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444章

调教大明-第444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多艘吨位大小不一的战舰,加上三万多水手和战斗人员,加上三千多门火炮,这个实力,西班牙国王打算用三万人征服中国,中国他未必征服的了,不过征服中国沿海,在辽阳镇发展之前,应该是问题不大。

还好,英国人在万历十六年时已经和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决战过了,英国人出动近万人,采用长重炮远射的方式以舷侧横列炮击,西班牙人还是纵列炮击,用的是加农炮,两边的战术来说,明显英国人高出一筹,英国水手的操船能力,也在西班牙人之上。西班牙人还想着以撞击登船的方式来进行海战,但英国佬已经开始玩横队射击和远程火力压制……虽然这年头的火炮精度和射程仍然不足,但还是以更先进一步的战法把西班牙人给全歼了。

去年发生的事,辗转传到中国,对这样的事,朝廷中枢毫无反应,从皇帝到朝中所有的大佬,几乎无人知道此事,更不会有人体会到这其中的意义。

海上霸权的重要性,在这个农耕文明为主流的庞大帝国内,几乎是没有市场的。

哪怕是辽阳,亦是有不少人难以理解,将巨资投在舰队上是为什么?

漕运用船已经足够,一艘六千料的大船一次最少运数千石几十万斤粮,百来艘大船组成的船队,能轻松的将几十成船工和漕运卫所的四百万石的漕运任务给接过去,中国沿海已经没有成规模的海盗,广州的刘香老,颜思齐,还有后来赫赫有名,靠着装着前后炮位的福船和纵火船,用跳帮战术击败荷兰人的郑芝龙都还没有出现,海域太平无事,大明还有强大的地方控制能力,大群的海盗在倭寇之后没有出现的可能了,广州和福建维持着相当数量的水师,吨位不大,数量却是很多,总有几百艘之多。

这样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水师,当然令人不解。

惟功此时没有和人解释的心思,辽阳镇内他有绝对的权威,这就足够了。

“辽阳号”这个称呼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心,总之它是惟功内心深处的一个隐秘的角落中偶然迸发出来的灵光一现。

“这只是一个开始。”

当然只是一个开始。

辽阳舰是正经的四级战舰,现在的西方也没有一级舰,赫赫有名的海上君王号要到崇祯十年才造出来,花费四万磅巨资造出来的巨舰有近两千吨,炮位一百零四,长三十九米,宽十五米,水手八百多人,最大的火炮可发射六十磅的炮弹,堪称前所未有的巨舰重炮。

所谓船坚炮利,就是那个时候正式开始的吧。

现在欧洲最多的是二级舰和三级舰,数量也不多,大洋上漂泊四海到处征战的是以四五六级为多,辽阳这里,已经先后造出十七艘五级和六级舰,现在这艘四级舰的出现象征着辽阳造船业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高峰,用后世的话来说:可以下饺子了。

“这船,这船……”

须发皓然的王宗沐定定地看着海边,眼前的中左所船厂和港口倾注了这个老人的无数心血,漕运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王宗沐和石星在朝野的配合也是密不可分。

“敬老,”惟功对王宗沐也是很尊敬,这个老人用他的实际干劲使惟功觉得当初费心力请他过来是值得的,看着一脸复杂神色的王宗沐,惟功笑道:“这船如何?”

“有此一船,海内无敌矣。”王宗沐看着惟功,神色复杂的道:“少国公为什么要造这样的大船呢?”

王宗沐不是笨蛋,朝中的人看到这样的船不会想太多,他一下子就看出关键所在……这样的船造出几艘,想封锁朝廷的北方海面当然是很轻松的事,真正能叫朝廷寸板不能下海……当然,除非造几百艘,想封锁很大的海面以风帆战舰的机动力也蛮困难的。

但关键不在于此,关键在于战舰可以开到海口,沿江而上,轰击天津,威胁京城!

可以从长江入海口进入长江航道,轻松封锁长江,南北漕运,货物和人员交流,立刻宣告停止!

