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259章

调教大明-第259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诚,我要问你一件事。”笑过之后,惟功看向张用诚,目光直视,沉声道:“相比顺字行,你是更喜欢在这儿帮我料理军中事务么?”

“大人这话,属下不大明白。”

刚刚惟功对张用诚的态度就有些问题,现在又突兀问话,众人之中,与张用诚关系很好的陶希忠和钱文海等人,都是紧张起来。

“我没有别的意思。”惟功微笑道:“顺字行是我一手创立,以前没舍人营前,我就是顺字行,顺字行就是我。现在,一步步从舍人营走到辽阳镇,顺字行是我的,财物都是畅足供应,现在么,得做一个切割……你们明白了没有?”

“是,我们明白。”

顺字行给辽阳镇的帮助当然是隐性的,只有上次废立风波时,顺字行紧急用马车将舍人营从散居全城的状态集结在了一起,不过这些没有多少人说什么,毕竟在那种状态下,事急从权,惟功用自己商行的车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最要紧的,还是舍人营主力移镇,否则的话,惟功又是勋贵,又有利润惊人的商行,加上舍人营的一群虎狼,不要说申时行了,就是皇帝,张居正等一干大佬,怕是没有人能放心。

到得辽镇,顺字行的情报支持和钱财上的支持当然也是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往后的发展,最少在屯田等各方面,当以军镇的名义进行,顺字行的生意,与辽阳镇无关,这就是惟功所谓的切割。

“我懂了。”张用诚肃容道:“属下愿留军中,顺字行请大人择良材掌管。”

张用诚此前负责通事局,军令诸务都由他负责,侍从室成立后,他才少了不少庶务的压力,就算这样,肩膀上的担子也不轻,毕竟他是顺字行的大掌柜,顺字行的事情,他也要操心不少。

“顺字行的业务要扩展很多,未来几年之内,会有爆炸般的发展。”惟功以指叩桌,沉思良久之后,方道:“至于选代替你的人,一则缓急难寻,外人中可能会有比你强的,但忠诚上谁能和你比?我的意思,你只负责协调工作,将顺字行的业务,分成几个大区,每个区选一个区域的大掌柜,你只负责在最上层建立财务核算,业务督查,内务,纪律整肃等协调工作,这样你的担子要小很多……”说到这,他看向所有人,问道:“你们看怎么样?”

除了后来输诚的郭守约和王柱,在场的全部是顺字行出身,也曾经干过小伙计,大伙计,二柜,大掌柜,后来顺字行发展大了,虽然还叫掌柜,不过惟功渐渐引入经理和分部门的现代公司制度,顺字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但原本的这些元老级的却都是已经离开了。

周思进在这上头心思用的多,接话道:“黄广裕,李彦青,麻云,这几个是极出色的,还有张思根和任磊几个,栽培一下,都不坏!”

他说的这些个,都已经是大柜级别,这几年在惟功的刻意栽培下,确实是崭露头角,在此之前一直还由张用诚等人管着,如果照惟功说的新办法,分区之后,他们掌总,底下还有各部门的二柜协理,应该也能够顶的下来,甚至扩大规模,大大发展,也并不困难。

“我要问一下用诚。”惟功先对周思进说的人选表示赞同,这些人其实名字都是他取的,其中的优秀之士,能力他是心知肚明。他向张用诚道:“最近的几件事,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在我的谋划之中,顺字行也要投入巨大,你和我要交个底,至迟到年底,顺字行一共能替我腾挪出多少银子来?”

顺字行除了京城的物流业务之外,更是远到蓟镇和宣府,辽镇,南到保定,天津,但更西北的大同和延绥各镇,更往南的山东,河南,这些地方就闯不过去了。

在大明,生意不是生意,是权和势,能到宣府是马帅的脸面,到辽镇是先和祖家搭的桥,在蓟镇,是和吴氏兄弟的交往还有戚继光的面子,在保定和天津……这里原本就是京城勋贵圈的外延。

现在惟功的核心势力已经抵达辽阳,顺字行势力往辽南和辽中辽东一带延伸是必然之事,倒是辽西这一块,祖家李家势力根深蒂固,顺字行也就继续做做转运生意也就罢了。

“咱们顺字行现在京里有九家分店,往宣府一路是三家,蓟镇是五家,天津一家,保定一家,辽镇这里是三家,一共是二十二个分店。”

