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阔凭鱼跃 >

第70章

海阔凭鱼跃-第70章

小说: 海阔凭鱼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派人去通知李俊设法延缓威盛军前部行程的同时,宋江与吴用商量着给那位大越国皇帝方腊写了一封密信,派可靠之人送去杭州。从心底讲,宋江是不愿自己的人马去与方腊作战的。一来是因为在当时各方的割据势力中,方腊原本还是颇有些英名的。与梁山水泊的替天行道一样,江南方腊也学着早年的王小波、李顺,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从铲奸除恶的角度讲,方腊在江南起初做的事情与水泊梁山并没有大的区别,只是方腊野心更大一些。攻州破府之后,方腊都设法把地盘巩固下来,逐步扩充自己的实力。

总的来讲,方腊也是个通情理的人,在绿林中威望颇高,对宋朝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对百姓疾苦也能放在心上。虽然前年在杭州立国称帝之后有所改变,但宋江依然心中敬重他是条汉子,所以不忍相残。二来是方腊手下高手能人很多,人马势力都非王庆、田虎可比,而且江浙一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如果梁山军真的与之交手,难免损兵折将。宋江实在不愿看到自己的弟兄再在这种内战中白白丢掉性命。如今在五大庄园中已经有一万多梁山的伤残老兵了,他们原本都是希望跟着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如今却是断手断脚的样子,让宋江想起来就心酸!所以宋江斟酌着修书给方腊,给他分析当前的形势,指出:江南一隅难敌全国,内战相残于民不利,劝他放弃抵抗,也归顺朝廷,与自己一道通过逐步清除天子身边的佞臣贼子,辅助国家强兵富民,抵御外侮,开拓疆土。

田虎也已经随着符德安南下了,所以,在委托欧阳德基将田虎留下来的那些不愿意归顺的山西义军带到远一些的大山里暂避一时之后,这几日宋江干脆把征集粮草、招募新兵的事情大多交给吴用和他的手下班子去做,自己除了对照地图浏览每日各地送来的情报(尤其是周边各国的情报)之外,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屋里思考下一步的全盘计划。

经过这几年的苦心经营,梁山系军队的实力比过去的任何时间都有大的改观,不仅部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武器装备和钱粮供应再也不会出现紧张,而且五大庄园和商业网络的建立使得梁山军早已突破原来的地域局限,势力广及大半个国家,预备役兵力多达将近十万,在水军船只和火器的运用上更是无出匹敌。

除了直接指挥的部队,其他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梁山名下以各地商号为基础的情报通信网在全国范围初步成型;在军界也开始有了河北和湖北两处可以引为盟友的支援;呼延将军已经主导河北的军事指挥权,这对今后的北伐作战非常有利;公孙先生在皇上身边的地位日益巩固,徽宗赵诘几乎对这位仙道言听计从,只是碍于局势,还不便让公孙胜操纵皇帝做些过分张扬的事情。

虽然以童贯为首的军界和以杨戬领衔的文官对于这支梁山降军还有着诸多的不信任,甚至是敌意,但接受招安以来,梁山军作出的功绩已经是不容泯灭的了。在百姓心目中,甚至在一部分官员心目中,对梁山人马的好感是越来越明显。

原来就与梁山与瓜葛的太师宿元景、山东节度使张叔夜自不必说,得到梁山暗中支持的李纲在朝中地位也升的很快,东京镇守使、新四大将门的代表人物之一宗泽也在重新回归金枪班列为殿值官的徐宁的影响下时常在枢密院替梁山出头,总的形式是一片大好啊!

尽管符德安在童贯的指使下,让自己暂时与梁山威盛军主力失去了直接的联系,但他相信梁山弟兄们是不会甘心听从他人调遣的,军师吴用在自己的授意下已经开始动手,在军中清除符德安的影响,如果不出偏差,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了,自己现在要做的只是提前准备好预案,静观事变。

果然,两天之后消息一个个的接踵而来:先是威盛军前部在渡过淮河后宿营时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武林高手的袭击,玉麒麟卢俊义也在混乱中受了伤。对此宋江倒没有太大的吃惊,他认为这是混江龙李俊在接到自己指示后采取的行动,卢俊义的受伤估计是借题发挥。

