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326章

调教大明-第326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一句来说,历史的车轮滚滚转动了……

“你们知道,我俘虏过大明的副总兵曹簠,那是正经的钦差总兵,虽是副,但比不少挂名总兵和标下副总兵都尊贵的多。我把他带在河套深处,叫几百个披甲看押,总以为万无一失,却叫人救了去。”

黑石炭环顾众人,十分郑重地道:“救曹簠的人,是新任辽阳总兵张惟功的部下。”

“是他?”

“速把亥岂不也是他带着部下杀的?”

“这厮真是可恶之至,要不然我们先打他?”

“对,”把兔儿一心要报父仇,立刻大叫道:“先去打辽阳!”

“打辽阳就称了李成梁的心意了。”黑石炭冷然道:“我有探子在辽阳,广宁,也有在沈阳的,多方打探消息,得到不少内幕。现在辽镇已经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是李成梁派,他的人马多,兵多将广,根基深厚,一个是张惟功,他似乎是一条强龙,虽然面对着的是李成梁这样的强人,亦是能与他争斗,这人似乎有用不光的钱财,在辽阳大事兴作,修军屯,修城,修路,修军营,招兵,十分兴旺。”

“越是这样越要打他。”

“对,要打他。”黑石炭道:“但现在去打,他太弱小,我们打垮了他,李成梁就笑了。我们与李成梁争斗多年,死在他手中的族人不知凡已,这一两年,他要去对付女真人,我们应该先击开原,铁岭,沈阳,在这里重创他的实力,那个姓张的会趁虚而入,他的实力大了,两边会斗的更狠,这样不论我们打哪边,另外一边只会高兴,就算害怕明朝的朝廷责罚而出兵,也肯定只会敷衍了事,整个局面我们就主动了。”

黑石炭的意思,众人一下子便了解了。

先放着惟功不动,专打李成梁的地盘,待张惟功接手后,与李成梁分庭抗礼,蒙古人可以在两大势力中间,左右出击,这样看似培养出来一个新的势力,但实际上是辽镇的实力被一分为二了,怎么算都是蒙古人占便宜。

在此之前,李成梁是以全辽之力养骑兵,战法是蒙古兵来,则依仗边墙,城堡,城池来固守,出精骑直捣敌人身后,这个打法十分有效,反正多半的百姓和军户躲避在城中和堡垒里,少数倒霉的只要不上报,谁能知道?而对北虏的斩首反而是实打实的,上一次插汉部大举入侵海盖四州,兵锋已经抵达复州边境,可想而知南下多远,又有多少汉民被掠或是被杀,但朝廷知道的却是李成梁率精锐出击敌身后,斩首四百余级,又是一次大胜。

百姓的苦难,自然就无人上报,也不会有人当真。

所以对蒙古人来说,辽镇的实力一分为二,削弱李成梁,这是一个十分合理的战略思维。

图门先表示赞同,其余的众人也是一样,连急着报父仇的把兔儿也是没有话说。

只有朵颜部的代表迟疑着道:“那个张惟功师从的是蓟镇的戚继光,听我们在蓟镇的内线说,戚继光对他十分满意,认为这是一个能超越自己的人才……”

“戚继光的车营把你们吓成这样?”图门闻言大怒,知道朵颜部是害怕辽东再出一个戚继光,将地盘经营的滴水不漏,所以才有此语。

众多蒙古贵人也是开始指责,认为朵颜部将蒙古人的脸都丢光了。

戚继光手中也不过就是不到两万人的南兵,摆成的阵势又有多强,再说蒙古骑兵可以用不停地扯动战术来调动敌人,何必一定蠢到往人家的阵式上撞?

至于蓟镇的骑兵实力,连宣大也远远不如,因为宣大镇中有不少投效的蒙古人,人数很多,所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力量,蓟镇的北军根本不足一提,人数虽多,能战的数量很少。

朵颜部在众人的指责声中,只能将头埋下,他心里也是后悔,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候说扫兴的话,至于他们部落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估计以后也很难翻身,在这个时候,连他自己,都是开始埋怨起董狐狸了。

“好了!”图门出了口恶气,举起酒碗,豪迈道:“这两年内,大家先练兵,积攒力量,李成梁要打女真人,叫他去打,我们在后冷眼看着,等时机一到,我们便大举出兵,轮流攻击,一定要打的辽镇不敢用我们儿郎的首级去给明国皇帝邀功为止!”

