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疆 >

第258章

海疆-第258章

小说: 海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元首,还是国内的汉奸富得流油啊随便一个干过清廷知府的家伙,至少能超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来”

“啊?”林海疆一听陆伟的逻辑顿时满脸黑线,于是询问道:“那么你们是用什么标准判断的这些人的财产那?党卫军属于军事单位,在情报方面你们不比总部总部,但是抄拣的总额效果却远远超过他们?在这一点上你们党卫军做得确实非常的好,为帝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正在考虑对于党卫军设立几种新的勋章体系作为嘉奖之用,毕竟党卫军是帝国最为忠诚的部队,是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一点你们是当之无愧的”

得到了元首的肯定和表彰,尤其是特有的勋章系统更让陆伟激动不已,可以说当初陆伟带着整个帝国最为优秀的八百名政工干部开始遴选党卫军基层军官和士官的时候,在为期九个月的政训教育中,最后连陆伟都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极端狂热分子,现在帝国党卫军受到了元首的肯定,那就是对陆伟最高的褒奖了。

不过帝国终身党卫军元帅陆伟此刻还没想过他的身后事,那就是黑魔鬼的名字一直伴随了他整整一辈子,最后又落到了他的儿子、孙子身上,因为黑魔鬼的称谓,陆家的男人、女人都份外的孤单没有朋友,外人都对党卫军敬而远之,所以陆家的人都能够更加投入的工作,陆家代代都在帝国党卫军服役,对于帝国的忠诚一代更加胜过一代,当到了二十一世纪,帝国党卫军已经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规模也仅仅维持在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帝国政务院、参政二院曾经多次有人提议解散这支带给帝国巨大负面影响的军队,或者更换其它番号。

但是时任帝国大总统的林时飞翻开了帝国宪法的原件,竟然在帝国武装力量总纲之下关于帝国党卫军的内容中找到了一行手书字?

经查证这行字乃是帝国第一任元首林海疆亲笔所书,“彪悍人生不需要对弱者解释,一切真理皆在我大炮射程之内,欲解散帝国党卫军,需要帝国当届总统、总理、内阁、政务院、参政二院所有官员、议员全部自动辞职为启动程序,并强制解散所有在野党,由帝国复兴党党员进行公决投票。”

解散帝国党卫军就等于将帝国恢复**制度,扼杀掉那些视自己政治生命高于一切的政客们的生命一般,帝国党卫军成了帝国执政党和在野党特殊照顾呵护的一个存在,从撤销番号到反复讨论扩编。

不过此刻的陆伟的军衔还不过是中将待遇的总队长,陆伟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元帅?而且还是终身元帅,他也没想过自己的子孙中会出现几十位上将、中将,陆伟想得最多的就是帝国的敌人在哪里?他唯一的任务就是要让一切敢于和帝国对立的人吃不好睡不香,让他们噩梦连连,最终彻底根除。

不过对于自己如果判断满清遗老遗少和汉奸官员的财产问题上,陆伟还是让林海疆大吃一惊

因为陆伟直接告诉林海疆,他是以官员的管制就任的时间长短和职位高低来判断的,而其的标准就是那句一届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官都这么多,更何况是贪官乎?清廷还有清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贪官自然不需要客气,所有酷刑全部上一遍,不行就活埋、扒皮其家人,没那么多钱偷也好、借也好、强也好,必须缴纳足够,否则只有让其亲眼见着灭门发生,所以很多时候这个汉奸都是十分的自觉主动的,变卖房产、地契、四处筹借等等,除了最开始几个样板之外,其余的就真没有用党卫军行刑队费什么力,一群狗汉奸而已,饶他们活命已经是帝国的天大恩赐了,要我说直接都扒皮点天灯,以儆效尤才对,帝国对汉奸的政策太过仁慈和宽松。

对于陆伟的狂热林海疆有点无语,不过这种狂热是他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也就怨不得别人了,不过帝国已经给了下面一个秋后算账的整体印象,对此林海疆也是非常无奈的,毕竟在国家发展之初,将一切资源集中起来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对于很大一部分富人和中产阶级来说就是一种灾难,计划经济的就是一切国有化,否则林海疆哪里来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哪里来的资金用于拉动内需生产建设?