“敬老有所不知。”惟功道:“此船未来的世界,将会是倭国,吕宋,满刺加,现在这些地方已经被泰西所占或影响,要想贸易做大,就非得掌握航道,控制这一大片海域不可。”

“少国公已经够富啦。”王宗沐一年的养老银子是六千两,他把大半的钱寄回家里,留小半自己用,这会子说起来也是理不直,气不壮。

“呵呵,现在高层军官和文吏是分润了不少,但是中下层武官和普通的百姓,仍然不算极富。以我的想法,要家家户户都能沾光,这才是真正的治世。”

“大同么?”王宗沐微笑摇头,显然是不以为然。

他又道:“李贽在辽阳讲的,什么不以天下奉一人,山川河流,天下财富,当为天下人共有之,所谓新大同也……少国公,这要真的小心。”

“敬老……”惟功叫着王宗沐的别号,微笑着道:“李贽所言,抛却一切利害,你老不赞同么?”

“叫我不赞同的,就是抛却一切厉害啊……”

王宗沐眼中有明显的期冀和惶恐之色,越是老于宦途的人,越是知道,惟功他们眼前的道路,会有多么凶险。

“迟早会有那么一天。”惟功的话不多,态度却是十分坚定。

他又指了指辽阳号,微笑道:“最少海上功业,可以真的开始了。”

“但愿吧。但愿老夫能看到那一天。”王宗沐知道惟功向来有攻掠南洋的计划,不过他没想到,现在就可以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开始。

“对了。”在惟功离去的时候,王宗沐叫他,“这船多少银子造出来的?”

“这个数。”

惟功竖了一下巴掌,露出三根手指。

“嘿!”

显然不是三万两,而是三十万两,王宗沐嘿了一声,感觉到一阵悸动。这种档次的船和更高档次的,最少还得造成一两个分舰队才行,老头子似乎看到一座银山在海上飘浮着,一路驶向远方。

不过,他知道辽阳号和两艘五级战舰加上十几艘运输船的方向是哪里……是澎湖。

上个月,顺字行已经在澎湖修筑基地,大明在澎湖有少量驻军,是俞大猷当福建总兵官时派驻于此,有房间二百多间,驻军数百人不等,现在海夷倭寇被消灭,澎湖本岛人口不多,而且有不少原住名,唐人的诗中是称为“黑皮少年”,汉民渔民与之杂处,养蚌采珠,打鱼晒盐,人口不多,一共才数千人,加上就百来人规模的驻军,顺字行在澎湖说是建造往倭国的补给点,其实的用心,简直就是昭然若揭。

第636章 欲望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斩首要多,出击要猛,动手要狠……你们都是我一手栽培出来的,不要叫我这老头子失望!”

万历二年时,当时还是个山村少年的惟功曾经在酒楼上和杨达一起看过戚继光和李成梁的会面。

一晃十五年多的时光匆忙而过,李成梁已经垂垂老矣。

其实他的身体并不差,腰背仍然挺直,不象当时一般过了六十年纪的老人很快就会弯腰驼背,他今年六十三岁,历史上李成梁活到了九十岁,嘉靖五年的生人,一直做总兵作到万历三十六年,这是漫长的岁月,辽镇一镇几乎被他一人掌握了半个世纪,在这个时候,李成梁仍然站立的如一杆标枪,两手仍然有力,两眼有神,耳聪目明,长年的戎马生涯使得他的身体被锻炼的十分健康,强壮,他仍然能骑最烈的马,喝最烈的酒,挽三石强弓,策马奔驰百里,一整天不下马,仍然是腰背挺直。

衰老的,是他的精神,一种莫名的病毒侵蚀了李成梁的精神,戎马三十年,他已经疲惫了,他其实不愿打仗,也不愿征战厮杀,他只想做一个富家翁,安安稳稳的在家里享受财富带给他的享受而已。

这样的精气神,已经是衰颓到了极点,尽管李成梁的变化不大,但在众人眼里,确实已经是个老翁了。

“是,请大帅放心。”

李宁单膝跪下,手中持着一个描金大令。

普通的做战任务,不需要搞得这么隆重,今次却是对北虏的一次郑重其事的反击。

从万历九年速把亥死,到十年围沈战事,十一年到十七年,除了中间消停过一年之外,插汉部,喀尔喀,喀喇沁,朵颜三卫,黑石炭部,科尔沁部,敖曼部……图门汗,黄台吉,昆都,把儿兔,黑石炭,大小委正,卜言台周,以儿邓,暖兔,拱兔,小歹言,卜言兔……这么多部落首领,大大小小的北虏部落,一个接一个的轮流到辽镇的地界来涮经验。

辽镇,已经疲惫不堪了!

