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266章

调教大明-第266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种叫人感受分明的威严气息,哪怕就是穿着这样的寻常军服,也是能叫人清楚地感受到,眼前这位青年的身份和崇高地位。

以李佑来说,平时多是和本百户的百户杜忠打交道,身份上几乎感觉不到什么差距,杜忠也不喜欢拿权势压人,何况现在百户根本也不算什么了。

然后就是林绍忠这样的五品千户,那就十分凶横,处处拿大,摆官威,再往上,就是本卫的指挥佥事,同知,指挥使大人们,他们出行,不论是骑马还是坐车,都有一个小队的仪从,远远喝道,将闲人赶来,根本看不清楚模样和长相,再往上的都司衙门的大人们,就更加不可能见得着。

象惟功这种身份的大人物,以前他们只能在戏文上看到,哪里敢想象,自己会亲眼看到国公。

“大帅,这事是我带的头,朱尚骏说得没错。”郭宇被惟功的眼随便一看,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他差点说不出话来,这个平时胆大包天的家伙,终于一下子老实了下来。

“大帅,我等亦有责任。”张猪儿当然也不会承认是自己带头,不过肯定也要帮郭宇分担一部分压力。

朱尚骏和麻登云也都自认有责任,请惟功对他们加以处罚。

“罚你们什么?”

惟功走下台阶,拍了拍郭宇的肩膀,笑道:“你是好样的。”

“大帅?”郭宇身子一阵颤抖,感觉无比的激动。

惟功没理他,又向张猪儿三人道:“你们都是好样的。路遇横暴,不以对方身份而踌躇迟疑,毅然出手,不顾后果,我这个人,别的不敢说,如果当时也在的话,估计会是我们五个人一起动手了。”

听到这样的话,庭院之中,仪门内外,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郭宇涕泪交加,虽然在此之前就觉得大帅会撑腰,但毕竟心中忐忑不安……刚到辽阳,一切还没有着手进行,上来就将地头蛇得罪了一大片,大帅为了息事宁人,虽不大可能将自己几人交出去任人处置,但每人打上几十军棍,向人聊作交代,这也是很可能的。

而内部军纪记过,影响前途,这可能都是此事带来的后果……不料想惟功根本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便将此事扛了下来。

在这一瞬间,不论是郭宇,或是张猪儿几人,又或是在场的其余人等,都有为惟功去死而绝不犹豫的情感波动。

宋尧愈等人,在仪门后微笑,大帅的驭下之道,更加的炉火纯青了。

“你们回去吧,通事局按战场立功给他们记功。”

“是,大帅。”

一个通事局军令处的官员在不远处答应着,并且立刻准备记功入档。

“多谢大帅!”

郭宇等人军靴碰在一起,右手成拳,横在胸前,神情十分郑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大人,属下还有事禀报。”

朱尚骏的脸上神情一直很轻松,大帅不会责罚,多半会给他们撑腰,这是他过来之前就有的判断,所以他虽然将郭黑子推出来,大家也不会怪他,而他在动手之前,更有深远的谋划,叫人觉得,这厮的脑子实在是太他娘的好使了。

用郭宇当时的说法,就是这厮不到军情局去干实在太可惜了。

“嗯?”

“属下请单独禀报。”

“好,到大堂来。”

仪门离大堂不远,也就几十步路,不过朱尚骏的身份想单独向惟功禀报事情,实在是有些僭越,他应该向自己的上司马世龙或陶安然报告,然后再由这两人向惟功禀报即可。

不过惟功此时欣赏这四个部下,想了一下,就给了朱尚骏这个面子。

在场的人,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朱尚骏这个纨绔活宝有什么花样,郭宇几人虽然知道,却也是绝不会说出口来的。

过不多时,两人又从大堂出来,朱尚骏如释重负,惟功脸上当然不会有什么表情,当然,别人不会知道,他对朱尚骏这个人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

“大帅,属下等告辞。”

“嗯,去吧……李宝,带他们回去。”

“是,大人。”

李宝答应一声,又是将四个活宝给列队带回。

现在各司各局都是以扇形驻扎在副总兵衙门四周,营房紧张,每日打扫工作不停,居住条件仍然十分恶劣,好在这样总比露天睡觉强得多,当年舍人营露天睡觉也是常有的事,训练,拉练,野营,现在条件差些不算什么。