工业社会不同于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工业社会需要的是大力的开拓市场,倾销自己的产品,所以帝国需要的就是扩张,而对于已经形成了殖民模式的世界来说,扩张就意味着战争,所以林海疆决定在战争之前优先处理发展国内事务与经济,毕竟战争打得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华帝国虽然看上去武力彪悍,但是作为一个新生帝国来说,其的底子是非常薄弱的,仅仅为了让全国上下的民众吃饱饭,林海疆已经非常头疼了,大国自然有大国的难处,治理一个国家就等于在玩一个能力平衡的游戏,游戏的关键就是在于如何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将基础民众的利益始终当做帝国的利益,这一点就是林海疆唯一所坚持不懈的,他相信只要将大多数人的权益当做帝国自己前进的指引方向的话,那么帝国的总体施政方针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在科技方面林海疆一直都提倡给专家以应有的待遇,毕竟科技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不过对于有些所谓的社会问题专家、经济专家、民生专家等等一系列的所谓专家,一天到晚的总是给帝国这样那样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就成为了改变帝国施政基本含义的一种变相错误引导。

在林海疆看来就是一群祸国殃民骗钱不干人事的东西,对于这伙空谈者,林海疆的处理办法就是安排他们和那些野心勃勃成立政党的投机分子一起跟随第三十军和第四十军一起进入新疆,作为建设兵团下属的劳动教养大队的劳力,林海疆相信在新疆挖沙子对于这些人来说将是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空谈的危害。

1867年的5月对于中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来说都是一个另双方非常紧张的特殊敏感时期,林海疆在等待反击的时机,而俄国人也在积蓄力量,除了契科夫的新俄罗斯解放军可以肆无忌惮的四处活动之外,中华帝国的十二个军的兵力已经集结在了北海,现在中华帝国所占领的全部都是清廷从康熙年间陆续割让出去的土地,而进一步的大规模进攻,林海疆还需要等待一个契机。

第三百一十二章战云涌动

第三百一十二章战云涌动

国际政治很多时候都是极其微妙的,中华帝国因为废除了俄罗斯与清廷签订的一切条约,所以可以直接放手进攻占领,但是如果大规模的介入和武装入侵,中华帝国就要主要是否会将整个帝国置于欧洲的敌对面上,之前的几次战争都是因为欧洲对于东方的中华帝国估计严重不足所导致的战败灾难的发生。

现在中华帝国的军力已经近乎帝国的最大承受能力,也就是说中华帝国不能停止战争,一旦停止战争就需要大规模的裁军,因为中华帝国的军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如此庞大的军力,尤其是中华帝国还在夺个行省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又在北海随时准备与俄罗斯进行一场倾国之战。

中华帝国的行径在整个欧洲看来无疑是一群疯子,一个国家是陪不起中华帝国一起疯的,但是整个欧洲就玩得起了,林海疆自然不想做欧洲的公敌,他还期望能够从欧洲赚更多的钱,进行更加深入的贸易那。

1867年6月,中华帝国在北海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了十五个军又二个炮兵师三个炮兵旅,但是出乎林海疆意料之外的是俄罗斯方面竟然毫无动作?俄军的近五十万大军依旧驻扎在莫斯科,丝毫没有前往远东与中华帝国决战的架势?

对此林海疆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俄国人不知道他们动手越晚中华帝国在远东的根基就会越牢固吗?俄国人没动作,不代表林海疆也没有动作,在远东地区契科夫的新俄罗斯解放军已经挺进到了北海,张正将一份林海疆勾画过的地图递交给了契科夫,张正告诉契科夫道:“沿着季克西一直到阿尔泰山脉,包括坎察加半岛在内的土地中华帝国均要收回,而作为未来中华帝国与新俄罗斯帝国的边境线就定在了通古斯卡河流域,帝国的先遣军的一个师已经占领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你的军队在完成补充之后,就立即前往接收吧帝**队会帮助你固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但是帝**队不会主动进攻俄罗斯沙俄的军队,现在生产建设兵团正在快速修建通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铁路,帝国的北海将成为你坚实的大后方,你所要的一切武器、弹药、物资帝国将会绝不吝惜无条件的拨发给你。”

