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26章

盛世古玩商-第26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定部的经理,伍子更多的时间实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承揽业务是业务部和宣传部的事情,业务不景气对伍子的压力倒不大。

伍子在郊区的静海县租下一套两居室的单元房,虽然离市区比较远,不过房租便宜,而且公交车可以直达公司门口,出行也还方便。他寻思着站稳脚跟之后就把楚珊接过来,两室一厅,足够两个人用。毕竟一直京津两地分居,也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他和楚珊这年纪,二十岁出头,正是男女之间最依恋的年纪。

闲暇之余,伍子开始向人打听天津“鬼市”的事情,天津卫的鬼市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伍子早有耳闻,不过一直无缘参与其中。如今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所谓鬼市就是指天黑后出摊,天亮前收摊的买卖市场,这种市场通常不见阳光,故称为鬼市。想当年,那些破败的大户人家,去当铺换钱花怕“栽面”,于是借着天黑偷偷摸摸出来卖家底;还有顺手牵羊、所卖物品来路不正的;也有打家劫舍、盗墓挖坟的脏品……

第46章 鬼市

天津的鬼市由来已久,据说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可谓历史悠久、传承有序。1860年,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天津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大都会,圆明园里很大一部分古玩字画、玉石珍玩、文房珠宝被英法联军这帮强盗拉到天津,当街叫卖。每一个路口都有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士兵出卖成堆的珍玩古董。天津一些富商、财主、达官显贵抢购成风。再后来,交易转入地下,既进入当地的鬼市。那段时间,成了天津鬼市最繁华的一段时间,不过繁华背后,衬托出的是国力的衰微和民族的麻木。

如今,天津卫的鬼市已演变成一个买卖“破烂”的专业市场,一些你想象不到的破旧东西都能在这见到。拾破烂的、清垃圾的、扫马路的、来路不正销赃的、卖些小物件换小钱花的、专门出售赝品的,逐渐成为如今鬼市的卖方主力,买方则主要以收藏爱好者、贪图小便宜的小市民为主。如今鬼市越来越鬼,不过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真东西、好东西,买腌鸡蛋的坛子买到青花大罐的有过,买旧报纸买到康有为字帖的也有过,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就是一个捡漏的天堂。当然,买个康熙青花天球瓶回去才发现背面刻着“第二瓷器制造厂”的例子也不少。总之这里机遇与挑战并存,捡漏与打眼同在。

挑战越大,吸引力越大,搞收藏的人来到天津,不去光顾天津卫的“鬼市”那等于白来。

最近十几年,天津的市区不断扩建,再加上执法人员的控制,鬼市被挤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得已几次转移地方,不是天津本地人,还真不知道鬼市到底搬到了哪。

伍子打听公司新招来的保安小刘,才弄清最近鬼市的去向。小刘说鬼市要到周四周五才是大市,那两天存着好东西的人都会出来,北京、保定、济南等地的贩子也会赶过来,所以那两天是鬼市最热闹的时候。今天是周日,离鬼市的大集还有好几天,没办法,只有耐心等着。

好不容易等到周四,中午小刘来找伍子,告诉他今晚可以行动了。伍子邀请小刘一起去,一来夜里有人做个伴;二来有本地人在,找鬼市的具体位置也方便。小刘痛快地答应,让伍子准备两支手电筒,晚上准时出发。

小刘叫刘可爽,今年19岁,高中刚刚毕业,高考时离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差那么几百分,于是直接选择了就业。刘可爽生的人高马大、虎头虎脑,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憨气,一看就是特实在的那种人。他老家在天津郊区的静海县,离伍子租住的地方还不远。伍子一看见刘可爽就感觉特别亲近,觉得这人不是耍心眼的那种,值得交往。不然去鬼市捡漏这档子事也不会带着他。

为了赶鬼市,伍子特意在公司过夜。凌晨两点,刘可爽就叫起伍子,“伍经理,咱们该去啦,再晚点好东西估计就没了。”

伍子睁开惺忪的双眼,称呼他“伍经理”刘可爽是第一个,听起来心里说不出的舒服。心里一舒服,睡意也就消退了。伍子用冷水洗把脸,顿时神清气爽。公司大门外冷冷清清,白天出租车随处可见,现在连个影子也没有。好半天刘可爽才在路边拦下一辆车,两人先后上车,直奔老西关街。

