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21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21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书礼带兵在归绥巡游了一圈又回到包头后,徐新六也很快就回来了。这次徐新六代表赵书礼去天津拜会了张作霖,得到了张作霖合作对抗其他对手的承诺,然后就听说了冯军进驻归绥的事情,十分担心赵书礼忍不住跟冯军火并,就急忙火燎的赶了回来。路上却得知了,赵书礼主动撤出归绥的事情。

因此一见到赵书礼他颇为感慨道:“司令,我在北京听说了冯玉祥派自己手下带兵进入绥远后,就赶紧赶回来了,还好没有发生我不想看到的情况。”

赵书礼颇有深意的问道:“你不希望发生什么呢,我跟冯玉祥的国民军火拼吗,还是不希望看到按照你的意见占领的归绥又被放弃了。”

徐新六摇头笑道:“司令开玩笑了,归绥占不占目前倒不是大问题。司令能主动退出归绥倒是让我颇为意外,相比李鸣钟司令军力占优,且以逸待劳竟然能一枪不放就放弃了。”

赵书礼道:“时机不到!”

两人相视而笑,看来是一对狐狸啊。

冯张两军一个占领北京,一个占领了天津后,段祺瑞上台执政,看起来政局一下子又稳定了下来。但是赵书礼跟徐新六都认定,两人不可能和平相处,而且失败的一定是冯玉祥。

“冯玉祥进驻北京绝对是个错招!”徐新六断定。

“为何?”

徐新六问道:“北京,北京,京师重地,虽然你争我夺,其实却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拿到手上必定成为众矢之的,我敢断言奉系没准还能再和刚刚失败的直系合作共同对付冯玉祥呢。冯军势力最小,却敢占据京师,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棺材。眼前的局势堪比汉末啊,冯玉祥进北京,就好比董卓进洛阳,必将引来十八路诸侯讨伐啊。”

见徐新六分析的如此透彻,赵书礼心中对此人更多了一层认识,这人不但是个搞金融的,搞起阴谋来恐怕也不会差。

“那我们当今之计该如何?”赵书礼故意询问。

“等!冯张两人毕竟会大打出手,届时驱冯迎张!”

赵书礼知道,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对峙持续不了一年,因此便积极做起了准备。三万大军驻扎在包头,积极备战。关键时刻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最能靠得住。

现在的赵书礼的西北边防军第一师,面貌跟过去相比已经大变,几年间通过教师教授文化知识,所有的基层军官都能够读书写字了。赵书礼又把宋远他们几个从保定进修回来的专业军官教组织起来,除了让他们带兵外,还成立了一个培训班教授军事知识,可以说军队已经基本完成了正规化。并且这种制度被固定下来,不停的有士兵进入定期的培训班,基本上等于军中有个随军军校。

赵书礼在包头静观其变,北京却风云激荡。

冯玉祥发动政变后,请段祺瑞上台,本来是对奉系军阀的无奈妥协,但是存着段祺瑞这个失事的军阀上台能真心的执政。可没想到段一上台,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原本依附他的那群封建官僚跟苍蝇逐臭一样,又纷纷聚拢到了北京,各路牛鬼蛇神把北京的政坛再次搞得乌烟瘴气。用冯玉祥的话说,本来希望他有一番新的觉悟,能把他自己身上的大疮和虱子割尽除绝,使国家人民少受些弊害。谁知上台不久,就证实了:不但旧有的虱子未除,反倒加了臭虫;不但大疮未割,反倒加了疥疮。官僚买办,二花脸,三花脸,等等全都来了,成天抢官、抢权、分赃打吵,闹得昏天黑地。

这让一身正气,满心割命理念的冯玉祥非常苦闷。而另一方面,奉系军阀也没有信守不入关的承诺,反而是大兵深入直隶,山东大肆扩张地盘,冯玉祥没实力阻挡,只能在暗自扩充自己实力的同时,干脆以退为进,穿上了僧衣僧袍到了北京附近的天台山上,宣称要当和尚。

一听说他要当和尚,段祺瑞和张作霖纷纷都派人来劝说。段祺瑞是怕冯的势力离开北京后,张作霖一家独大,那么他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了。而张作霖这个人就有意思多了,他是胡子出身,讲究一个义字,此时之所以能打败直系吴佩孚,可以说冯玉祥的倒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守信而逼的盟友出家,说出去他就显得太不仗义了,以后可怎么在道上混呢。

