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215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215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要打醒日本人,你丫别得意,爷的毒气也能毒死你们,甚至可以投到你们的皇宫。

傅作义和梁静斋的部队,在轰炸日本三天后,才开始再次攻击,而一天前,赵登禹的空降部队突袭哈尔滨郊外,端掉了731部队的老巢,同时缴获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在战后,买下了731部队主持人的性命,而全部被美国得到,美国为了存储这些资料,特别建造了一栋楼,楼的编号就是731。

空降师干掉了731后,立刻就地抵抗,而随即傅作义和梁静斋开始拼命往哈尔滨推进,分两个方向,不顾惜伤亡的狂飙突进,他们要是晚点到达,估计空降部队就歇菜了。

用了三天时间,他们终于推进到了哈尔滨,虽然还没打进哈尔滨城内,但是已经解救了空降部队,空降部队带着大量的资料胜利凯旋塞北,但是人数已经从空降时候的一万人。降低到了一千多人。

之后,傅梁两军,分两个方向,向哈尔滨发动总攻。

而其他方向上。高凤举的部队已经成功的占领了沈阳,在攻占沈阳的过程中,日军再也没敢肆意使用毒气,显然塞北军空袭的威慑已经显现出来了。塞北军在东北投入的部队,起码是日军的两倍,且全都是精锐,而日军却大部分是二线部队,很多都只是民兵实力。是日军从国内招募来的开拓团,很多都是孩子,年龄十三四岁而已。如此悬殊的对比下,只要常规作战。日军万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而轰炸了日本本土和旅顺大连军港后,尤其是沈阳被攻占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日军开始了大规模撤退的行动。首先是他们驻吉林部队,在留下一部分阻击兵力后。大部分开始往朝鲜边境移动。而辽宁的部队,更是先一步撤退到了中朝边境设防,接应其他部队。

这些自然不是塞北军愿意看到的,做了那么多部署。为的就是把这些日军通通留下,可是谁也想不到。日本人竟然能豁的下脸来撤退。日本人在撤退的过程中,破坏了大量的工厂、矿山、铁路、桥梁、公路等设施。并且丢下了大量的非战斗人员,其中包括大批开拓团的家属,那些被东北土地吸引,报名来到东北给开拓团成员做妻子的年轻姑娘。

塞北军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这些家属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安顿他们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可是不管不顾吧,却又会对塞北军的形象造成影响。最终还是决定救助,并且把救助的责任交给了东北当局,收复国土后,临时组建的东北整府。没有人是没有用的,哪怕是这些日本女人也不例外,至于如何使用,等战后在考虑也不迟。

令人颇费思量的是东北老百姓的表现,可以说东北人跟日本人是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的,且不说九一八,就是被日军占领这几年,东北老百姓就没少受日本人的欺压,大街上浪人随意殴打老百姓那是常事,这还是轻的,最可恨的是,东北老百姓的土地被日本人抢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深厚的,谁敢动自己的土地,那可是要拼命的。可是东北老百姓在日军离开后,留下大量逃难的家眷时候,竟然有不少人主动去救助那些难民,收养难民们的孩童,这些孩童在战后也成了一个问题,他们有一个特定的称谓,战争遗孤。

不提这些遗孤问题,傅作义和梁静斋在占领了哈尔滨后,再次兵分两路,傅作义继续南下,而梁静斋开始往东攻击,一直要推进到苏联边境,甚至视情况,进入苏联远东地区,当然现在这个苏联的远东地区,实际上在各方势力的谈判下,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了,清朝时候划给沙俄的中国领土再次回来了。

傅作义大军从哈尔滨出发,渡过松花江,在双城榆树等地跟日军爆发了一场大战,消灭了三万日军,后继续向长春挺近。而高凤举军,则以沈阳为中心,四处出击,往东攻击到了四平,往南打到了凤城。而西面从锦州到辽阳一线,则都是东北军,他们这次反击中也参与了进来。并且分为两个集团军,一个是新组建的马占山军,一个是万福麟军,马占山军数量不多,多为骑兵,与梁静斋一起在黑龙江作战,而万福麟则是山海关往锦州推进。