原本的时空中,辽镇要到万历十九年才获得决定性的失败,但在本时空中出现了辽阳镇这个对辽镇一点不帮手,相反辽镇还要牵扯大量精力来防备压制的对象,虽然两镇不可能直接交火,但小的摩擦这几年其实也没有断过,彼此的哨骑经常三不五时打上一架,死人也不是稀奇的事,原本是辽镇占优,彪悍的富有实战经验的骑士把辽阳压的死死的,不过这种情形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接着就是辽阳爆兵,大量的猎骑兵堪称最强劲的骑兵杀手,在拥有远近程火力的猎骑兵面前,辽镇的哨骑精锐就象是个笑话,一队猎骑兵能轻松撵走两三倍的哨骑,想对辽阳兵有什么胜迹,除非是在几倍于对方兵力的前提条件下……这已经绝不可能了,辽阳这些年一直在增兵,兵部的册子上还是当年的三万额兵,其实李成梁知道这绝不可能,但具体的数字他又查不出来,贸然上奏的话,没有真凭实据,朝廷根本不会加以理会。

两镇之间,彼此相仇的情形朝野俱知,辽镇想往辽阳身上泼脏水,也得拿出干货来才行,可干货么,凭辽阳的军情司的水准,有可能拿到手吗?

辽阳的骑兵已经把辽镇吃的死死的,偏辽镇还要维持老大的格局,李成梁也就只能硬挺着,除非有二十万人以上的入侵规模,朝廷会下旨叫辽阳准备,但每次该死的北虏打击的目标就是辽镇的地盘,从不深入,既然不关辽阳的事,辽阳也不会贸然出兵……这已经是一个死结,哪怕心志坚强如李成梁者,想到这样的事时也很有想哭的感觉。

对北虏的贸易还在暗中进行着,不过据李成梁有限的情报来源叫他知道,自己一年赚的这几十万,在惟功手里连零花钱也算不上……

有时候李成梁也很奇怪,这个少年大约是上天特别派来折磨他的罢?如果辽镇身侧没有辽阳这个怪物,他的生活会是怎样?想来一定比现在要愉快的多……

种种原因使得李成梁在万历十七年夏初的时候,决定放手一搏。

李宁带的只有三千人,但全部是家丁亲兵,全部披有铁甲,手中兵器也多半是精铁所制,每个将士都有十年以上的征战经验,李宁这个主将又是有大将之才,比起彪悍轻捷的李平胡和李兴等人,比起现在已经贪婪无度,不想作战的孙守廉等人,用李宁这个人选还是叫李成梁放心的。

其实如果李如松在,这个任务多半是李如松去干最合适。

李如松年纪已经过了三十五,正是经验和体力处于最顶峰的最佳结合点,他做战勇猛,敢打敢拼,又善于审时度势,对战场的感觉很好,缺点当然也有,而且很致命,不过做父亲的,眼里肯定是只有儿子的优点。

可惜李如松不在,他还在宣府当总兵,一晃多年,李如松的宣府总兵做的有声有色,宣府对应的蒙古诸部经常被他搞上那么一搞,被李如松带着家丁打的灰头土脸,不象辽镇这里,已经处处失火。

李成梁已经在考虑,李宁这一仗打过之后,局面消停一些,自己可以奏请离职,然后请李家在朝中的人帮着活动,将李如松调任过来。

当然他也知道,没有特殊情况的话,父子相继很难,只能看辽东以后的局面发展,如果别人镇不住的话,李如松回来继任,把握还是很大的。

现在么,最关键的就是打好这一仗了。

“奋勇当先,小心为次。”

李宁出发前,李成梁最后的嘱咐就是这个,这一次出动的全部是精锐,蒙古人不动员三五万甲骑都不够看的。

这一战的目标是出镇夷堡,一路前驱,直捣东土默特部的板升地。

板升原是被掠汉人和自愿出长城的汉人与蒙古人的聚集点,地点是丰州滩,因为汉蒙杂居,汉人喜欢建筑木屋居住,所以这一块地方又称报申,拜牲,白尖等,用蒙古语解释过来就是房子,木屋,堡子的意思,在这里居住的原本是逃亡和被掠汉人为主,嘉靖年间,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部众抵丰州滩居住,将板升规模扩大,万历三年赐名为归化城。

俺答汗受封顺义王后,他以大青山为核心的统治区域,西部直抵甘肃青海地界的部众多半消停,也是处于弱势,在辽东,他的几个儿子统驭的部族渐渐和本部离心,这几年,东部土默特也建立了自己的板升,与兀良哈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还有插汉部,也就是察哈尔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