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金牌小书童 >

第39章

金牌小书童-第39章

小说: 金牌小书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他这么说,顿悟原来他是要套陈跃然自己说出纲乃为民这样的话来,暗道这小子果然狡猾。
    “师弟错了。”陈跃然不中他的计,道:“愚兄刚才说的是‘纲之道在于为国为民’,先有国,后才有民。”
    “百年过后,民仍为民。可是国若破了,从此便再也无国。”唐安说道,“师兄的错误,在于尚未明白国的定义。国的意思是有土地、人民和主权的联合体,三者缺一不可,若没有民就根本不能称之为国。”
    “但只要有国,纲便不会消失。有纲方可治国,后而兴民。”陈跃然微微皱眉,想不到唐安竟如此犀利,抓住他一点小小的语病就穷追猛打。“纲的制定,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是贤人智慧的精华。唯有寻纲而行,才能治有所成。譬如我们书院,人人都知道该遵礼义行事,忠孝悌之道,故而成君子之名。国家亦然,士大夫凝力苦思治国之道,方成我大唐今日威加海内之势。”
    “好!”
    天字甲班的人听陈跃然说的精彩,带头鼓起了掌。
    “本末倒置,错的离谱。”唐安不屑道,“师兄所言,唐安实在不敢恭维。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古代先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从诸侯争霸的成败兴亡中看到了百姓的重要性。历代贤明君王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会以民为天,因为他们知道君民好比舟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师兄刚才说我大唐近日有威加海内之势,也是因为内部平定,百姓富庶,才能让我大唐将士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一致对外。说来说去,这都是民众的力量。”
    听唐安说的起劲,地乙班也不甘示弱,拼命鼓起了掌,还挑衅的冲天字班的人挤眉弄眼,那意思是:看到没有,咱们地乙班的人跟你们头号才子比斗都丝毫不落下风哩!
    陈跃然道:“民众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是我们今日所论之分主次。若是无纲,百姓便会没了指引和方向,如同一盘散沙一样,那国家如何能有力量博弈天下?”
    唐安道:“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目标,有野心。从原始社会演变至今,人才发展成了现在的规模。我们的朝代在变,制度在变,有些朝代的人们生活反倒不如从前,这是不是说明历史在倒退呢?”
    唐安的话如同一把利剑,直刺陈跃然胸口。既然时代在前进,那汲取前代教训的后代们,在纲领制定上自该更好才对。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对陈跃然纲领论最好的打击。
    陈跃然略一沉思,道:“纲领虽然是一方面,却也要看施政者。若是施政不到位,难免让一些好的纲领难以贯彻。”
    这番话未免有些牵强,也恰恰应了薛临渊对陈跃然“灵活不足”的点评。
    唐安见他应变不足,临时发力,道:“师兄此言差矣。就算是有好的纲领,为何贯彻到最后,一些朝代仍旧灭亡了呢?难道他们的纲变了吗?”
    陈跃然吞了口口水,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唐安却没给他这个机会,自顾说道:“当然不是。政策还是好政策,只是当政者只图享乐,滋生,忽略了人民的感受。老百姓是最善良也最实际的群体,谁能带他们过上好生活,谁便是他们的希望。若是生活只有压迫,等到老百姓忍无可忍,自然要奋起反抗,这便是一些朝代灭亡的本源,也是人民力量的体现。”
    陈跃然思路已然有些凌乱,道:“军队的建立、人才的选拔,这些都是纲的功劳,是士大夫的功劳,是满朝才俊的功劳。民虽重,可大都胸无长物、手无寸铁,他们既不能上前线打仗,又不能入朝为官,又怎么能是决定性的力量呢?”
    “因为他们是大唐最为广大的群体,是利益的最终体现。他们的要求,才是国家真正应该关心的。”唐安说道,“要知道,你所说的军队、士大夫,也都是从千千万万黎明百姓中走出去的!这些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没有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铺垫,就不会存在这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说法哎,不过倒是蛮贴切的。
    “这…”陈跃然有些紧张,冷汗不自然的冒了出来。
    唐安得理不饶人,道:“至于‘胸无长物、手无寸铁’…陈兄,须知不是谁都能像你这么好命,生来就有好家世,更多的人是生在困苦的农户家。他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努力,给你们提供美味的粮食、美丽的衣裳,交给国家充足的赋税,让我们大唐国富兵强。就好像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用它来寻找光明一样。在我看来,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唐安,你好厉害!”