各条战线上塞北军都在推进,而日军则成溃退之势。

从发动东北攻势开始,不到三个月,至六月中旬,除了中朝边境外,东北大部分地区收复了。东北收复后的后续问题也不让人轻松,需要大量的物资,否则就可能有大量的人口饿死。日本在东北进行了歇斯底里的搜刮,或许是知道他们蹦跶不了多久了,在占领东北的最后一年中,他们军纪涣散,大量强抢老百姓财物,尤其是粮食物资,可是当他们撤退的时候,带不走的却通通都焚毁,哪怕烧掉也不给中国人留下。这就是侵略者和自己人的区别,尽管当年中**阀混战频繁,可是在关内作战的时候,当败退已经成为定局后,张学良宁可把物资留给对手,也不忍心烧掉,甚至大量的桥梁也都没有炸掉,让追兵方便使用。

好在粮食塞北不缺,大量的粮食物资运进东北,东北老百姓突然发现,已经被禁止食用数年的大米,又能再次吃上了,以前日本人为了保证日本本土居民能吃上大米饭,禁止占领区的老百姓食用大米,全都供给本土,东北包括朝鲜人都只能吃高粱米。现在禁令突然解除了,恰逢又是解放日,东北老百姓掏空腰包,购买昂贵的大米,全家庆祝新生。

还有另一个麻烦就是,东北政局以后该怎么走,诚然大部分地区现在都在塞北军手里控制着,但是张学良的部队依然存在,且也回到了东北,而黑龙江北部还活跃着大量的游击队,他们跟苏联境内的苏军游击队连成一气,现在也在战局地盘,建立自己的政权。

而蒋价石也不安好心,在东北即将收复的时候,他发电恭喜张学良收复东北之功,再次明确的任命张学良为东三省边防军司令,主掌东北军政。可张学良却不会天真的以为事情会那么简单,他小心的跟赵书礼沟通,没想到赵书礼却坚决表示拥护中央的决议,全力支持他回到东北主政,并且答应提供尽所能的帮助。

其实赵书礼早有扶助张学良再次回到东北的打算,不是让他在做一个东北军阀,赵书礼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主意,那就是此战过后无军阀。他之所以同意张学良回东北,是要利用张家父子几十年的影响,迅速稳定住东北,好为下一步进入朝鲜做准备。还有就是,制衡东北的游击队势力,要知道游击队的能力可是很强的,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尽管过去是日本占领时期,他们还不敢打日本土豪,但是他们的宣传可是很给力的。要是跟这些人起了冲突,那么恐怕不是几十万几百万军队能解决问题的,还不如放一个张学良回去,稳住大局重要。

尽管赵书礼心里早有想法,但是仍然让蒋价石的做法弄的很恶心,于是他做出了反报复。

在河南,塞北军收复了大部分国土,同时大军一部分往豫南以东,攻击大别山地区,另一部分往山东方向调动,准备发动山东攻势。而这时候,在收复的郑州,蒋价石过去任命的河南省主席再次回到了省府,他要接收权力了。

四百一十一节 九五之尊计划…

郑州河南省府前,一个西服革履,人模狗样的六十岁年纪,被十几个穿着同样精致的人簇拥着的男人愤怒异常。因为他一年以前还在办公的场所,现在竟然被几个杂毛小子挡住不让自己进去。

这男人是李培基,河南省主席,而杂毛小子则是几个卫兵。

“奉塞北军总司令部命令,任何人等不得随意出入。”

卫兵冷脸再次拒绝了李培基要进去的冲动。

“哼,塞北军司令部,就是赵书礼来了也不敢跟老子这么说话,快让开,在不让开小心我毙了你。”

李培基也是当过兵的老将,而且资历要在赵书礼之上,他有摆老资格的本钱。

但是眼前这几个毛头小子显然不认账,他们是塞北军的士兵,而且是河南籍士兵,在日本人进攻前,他们避难辗转到了塞北,在塞北他们的家庭亲属得到了较好的安顿,对塞北向心力很强,加上从报道上得知河南之后的各种惨剧后,更是对李培基这样的官员没有好感。

“没有特殊命令,我们不能放行!”

两个士兵中的一人冷冷道,脸上充满了不耐烦。

“妈拉个”李培基骂了句脏话,接着对塞北军赵书礼破口大骂。

什么黄毛小子了,什么抢地盘了,什么不顾抗日大计了,什么祖宗没德了。

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闭嘴,你再骂一句试试!”

