意会过来,同时,锦衣卫会奉命撤回。这个过程,可能很快,十天八天,也很能很慢,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锦衣卫出来,不可能不捞好处就回去,张惟贤与我们总兵争斗多年,现在的大势他没有办法,但把这些锦衣卫留在这里,借着明面上的理由给我们总兵添点恶心,制造些麻烦,这总做的到吧?就算我们总兵一怒,把他这几百手下宰了,他又有何损失?对我们总兵官来说,也是两个选择,一就是刚刚我所说的那样,把这事给解决了,还辽阳清平世界,二就是再忍半个月,和朝廷现在不宜翻脸,刚刚大捷,朝廷一则欢喜,二来疑忌,再公然对付天子亲军,朝廷疑忌之心更重。现在看来,可能选的是第二种做法。不过,实在来说,这并不象是我们总兵素来的行事为人,恐怕这其中还有什么变化,不过,我一时还想不出来。”

要是张惟贤在这里,恐怕就要鼓掌叫好了。

袁黄不愧是袁黄,把他的心思和做法猜了个滴水不漏,现在局面的发展,几乎就是和袁黄猜测的一模一样。

就算是对惟功和孙承宗来说,袁黄这一番心思机变,也是足以叫人动容了。

对唐志大等人来说,袁黄的话,就是一道道晴天霹雳。

“这,这可怎么办?”

“是啊,我等难道真的要远离避祸?”

“唐兄,你在中左所的宅邸似乎还不错,不如我们几家躲一躲?”

三个辽商,惊慌失措,竟是当场商量起要远远躲开。

宋钱度心知不妥,温言提醒道:“三位老兄,你们是辽阳商会的头面人物,下头的人正水深火热,三位躲起来不妥吧?”

李文昭也道:“人可躲,产业怕是躲不掉,现在他们勒索多少银子?”

“前几天有个千户亲自到昌盛纺织厂见我,”唐志大苦着脸道:“嘴一张便是要五万银子,那盐引明显是赶制出来的,拿真盐引来好歹还算敬业,拿五万两的假盐引就叫我们拿五万真金白银,也亏他们敢想。可我还不能直接拒绝,只能虚与委蛇,那个千户一脸不高兴,直说了,叫我们赶紧准备,逾期不给,小心倒霉!”

在锦衣卫进入辽阳之初,因为辽阳的种种异常,他们敲诈钱财还有些分寸,时间久了,看到辽阳也没有怎么反制他们,这些人便是加倍放肆起来,在此前,唐志大这样的商会首领,算是辽阳上层的人物,锦衣卫也不想招惹,现在一出手,便是五万银子。

就算唐志大等人身家百万,五万也不是小数目,况且谁也不知道,五万是结束,还只是一个开始。

“难办了。”

“嗯,破局很难。”

宋钱度和李文昭面面相觑,饶是他们现在的身份地位,对这样的事,也是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出来。

初入辽阳,就遇到这样的事,这两个南商,也是苦笑起来。

“诸位慢饮,我先告辞。”众商人如同在雷暴雨中被狂风吹的摇摇摆摆的小草,凄苦无助,而袁黄却是不为所动,起身告辞。

众人心里不免有怨气,但却无法对袁黄发作,当然,也不敢。

当下起身送行,袁黄行到门前,才对着唐志大淡淡道:“凡事求人不如求己,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不如想想,自己手中有没有力量,是委曲求全,还是破釜沉舟!”

“是,居士说的是。”

袁黄见唐志大喃喃以应,显然并没有真正听进自己的话,他微微一笑,也不多说什么,就这么洒然而去。

身为等同营官的司官,袁黄有自己的护卫,不过他几乎很少带护卫,一袭长袍,头顶软巾,肋间挟着一柄木骨雨伞,来的恬淡从容,去的潇洒自若,看着他的背景,唐志大抱着头道:“恨不得我没有这些家私,就和袁了凡一样,活的多潇洒从容。”

众商人皆是笑起来。

唐志大的话当然是只能当笑谈,家资百万,可得的享受是这世间所有一切,只要想到就没有做不到,财富,权力,人望,种种一切就象是磁铁一样,不知道吸引了世间多少人。当然也有袁黄这样视钱财如粪土的存在,但没有大智慧斩断世间一切,谁又能从容做到?况且就算袁黄,世俗的权力和财富其实也不算少了。

“闲聊无用,”李文昭的脾气倒是和以前差不多,直接犀利,他看着众人,沉声道:“刚刚了凡居士说我们自己有力量,求人不如求己,我和宋兄都是江南的外来者,我想请教诸位,居士所说的自己有力量,求人不如求己的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居士的意思,是叫我们自己对付锦衣卫?”唐志大语调缓慢,说出来的答案却是叫眼前的所有人差点惊了个跟斗。

“可我们是商人啊!”

“是啊,四民之中,最卑贱的商人!”李昭祥两眼睁得老大,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在场的人,都是和他一样,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是啊,他们是一群商人,一群在大明亿万生民中除了贱民之外,最低一等的商人。

士农工商,商可是在最后!

第729章 活泛

“几位,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的辽阳,我们还是最低一等的不是?在总兵官眼里,我们是不是最低等的不是?在百姓眼里,我们是最低等的不是?就算是那李贽李卓吾,也不是公开说商促进流通,以有换无,利国济民,商人不是蠹虫,也是和农一样,于国有利?”