提起顺字行的一切,张用诚是信口而谈,没有半分滞碍,说明一切都已经烂熟于心。

“每店用掌柜一人,二柜三到五人,护卫、仓库、发货、收货、制造、人力、庶务等一共十一个部门,分柜各一,然后是各部门的大小伙计,每店从二百人到五百人不等,其中崇文门店人数最多,光是制造部门就有近五百人,护卫也有两个局二百来人。”

用人多,代表收益就多,崇文门店为什么有这么多伙计,是因为赵士桢在那里主持建造,光是马车一项,就是日夜不停的建造,在明后年,预计不仅要造顺字行自用的大型客用和货用马车,还开始建造小型的自用马车,分为平民与豪奢若干档次,这也是很来钱的地方,至于人货物流,京师里已经没有了脚行,所有的粮食生意也是由顺字行包干,这都是利润极大的地方,加上转运东北土货至京和保定等地,也是利润颇丰。

只是南货生意,还有当铺,钱庄,银号,当初与张四维彼此各让一步,这些生意,顺字行的规模始终不大。

不过后来晋党又阴了惟功一把,过去的协议,大可不算。

退一步来说,就算协议还在,也不过是用来撕毁罢了。

“现在是四月,去年的财报大家想来还有印象……万历八年一年,全部分店收入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这是除去所有的伙计工钱,赏银,营造费用的纯利。今年来说,四个月下来,已经有五十万,超过去年是板上钉钉之事。不过,现在库中的存银,却只有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这个数字,随时可用。到年底,才会有超过百万之谱。”

第371章 争抢

“差这么多?”

“当然差这么多……”张用诚面色不变,继续道:“在场各位,去年平均拿的赏银是一千到两千之间,各司把总以下到局副百总以上,一年总在百两以上。另外置装费,武器、战马,还有大人贴补的盐菜银子,你们猜就是多少?”

不消人接口,张用诚就直接道:“光是盐菜银子一项,一般的边军以一堡四百多人计,一年是一千两出头,我们一个局一年的盐菜银子是一万多两。嗯,五百来号人,一年就是吃这么多……你们可真够能吃的。”

众人尽皆绝倒,然后大笑起来。

当初舍人营一个局是一百二十五人,然后各局还有直属部门,四个局为一司,每司定额当然就超过五百人了,这和戚继光一个司才不到九百人的编制大为不同。

这也是为了方便骑兵编成,一个局就等于一个骑兵连,四个局等于两个骑兵中队,以四个骑兵中队可以编成一个骑兵团,也就是两个千总部,正好就是一个营……中外的兵力编制,其实在明朝到清季中叶之前,有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交战面阵的展开,队形的控制,战场上的微调等等,到明末时,还得加上火力的输出运用。一直到清,西方在火器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除了队列和输出之外,白刃格斗,士兵的训练,相辅相成,一直是渠道上升。

明军却是走了弯路,在惟功这里,预计肯定会把弯路给扳回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乖乖,真是厉害。”

“想不到我们光是吃就用这么多?”

“这还多?我倒觉得伙食银子还能再加一些,辽东这里比京城苦的多,在京城时,大家有假,时不时地回家还打打牙祭……不过老实说回家也吃的不老好,不过比在营里的菜色要丰富的多。”

一个司一年一万多两伙食费,这钱在九边任何一镇都骇人听闻,但其实细算起来,盐和菜,柴薪,都算在内,平均每个士兵一年是二十两的伙食费用,去除掉相关杂费用,也就是十来两的肉食摄入,按大明十斤猪肉一两八钱到二两的价格来计算,每个士兵一年的肉食一百斤上下,一百斤去除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一天的肉食也就很有限了。

这是最低标准,当然,猪肉几乎是最便宜的肉食,比牛羊肉要便宜的多,特别是明朝表面上还是禁止杀牛的,肉食的选择余地并不大,鸡肉倒是便宜,一只肥鸡才四分银子,四两银子够买一百只的,可是这年头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鸡都是散养的土鸡,营养价值和口感超棒,但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大规模购买。

