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14章

盛世古玩商-第14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拉拉伍子的衣角,示意他冷静,伍子激动的心情有些放缓。两人重新回到座位。

“掌柜的,来点儿五香粉!”伍子冲店主喊道。

店主放下手里的面团,很麻利的舀一勺五香粉放到伍子桌上的小碟里。伍子煞有介事地把五香粉放进碗里,胡乱吃几口,又对店主喊道:“老板,再过来一下!”

店主再次放下手里的面团,走到伍子跟前,“小兄弟,你还有什么需要?”店主用很生硬的普通话说问道。

“你这五香粉味道不错,我特别喜欢。这么着吧,这罐子五香粉我全买下来,你看怎么样?价钱嘛,好说。”伍子咂咂嘴对店主说道,一边说话一边装出回味无穷的样子。

店主赶紧摇头:“那可不成,五香粉是本店特制的,只有这么一罐,你全买走了,教我的客人们吃什么?再说了,我开的是拉面馆,不是调味品店,你能在澡堂子里买拖鞋吗?你能在公安局里买手枪吗?”

见店主拒绝的很干脆,伍子大为失望,尤其是店主最后面两句,台词还挺熟,好像什么地方出现过。

“这么着吧,掌柜的,我们也不为难你,我这位朋友确实是喜欢你这五香粉的味道,能不能匀给我们一半,剩下一半足够你用的了。价钱嘛,好商量。”旁边的韩笑雨帮着伍子说道。

店主没有马上表态,开始犹豫不决。顾客就是上帝,顾客的要求总不能都给否了吧。再说人家喜欢自己的五香粉是对自己的认可。

伍子见店主开始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就这么定了,五香粉我要一半,价钱嘛,由你定。”

店主终于下定决心,反正配制五香粉又不是多么复杂,匀出去一半也没关系,至少不影响做生意。店主找来一个塑料袋子,将五香粉倒出去一半。伍子抢先一步过去,一把抓住那只青花罐子,“五香粉连同这罐子我带走,塑料袋的一半归你。这罐子我这算给你钱,怎么样?”伍子对店主说道。

店主闻听头晃的跟卜楞鼓似的,“那可不行,这罐子我不能给你!”

伍子心头一凉,心说坏了,难道店主知道这罐子是古董?又一想不可能啊,他知道是古董的话还会用来盛放五香粉吗。或者……这本身就是一个骗局,专门吸引伍子这种自作聪明的人购买五香粉,把青花罐子当成了一个促销方式?

心凉的不仅是伍子,韩笑雨心里也一阵紧张,她的第一反应跟伍子一样:这不会是个圈套吧?

店主后面的话彻底打消了伍子和韩笑雨的疑虑:“五香粉放在瓷器里才能保持原味,搁塑料袋里时间久了味道会变淡。所以罐子万万不能给你。”

伍子和韩笑雨相视一笑,两颗悬着的心总算放进肚里。“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多给你钱,你再去买一只瓷罐子不就得了。我还要赶时间,这只瓷罐子先带走,你看怎么样?”关键时刻,伍子也不再含蓄,直接拿出经济利益吸引对方。

店主终于心动,把罐子让给了伍子,伍子则掏出几张百元大钞递给店主,一笔交易就此完成。

回到韩笑雨的别克凯越,伍子把瓷罐放在汽车后座,一屁股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双眼紧闭手掌捂住心口,感受着胸膛里怦怦直跳的心脏。看似平淡的一笔交易,对伍子来说可是一波三折充满变数,好在东西总算到手了。他努力平定一下思绪,缓缓睁开眼,发现韩笑雨正笑吟吟地盯着他,精致的五官犹如一支绽放的百合。

“盯着我干嘛,赶紧走啊!”伍子生怕店主改变主意,见韩笑雨迟迟不开动汽车,赶紧催促她。

汽车缓缓启动,离开喧闹的街市。回到城区主街道,街上的车流依旧滚滚如潮。别克凯越跟在一辆汽车的屁股后面缓缓爬行,凯越车的屁股后面同样被一辆车紧紧咬着。北京的街道有时候不是街道,好像一条条由汽车编织成的钢铁丝带,把北京这个千年古都缠绕的喘不过气来。

