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18章

调教大明-第118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身上,失血不多是不可能的。

而且麻烦不仅如此,这个时代火器的伤害几乎就是致命的,刀枪剑戟的伤害虽然可能一击致命,也可能有破伤风的风险,但只要处理及时,挽回性命的可能还是不小的。但火药喷溅射中的伤害还有火药和铅弹的毒性带来的炎症,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必死的症候,中枪者将会拖延好几天,最终在严重的并发症中痛苦万分的死去。

王国峰能活下来的机会,太小了。

但只要有一线之时,就绝不能放弃!

在傍晚的京城大街上,几乎有数万人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穿着麒麟服的少年高品武官,马前横抱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少年,两人身上的衣襟都是被血染透了,少年武官神色漠然而眼神中带着决绝与愤怒的神采,这一幕,在所见者的眼中显示着罕见的色彩,经久不去。

等惟功一路赶回舍人营,周晋材等人都是闻讯赶来,看到王国峰的模样,众人都是为之色变。

“召所有的军医来,取铅子,清洗伤处,止血,消毒!”

和明军从不注重战场医治的态度完全不同,惟功对军医的培养是下了大功夫的,京师原本也是一个名医聚集的地方,找到真正有方术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外科医生也不是难事……中医也是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诸科,只是理论知识和体系划分不清,又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在西医完整的体系之下被打的节节败退,但最少在这个时代,庸医虽多,也是能找到一些有高超水平的中医。

至于将中医中适用于军队的那部份去芜存菁,慢慢发展到有早期科学体系,最少在成药和处置外伤办法上形成固定体系的程度,还是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军医官胡文和与几个助手很快赶到了,看到王国峰的伤势,所有军医都是神色凝重,外伤其实好办,怕的就是消毒和感染发炎这一块。

在没有青霉素的时代,不论哪个医疗体系都最怕的这个!

“上次大人说过蜂蜜可以消毒,我们打算用这个试试。”

在对王国峰进行处理和包扎之后,看着已经昏昏沉沉睡过去的王国峰,胡文和淡淡地道:“有没有效,只能再看。”

他们在外伤止血和正骨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但对这种火器创伤,确实是没有太大的把握。

至于惟功说的蜂蜜能消毒,也只能是试试看。

惟功自己也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他也只是记忆中隐约有这么一块,似乎是在某本小说中看到的,有没有效,真不好说。

他极疲惫的一挥手,道:“你们尽全力就行,尽人事,听天命吧。”

军医们退下之后,剩下来的就是一屋子阴沉沉的顺字行出身的军官们。

周晋材把玩着手中的火枪,脸色阴沉的能掐出水来。两支火铳都是火绳枪,长长的铳管,打磨平滑的枪护木,火门,扳机,都是精铁所制,还有竹筒所制的装着火药,另有装着弹丸的竹筒。

闻讯赶来的赵士桢则是把玩着另外一支,他更内行,看了片刻就对惟功道:“这是戚帅仿倭寇所制的鸟铳,铳身全部是用闽铁所制成,护木打造平滑,‘鬼’和‘线门’都是打磨的十分光滑,火药和子弹都是按试验的来配给,药多则子化,药少则子无力,从国峰的伤处来看,这两个打铳的家伙都是正经的蓟镇兵,训练很好,用药给药都是十分精到准确。”

惟功闻言也是默然,他真没有想到,大明的火器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了,火铳和他小时候在农村见到的火药枪没有太多的差距了,只是那种老土枪是燧发枪,用火石代替了火绳,枪机配件更简化了一些,除此之外,就是火药的差距,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至于赵士桢说的倭寇,其实是汉人海商集团,真倭反而很少用火绳枪,虽然日本的火绳枪技术也很高超了,但真倭是用倭刀为主,因为真倭是流浪的破产武士为主,他们是不屑用这种农兵使的玩艺的。

所谓的“鬼”和“线门”,也就是火绳枪的扳机和火门,这是大明特有的说法,戚继光在得到先进的鸟铳样本后,很快就加以改良并且大量生产,比起国力来大明还是傲视天下的,戚继光的鸟铳全部用上等闽铁打造,工艺合格,在和持冷兵器的杀手队配合时,一百步用鸟铳手齐发,八十步用火箭,六十步用弓箭,用远程饱和打击后,步兵杀手队上前击溃敌人,百试不爽。

因为制作极多,而且蓟镇是一个拥兵十万人的大军镇,就算鸟铳是军国利器,花费大价钱的话,买通两个蓟镇的鸟铳手,并且带出两支铳来,并不算难事。

“也就一般般的货色。”

天才赵士桢对眼前这两支火枪并不持太高的正面评价,很不屑地道:“虽说用的东西不错,但打造的都是一般,也就勉强合用罢了。嗯,我最近正在考虑,造可以轮转的火铳,一人持铳,可以轮发五六次以上!”