契科夫望着地图上的一条歪的不能在歪而且还扭扭曲曲的斜线简直是哭笑不得,这将意味着俄罗斯将彻底的失去几乎全部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俄国在两大洋的优势将会被彻底抵消,横跨欧亚两大州得俄罗斯帝国在亚洲的部分被林海疆一刀斩断,不过让契科夫欣慰的是林海疆虽然贪婪无比,但是还算是讲信用,起码在帮助自己对抗尼古拉一世的问题上还是守信用的,并没有因为得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就把自己当一块破抹布一般的丢弃。

有了根基的契科夫也有了相应的人口基数,中华帝国方面将整个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人口进行了强制性迁移,都迁往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与安家拉河流域,生产建设兵团也帮助俄国人建立规划大型的城市,随便在他们经过的地区进行探矿等活动,并在张正的指导下沿着额毕河修建一条堪称世界之最的大型防线,而契科夫则在忙于训练他的军队,有了人口有了青壮年,又有了中华帝国提供的武器和资金。

富裕起来的契科夫自然是四处招兵买马,并且开始着手组建他的执政班子,契科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大举动传到莫斯科急得尼古拉一世直翻白眼,不过尼古拉一世明白,现在的俄罗斯帝国是无法独立对付中华帝国与契科夫叛军的,所以俄罗斯需要召集反中华帝国的盟友共同筹谋,尼古拉一世很清楚,中华帝国有如一条巨毒的眼镜蛇一般,必须一击而中,如果打蛇不死,那么后果才可谓严重至极,对于中华帝国的报复,尼古拉一世想想都感觉不寒而栗。

尼古拉怎么也想不通,一个人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形态?派去游走英法的密使已经出发二个多月了,尼古拉一世在等英法的回信,因为中华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之间的盟约是相当的牢固,而且两国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要对付中华帝国,俄罗斯就存在东西两线作战的难题,如果一旦在俄军在西伯利亚陷入僵局,那么东线的德军会不会趁虚而入?要知道自从自己拒绝了俾斯麦上次扼制法国的建议之后,德意志就与俄国断绝了最后的关系,可以说俄国与德国直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战略层次的合作关系,尼古拉一世不愿意看到德意志的强大,因为俄国的主要利益在欧洲,要确保俄国在欧洲的主要利益之后,俄军才能对远东实施大规模的战略部署,远东一直都是俄国扩张的首选目标。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清国的腐朽和软弱,俄国已经习惯了从清国的手中掠夺财富和土地,但是现在不同了,同样属于肉食动物的中华帝国借着二次重创俄军的余威高歌猛进,不但占领了原来清国割让给俄国的土地,还战略了大量并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并且进行大量的移民建设?

更让尼古拉一世恼火的是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中华帝国在背后支持契科夫叛军,已经有情报表明契科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集中了三十万的军队,他们在接受中华帝国的军事援助要武装起三十万人?还要提供相应的后勤供给?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开支?而契科夫付出的仅仅是俄罗斯矿产的开发权?

对于契科夫的疯狂卖过行径,尼古拉一世从震惊到愤怒,在到完全的麻木,尤其是契科夫在中华帝国生产建设兵团的帮助下在沿着额毕河修建一条堪称世界之最的大型防线,自己的军队却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在肆意横行而无动于衷?

尼古拉一世付出清楚,他最为致命的威胁很可能来自于欧洲,天晓得德意志与中华帝国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密约?或许中华帝国的突然出兵远东对于正在疯狂扩军极不安分的德意志来说就是一个信号,所以在不解决德意志之前,尼古拉一世是无法集中全力在远东给予中华帝国致命一击的。

要知道这是一场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任何的犹豫和侥幸心理都是致命的,尤其中华帝国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他们前进到哪里,就将全部当地的俄国人都驱逐,然后大批的移民进行明目张胆的战略,同时更将铁路就新建到哪里,这种侵略方式是俄国人从所未见的,而且中华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