夜里开车有一点好,一般不会堵车。二十分钟后伍子来到传说中的鬼市。

鬼市最近转到了老西关街,这条街南面已经建起了大厦,北面正面临拆迁。中间有一片空地。鬼市就在这里。这地方是个比较原生态的市场,没有任何为交易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最近的路灯离这里也有二百多米。

伍子来到鬼市,第一感觉就是冷,纯露天的市场,寒冬腊月的天气,除了冷还他妈是冷。第二感觉就是黑,看人只能看见一条人影,连衣服什么颜色也看不清,更不用说人的五官。这样倒有个好处,买卖双方互不相见,为销赃提供了极大方便。在鬼市里,东西决不能问来路,人家也不会说,这也是鬼市得名的原因之一吧。

伍子和刘可爽挤进鬼市中间,已经是凌晨三点,这时候市场上的人已经很不少,羽绒服和棉大衣包裹之下,每一条人影都显得特别笨重。市场上人声嘈杂,赞叹的、自吹的、要价的、砍价的,此起彼伏一派热闹景象。一个摊位,往往能围上十几个人,相互交流与摊主打着哈哈。数不清的手电筒照射出一道道光柱,各色各样的古旧物品在光柱的映射下若隐若现,衬托出鬼市的兴旺。

伍子这才明白,刘可爽为什么让他带着手电筒,原来这是淘东西的必备工具。不过手电筒的光亮毕竟有限,这种光线下看东西很容易走眼,那些仿品赝品相对更容易出手。这也是一些摊主为什么偏要赶夜市的原因。另外,对于淘宝的人来讲,生怕去晚了好东西被他人淘走,于是千方百计提前来。所以鬼市在买方和买方共同作用下,一直延续至今,长久不衰。

伍子握着手电筒在人群里挤,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寻摸,东西的种类还真是齐全,陶瓷字画、竹雕象雕、奇石翡翠、家具文房、铜器玉器、古籍善本、香炉紫砂、钱钞铜币、烟标火花、鼻烟壶、连环画等等,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不过东西是真是假就另当别论了。

寻来寻去,伍子被一个刷满油漆的大罐子吸引住。这是一个主营木器的摊位,脏兮兮的看不清颜色的布条上摆满木器制品,有算盘、有根雕、有笔筒、甚至还有卸下来的窗框,一堆木器里边唯独有这么一件瓷器。这件瓷器直径有40公分,高能有50公分,中间最粗,沿口和底足往回收,是一个大罐子的形状。

最特别的是这件瓷器浑身刷着绿色的油漆,油漆的年头儿好像已经不短,绿中泛着青色,大概有那么三四十年的历史。从远处用手电筒一打,犹如一个大号的青苹果。伍子心里一动,莫非自己今天撞大运了?瓷器上刷漆他有所耳闻,这一般都是特殊时期时期劳动人民的杰作。当时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破四旧,老辈的瓷器也在破除的行列,当时不知有多少珍贵瓷器被砸成碎片。一些胆子大的人觉得砸碎了可惜,就在瓷器表面刷上油漆,然后再在油漆表面写上革命口号,这样一件完整的瓷器就幸运的保留下来。

第47章 刷着绿油漆的瓷罐

伍子看到的这件瓷罐子,十有八九就是特殊时期时的杰作。他几个箭步冲到摊位旁边,顺手拎起这件瓷器,不禁想起刚拍卖的那个乾隆青花大罐,人要是走运神仙也挡不住,这不,大漏又来了。

“这东西怎么个价?”伍子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跟摊主摊牌,这瓷器他想要。现在可不是玩深沉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得出手。来鬼市里淘东西的人可没有白痴,收藏爱好者皆是,其中也不乏古玩业内的高手。你在摊位旁边玩深沉,故意声东击西,说不定就有人上来钻空子,顺手把好东西捞走。鬼市里可不讲究先来后到,凭的就是手快。所以伍子也不敢大意,抓住时机迅速出手。

伍子把瓷罐子拎在手里,再也不松开,生怕突然蹦出个人把东西夺走。摊主见有人问货,冲买家一乐:“呵呵,这个罐子是我从乡下收上来的,器形不错,也没有破损,就是上边油漆太多,除漆的话恐怕要伤釉。这么着吧,你有意要的话,随便给几个钱就中。”

夜色很浓,尽管有手电筒,有限的光线也只是投在瓷罐子上,他看不见摊主在冲他乐,却能听见对方的笑声。尤其是摊主最后一句话,更令伍子心花怒放。“随便给几个钱就中”这话比叫他几个二大爷还顺耳,伍子虽看不清对方的面容,却能想象出摊主是位慈眉善目、一脸憨气的汉子。