“干杯!”

众人如狼群一般的嚎叫起来。

……

……

“恺阳,我想这里还需要打一眼深井……”

“子先,按我们的计算,每三十亩一眼井是必须的,至于是否在这里,还要再看看。”

“嗯,最好用尺来计量一下,做到精确才好。”

“对,对喽。”

两个有正经功名的人蹲在田埂,两手全是黑泥,身上也沾染了不少田土,但神情却是怡然自得,根本不以为意。

徐光启,万历十年年初来投效,入参随室后就自请协助屯田司工作,两个月后成为正经的屯田司的人,并且地位扶摇直上,和他同期入参随室的,到现在还刚刚摸清状况的不在少数,他已经迅速进入状态,并且担任实职,而且和孙承宗这个上司以表字相称,成为十分亲热的好朋友了。

时交三月,天气开始和暖,草木复苏,在这个时候,全辽阳镇到处都是一派热闹之极的景象,几乎是每一处都在兴工建造,屯务司当然也不会例外,这一日是水利处和渔农两处联合办公,给屯堡第四堡的大片农田规划水利和渔业所需水源。

辽阳四周虽然是平原,而且土地肥沃,但缺点是水流不够多,不够密集。对徐光启这种抬脚就见河的江南人来说,这里放眼看去,可能数里,十里不见一条河流,这对辽东人来说不奇怪,对走上半里路能过三四条河的江南人来说,就感觉很不同了。

河流不够多,引水渠工程就不可或缺。

在两个专家和一群技术人员商量事情的时候,杜忠和一群壮劳力手中拿着各种工具,老老实实的在一边等着。

有一些好奇心重的就跑到屯务处人员的近处,蹲在田埂上听他们在议论什么,嘴巴都张的老大,象一只只大花蛤蟆。

杜忠戴着折上巾,穿着短袄,裤腿往上捋起来不少,好在三月的天不算太冷,他只是偶而用手搓一下两腿便可以了。

田埂的一头还摆着热水,各人做完活计,用热水敷一下脚,有人想用酒,却被否决了,冷天做活计,喝了酒体内热能流失更快,酒劲过去就更冷了。

以往三月的时候,正是农闲时节,没有人会上田,也没甚人走亲戚,整个官道和田地里都是寂寂无人,大家都在家里,或是在各个大庙那里听戏看曲,凑热闹,城外是断然无甚人经过的。

这会子却是不同,杜忠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一群群的人影,这一片屯堡田地有好几千亩,预计要挖好几条引水沟,将几里外的水引过来,实在引不过来的,每三十亩左右要打一眼井,用那个孙大人的话来说,还好辽中这里虽然河流不多,但并不缺水,深井好打的很,若是换了宣大那里,这些年年年干旱,河水断流不在少数,打井也难,需得打几十米深的井水才能引上水来。

众人听的时候,只是咋舌,杜忠心里也暗暗惊奇,不过他的心里总有一些烦忧,叫他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在这些事里头。

在左手侧是一大片的养殖区,鸡,都是成群的养,以前没有人见过,那鸡舍里密密麻麻养的鸡叫人看了嘴都合不拢……就没有人这样养鸡的,各家养鸡,最多一群,两三只公鸡,十来只母鸡,最多养个百来只,放在村头村尾,叫它自己找草吃,找虫,当然也要人喂些粗粮,这鸡便是自己能慢慢长大,母鸡产蛋,公鸡能吃,只要稍微勤快些的人就好歹会养一群鸡在家里,缓急之时,可以救命。

但这样一养是好几万只的鸡场,在杜忠头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是情不自禁的张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拢,那天一起观看的人,俱是如此。

那些芦花鸡,一个个意态闲适,在鸡场中聚群踱步,大花公鸡意态骄傲,在母鸡群中来回奔走着,每个鸡舍前有一排排的木槽,有放着清水的,也有放着食物的,这些鸡食水充足,生长的很快。

现在辽阳镇已经有六个营,就算全部没有满编,加上各独立千总部,骑兵总队,特科总队,人数已经有一万五千人之多,加上各司吏员过千人,各屯堡中人也要自用,所以鸡场还在不断的扩大着,每一次杜忠来,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总是如第一次见到时的情形,一般无二。