    “唐安,我们永远支持你!”
    “唐安,你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第一才子!”
    “唐安,加把劲,打到陈跃然!”
    “打到陈跃然!打到陈跃然!”
    一句“黑色眼睛为寻找光明”,让周围才子大为惊叹,如痴如醉。尤其是地字乙班的学子们,见唐安说的铿锵有力,竟然将墨玉书院第一才子陈跃然驳的落了下风,一个个激动地脸色惩红,拼了命的鼓掌,简直像手掌不是自己的一样。坐在主评位置的唐海细细琢磨,眼睛越发的明亮起来。
    这么美的句子,是他想到的么?这个家伙,脑子里究竟都装了一些什么东西?
    观众们固然看的痛快,但是身在局中的陈跃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头上冷汗涔涔而下,沉默了半晌,两只眼睛四处游动,道:“纲乃国之本,试想一下,如若没有纲来统筹全局,便没有了立法,没有了制度,没有了规矩,那百姓便如同一群无头苍蝇一般没了方向,这样的国家,唯有灭亡一途。所以纲的制定,原本就是为了百姓。”
    “哈哈!”唐安大笑道:“师兄说的好,纲原本就是为了百姓,那便是为百姓服务的,而百姓又为国之根基,由此来说,民为主,纲位辅,咱们还需要辩么?”

第六十九章 唐安vs陈跃然(四)
    (第四更了,不多说,求各位给力啊!读者群:墨玉书院73284031欢迎各位!)
    “你…”
    陈跃然又着了道,心中又羞又恼。79阅。“你这般强辩,好生不讲道理。纲就是纲,我大唐如若没有了纲,怎么会有现在的盛世?难道指望一些迂腐小民来治国么?他们目不识丁鼠目寸光,只会种地放牛,指着他们,国家能有什么发展?真正能给国家带来兴旺的,唯有饱读诗书通览古今的学士。你这么说,分明是不把国之栋梁放在眼里!”
    陈跃然被再三压制,已经有些凌乱了,口不择言的说出这样一番话,却让在座的几位评委都皱了皱眉,显然对他这番话不敢苟同。
    “迂腐小民?只配放牛?陈大才子,你好大的威风!”原本唐安已经觉得胜券在握了,可是被陈跃然一番话忽然激起了怒火。“像你这种所谓的‘才子’,莫说放在心上,看一眼都觉得沾污了眼睛!”
    陈跃然万万想不到这家伙竟然会在这样的场合开口骂人,先是一愣,接着气的哇哇大叫:“有辱斯文,恁的有辱斯文!”
    周围人立刻炸开了锅,这个唐安,怎么刚才好好地,突然就发飙了呢?
    “唐安,不得无礼!”唐海“霍”的一下子站了起来,美眸一瞪,“诸位夫子在场,岂容你胡闹!”
    虽然表面是在训斥唐安,实际上却是为了他好。须知书院代表之争意义重大,虽然陈跃然的话不中听,但若唐安就此失态而破口大骂,无疑会白白葬送了这个好机会。唐海急在心里,却又不能表现出来,委实矛盾至极。
    唐安看了唐海一眼,“夫子,你一番苦心学生明白,其实以弟子的身份,原本有些话不该说的,但这些话卡在喉咙里又不吐不快。”
    唐海知道他的性子,知道无法阻拦,叹息一声:“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唐安哪里不明白这是唐海在间接提醒他不要乱说话,心里暗暗叹息,诺大的书院,真正为我好的却也就寥寥几人而已,想不到这唐海夫子竟也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平时脸色臭臭的,还老是找自己麻烦,可是关键时候却能挺身而出,还算是个好同志,嗯,回头请他吃碗凉皮好了。
    感激地冲他点点头,唐安的眼神逐一从众人脸上扫过:“所谓空谈误国。其实咱们这样的辩题,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到底国家应该如何谋求发展,这不是一届学子三言两语所能决定的。你们没有踏入仕途,没有经历战场,甚至连深入农村的机会都没有,根本不知天下之大,不知民间疾苦,不知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大家所谈论的,只是一些空洞的方略,是无数人书写口传的条条框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这真是老百姓需要的么?”