最后段祺瑞任命冯玉祥做了西北边防督办,兼任甘肃督办,冯才欣然脱下了僧袍到张家口赴任去了。因为张家口以及周边现在都在冯系军队手中,而且这里是连接关内外的关口,一旦北京有变这里进退自如,对冯来说这里是个不错的栖身地。再说又增加了一省的地盘,何乐不为。

而对于奉张来说,只要冯不当和尚,给他点地盘也无所谓,还是甘肃那样的穷山僻壤,而且如此一来冯本人也离开了北京,对于奉系岂不是更有利。

因此一时间皆大欢喜了。

三十一节 大礼

对于北京的局势,赵书礼似乎丝毫不关心,就窝在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搞经济建设,此时包头的电厂建好了,相比于鄂尔多斯的电厂,包头的电厂建设就容易多了,第一因为已经有了一批熟练的建筑工人,第二呢,也是因为鄂尔多斯的输电线路通到了包头,不像鄂尔多斯建电厂的时候,连电焊机都是用发电机带动的。

除了电厂,赵书礼的钢铁厂也设在包头,赵书礼当时考虑到包头距离白云鄂博的矿山更近,就把钢铁厂放到了包头。反正钢铁厂并没有兵工厂那么敏感,不需要放到鄂尔多斯这么偏僻的地方来掩人耳目。

也正因为敏感,到现在赵书礼的兵工厂也不敢叫做兵工厂,而取名叫做机械修理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内的军阀中,除了东北的张作霖明目张胆的修建沈阳兵工厂外,基本上都是悄悄的闷声发大财的,比如窝在山西的阎锡山的兵工厂也只敢叫修械所,刚何况赵书礼呢。

现在兵工厂正常生产,每月出八千支98式毛瑟步枪,但是其他武器都无法生产。这肯定是不行的,赵书礼可不想自己的军队跟别人比,输在军事装备上。所以他是见缝插针,想方设法的弄装备,除了接受日本人的援助外,还忽悠苏联人答应援建一个生产大炮和机枪的工厂。可是当赵书礼回到绥西后,苏联人却食言了,他们对赵书礼派专家和运送机器过来的催促,采取了拖延的态度。经过多方打听,赵书礼弄明白了,原来问题出在已经被段祺瑞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的冯玉祥身上。

冯玉祥担任西北督办后,除了扩充实力外,还做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联络苏联。不知道他们达成了什么协议,苏联援助了他一大批武器,让冯的军队扩充到了十五万人跟奉系在关内的军力不相上下。并且冯玉祥的亲苏还对赵书礼产生了影响,苏联人答应的援建兵工厂一事,暂时没有了音讯,赵书礼顿时明白苏联人是在观望,到底是冯玉祥还是他自己更符合苏联人的要求,更容易控制一点。

······

时间到了年底,过年的气氛浓烈起来。

北京尤甚,家家户户张罗着过年,采购年货,置办新衣,似乎一点也没受刚刚过去的战争的影响。大年三十前,一列火车悄无声息的从包头启程,经北京到了天津。而就在这列火车停靠在天津站的时候,早已有了一队士兵将车站保护了起来,不允许外人进入。

从车上下来了一队黑衣墨镜的神秘人,并且很快就坐上了,早已等候的汽车,驶出火车站,驶入了天津一个隐蔽的公馆中。

公馆中的一个不大的房间中,里面摆满了书籍,也有两个人似乎漫无目的的随意聊着天。

“赵老弟,老哥真是佩服你啊,真是年少有为。说句实在话,我早有进兵外蒙的打算,可惜啊还是老了,顾虑太多啊。还是你年轻,一身是胆啊。”

“张司令谬赞了,在下不过是碰巧了而已!”

“哈哈,这种巧可不是谁都能碰上的。对了快过年了,老哥这次邀你来呢,除了想见识见识你这个英雄之外,还给你准备了一件礼物。”

“哦,这是美国原装的柯尔特啊,真是好枪。不过听说张司令跟日本人关系不错,怎么到送个美国枪给我呢。”

“小兄弟你可别听别人乱说,我跟日本人合作,只不过是利用他们而已。”

“司令小心别被日本人利用了。”

“区区小日本,我就不信还能翻了天去。”

“对了,既然司令送了我一件礼物,我倒也有件礼物要送给司令。”

“哦,什么。”

“一个油田!”

