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181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181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人有杀父之仇呢,而这个松井石根好像就是主谋之一。”

宋邦荣叹口气道:“是啊,东北的地利条件是好,可是福兮祸所伏,却因此被日本鬼子觊觎上了。”

“好了,不说这些了,好好关注下接下来的战局吧。现在事态有点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宋邦荣还真有想法,随口就说了出来:“既然松井石根分兵了,那么我们就该早点进行下一步计划了,也给东北军减轻点压力。提前发动正面反攻。”

“恐怕还是早了点,等南方的包围圈稳定后,在发动反攻好了。反正不能放这些日军跑了,哪怕他们打败了东北军进入沈阳呢。”

宋邦荣心中一紧,觉得自己这上司还真是冷血,但是他说的确实也对,日军到不到沈阳其实对于塞北军来说根本没什么影响。因为沈阳根本就是个幌子,难道几万疲兵几十万塞北军真的打不下来?根本就是为了吸引日军的一块臭豆腐而已,现在日军这只苍蝇已经上钩了,那么沈阳也就没什么意义了,随时可以拿下,只是伤亡大小的问题而已。

————————————————

鞍山,东北军指挥部,这是一处位于地下的建筑,原本是本地银行的金库,战时经过进一步的加固,现在是整个鞍山最为安全的地方。

张学良就在这里,但除了万福麟等几个高级官员外,没人知道他在这里,老百姓不知道,他的士兵们也不知道。但是他就是在这里,这很奇怪,按道理来说,他既然出现在这里了,那么就应该至少亮亮相,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就像蒋价石那样,战前在南京信誓旦旦要誓死保卫南京,与南京共存亡之类,但是日军还没发动进攻就坐飞机悄悄跑了。但张学良却不愿意这么做,他此时内心很矛盾,既想真的与鞍山共存亡,因为鞍山一丢失,意味着东北军将没有退路了,退往关内的退路被日军切断了,平津现在到处都是日军,东北军该往哪里跑呢;又被求生的意志左右着,经常想着哪怕是丢失了整个东北,只要东北的百姓在,那就有回家的一天。

在这种纠结中,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既不愿意露面去表明态度导致自己没有退路,又不愿意就此离开让自己内心受到折磨。他被自己折磨着,其实也是被日本人折磨着,他们张家似乎是跟日本有什么冤孽,从张作霖起家开始,就离不了日本人的身影。此时张学良真心的恨日本!

“司令,赵良悟这小人太不地道了,发电来又让我们坚持三天,我们现在哪怕是一天也坚持不下去了啊。”

万福麟的抱怨让张学良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他有些憔悴的道:“是吗,塞北军又来电了?”

“是啊,还让我们坚持,他们那么多军队窝在沈阳干什么,还不是想打败了日本跟我们抢沈阳吗,真是个杂碎!”

“住口!我们站的地方是东北,不是塞北,老是靠别人,靠别人的,什么时候能把日本人赶出东北。”

张学良怒斥道。

“没错,是个爷们现在就是到了流血的时候了,怕个鸟。”张作相也说道:“不过这次情况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塞北军恐怕要行动了。”

万福麟纳闷道:“什么行动?”

“没错,一定是有行动了”,张学良说道,他此时此刻倒是出奇的冷静,俗话说人受的打击越大,就越成熟,按照这个标准,张学良在各路军阀中应该是最成熟的。

“这三天就是最关键的三天,我该出去了,与东北军将士共生死!”

三百七十三节 沈阳会战(5)

血流成河,尸体堆成山,这山在坡地上的战壕前最高,然后顺着南方慢慢倾斜下去。人的尸体,中国人的和日本人的,覆盖了地面,下面是一层尺深的虚土,这是炮弹造出来的。

鞍山城外此时就是炼狱,鞍山南部是千山山脉的的山区,往西有多条河流,围绕这些要点,东北军构筑了许多阵地,而日军似乎是完全看不见这些似的,不要命的猛攻。仅仅一天,双方丢下的尸体就超过一万。至黄昏日军的攻势终于停了下来,第二日也没有恢复但是飞机轰炸的更猛烈了。

而东北军的同盟塞北军,此时主力也在不停的调动,从围困沈阳方向一直南下,由于从连山关到沈阳的铁路打通的缘故,运输军队非常方便。同时还有大量的马匹牲口辅助,急匆匆南下,甚至不少军队被打乱了建制。