在此之后,相隔不到一天一向老成持重的吴用脸色很难看地送来了几份新的消息:第一份是关于;卢俊义的伤势,卢俊义的受伤是因为中了一柄飞刀,伤在右肩,虽然刀伤不是很严重,但事后发现飞刀上有毒。幸亏神医安道全正跟在前部军中,经过他的及时解救,卢俊义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不过短时间可能不会再上马战斗。

第二份情报是关于威盛军前部的新消息:卢俊义的受伤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威盛军都总管符德安的执意迅速南下,因此前部人马在大将杜预的指挥下继续快速行动,但在第二天又遭到方腊手下的袭击,杜预中箭落马,伤势严重!前部的南下步伐终于停了下来。

随后的第三份是威盛军都总管符德安的军令,经八百里快马送来,也十万火急地送到宋江的案头:前部因连遭袭击,目前已不得不停留在淮北固镇,威盛军本部也在淮北止住了前进的行程。命令宋江星夜南下,火速接掌前部兵马。

本来胸有成竹的宋江一时间有了些不安,他拿着几份消息连声询问吴用:“学究,难道这李俊疯了吗?用喂了毒的飞刀行刺卢员外!他想干什么?这是苦肉计吗?如果安神医不在前部,卢员外的姓名岂不是就此交待?”见状反而冷静下来的吴用拈着短须沉吟道:“不会吧?李俊虽然为人稍有乖张,但做起事来却一直是条理分明的,绝不会行如此危险之事。难道是事出有因,另有隐情?抑或有什么机缘巧合?”他抬起头来冲着宋江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原来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还是马上安排尽快南下为好。”宋江呼地吐出一口闷气点了点头。他立刻传令,把晋东南的事情悉数安排给留守长治的关胜,自己带着吴用、花荣、吕方、郭盛、孔明、孔亮快马加鞭南下淮河。

第一百零一章 避实就虚定机谋

七天后,宋江一行飞马赶到了威盛军本队驻扎的淮北固镇,风尘仆仆地来见大帅符德安。符德安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一见宋江的面便一把拉住:“宋将军,你怎么才来啊?快快,坐下说话!”全然没有一个月前在晋东南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了。

“宋将军,本军前部在淮南屡次遭到方逆暗算,两个先锋都遇刺受伤,两万人马群龙无首。本帅身边也没有多少可靠的得力之人,所以只得派朱仝赶过去暂时维持。不过依本帅看来,他也不是个统兵的帅才,全指望你来帮我一把了。”符德安拉住宋江的手热情非常。

宋江把符德安按到椅子上坐下,自己在旁边的交椅上侧身而坐:“大帅无须焦虑。末将在河东听说大帅的将令,即刻将手中事务全权委托给了关胜和彭冲两位将军,自己可是星夜南下赶来听用的。”他顿了一下,扫了一眼站在中军帐中的其他将领、亲兵。

符德安久在官场,自然领会其意,挥手让众人都退了出去。宋江起身凑到帅案前:“反正大帅已经委派朱仝前往前部,倒也可谓知人善任。那人虽不是上上之选,但做事情还是很稳妥的,料想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倒是大帅不妨就此冷静一下,想想下一步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抉择。”

符德安听了宋江前半段的奉承之词还是很受用的,但对最后一句有些不解。迎着对方疑惑的目光,宋江解释说:“末将近日仔细阅读过各路塘报,发现眼下正有一个能让大帅扬名军界,奇功一建的机会,不知大帅肯否听末将一述?”

符德安之所以连日催促大军加紧南下,就是为了在各路参与围剿的官军中脱颖而出,以显示他这个连立大功、正冉冉升起的将坛新星的用兵之道。没料到半路上的连番意外让他的计划从中夭折,本着焦虑万分的,猛然听了宋江这个过去曾帮着自己连受褒奖的福星又说出这么一段话,心中不由得早将原本的沮丧和焦虑全然忘却,两眼放出贪婪的精光:“什么机会?你快讲来。”

“大帅可知时下方逆的伪越国周边的战线态势?”宋江指着符德安案头卷着的地图问。“那是自然。”曾经在童贯身边充任多年参赞的符德安自然不会让下属诟病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识:“首先,湖北、淮北的官军正帮着京师禁军围攻江宁府,福建的官军攻温州,江西官军攻仙霞岭,三路大军压境,势不可当啊!所以我们也应该尽快加入战场,不然功劳就全被他人所得。”

宋江笑了笑:“真的是势不可当了?那还让我们威盛军急急忙忙地南下做什么?”见符德安为之一窘,宋江马上改换话题:“方腊有多少人马?如何分布,大帅可知?”曾经在童贯身边充任参赞多年的符德安自不会让下属诟病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识:“湖广、淮北的官军正协助京师禁军围攻江宁,福建官军攻温州,江西官军攻仙霞岭。三路大军齐头压境,势不可挡啊!”