年轻士兵忍不住了。举起了步枪瞄准,威胁道。

李培基冷笑道:“哈哈,反了?来,打啊。照这里打!”

说着李培基拉开了自己的衣服,露出包养的很好的胸膛。

士兵的手有些发抖,他才入伍不久,杀人,还是紧张的。

李培基冷笑着,冷哼一声:“就知道赵书礼的兵,就跟他一样,没种的紧呢。”

士兵的手还在抖。他旁边的同伴冷冷的看着他,心中不屑,新兵就是新兵,真差劲。

但是老兵马上意识到不对进了。同伴的脸色发红,周围围着几个杨虎城军的士兵,他们是来看热闹的。老兵暗道不好,这种新兵最容易冲动,被人围观后。担心丢了面子,恐怕真的回开枪。

李培基却得意洋洋,河南收复后,他第一时间接到了中央下达的。继续留任河南主席,并且立刻去就认接收的命令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了,随同他来的还有十几个同伴。这些人都是重庆有人的,有的直接是高官的后代,有的是亲属,总之就是官二代。本想着,到了河南后,会有大量日军遗留下的物资和产业可以充公,还有那些在战争中投降,并且搜刮了不少的汉奸来保命孝敬。可没想到,竟然在自己家门口,被挡住了。

“啪”一枪响了,李培基条件反射的卧倒在地,脸色变得苍白。他年纪已经大了,人越接近死亡,就越恐惧死亡。他没想到对面这小兔崽子竟然真的敢开枪,已经多少年没有人敢对他开枪了?

“你疯了!”

老兵骂着被自己扑倒在地的新兵,一脸愤怒,这一枪下去如果真的打死了人,别说这个新兵了,就是他自己也跑不了。

新兵面色狰狞道:“让我杀了这个畜生,就是他害死了俺几百万相亲,今天就让我给他们报仇,大不了一命抵一命,用我的命换他的狗命后了。”

老兵怒道:“杀这种狗东西,你也不怕脏了你的枪,塞北军的枪是这样用的吗,你的教官是怎么教你的。”

新兵十分委屈,几乎要哭了。

李培基十分恐惧,几乎要尿了。

“还不快走?”

老兵对李培基一行人道,神色中也充满了鄙视。

李培基爬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临走时候发去一个恶狠狠的眼神,说了句威胁的话。

“你们等着,你们死定了!”

李培基省府门前受阻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国,塞北军报道了李培基过去的所作所为,又描写了他在卫兵前的骄横。而重庆报纸则报道了塞北军士兵开枪,险些射杀李主席的消息。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都不十分客观的报道了此事。

收到消息后,蒋价石释然了,果然没那么容易啊,塞北军占领的地区,控制权不可能这么容易交出来啊。现在塞北军占领区越来越多,将来可不好收场啊。他反倒是不太在意,李培基受阻甚至受辱的情况,李培基不过是他派过去试探的一颗棋子而已。

但是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他当即给赵书礼发去了一封言辞严厉的电报,责问他为什么阻止中央任命的合法官员上任,要求塞北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赵书礼当即以河南克复时日尚短,一切事物还没有理顺,发生误会是难免的。而且强调,现在河南虽然克复,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日军余孽,还有数不胜数的间谍汉奸队伍。因此眼前中央实在不适合派人来,等塞北军肃清了河南的余孽后,在邀请中央来接收。短期内,由于现实原因,河南将实行军管。

当然蒋价石把这一切都看成托词,塞北军抢地盘的借口而已。

塞北军现在驻扎河南的最高军官是李三江军的副军长石磊,同时他也担任了河南省临时省主席一职,负责河南的稳定工作。但是实际的政务,却在另一个人手里把持着,这个人负责所有塞北物资的调拨,救灾、安顿回豫的河南难民等事务。

此人叫做王佑安,塞北地区政治活跃分子,一个地区小党的主席。

塞北地区,在赵书礼1933年遇刺后。短时间内出现了权力的紊乱,那时候大量的牛鬼蛇神都出现了。比如陈驰组建的战斗中国人党那样的党派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有从其他地方在塞北开设分部的。比如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