骑兵第一司和第三司一部分现驻在长安堡和长定两堡,戒备两堡之间的漫长地域,同时预备迎接折返的赵雷一行。

步兵各司九成以上驻在城南,只有一成驻在北城,控制各城城门,就住在城楼子上。

南城各门,当然也换成辽阳镇兵轮流值守,最少在这几年之内,城防已经控制在惟功和其部下手中了。

随着李宝等人离开,王柱也告辞,他对惟功的处断十分心折,虽然他没有这样的魄力,但也是微笑着对惟功奉承了几句。

能叫这个老实厚道的人说几句奉承话,还是说明惟功的处断很得人心。

临行之前,王柱请示,李佑这一家人应当如何处理。

“大,大帅……不不,总爷,叩见总爷……”

听到王柱介绍自己一家,请示办法,李佑的膝盖又软了,他的浑家也是一样,抱着孩子,身子就往地上蹲下去。

“大嫂莫如此。”

惟功伸手将李家大嫂扶住,笑道:“你若向我行礼,传回京去,我能叫人笑死去。”

王柱见这一家人不解,便向他们解释道:“按我大明规矩,女子不必行跪礼。告诉你们,就是在皇宫里,都人们,也就是宫女,见着皇上也就是福一下就行了,寻常妇人,见着阁老,尚书,亦不须行礼的。”

李佑夫妇,在这辽阳长大,见着千户就得下跪行礼,也不曾有人和他们说过这样的道理,两人都面面相觑,不过也是知道,眼前这国公和总兵大人,十分和气,不要他们行礼了。

“你们的事,有一些麻烦。”

惟功此时瞥了大丫一眼,那丫头正巧也看他,两人对了下眼,大丫脸一红,将头扭了开去。

惟功心头也一跳,感觉她虽是军户家的女孩儿,亦是国色天香,而十六以上,感觉是凹凸有致,身材犹佳,他不禁想起李成瑛那丫头来,似乎在身材上,那丫头太吃亏了……

他摇摇头,将自己这种乱七八糟的心思撇开,只顺着自己思路又接着道:“现下送你们走,或是叫你们回原本的百户,都不大妥当。这样罢,你们一家,先在我这里住下,在这里,好歹不会有人为难你们的。”

眼下这事,明显将成为辽阳镇和辽阳都司的角力场,同时还牵涉到收地,建营房,城内城外都有很强烈的利益冲突,李佑一家已经在风口浪尖上,走是不行的,送回去怕是都活不过今晚。

有惟功这话,李佑一家深为感激,李佑此时知道这军镇的总爷们都不爱人跪下,当下深深一揖,代表家人道:“小人等全家,多谢总爷了!”

第381章 东虏

赵雷等人是从无敌门进的辽阳,守城门的是步兵第四司的人,一眼就看到了赵雷,当然,他们也认得李青。

就算这样,也认真检查,不肯轻纵,否则军法官就不会放过他们。

但当赵雷入城之后,守城门的队官还是行了一个军礼,笑着道:“赵把总,恭喜你这一次立了大功了。”

斩首虽未至三百,但也是近三百了,十年前都够告庙的资格了。而更要紧的,就是将曹簠等人救了回来,这功劳更大,简直是奇功。

深入草原千里,李成梁父子可能也会在大军吸引敌人主力,然后趁虚直捣,但如赵雷这样,在没有强援,身边全是敌军主力的情况下,毅然深入千里,还救回了这么多人,这个胆气魄力,还有强悍的战斗力,对与北虏战法的熟悉,真是缺一不可。

面对这个队官的好意,赵雷向来严刚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他以前的冷漠,主要还是在宣府为夜不收时的自保之道,在别的军镇,越是出挑优秀,则越可能成为别人的靶子和目标。

在前些年,曾经有一位副将表示要收赵雷为家丁,并且是家丁头目,只要他答应,立保千总。

但赵雷不愿改祖宗之姓,也不愿为了富贵成为别人家的奴才,这事情就是搁了下来。

到辽阳镇后,他有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个军镇,他如鱼得水,并且受惟功大帅的器重,受到同僚的尊敬,这个军镇,有真正的袍泽之情。

在这里,他可以展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了。

相比还算严肃的赵雷,李青就显得轻松多了。

面对守城军士的欢呼,李青不停的行着军礼,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这一次的任务,完成的十分出色,他的心中,当然也是十分的轻松。