唐志大的脸色,着实是有点儿狰狞。

确实,这阵子不仅是他,城中的商人们都倒霉透顶,被锦衣卫狗撵一样的撵的没法子了,他这个商会会长,不知道承受了多少压力,原本还只是别人倒霉,现在锦衣卫又杀到他的头上,他心里的压力和怨气已经快到了爆棚的边缘。

如果辽阳镇现在能断然处置,他也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但现在镇里不管,袁黄又是这么一点,唐志大的心思就顿时活泛起来。

是啊,既然求人无用,就不如求己。

“太冒险,还是太冒险了。”

李昭祥咬着牙齿,脸色阴晴不定,一时显然还下不定决心,而艾可中则是面色发白,连连摇头,坚决不敢同意。

倒也怪不得他,在辽阳兴起前,他就是家资十来万商人,但那时毫无地位可言,不要说总兵一级的营伍大将,就是那些指挥,佥事,千户,甚至是百户一级的低级武官都敢欺负他,敲诈他,虽然他用重金不停的收买那些朝廷官员,当年王政和在辽阳时,艾可中每年最少送几千两给他,一年上上下下打点的费用要过万两,不出这个钱,随时可能被人惦记上而家败人亡。

这才隔了几年,虽然他的家产已经增加了十倍有余,但叫他和官府作对,甚至是要和天子亲军直接对着干,他没有这个胆子。

“怕什么!”唐志大道:“有总兵官和辽阳镇在我们身后支持,闹出事来,正好托名是锦衣卫残暴凌虐地方,辽阳镇和总兵官才好说话。这局棋,我们就是最好的棋子。”

虽然惟功和孙承宗等人的用意并不是这么简单,不过如果简单化表述的话,唐志大的话倒也是摸着窍门在哪里了。

宋钱度和李文昭虽然也有不少产业在,但毕竟根基不在辽阳,所以算是事不关己,心思也清明的多,听了唐志大的话不禁点头:老唐这会长没白干,算是历练出来了。

“再等等,再等等。”艾可中满头大汗,心里也知道唐志大说的有理,不过这个决心,他等闲真没法下。

“不管几位有什么决断,我二人无不支持。”

李文昭和宋钱度对视一眼,两人双双起身,郑重道:“事情这么纷乱,我们先住下,大家有心情再聚,只是有一句话,要我们出手相助,那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两位高义,”唐志大十分感动地道:“现在确实纷乱如麻,我们就不强留两位了。”

“嗯,告辞了。”

宋钱度和李文昭先告辞出来,留下几个继续激烈争论的辽商,城楼上阳光很好,晒的人身上暖烘烘的,不少市民就站在城堞边上晒太阳说闲话,倒不一定都在城楼茶馆里听书喝茶吃点心。

只是他们一年多前来过一回,这城楼虽然太阳好,可风也大,辽阳城到处都有适合的地方,真肯爬城楼子登高望远的还是少,这一回可是人数增加了好几十倍。

细细一想就明白了,城里到处有锦衣卫和打沈阳各地来的抄手无赖,呆在下头危险,老缩在家里也闷的慌,不如到城楼上来晒太阳解闷。

两人想明白了这一点,心里也是一阵气闷。

原本在江南时虽然地位高,权力也重,因为贸易大兴,还有往外的海船都和辽阳有关,江南的对外贸易,十有七八都和各家官绅有关,所以宋家和钱家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不少大佬都上赶着巴结这两家,希图和顺字行把关系打牢靠了,船只出海才排到好序列,利润也能更高一些,可以说,这两位在江南也算是能横趟了,就算是江南巡抚和苏州知府,按察司的观察老爷等大官对他们也是要客气几分,并不会太摆官员的架子。

但不论如何,只有到了辽阳地界,他们才会真正的舒心畅意,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安全和自在。这种安全和自在并不是建立在权势和财富之上,而是辽阳这边笼罩在每个人头上的绵密网络,是由明面的规则,纪律,民法,军法,由各机构和军队执行的绝不打商量的各种法度!

在这些法度之上,上到副将营官,下到普通的黔首百姓,只要遵守法度,则法度便加以庇佑,而不遵守法度,则法度必将加以严厉的惩罚,不论士农工商,俱是如此。

对很多作惯威福的大人物来说,可能这样不一定适应,他们总是习惯比百姓多占有一些特权,而对宋钱度和李文昭这样的商人来说,这样的地方,蛮好!

锦衣卫的出现,最少是在外来层面上,严重的破坏了辽阳的秩序,令得两个南来的商人都心中不悦,他们在城楼上短暂的计较之后,决定暂且离开辽阳城,前往肃清门南二十来里地的一个屯堡中的李家分号里居住,环境肯定不如住在辽阳城中的大客栈舒服,拜会见人也不大方便,不过现在辽阳的这种情形,宋钱度和李文昭也没有什么心思拜人见客,还是等等再说罢。

……

……

城中气氛压抑,除了各司照常办事,公安司仍然执行巡逻和缉拿盗匪,维持治安的任务之外,其余的一些正常的活动,几乎都是停止了。

慈幼局每逢年前总会组织一系列的募捐活动,同时会组织那些被收养的孤儿和敬养的老人们到街头演出,这种形式很受民间的欢迎,在此之前,除了一些卖大力丸的和跳财神的那老套的街头表演外,辽阳的民间娱乐十分枯燥乏味,由慈济局开始,民政司和军队都会组织大规模的会演,隔三岔五的出来演出,算是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