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骁骑 >

第700章

骁骑-第700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钪罩挥幸桓銮空摺4耸略萸也槐乩砘幔人谴蚱鹄丛偎怠
    徐州糜竺前来投奔,这是好事,我当然欢迎他。糜竺其人虽无济世之才,却深谙经商之道,政务娴熟,不失为治政人才,可堪大用。既然他将家眷都带来了,那就让他来长安,暂为大将军府掾。领银曹从事,随后再行安排。”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一顿。眼神狐疑地看着李玄,道:“糜竺要为他妹妹挑选夫婿,还许诺陪嫁两亿钱,此举颇为蹊跷,似乎是另有所指啊?”
    李玄欣然点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利,高深莫测地笑道:“主公一语中的。糜竺此举确实是另有所图。只主公应该早已猜到糜竺的真正用意,毕竟他让糜环留在长安已一年有余,且经常出入大将军府内院。其心迹早已显露无遗。”
    “呃!”李利神情惊诧,疑声道:“你是说糜竺想将糜环献给我么?”
    “正是。”李玄应声点头,笑眯眯地道:“此次糜竺携带家眷前来投奔,但他的弟弟糜芳并未同行。仍旧留在吕布麾下效力。而他扬言要给糜环挑选夫婿。并拿出两亿钱作为陪嫁,其目的已经昭然若揭。近年来,我西凉各州郡虽然府库日益充盈,但有实力接下这份嫁妆的人并不多,主公便是其中之一,也是糜竺最中意的人选。只要主公点头,不管是糜竺还是糜环,都没有异议。或许还会惊喜过望。”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李利想也不想地连连摇头。摆手道:“元忠和奉孝都不是外人,今日我便索性对你二人直说了。眼下我已有十余位妻妾,除了梦馨不在身边,其他妻妾都在内府,此外还有隔壁的、、、哎,她虽是皇室贵胄,且已为人妇,但眼下却是死心塌地跟着我,早晚还是要她一个名分的。所以我不会再纳妾了,糜环之事切莫再提。若是你二人或是军中将领想要纳妾或是明媒正娶,我倒是可以玉成此事,权当是积德行善。”说这番话时,李利神情坚决,没有一点做作,绝非矫情,而是有感而发。纵然天赋异禀,却终究精力有限,时至今日李利终于有这种觉悟了。
    “这、、、”眼见李利一口否决,神情绝然,不容置疑,李玄和郭嘉二人惊讶之余,甚感为难。
    正如李利自己说的,现如今大将军夫人确实不少了。稍稍数落一下,正妻一人,平妻五人,纳娶步练师和小乔之后便有七位妾室,而后又收了内府管事邹静,再加上新纳娶的诸葛玲,整整十五位妻妾。值得一提的是,梦馨仙子不进大将军府,却有妾室名分,这是第十六位。
    此外,还有李利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皇室贵胄,阳安长公主刘华。这位昔日号称洛阳第一美女的皇室公主,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妇,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李利邂逅,随之便与前夫伏完撇清关系,一拍两散。而后刘华想方设法接触李利,称其刻意勾引亦不为过,遂做了李利的地下情妇。去岁初夏,刘华生下一子,时隔不到半年,如今听说她又有身孕了,显然这又是李利的种,明年开春估计又有生养。
    三年时间为李利生养两个孩子,无论如何都应该给她一个名分,不能委屈了两个孩子。不得不说,这位丰腴妖媚的阳安公主真的很能生养,至今已有四个孩子,照此发展下去,再生一两个孩子也不在话下。作为补偿,李利将阳安公主的寝宫安置在大将军府旁边,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根本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有鉴于此,此刻听到李利坚决表示不再纳妾,郭嘉和李玄二人完全相信这是李利的真心话,其名下已有十七位妻妾,确实不宜再纳妾了。
    不过,李利有一点值得称道,那就是他从来不让侍婢或妻妾的贴身侍婢通房侍寝,这在达官显贵府中是不多见的。姑且不说别人,单说此刻坐在他身边的李玄和郭嘉二人,他们名义上只有一位正妻和两名侍妾,但妻妾身边的贴身侍女几乎都曾侍寝过,偶尔还与府中的美姬偷腥。只是这些侍女都不曾生养,便没有名分,否则全部加在一起,其妻妾数量不逊于李利。