    一言既出,众人大惊。竟然说辩论毫无意义,这家伙,难道不想代表墨玉书院出战了么?可是听完他的话,仔细考虑,却又有些道理。所以与他目光一对,许多人被他说的心虚,竟然不自然的避了开来。
    他们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根本无法明白底层老百姓的感受。就像程采和一样,他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百八十两银子在他眼里都不算钱,又如何能明白寻常老百姓一文钱一文钱的积攒钱财的辛苦?
    “我们大唐,大多数的都是寻常的百姓家。他们不求天下一统,不求国威日盛,只求自己能吃得饱穿的暖,让老人有依靠,孩子有书读,那便是天堂一般的生活了。我们一贯将人心想象的多么复杂,其实仔细想想,百姓所需要的就是这么简单,管他什么纲什么领,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那他们的就满足了。”唐安自嘲的笑笑,又看了看这些“才子”们,脸色又冷了下来:“而你们当中的某些人,自问读了几年书,便满嘴仁义道德天下大势,觉得自己才是救世主,才能改变这个世界。且不论你们的学识是否够看,本领是否够用,单是脱离实际这一项,便注定一无所成!”
    众人有的一脸不屑,有的还在思考,有的则有些羞愧。唐安的话不中听,但确实道出了实际。他们当中有谁真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过?一个都没有。他们所凭借的,只是书上看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想象,觉得这就是世界的本质,但仔细考虑,又觉得没有实践便没有真知,自己过往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像这个小书童所说的一样过于幼稚了?
    “此子,当真是个人才啊!”
    李墨玉捋着胡须频频点头,和薛临渊、唐季几人相互对望一眼,对唐安越发的看重起来。他们都是阅历丰富的老江湖,这一场比斗他们心中也已经有了结果。
    唐安虽然看似胡搅蛮缠,都却总能牵着陈跃然的鼻子走,而且看问题足够深入,见解独到,能够扑下身子从实际出发,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所考虑,用感情来感染人心。反观陈跃然,虽引经据典,才华横溢,但是背离了现实,华而不实又过于浮夸,对自己的论点没有有力的证明,自然落了下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前人总结的道理。”陈跃然不服气道:“你一个书童而已,凭什么这么说!”
    “凭什么?就凭我是你口中的‘迂腐小民’,就凭我今天眼睁睁看着你侮辱我们劳动人民的丑态,就凭我虽然是一届书童,却也能将你‘大才子’辩的哑口无言!”唐安冷“哼”一声,眼里闪过浓浓的不屑。
    陈跃然简直要气的背过气去,这么多夫子在旁坐着,他怎么敢这么肆无忌惮?这个斯文败类,当真气煞我也!
    唐安不给他开口的机会,怒喝一声:“连圣贤君王都指望老百姓是国之根本,到了你嘴里就变成了‘迂腐小民’,变成了‘目不识丁鼠目寸光只配种地放牛’?”
    陈跃然吞了口口水,咬牙道:“我。。。我的意思并非侮辱百姓,只是你这厮断章取义,颠倒黑白而已。”
    “可笑!话是你说的,怎么又变成了我颠倒黑白?陈公子你搬弄是非的本事,唐某可真是自愧不如。”唐安嘲讽一笑,忽然板起脸来,手指如同一把利剑指向陈跃然:“我来问你,没有农民们种的地,你吃什么?没有他们织的布,你穿什么?没有他们做的笔墨纸砚,连你今天所学的课本都没有!”
    被他步步进步,陈跃然步步后退,脸色越来越是难看。想要开口辩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唐安上下指点他一番,“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你眼中‘低等人’给你的,你受之恩惠,却不思回报,反倒是尽其所能贬低他们,试问若是你这样忘恩负义猪狗不如的人做了官,今后老百姓还会有什么好日子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