第468章 堡内

除了鸡场之外,还有猪场,牛栏,只有羊群是放养的,一群群百只左右,在屯堡周围的荒地里来回的放着,还有马群,辽阳镇不只是买马,也开始自己放马养马,只是规模还很小。

牛,羊,马,都吃苜蓿,这种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还能肥力,每个屯堡都种植了不少,辽阳镇还鼓励没有入屯堡的军户们种植,所以苜蓿的产量节节攀升。喂养牧畜是足够用了。

每个屯堡,可以养鸡数万只,猪过千头,牛过百头,羊数百,马过百,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屯堡已经由二百户增长到四百户,只是平均每户丁由四口的限制改为有丁三口就可,加上可劳作的妇人,每屯堡中人可以负担起这些劳作,也并不感觉太过沉重。

只是这样的方式,与以前种地半年忙半年闲的节奏不同,如果不是按月拿银子分粮食,相信很多人难以坚持下去。

第一堡和第四堡选址相近,在这一大片区域有大量无主的土地,这是林家和被消灭的各家的土地,新上任的指挥使和都司官员根本不敢染指此处,每堡相接,在水源利用和人力协调上就更容易了,只有在这片的十五万亩土地全部利用完毕,最少要修成十五个以上的屯堡,屯务司才会开始在辽阳往甜水井站的一侧开始大量修筑屯堡,一直到往沈阳的官道为止。

在他们的身后,就是刚刚修筑成功的第四堡,绵延三里长的堡墙是一丈高的青石为基,然后夯土为墙,再浆青砖为墙面,修城堞,高三丈,有箭孔,火铳口,放置虎蹲炮和盏口炮,神机箭等各种从辽阳城墙上取下来的火器,当然还有佛郎机炮。

辽阳光是佛郎机炮就有一千多门,惟功不打算留下一门,全部分配给辽阳四周乃至辽南地方绵延开去的各屯堡,用为屯堡的守备力量。

他当然考虑过北虏入侵,屯堡到冬季已经开始训练农兵,加上城防设施,对北虏这种毫无攻城能力的蛮夷来说,这样已经足够。

“好了,今日到此为止……”

接近午时,从辽阳城中出来的劳力脸上都露出疲惫之色,杜忠这样带队的人都是累得不行了。

自从辽阳城中被辽阳镇所掌握之后,原本的百户千户已经彻底崩坏了,估计连各指挥自己都弄不清下属的百户在哪里,城外是军户们几乎全部要加入屯堡体系,只有民户加入的少,而城中的情形更为混乱,几乎已经找不到一个聚集在一起的百户了。

杜忠的百户就是如此,现在是三成在屯堡,三成在城中散居,为辽阳镇效力,还有三成参了军,搬到了军属聚集区居住。

辽阳镇的军队福利太好了,虽然月俸是一两八,与屯堡相同,还不如船厂的木工,但胜在福利体系齐全,几乎什么都是免费发放,这么一算,当兵还是很合算。

而且军中考核合格的话,可以升级,现在已经推出一等兵到三等兵,再到军士,军士长的等级,升一级,军饷便上去一些,家属的福利待遇就跟着上去,这是辽阳镇研究最近各屯堡和工厂的平均收入后,对军队的又一次刺激。

这样一来,愿意当兵的人便多了起来,说实在的,杜忠都动了心。

只是他老杜家现在只剩下一个杜礼,年少不知事,杜忠实在不能放心,所以他干脆以百户的身份到建筑司效力,因为有官身,成了一个杂工队的头目,领着一队五十人的壮丁,哪里需要,便到哪里施工,去年腊月,还到金州出了一次差,帮助修筑金州千总部军营,修好回家时已经快过年了。

今日的活计是做完了,因为是高强度的劳作,虽然只是一上午,每个人都疲惫欲死,在屯务司的小吏手中领了对牌的一面,回城的时候,可以到建筑司领取这一日的报酬,下午可以在家休息,如果感觉体能恢复的话,也可以参加别的杂工队,继续赚钱。

杜忠排在队列最前,感觉体能一点点地恢复着。他体格原本比一般的军户要壮实的多,毕竟是一个六品百户,日子不象普通军户那般难过,如果他善于逢迎,甚至还可以每日酒肉不断,只是要拼命压榨属下的军户而已,他没有那么做,所以家境十分普通。

在整个辽东都司几百个百户里,象他这样的百户也是为数不少,甚至在城外的百户中,有一些穿着六品官袍的人弄到吃不饱饭,亦非没有可能。

到了屯堡门前,有一个小吏在负责登记统算,看到杜忠过来,便是笑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