    这是世道纷乱使然,战争频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遂造成了这种看似荒诞实则必然的社会现状。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是均等的,然而每一场战争都有成千上万的壮丁阵亡,甚至更多。长此以往,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差距越来越大。致使很多年轻女子生计无门,不得不聚集在达官显贵们的府邸为奴为婢,藉此谋生。于是很多社会现象便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官宦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
    稍作思量后,郭嘉道:“除了主公之外,糜竺断然不会让他妹妹给人做妾,因此我等都不合适。如果主公心意已决,微臣倒是想起一个极为合适的人选。其人惊才绝艳,风流倜傥。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华,足以与糜环相配。”
    李利神情微怔,问道:“奉孝所说之人是谁?”
    郭嘉不假思索道:“主公的义弟”
    冬去春来。积雪消融,建安元年悄然逝去。
    和谐安逸的冬天过后,大地逢春,草长莺飞。整个北国旧貌换新颜。山川原野重新换上绿装,生机盎然,万象更新。
    转眼已是建安二年的阳春三月,西凉大地依然平静,眼下正忙于春耕播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无波无澜,安定祥和。
    但在千里之外的冀州。新年伊始便传出一个消息:天子于去年寒冬偶感风寒,随即一病不起。似有早夭之兆。这则传言一经传出,便迅速传遍大汉各州各郡,传到各镇诸侯耳朵里,掀起轩然大波,各镇诸侯一片哗然。
    然而传言终归是传言,各镇诸侯只能臆测忖度,坐视观望,却无法证实。不过有心人发现,去岁秋天冀州袁绍屡屡挑起事端,调集重兵陈兵边境,跃跃欲试,随时都有可能出兵攻打幽州,却在年底突然收缩兵力,偃旗息鼓,使得箭拨弩张的冀幽之战戛然而止,再度归于平静。由此不难看出,天子罹患重病之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否则袁绍也不会在讨伐幽州公孙瓒的关键时刻突然撤兵回援,摆出一副防守态势。
    与此同时,各镇诸侯猜测天子可能身患重病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便是两年前李利出兵征讨汉中张鲁之际,天子刘协就得过一次重病,迫使李利从陈仓赶回长安,抽调长安太学院数十名郎中、学士为天子治病,前后耽搁半个月之久。
    三月中旬,当各镇诸侯纷纷将目光投向冀州时,袁绍突然再次调集重兵,于邺城北郊太庙誓师出征,集结二十万大军讨伐幽州公孙瓒;并颁布天子诏,例数公孙瓒十大罪状,号令天下诸侯共同举兵征讨幽州。
    声讨诏书一经传出,天下诸侯又是一片哗然,纷纷猜测袁绍此举的真正意图,却没有哪路诸侯出兵响应。不过各镇诸侯都知道这道诏书的本意,清晰无误地表明,司空袁绍已决意讨伐公孙瓒,昭告各镇诸侯纵使按兵不动,也不能攘助公孙瓒,不得插手冀幽战事;否则便是无视天子诏令,公然谋反。
    就在袁绍紧锣密鼓地出兵攻打幽州之时,沉默许久的李利大军将突然颁布大将军令,号召各镇诸侯派遣使团前往冀州觐见天子,并派出一个由十名医学院学士组成的两百余名进献使团出使冀州。此令一出,各镇诸侯纷纷响应,荆州刘表、兖州曹操、淮南袁术、徐州吕布等诸侯相继派出使团,旗帜鲜明地公然前往冀州邺城进贡朝拜。
    这一举措打乱了冀州袁绍进攻幽州的部署,不得不推迟战事,亲自坐镇邺城,迎接诸侯使团的到来。
    至此,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天下局势再度动荡起来,风起云涌,晦暗不明,战争的密云笼罩着中原大地,聚集在河北上空。
    (备注:生查子,教坊名,后为词牌名,本意是:抒发怨抑之情。本章前半段所选用的章节名虽与词牌格格不入,但读后的感观却与生查子相近,故借用之。此后再有诸如此类的词牌名出现,均是择取其本意,并非词牌,望书友们明鉴。)(……)