这些军队的目的地连山关此时更是一座忙碌的中转,军队从北方调来这里后,基本上不做停留就立刻开拔,一部分南下凤城,一部分则西进增援胡田兵团。

往西的道路上,一队队士兵,身背步枪,面容疲倦,但是从不停下脚步,在他们身边不时的开过一辆辆汽车、卡车,还有马匹奔驰而过,腾起阵阵烟尘。大家都知道战斗到了紧要关头,甚至吃饭都是在路上边走边吃,渴了就就着干粮喝口冷水。一片兵荒马乱的情景,但这就是战争,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恢弘和美丽,而是残酷,充斥着铁锈的味道。

“前面的兄弟让一让,让大炮先过去!”

打着马儿的传令兵呼啸而至,他的声音已经嘶哑了。

“嗨,这么着急干什么,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了?”

路旁一个小军官问道。

传令兵尽管声音已经嘶哑,但是还是乐的说道:“哈哈,前锋跟日军交上火了,炮兵得赶紧赶上去支援。告诉大家个好消息,胡田兵团正面挡住了日军,陈驰兵团的骑兵部队已经摆开了弧形攻势跟胡田兵团完成了合围。现在就等我们上去加固包围圈了,这次可以来个大的了。好了,我不说了,我还得传令。”

传令兵又呼啸一声走了。

剩余路旁的步兵部队静静的看着一辆辆,两匹或者三匹马拉着的跑车嘎嘎吱吱的走过,这才重新走上道路继续行军。

他们这只部队是第二波往西增援的部队,隶属外蒙军步兵部队,总指挥是他们的副军长梁静斋。梁静斋现在正在连山关指挥调度军队,这次参与从南方包围的军队占了塞北军在东北部队的大部,其中有他的外蒙军,有高凤举的第一军,李三江带领的第二军,总参战兵力要达到三十万人,目的就是让日军一兵一卒也不能从东北安全跑出去。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借助铁路牲口和双腿,仅仅用了一天他们就从沈阳飞赴连山关,第二天中午前前锋部队已经见到了日军的追击前队,跟胡田兵团汇合了。唯一让人担忧的是,一路上为了掩护他们,防止敌军轰炸,塞北军的空军无缝衔接在他们头上飞行,并且跟日军空军发生了数场大战,结果是输多赢少。可他们是步兵,看到空中格斗除了躲避外,也就是只能呐喊助威了,帮不上什么忙,空军的失败似乎给这次合围多少带来了点不好的兆头。

塞北军要说慢慢面临着空军优势的丧失的话,东北军就实在是撑不住了。

三四十万部队,现在还能战斗的就剩十万出头了,好在塞北军的包围让日军分兵了,现在他们面对的最多也就是对等兵力的攻击。可是他们的士兵几乎都没怎么受过训练,都是热血之下参军的,而日军则是精锐,多是从南方战场调来的。

这些情况塞北自然知晓,在东北军中就有塞北派出的联络官。正在谋划大局的赵书礼对此肯定不能不管,尽管说哪怕东北军失败了,只要合围了日军那就是成功,可是如果能把日军围困在鞍山以南,无疑会对围歼他们的作战非常有利。但是塞北实在也是无兵可派了,三个主力军现在两个都在东北,外蒙军也全都调了过来,黎行恕的第三军驻防在张家口承德一线经营阴山防线,防范河北日军突破长城攻入塞北,傅作义等三个军都在山西,而山西这时候也在苦斗,显然不可能往外调兵。

——————————————————

此时的张家口除了塞北军第二军一部外,还有另一只军队,杨虎城的西北军,确切来说是陕西军三万人。杨虎城出身旧陕西军队,后来加入冯玉祥西北军,但是也是二流部队,中原大战后,他抢先一步回到潼关,占据了陕西成了新的陕西王。

当时平津会战之时,在赵书礼的请求下,杨虎城痛快的答应派兵支援宋哲元,可是派出的三万先遣军却始终没有能够投入战斗。倒不是没赶上,塞北的交通还是不错的,经过几次正规的战争,战时调度上也比较顺畅,但是跟塞北军同样的原因,他们受到宋哲元的猜忌,没能在战场上显威,基本上就一直窝在张家口。

“臊子面,纯肉馅的臊子,紧饱吃!”