“哈哈,开玩笑,莫非你在美国买了个油田送给本帅,本帅收过汽车机枪,甚至飞机也收过,可就是没收过油田啊。”

“美国的油田算什么,我要送给司令的油田就在东北!”

···

说话的两人一个是北收外蒙的赵书礼,另一个正是风头正盛的张作霖。

此次赵书礼悄悄来到天津,是应张作霖之邀请。本来赵书礼是以为张作霖想跟他谈谈合作的事情,却没想到就说了些闲事。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张作霖请他来,无非是看看他的诚意而已。又送了赵书礼一把手枪,赵书礼也就借故把自己一直计划的一件事情说了出来,也当是送了张作霖一个大礼。

赵书礼的礼物自然就是东北的大庆油田,虽然他不懂地质勘探,但是他却恰恰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他倒是没有去过大庆油田,但是前世的他是东北人,又长期在满洲里做生意。东北的道路他几乎走遍了,他至今记得曾经在高速路上开车的时候,路过齐齐哈尔路牌提醒到大庆有130公里,而到了哈尔滨提醒他有160公里。

这两个城市,这个时代也同样是存在的,于是赵书礼以这两个城市为坐标,划了两个圆,两圆相交两个点,赵书礼又记得齐齐哈尔跟大庆之间的高速公路相当直,因此很容易选定了那个近乎在两个城市直线上的点,这样就定位了大庆的位置,只要派人挖去就好了。

赵书礼对能挖出石油深信不疑,但是张作霖却以为赵书礼在开玩笑,现在石油的价值可越来越高了,君不见世界首富就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吗。要是有个油田送给张作霖,他绝对乐意,可是对对自己掌控的东北出石油一事,他就是不信。他自认对东北了如指掌,哪里有什么矿产,早派人探查清楚了,可就是没有发现石油。别说东北了,就是整个中国都被外国人断定贫油呢。

但是赵书礼既然肯定东北有石油,找出来又是自己的,那就让他找去得了,反正现在是拉拢他的时候。因此张作霖答应的很痛快,表示东北政府一定积极配合赵书礼的找油队。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十分融洽。

三十二节 年会

赵书礼回到包头后,先是跟傅伦和青荷三人过了一个安静的年。年后请傅伦出面,联系了一家美国洋行,让他们请来一些石油专家,并且购买了相关的钻探设备。打算去寻找东北的石油去。

之后开始了正式的工作,首先召集了包头县长刘澍,鄂尔多斯商会会长常守成和徐新六,孔韧等人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会。对于年会这样的制度是赵书礼亲自定下来的,在绥西政府,不但有年会,年底做工作总结,年初做计划,就是每月各个官员也要给赵书礼送交计划表,表中内容包括该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话还需要陈述原因。显然赵书礼完全是按照自己当年管理公司的经验来管理地方政府的,当年他的公司虽然没有赶潮流做什么九千一万的狗屁国际认证,但是制度还是很全面的,通过各种表格做量化管理还是很细致的。因为公司所有的工作内容赵书礼当年起家的时候都做过,都门儿清,他制定的制度最符合公司的实际。可是赵书礼没当过官,他对政府的工作就完全是个门外汉了,现在按照公司来管理政府,没想到倒也中规中矩,而他也能清楚的掌握政府的各项事务,政府效率大大提高。

还是说年会。

孔韧在会上提交了一个自己得意的计划,自从上次招商失败后,孔韧就继续修改自己的工业计划。并且在跟赵书礼数次交谈商议中,他对赵书礼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计划非常热心。还专门到日本出了一趟短差,考察了几个工业城市的产业分布情况,回来后对原来的计划做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和修正。

“我建议依托河套地区的牛羊资源,积极发展毛纺织和皮革工业。对于煤炭的产业链也要扩张,现在我们这里只有炼焦显然不行,我建议大力支持各个工厂发展煤化工。还有各种矿山也要开发出来,不过不能白送了,必须通过拍卖的形式,现在财政也很紧张啊。”

孔韧这份报道比上次的实际多了,精简了大部分内容,也紧紧抓住了河套地区的优势。

赵书礼点头道:“没错,煤化工这个项目,现在已经有眉目了。还在德国的高星桥年前给我来过电报,说他考察了德国的很多煤矿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