当然买古董不能光听故事,更不能看人长相,有时候慈眉善目更能迷惑人。伍子看看瓷罐表面,漆色较淡,应该是日久年深有些掉色。瓷罐中上方用红油漆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绿地红字特别的醒目。伍子仿佛看到当年一对对红卫兵挨个抄家,烧古书、烧字画、砸铜器、炼铁器、毁木器等等一系列破除四旧的场景。这件瓷罐子能保留下来,一来归功于罐子主人的智慧,把一件“违禁品”给合理化;二来也是一种缘分,一种收藏的缘分,瓷罐劫后余生,伍子无意中来到鬼市并遇见瓷罐,这就是缘分。

伍子心里热乎乎的,能跟古董产生缘分,是每个古玩爱好者最大的愿望。就好像兔子喜欢胡萝卜、猫喜欢耗子、饿狼喜欢羔羊、驴友喜爱跑车一样。伍子感觉自己就是一伯乐,是他从废品堆里把瓷罐子拣出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罐子买下来,然后使瓷罐发扬光大,升值、升值、再升值。

伍子一边摆弄瓷罐一边问摊主:“你说具体一点,这瓷罐子到底多少钱?”

摊主向伍子伸出两个手指头,伍子心领神会,对方开价二百。他把手电筒交给身边一言不发的刘可爽,自己伸手在内衣兜里掏钱。两张百元大钞递给摊主。

摊主没有伸手去接,“哥们儿,不是二百,是两千。这么大一罐子,两百块钱,你以为我是要饭的。”

“我靠!”伍子差点骂出声来,这摊主也他妈太黑了,张口就两千,他以为古玩爱好者都是扶贫的啊。刚才还说给点钱就中,转眼一张口就是两千块,说一套做一套,典型的小人作风。刚才对摊主产生的好印象荡然无存。原先还以为对方是一个慈眉善目、一脸憨气的老实人,敢情不是那么回事,这家伙分明就是贼眉鼠眼、充满铜臭的奸商。

“两千?老兄,你这也太离谱了吧,你以为瓷罐子里有金条啊。”伍子耐着性子跟摊主讨价还价。

“唉,不瞒小兄弟说,我这罐子从乡下收上来花了一千五,算上运费、工钱、保管费、风险金,根本没多少利润。”摊主用为难的语气对伍子说,把奸商的本性掩藏的严严实实,仿佛他就是一个为人名服务的活雷锋。罐子上那几个字就是为他写的似的。

伍子冲摊主摆摆手,意思告诉他少来虚的,“一口价,一千五,多一分也不要。”伍子向摊主最后摊牌。看摊主这架势,恐怕太少了对方也不会出手,于是开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钱。毕竟这东西要是老的,不要说一千五,一万五也值。如果是明清官窑的东西,那可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价钱了,所以伍子无论如何要把东西拿下。毕竟有了上一次的甜头,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果然,摊主略微犹豫一下,虽然有些不情愿,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伍子又从怀里掏出一千三,连手里这二百,一起交给摊主,而后拎起瓷罐离开这个摊位。刘可爽紧随其后,打着手电给伍子照路。这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一天里最冷的一段时间,嘴里呼出的水蒸气甚至能立刻冻住。此时鬼市上的人却越来越多,比伍子刚来的那会儿整整多出一倍,每个摊位几乎都有十多个人围观。伍子刚刚离开的那个摊位,这时候也围上去十五六个人。

伍子暗暗庆幸,幸亏自己出手早、出手快,稍微一犹豫,现在恐怕两千五都拿不下来,不知有多少人要跟自己竞价。整个鬼市人来人往、摩肩擦背,离天亮还有三个来小时,这段时间是鬼市最为热闹的一段。伍子已经淘到一件东西,现在也无心恋战,和刘可爽一起挤出人群,打算打的回公司。

出租车司机无疑是每个城市中消息最灵通的一个阶层,对于鬼市,他们当然不会陌生,鬼市旁边一拉溜停着几十辆出租车,都是为鬼市里的收藏爱好者服务的。伍子叫上一辆车,直接返回公司。伍子心里挺高兴,这件瓷罐要是明清的老东西,价值翻上几十倍、几百倍不成问题。退一步讲,即使东西是假的,也不过损失一千五百块而已,这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