很多穿越小说,上来就能保障士兵一天多少的肉食摄入,有时候是太想当然了。

舍人营以前的肉食保障,当然是仰赖京城这样特殊的存在。京师一年输入的羊就在几十万口之多,猪当然也是足够,只要有银子,可以大量供应,辽阳这样的地方,后勤方面的人已经开始挠头,四千多人,每人每天三两的肉食必须保证,这是训练的最低摄入标准,油,主食,肉,鸡蛋,缺一不可。没有这些,当年的舍人营和现在的辽阳镇的艰苦训练就无从谈起。但一下子这个镇城每天要提供这么多主副食品,就算粮食是朝廷拨给,但盐,油,鸡蛋,肉,都要购买,这会对辽阳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是全镇扩充到几万人的规模,估计辽阳镇的其它人就吃不上这些东西了。

三四十万的银子,换成别的军镇总兵,怕是能乐晕过去。纵是李成梁这样身家巨万的主,银子也不是好来的,李家有几万亩地,加上和蒙古人做走私贸易……就是把内地的好东西,比如茶叶,粮食,也卖一些药材和生铁一类的违禁物品,不从关口,直接与蒙古人走私贸易,这样当然就是一本万利,一年估计几十万银子能到手。李成梁到九十才死,李家的家财肯定在千万以上了,不过没有守住家业的人,辽东失陷,广宁都落入了建奴之手,土地家奴烟消云散,浮财也就有限的紧了。

别的军镇,蓟镇是朝廷包养,宣大也是重镇,延绥,固原,这些军镇,当地的卫所每年还要上交子粒银,地方贫苦,收入出息有限,粮食要外送,穷的鸟不拉屎,要是有这么一大笔银子拨过去,怕是乐的总兵官屁滚尿流。

但在辽阳镇来说,这银子真不够使。

“除了日常开销,每月需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外,军需局的报告上说的很清楚,头三月,最少要五万银子才够开发。”

张用诚看看周思进,笑道:“思进你自己说吧。”

如果说通事局是辽阳镇现在的大脑,那么原本的军技局和后勤局加起来,就是辽阳镇的肠胃。原本的军技和后勤两局合并,成为军需局,后勤保障,物资管理,赏银军饷发放,军械制造和维修,都在军需局下负责。

负责人是周思进,除了军需局外,负责军训局的周晋材,参谋局的陶希忠,军法局的钱文海,通事局张用诚,已经决定,这些主管,一律不必再兼领一司,而是专门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军事训练参谋业务细化后的必然之事,钱文海和周思进等人都很容易接受现在的角色,只有周晋材还有点想不通,他还是想带兵打仗,惟功已经答应他,等将来寻找到合适的替手,就给他一个营去带,现在只能委屈他当辅助部门的主管了。

每局主管,都是标下参将的级别,这一次速把亥的战功下来,惟功准备抬举几个老弟兄为标下副将,马光远几个资历还差一些,暂且还是参将便是。

这么一来,朝廷的名爵在辽阳镇实在是太泛滥了,一个局百总都有保到四品武职的,别的军镇最少也得是带几百兵的千总才勉强够资格。一直得到明末崇祯年间,才会转为总兵多如狗的状况。

“日常训练,损耗极多,每日皆要补充,不然的话,库存支撑不久。另外,大人将来要募兵,人数在数万,不仅是兵器,还要有火器,另外还要有蹄铁,马鞍,工兵所用器械,马车,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匠人,不论是皮匠,铁匠,木匠,都是多多益善。军需局不趁现在选址,建窑,立房舍,难道等用时再着急?”

周思进看向众人,从容道:“五万,只是盖房子的费用,一块砖多少钱,匠人工钱,你们自己算算吧。”

“好家伙,这么大的窟窿……”周晋材叫一声,接着便也是说道:“军训这一块,光是衣服,每天都有磨损要更换的,小零碎就更不必提。肉食一定要有保障,误了这一块,谁的面子我也不给。”

“我们参谋局急需大量战马,每日绘测地形,记录在册,我现在不仅缺人,更缺马……总不能一直叫我们安步当车?”

“还是我们军需器械这一块缺口最大!”

“我们通事局要负责统筹,人手缺,资金也缺,将来招兵训练,我们要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