第929章 浪淘沙,暗流激荡
司隶,洛阳郡守府

  十日前的大将军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因此很快得到诸侯们响应,甚是快捷。

  历时一年的大兴土木,洛阳城修葺一新,重现了昔日大汉第一城的荣耀与风采。

  洛阳城重建竣工,作为推动建城的发起人,也是这座坚城的拥有者,李利自然是亲临洛阳,举行盛大的筵席庆祝洛阳城落成。

  竣工当日,第一批入住新城的百姓是一千户,约五千余人。与他们一起住进城池的还有参与重建的一百多家商贾缙绅,别看这些缙绅们数量不多,但他们所拥有的扈从、婢女和杂役却不少,足足三千余人,堪比李利治下的公卿待遇。(西凉律法明令,三公府邸所有侍从不得超过三百人。)

  律法在前,商贾世家虽不是官场中人,却也不能置身于律法之外。于是他们压缩扈从、侍女和杂役数量,刚好踩线,不多不少整整三百人。李利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视而不见,至于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别人无从猜度。或许这也是商贾们对他的试探,探明他对商贾们的真实态度。

  士、农、工、商四阶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除了强秦时期商人地位相当较高以外,商人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物质富庶,地位卑微,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社会现象。每逢太平盛世,商人的地位就会抬头,节节攀升;而身处乱世之中商人们就会受到打压。是被仇视的一个群体,颇有些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趋势。

  这几乎是朝代更迭、社会变革的惯例,屡见不鲜。亘古皆然。与之如影随形的还有另一条铁律:顺者昌逆者亡,伴随朝代更迭始末,从而成就了商贾们特有的生存之道,趋利避祸,从善如流,美其名曰“和气生财”。不管时代如何更迭变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甚至睁着眼睛说瞎话;只要有利可图。与什么人都能做买卖。

  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普通商家只能算是外围势力,无足轻重,只有传承上百年甚至更久的家族才会形成独有的经商之道。经久不息。传承不绝。

  李利对待商贾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理解,相互协作、互相利用而已,谈不上私交,却也不歧视。

  何况时下的商贾和缙绅大多都不是纯粹的商人,经商是为了积累财富,财富是为了进入仕途铺平道路,藉此抬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从而谋求更大的利益和财富。这是一个固有的利益链。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腐蚀统治阶层的根源。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朝代更迭、社会动荡都与他们有着本质的联系,是他们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迈进。至于结果是好是坏,不到尽头便无从得知。(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友一笑而过即可,不必较真。)

  新落成的洛阳尹府衙坐落在皇宫遗址西侧,而沦为废墟的皇宫则被围墙圈起来,里面还在施工修葺,暂时修建一座园林,留待日后再行区处。

  早在去年重建洛阳城时,李利便将原河南郡与洛阳合并为一郡,又因洛阳曾是帝都,现为陪都,便改郡为尹,下辖二十多个县,算是李利治下比较大的郡,比长安犹有过之。

  新任洛阳尹是张鲁曾经的谋士阎圃,其人颇有能力,谋略不凡,虽不能与郭嘉、荀彧、许攸等顶级谋士相比,却也有其过人之处。最重要的是阎圃务实俭朴,汉中郡能有今日之繁荣局面,他居功至伟;否则单靠张鲁治理郡县,汉中郡早就一穷二白了,遑论争霸?

  正是基于此,李利将他放在洛阳尹的位置上,俸禄堪比刺史,称得上是封疆大吏。诸葛瑾出任郡丞,郝昭出任洛阳守将,镇东将军波才屯兵于洛阳郊外。再加上洛阳八关修葺之后仍可使用,又有青龙营和陷阵营守护侧翼安全,因此洛阳城固若金汤;纵有十万敌军来犯,也能确保洛阳不失,御敌于国门之外。

  郡守府大堂上,眼下已是李利的大将军行辕,阎圃、诸葛瑾等人搬至侧堂办公,互不干涉。此外,贾诩担任司隶校尉,兼领刺史,提领河东、河内、洛阳、弘农四郡,政务繁忙。李利亲临洛阳之后,贾诩便前往河内郡坐镇,河东河内二郡还残留着许多世家大族,甚至还有百年望族的存在,各县还是世家子弟掌管,关系极为复杂,盘根错节。处理这等繁琐政务和复杂局面,贾诩最为擅长,面善心狠,不动则已,动辄雷霆万钧,快刀斩乱麻。此举,李利可谓是知人善任,把贾诩这柄快刀派到河内郡,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史阿,不用亦步亦趋地跟着我,放松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