“这顿饭吃的,还吃出一件古董。”韩笑雨边开车边感叹道,“对了,你敢肯定这罐子是好东西,表面脏兮兮的,反正我看不准。”她又对伍子说道。

伍子已经从刚才的紧张里恢复过来,“釉色没有错,我也看过破口处的胎,也没错。应该是清中期的老东西。”他对自己的判断还是有几分把握。“即使是仿品也没关系,大不了损失几百块钱。再说这罐子不是在这吗,仿品起码也值一百,里面还有五香粉,也能值一百块。”伍子自顾自说道,他不由自主想起了那把“吴王夫差剑”,几万块钱的眼都打过,还在乎这几百块吗。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很多对收藏有心魔的人都是这么陷进去的。

第27章:捡漏就这么容易

“拉面是我请你吃的,地方是我拉你去的。这东西要是真的,得分给我一半。”韩笑雨装作一本正经对伍子说道。

“那是自然,你不说我也得分给你一半,咱俩谁跟谁啊。总之这件瓷罐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伍子也装作一本正经地说道。说完这话又感觉不太合适,于是不再说话。

韩笑雨也没有再接话茬,目视前方,好像在专心开车。很快回到伍子住的宿舍,他没有把罐子拿下来,告诉韩笑雨先放车上,明天去公司以后让专家再给鉴定一下。韩笑雨没说什么,开车回自己租住的地方。望着远去的车灯,伍子有些走神,他感觉把罐子暂时放在凯越车上比较合适,最起码对韩笑雨表示出一种信任。

伍子回到宿舍睡的挺踏实,丝毫没有因为捡到一件古董而兴奋的失眠,“吴王夫差剑”的事情对他打击太大,使他不敢轻易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件瓷罐他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捡不捡漏的问题看的很淡。第二天一早,韩笑雨打来电话,说她已经把罐子拿到公司里,让伍子赶紧过去。伍子匆匆洗漱完毕,早饭也顾不上吃,直接赶去公司。

伍子赶到公司时还不到八点,公司里冷冷清清,绝大多数人还没来。几个保洁员正在清理楼道卫生和擦拭地板。推门走进韩笑雨的办公室,看见她正趴在桌子上观察那件瓷罐。伍子凑到韩笑雨旁边,一股淡淡地香水味钻进鼻孔,特别舒服,伍子稍微陶醉了一下,把眼神放在桌上的瓷罐子上。

瓷罐已经焕然一新,显然经过了韩笑雨的精心擦拭和清理。原先粘在表面的油污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白里透青的釉色,青花发色纯蓝,略见晕散。借着刚刚升起的朝阳,整件瓷器发出一团淡淡的光晕。这不是贼光,而是老瓷器特有的那种古拙、柔和、温润的光线。不难想象,韩笑雨为擦去罐子表面的油污,昨夜忙碌成什么样子。伍子更加确定这是一件老瓷器,同时也为韩笑雨昨夜的忙碌而感动。

“别愣着啦,看看底款吧。”韩笑雨明眸闪烁,对伍子说道。她显然已经看过底下的款子,不过没有明说,那份喜悦还是让伍子自己去体会的好。

伍子小心翼翼把罐子翻过来,几个端庄的楷体大字映入眼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没有边圈。尽管早有预感,当这几个字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伍子的心脏还是疯狂跳动了几下,从器形、款识、釉色、胎体几方面看,这就是一件乾隆官窑的瓷器,他现在已百分之九十九可以肯定。

“你怎么看?”伍子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征求韩笑雨的意见。

“我认为是真的。”韩笑雨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了伍子,“老杨经理可能来了,最好请他鉴定一下。没有问题的话或许还能赶上秋拍。”韩笑雨补充道。

伍子拎着瓷罐和韩笑雨一起走进老杨的办公室,老杨是艾利丝艺术品拍卖公司鉴定部的经理,古玩的鉴定水平自然不一般。十几分钟后,两人从老杨的办公室出来,每人脸上都绽放着百年不遇的笑容。老杨的结论跟他们一样:这件瓷罐是乾隆官窑的无疑,而且像这种几乎是满白地的青花罐,拍卖行还真不多见。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拍卖行不多见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不多见意味着稀有,价格可能会比普通的高;同时不多见也意味着不被收藏界认可,价值有可能还不如常见的。老杨保守的估计,这件瓷罐的价格应该在80万到120万之间,如果口沿没有破损,价格还会更高。当然如果赶上竞拍激烈的时候,突破150万也不是不可能。