张家口陕西军孙蔚如部大营,食堂内,摆放着十几张大桌子,桌子上一大盆面,一大盆汤(陕西人叫做臊子的东西类似于杂酱面的酱料),每个士兵从桌子旁走过,手里拿着铝制饭盒,打上面后浇上汤然后绕过桌子到后面一长排的桌椅上就坐好。

而一个军官不停的来回踱着步子,高声喊着:“紧饱的吃,但是也别光记得吃,要记得这饭是杨司令管的,卖命的时候可别怂了。”

喊话的是管理后勤的军官,士兵们都听惯了,他每顿饭都这样喊。不过今天的饭食确实不错。

“喂,我说,这就是塞北军的伙食标准了吧。我听一个塞北军的小兵头说,他们经常吃肉,都吃腻了。”

两个打好饭坐在一起的两个小兵聊了起来,现在饭还不能吃呢,得等坐满了才能开饭。两个人是一个班的,家乡又是邻县,关系很密切。

“什么经常啊,是天天,但是又不能吃的饱,实在是折磨人。”

“你怎么知道啊?”

“你忘了,我表哥就是河套的,以前当过兵的。”

“哦,那你说为啥不让吃饱啊。是不是肉太贵了吃不起啊,这几万人吃饭确实很费钱啊。”

“你瓜娃说啥呢,吃不起还能吃肉,我可听说了,他们这里的肉不贵。听说是洋鬼子定的规矩,每个人都定量,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呢。”

“洋鬼子就是瞎折腾,吃不饱咋能打好仗呢。”

“管他呢。对了我听说你妹妹挺好看的,啥时候带我看看。”

“滚,少打主意,我妹妹是你想看就看的吗。我妹妹可是在省城上大学呢,将来肯定要嫁一个当官的。”

这时候军官又高喊了:“开饭!”

原来众人都打好饭了。两个活计不在说话,忙打开饭盒,那印着塞北军标志的饭盒盖子一揭开,热气还在冒,只不过面泡的时间长了点,有些软了。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一个月吃两次肉的标准的军队来说,由卝文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大家吃的还是很香的。

每个人边吃,还有厨师推着车子,不停的给他们加饭。

一片无言,全都是狼吞虎咽的声音。其实自从他们到了塞北,赵书礼就没打算克扣他们,按照塞北军的标准供给他们伙食和其他物资。每人都领到了一张军用地毯,饭盒、水壶、毛巾等用具。但是伙食上,杨虎城却不同意他们吃的太好,说士兵吃的太好就不能打仗了,这是他们西北军的逻辑,是冯玉祥当年提出来的。杨虎城于是强烈要求把伙食折算成现金给他们做军费,得到了这笔军费杨虎城倒是没有发给士兵,而是拿回陕西又征召了十万新兵。

当然杨虎城也基本不需要用这笔钱来给他的军队发饷,孙蔚如带领的这三万人一到塞北,赵书礼就承诺了,给与他们战事津贴,数额是塞北军的四分之一。尽管只有四分之一也不少了,杨虎城在陕西搞军事处处都想跟塞北军看齐,唯独一件事不愿意看齐,那就是军饷。塞北军普通士兵的军饷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这几年年年增加,现在每月普通士兵就能拿到一百块钱,而杨虎城的士兵连十块钱都拿不到。所以说四分之一也是他们工资的两倍了,但是杨虎城也没打算全额发放每次最多发一半。

“排好队,不要急不要急!”

一吃完饭,士兵们情绪更加热烈了,能让他们比吃饭还热情的事情只有一样,绝对不是训练,而是发钱。

“今天咋了,时间不是没到吗,咋就发饷了。”

“我怎么知道,听那家伙说。”

两个活计嘀嘀咕咕,那个吃饭时候喋喋不休的军官此时找了一个台子站了上去,继续发言。这食堂是简易食堂,根本就是露天的,除了训练场就数这里地方大了,倒是发饷的好地方。

“战士们,还不到发饷的时候,大家很奇怪吧,今天发的是津贴。按道理说,每人十块钱,但是杨司令念在兄弟们在异乡不容易的份上,今天发二十块,下个月的也一同发了。大家又要问这是为什么了,因为我们要开拔了,兄弟们,我们报效司令的时候到了,今天吃完饭休息一天,明天开始就要离开这里了。什么能不能出去,当然能了,就是一天,你们想干啥干啥,但是一点不能闹事,出军营不能带枪。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开始发饷。”

军官话音一落,战士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