队伍穿过无敌门之后,在东侧的自在州里,有不少穿着夷人服饰的女真人在城中居住,他们看到队伍,也是显露出关切的目光。

其实辽阳城中的女真人,归化最少也几十年了,最近这几十年来,很少有大股的女真部落被放到辽阳,在这里居住的,甚至有百年以上。

不过除了少数人之外,多半的女真人仍然是剃光了大半颗脑袋,留一小撮辫子,要以辫子能穿过铜钱的钱眼作准,身上穿的皮袄裁剪的十分紧凑,袖子短而尖,这是标准的东虏打扮,与北虏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北虏蒙古,东虏女真,这是朝廷在东北到西北,万里疆域的两大祸患。不过近几十年来,女真没有国初时闹腾的厉害,朝廷的侧重心,已经近乎完全的转移到北虏身上了。

只有辽阳镇的人,在长期的教育之下,对东虏没有丝毫的放松警惕。

不论是按地域分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还是野人女真,又或是按部落的过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包括当年建立金朝的完颜部在内,都不可以小视。

论骑射,东虏的骑术比北虏差不多,而射术还犹在北虏之上,论悍勇,生存能力,坚韧不拔,东虏也在北虏之上。

要知道,东虏很多部落,包括建州卫在内都是从极北之地迁移过来,那里自然条件恶劣的叫人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到处是密林,几乎一年四季全在酷寒之中,冬天时在地上挖地窝子,蜷缩在里面,没有必要不出来,以打猎和捕鱼为生,经常生食,男子年五六岁就开始用软弓打猎,成年后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因为疾病和寒冷而死,妇人也是要承担很大的苦难,孩童生存率低的吓人,尽管这年代的农耕民族也不高,但这些极北苦寒地带的部落,从出生到成长,都是一个个鬼门关。

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出来的小部落,论心志之坚定,内地的农耕民族汉族,已经由祖先打下了东亚最大的地盘和最好的地盘,两个民族之间的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一个已经早就踏入文明,一个仍然是在最野蛮的状态之下。

在建州女真从通古斯迁移南下时,正好大明也是最强盛的时期,大明没有将这些来自远方的小部落挡在门外,或是将他们灭族,而是叫他们择地安顿下来,给他们生存的空间。

但这些部落落稳脚根之后,就已经张牙舞爪的不安份了,用惟功的话来说,这些异族,对好处是只嫌少,不嫌多的,因为未曾迈入文明的门槛,所以和野兽一样,也就是中山狼,对它再好,也是无用的。

事实也就是如此,建州部原本并不是中国的部落,和建立金朝的完颜部完全无关,他们和很多小部落一样,是从极北之地迁移过来,但一移过来刚立稳脚根,就开始骚扰大明的疆域,东宁卫的设立,就是因为这所谓的“女真”部落一直闹事,甚至有一段时间是大患。

特别是嘉靖年间的建州右卫,屡次侵入边墙,指挥一级的武官有五六人被害,从备御到把总,数十人遇害,官兵和百姓,遇害者不可胜数。

为首者,便是建州右卫的世袭指挥王杲。

此人也算是枭雄,除了自己的右卫,还囊括了左卫等沿河的部落,实力强劲,曾经攻到辽阳附近,沈阳,抚顺,开原,屡受其害,明朝边将官员苦其久矣。

嘉靖晚年,此人终于被擒,被押送到京师,凌迟处死,除了一大害。

但建州右卫残余势力犹存,左卫各部也都不是善茬,比如塔克世兄弟,青年时凭着祖上传下来的指挥大印和敕书,屡次攻击苏克素护河其余各部,统合势力,其兄弟诸人都轻捷彪悍,勇猛无比,射术不说,那是女真人的天生吃饭的本事,能穿重铠,持盾拿刀,在厮杀时,越过奔跑的奔牛,连跃九牛,不在话下。

这样的本事,不论是跳跃的能力,负重能力等等,都已经超过普通人的范畴,这样的身手,普通的明军上来几十,也只是给人送菜了。

女真人中,这样的轻捷彪悍之辈颇多,也是王杲等人横行数十年,甚至在建州右卫强盛时,泰宁和福余等蒙古各部,反过来要配合女真人的原因所在。

如此种种,都是惟功曾经苦口婆心,教导给辽阳镇官兵知道,叫他们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