“老兄,我倒以为你的想法并不对。”

惟功这种后世来的伪军史爱好者对火枪也是一知半解,不过不妨碍他教训赵士桢。

“要紧的是提高火药的功效,少药量而劲力大,轮发这工艺对你可能不难,但很难量产,对军镇的需求来说是浪费和不切实际。然后便是以规尺定下机床和打造时的标准,你看这两支铳,铳管标准不一,这就使得每个士兵还得根据自己的铳来试验放药量和打磨子弹,再有,零件太多,如果能简化铳身,打造起来就更省时省力。另外我觉得铳管太细长,这是为了增加装药量和推力,但也使弹丸太小,火铳不可能有太大的杀伤力,如果改进火药,增粗铳管,加大装药量和加大子弹,这种火铳,才是真正的军国利器。”

一番话说的赵士桢如痴如醉,他对火铳是一直很关注的,不然也不会成为改进鲁密铳和创作出迅雷铳的大家了,惟功的一席话,等于是给他指明了研发的方向,对他这样水平的大匠师来说,等于是成功就在眼前了,激动,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169章 庄子

“好罢!”

赵士桢很高兴地道:“回头我就开始照你所说的研制!”

“不急,”惟功冷然道:“火绳枪做的再好也就是火绳枪,有更好的东西,把握住火绳枪的方向,追求更进一步的成果,不是更好?”

“那是什么?”

“老朋友,不急,不急的。”

不管赵士桢怎么哀求,惟功就是不肯再说下去了,说到最后,他只摊手道:“十年之内,如果我能做到外镇的副将,掌握一路,统管大军,那时候我可以告诉你方向,并且提供给你一切所有的支持。现在,我不会说的。”

惟功对明朝火器的认识还是有一些的,大明不是不重视火器,也不会故步自封,从佛郎机炮到红夷大炮,一直是在学习,只要有好的,就拿来用,不会摆臭架子,也不会莫名其妙的自高自大。

但明军的火器使用太超前,一营编成,大半是火器部队,什么火铳,各式火炮,三眼铳,火箭,全部是火器,而且监督不力,火器质量又差,部队不重视白刃战个人武力的训练,也不练阵法,临阵时火器施放也不得法,最少在他掌握大军,使军队经过严格的白刃战和战阵训练之前,火器绝不会是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好吧!”赵士桢瞪眼道:“你得庆幸,这一次他们为了求必中,用的是霰弹,其实如果他们用六七钱中的铅丸,不仅国峰无幸,你现在也不会这么得意了!”

这厮说话倒也一点不避讳,好在在场的人也习惯了,众人只怒目瞪着赵士桢,倒也没有人跳出来抽他。

“我是很幸运。”

惟功沉吟着道:“晋材,再挑一些人,每次随我出门的人要加倍,军情处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情报,护卫人员要更精良,在我出行之前,杜绝道路上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

“是,大人。”

周晋材先答应下来,终于忍不住道:“大人,没有活口,能不能断定是谁做的?”

“当然。”惟功淡淡道:“朱岗与朱国器,舍此二人还能是谁?”

“会不会……”

周晋材的话没说完,但意思是很明白的,会不会是张惟贤父子?

“不会。”惟功道:“他们花了大价钱,把张惟贤推到了锦衣卫都指挥的位子上,将来加都督也是指日间事,公爵袭爵之前,也就是如此,就算是当上了英国公,也不过就是这样了。这个时候,他们怎么会派人来行刺,万一事败落人口实,不是自寻死路么。”

“那看来就是朱国器这狗贼了!”

“大人,剿了他吧!”