宋江笑了笑:“既然已经是大兵压境,势不可挡,那还让我们急急忙忙的南下做什么?”见符德安面露窘色,他马上换了个话题:“方腊有多少人马,又是如何分布?”

符德安思索了一下:“方逆本有二十万人,估计现在还会再拼凑十几万吧。”“一点不错,”宋江接口说道:“据末将了解,方腊的二哥方夏统兵五万驻守江宁府,现又增加了常州兵二万,共是七万精兵;仙霞岭一路是方腊的大儿子方天庆镇守,手下有精兵两万,人虽不多,但有地利之险;温州那里原有精兵三万,最近又去了方天定带的两万人,凭福建那些官军势难取胜。这样看来,唯一可以有作为的就是长江一线了。”

符德安若有所思地说:“朝廷历年剿匪,多因为贼兵占据险要,且兵力增援调动的快,官军很难形成兵力上的优势,故而屡难奏功。此次是由枢相大人亲自居中调遣,全国兵马齐头并进,大可使贼兵首尾难顾,想必会有所不同。”

宋江摇摇头:“方腊据守的地形十分有利,或高山峻岭,或大海长江,只须把住几处险要,官军围剿料难得手。而且因多得地利之助,方腊可以将后方的兵力大胆地用来增援前线……”见符德安听得认真,宋江干脆扳着指头算起来:“二十万精兵,七万在江宁,五万在南线,两万在西线,剩下的不过五六万人;十几万新招募的兵卒,一部分增援了温州和仙霞岭,一部分还要驻守各地的州城府县,刻意用于机动的也不过数万人。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长江一带狠狠地搞他一下,吃住他江宁的七万精兵,方腊可就有大麻烦了!总不成他肯将防守杭州的精兵也放出来?其他地方的那些新兵没经过像样的训练,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符德安早已把地图展开,指头在上面不停地跟着宋江的言语指点着、移动着:“我们现在距离江宁府不过十日的路程,前部如果行动得快,四五天就能到达江北岸……”“大帅是在算我们如何将功劳送与他人吗?”宋江坐直了身子,微笑着问。

符德安一愣:“宋将军何出此言呢?”“江宁城下有官军约十万人,加上我们全军大约可以达到十四五万;方夏城中有七万人,后续可能还会得到增援,而且江宁城墙经历朝数百年的经营,城大墙坚,攻之不易。听说眼下在江宁指挥剿贼的是东京镇守使宗泽大人,而且还听说他与枢相大人有所不睦,那么对于您统领的这支威盛军料想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威盛军成军近一年来,在大帅的指挥之下屡立大功,已经引得各路官军侧目。我军现在这个样子去江宁,必被驱为先锋去攻打坚城,损兵折将在所难免。那样的话,大帅你的威名岂不是要毁于一旦?就算侥幸取胜,谁能保证功劳就会记在我等的头上?此举何异于为他人作嫁衣裳?宋某不才,斗胆请大帅三思。”

见符德安眉头紧锁,宋江知道这些话已经说道对方的心里去了,他趁热打铁:“大帅刚刚封疆进爵,眼下这些人马就是将来晋身的根本,大帅就愿意把这四万精兵教育他人作垫脚石?”

符德安眉毛猛地挑了两下:“宋将军可有何妙计教我?”“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眼下我军实力正是贼兵的两倍,当以分之。我们威盛军不去江宁凑热闹,而是去这里!”宋江起身走到他的身旁,用手指在地图上一划一点。符德安定睛一看,宋江手指划过扬州,直指向长江边上的一个地点——江阴。

第一百零二章 没羽箭受命北上

没羽箭张清近一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一方面两大船厂奉宋江哥哥的命令日夜加班地赶制大海船,物料资材上时不时便有人来汇报进展,索要支用,另一方面,随着福建官军奉旨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