难怪伍子脸上会绽放百年不遇的笑容,从低微的穷小子一下过度到百万富翁行列,任伍子心理素质再好也承受不住。在北京这个城市,一百万也许不算什么,也许只相当于四环以外的一套住房,但是对伍子来讲已经是不敢想象的数字了。他现在月薪八千,已经自认为很高了,以现在的薪水攒足一百万最少也得十年,前提是不吃呼喝不穿衣服不消费。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一百万的原始积累,他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看把你美的,还是想想上拍的事吧。现在早已过了拍卖登记的时间,你还得跟拍卖部的刘经理沟通一下,看能不能把这件东西不上去。”韩笑雨打断了伍子的美梦,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

伍子一拍脑门,幸亏韩笑雨提醒,上拍才是大事,还是先办好了妥当。“等瓷罐拍卖了,咱俩一人一半。”伍子对韩笑雨说道。他这话可不是客气,完全是发自内心,毕竟没有韩笑雨带他去吃拉面,这罐子恐怕他一辈子也无缘捡到。

“钱就免了,到时候请我吃一顿大餐就行了。”韩笑雨将“分红”的事一语带过,好像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这更使伍子对她心生好感,对金钱不感兴趣的女人,还有什么东西能诱惑她呢。

拍卖登记的最后时限早已过去,各种安排已经订好,而且拍卖品的宣传册也印刷完毕,冒然加进一件拍品,各方面的计划都要推倒从来,难度挺大。还好伍子是公司内部人士,多少有一些人情关系,而且他这件瓷罐也的确不错,对提高公司拍卖额有帮助。几经交涉,拍卖部总算答应把瓷罐加进去。伍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捡来”的瓷罐变成百万现金。

……

第28章:青花大罐

秋拍终于拉开帷幕,伍子着实忙活了一阵子,布展、宣传、解说、甚至当托。看着一件一件古董上拍、交易,他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价值连城,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一掷千金,玩古董,真的不是自己这种穷人玩得起的。伍子最期待的还是自己那件瓷罐,不知道这件乾隆青花大罐能拍多少钱。除了委托金和税金,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啊!

拍卖的最后几天,有两个专场,都是重头戏,一个是瓷器专场,一个是书画专场。中国人有个习惯,好东西放在最后面,俗话叫“压箱底”。这可能与中国人的儒家文化有关,儒家讲究中庸,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俗语,就是很好的注解。当然拍卖公司把好东西放在最后,也有故弄玄虚和轰行市的意思。

瓷器和书画历来都是收藏的热点,拍卖价格动不动就上千万,身价过亿的藏品屡见不鲜。当然瓷器和书画也是造假最泛滥、造假技术最高明的区域,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高,古董造假也是花样频出,紧跟着科技发展的步伐。不光是现在,书画做假早在明清时候就有,甚至还要早,那时候假东西传到现在,本身也有很长的年份,行话叫“老仿”。老仿最容易糊弄人,因为它本身也是老东西,用纸张测定年代不管用,只能凭经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上当受骗。瓷器的做假历史不次于书画,到了清末民初,瓷器做假已经成规模出现。再早,瓷器的仿制也很普遍,最有名的就是“官仿官”,说白了就是官窑仿官窑,比如康熙仿成化,道光仿康熙等等。

古玩市场就好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深渊,每年都有人往里跳,没有人知道它有多深。

最先开场的是瓷器专场,拍卖之前上拍的瓷器已经预先展出过,品相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能不能拍到只能看自己的财力和机缘了。

作为拍卖公司的内部人员,伍子有幸进到拍卖现场。工作人员把拍品的高清照片装订成册,在场人手一册,便于对拍品进一步了解。伍子也得到一本宣传册,打开一页一页仔细观察,他那件白地青花的罐子也在其中,按编号应该第六个上拍。宣传册对这件瓷器的评语是:乾隆朝官窑瓷器的精品,既有青花瓷器的特点和风格,又不乏定窑白瓷的风范,属于乾隆朝比较少见的类型。对瓷器口沿的磕碰也有提到,不过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这件瓷罐的起拍价是78万,这个定价相当有学问,一般人心里能接受,而且一旦正式竞拍,价格很容易突破百万。伍子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瓷罐能不能被收藏者认可。这件瓷罐百分之九十都是白地,乍看上去跟白瓷差不多,青花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属于青花瓷器中比较少见的类型。稀缺性在古董行是把双刃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