“这厮有千余核心部下,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啊。”

“他能找人行刺,咱们就不能?他用火铳,咱不用这下三滥玩意,咱们选几个好弓手,王乐亭和周老大,再挑几个,这厮每天都得出门,三十步内,五个第一等的弓手一轮就送他回他姥姥家!”

“对,这个办法好!”

“就这么干了!”

众人议论纷纷,情绪也是十分激动。这个小团体从成立到如今,还真的是头一回吃这么大的亏!王国峰不是普通人,是这个团体中的核心人物的一份子,五六百人的顺字行,人人习武读书,但不可能人人是尖子,而且不论是经商,读书,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综合起来,出挑的也就是现在成天在惟功身边的这不到二十人,稍差一些的也是精英人物,要么是旗总一级的武官,要么留在顺字行当掌柜,二柜,大伙计,象王国峰这样的核心人物,也是大家很喜爱的开心果似的小老弟,他遭遇这样的刺杀,甚至连大人也受了轻伤,这样的侮辱,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人都有不堪忍受之感。

“现在不能动。”惟功淡淡道:“人家挑的是好时候。”

一句话出来,众人都懂了。

每天晚上不仅是有文化课,也有历史,地理,当然还有时政分析,惟功不一定总是主讲,也会给大家自主讨论的时间,几年下来,虽然都是不到二十的人,但论起头脑清楚,恐怕一般的举人进士也不一定比的上。

现在张居正刚遭遇父丧,朝廷在夺情和丁忧两边摇摆着,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在这个时候生事,不一定有麻烦,但事情就不在掌控之内了。

“大人。”周晋材脸上肌肉扭动,狞声道:“时机到了,我们要把朱国器连根拔起。”

“这是自然。”惟功神色平静,眼中却是喷薄的怒火:“姑且待之!”

……

张惟贤走马上任有几天了,他其实还未满十八,但锦衣卫是皇帝亲军,上二十六卫军官的任命既不需要兵部认可,也不需要经过五军都督府,原本就是皇家直接任免。历朝皇帝,都会大量任命锦衣亲军指挥使,甚至是加都督衔的指挥使,至于都指挥以下的指挥,同知,还有千户,百户,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但加衔是加衔,比如常遇春的后人,开始并没有袭爵,皇家给常家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衔头,聊以抚慰,后来才赐给常家爵位,朝中宣力有年的大臣,不分文武,都可荫其子为百户官,遇有功劳,加升千户,指挥,这都是常见的事,勋戚之家,就更不稀奇了。

但带俸理事的都指挥,这在锦衣卫内是有实权的要职,非皇帝亲信不能任此职,更不会掌握实权。

万历在张惟贤父子的银弹攻势下彻底沦陷,同时张惟贤也是正经的勋贵子弟,任锦衣卫也是有传统的,现在的掌印指挥堂上官刘守有也是重臣之后,张惟贤这个勋贵子弟当然就更有资格掌握锦衣卫了。

上任伊始,刘守有就将南镇抚司划给他掌管,还有几个千户所也划给他直属,一下子就是将不少责任压在张惟贤的身上。

这种态度,看似刘守有对张惟贤十分欢迎,大力支持,其实也是将了这小子一军。

锦衣卫虽然势力在东厂之下,但组织结构完整,从小旗到总旗,再到百户千户,都是世袭下来的,大家各有势力地盘,很多时候,某个千户可能就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进而权势大炽。

在锦衣卫,不是说挂个都指挥的官衔,便可以压服一切!

至于南北镇抚司,原本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最多是接受堂上官的考核,镇抚虽然只是六品武职,但权势之大,远在普通的千户和指挥使之上,现在局面稍有不同,南镇抚司仍然是一个实权部门,镇抚官谭康三十余岁,精明强干,也是世家子,从一开始就与张惟贤摆出了绝不合作的姿态。

张惟贤的对策就是大撒银弹,他父子掌握国公府财权多年,张元德掌握着大量的财力,就算现在也没有被全部收回,给皇帝的礼单只是一小部份,断不至于这么一点贡物就把自己弄的精穷,他掌握的各千户所的千户官,百户,总旗,都是大撒银子,镇抚司里头的经历,吏目,办事的干事,校尉,反正不拘多少,见面就给,他带着的国公府的长随奴才,也是见人便塞钱,请吃酒,上任没多少日子,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