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再复仇 >

第7章

重生之再复仇-第7章

小说: 重生之再复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街上的行人也慢慢地变少了。顾浩曦坐在集宝斋三楼的雅间里,正饶有兴致地观赏着面前的一件青花瓷瓶,于掌柜陪坐在一旁。

集宝斋也是顾氏名下产业,更是顾氏名下最为倚重的产业。顾氏名下有四大产业。冷月轩:主营布料,制作成衣;徐锦记:制作美味糕点(虽然一直以来只有松糕一种。众亲不要着急,糕点的品种马上就会多多滴);品茗轩:文人墨客品茶畅谈的地方;集宝斋:经营珠宝玉器、古玩字画。

这四份产业的规模有大有小:徐锦记和品茗轩虽也是业绩斐然,但更多地是呈现出和同行共分一杯羹的感觉。冷月轩在顾浩曦接手后,逐渐独树一帜,成为本行业的个中翘楚。唯有集宝斋,绝对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库存量大、品种又全,时而还会有珍惜物件呈现在大家面前。除了京城的这一家外,已在全国各地开了二十多家的店铺,无一不是达官贵人争相前往的地方。而于掌柜就是坐镇京城的集宝斋总掌柜。

这除了归功于顾浩曦的善于经营外,更多的是要归功于顾之仕的眼光独到。

想当初,顾之仕毅然决定出海寻求商机,商界众人还笑他痴傻;认为是放着已有的好好的家业不享受,还要不顾危险去海外寻宝,真是想钱想疯了。顾缪茆茆也曾对着丈夫表达过自己深深的担心,顾之仕宽慰爱妻已做好十足的把握;顾缪茆茆历来以丈夫为天,遂不再劝说,只是和顾老夫人每天一起早晚诵经祷告。

虽说顾之仕确实做了十全的准备,但海上天气变幻无常,常会遇到暴风骤雨、滔天巨浪;不知是否是家人的祷告最终起了作用,还是重金所雇船员皆为经验极其丰富之人,再加上所乘巨船坚固异常,最终有惊无险,到达海外某处。

再说京城之中,从顾之仕出海后,接连几个月都是杳无音讯;嘲讽、挖苦的话就逐渐多了起来。顾缪茆茆和顾老夫人充耳不闻,仍是每天诵经并开始吃全素。安叔尽心尽责地看守好顾府,于掌柜尽心尽责地掌管好生意。当时,顾浩曦还年幼,却也表现出过人的经商天赋,时常为于掌柜出谋划策。

等六个多月后顾之仕终于从海外返回京城之时,商界众人却都是嫉妒红了眼。原来,顾之仕所到的某处盛产田黄。这种制作印章的珍品石材在众人眼中珍贵无比,在那儿却如鹅卵石般普遍,寻常人家的墙角或竹篱笆下随处可见这些珍贵的玉石。

话说那时,顾之仕在欣喜若狂之余,就表现出了商人的精明。

先是对当地人家里寻常的家具表现出了莫大的热情,用带去的金银进行换购;惹得跟去的众船夫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顾之仕是经历了海上的风暴后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这样收购了十天左右,直到要返航前的两三天,才担心地表示万一归途再遇到大风大浪,需要一些石子压船底。

当地百姓刚刚用家具换到了沉甸甸的金银,对此自然一口答应;顾之仕就用铜板雇了一些小儿,帮他在墙角、篱笆、田埂间捡田黄石。当地众人见顾之仕出手大方,本已赞不绝口;再见又有铜板拿,纷纷叫自己家中的小孩去捡石子。顾之仕欣喜之余,也不敢太过贪心;为怕被当地人察觉,也就捡了一两天就结束了,随即返航。

回程按照的是原来的航线,自然要顺利许多。等到顾之仕回到京城后,将田黄陈列在集宝斋里时,商界的小伙伴们集体被这一下子出现的大量的田黄给亮瞎了眼!

这批田黄均为黄色,绝大部分都遍体有糠萝卜纹,是为田黄中的精品,价值难以估量!从此,顾府成为首富!

从那时候开始,顾之仕坚持每两年就会出海一次;也曾经有过,隔年就出海一次。逐渐熟悉了那处的风土人情,贸易的内容也逐渐演变为用丝绸、瓷器交换珠宝、玉器了。商界众人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独享这条财路,于是便使出各种伎俩:重金向船员进行打探的、在集宝斋安插眼线的……如此种种,无孔不入。

集宝斋的伙计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许多还是家生子,自然不会出卖消息。可说也奇怪,不知道顾之仕用了什么法子,那些跟随出海的船员中,也没有一个肯泄露行踪的;只是慢慢地,这些船员也住进了有前后三进的屋子,家里也开始用起了仆人。

既然百般打探不到消息,事情演变到最后,有几个人就雇人轮流守在码头,随时作好出海的准备;一旦发现顾之仕有出海的迹象,马上跟着一起驾船出海。

有一次倒真是被这几个人给候着了。顾之仕在夜幕的掩护下登船拔锚,竟然也被对方观察得清清楚楚,随即一起跟着出海。

一开始一路远远跟着也是顺利;顾之仕呢?早就知晓了也不着急。也是应了“命中无时莫强求”这句古话,等出海二十几天后,海上升起了大雾;顾之仕他们自然是经验丰富、继续前行;跟踪的船只却是吓得不敢再开。等大雾散去后,周围哪里还有其他船只的影子啊?!这批人只得灰溜溜地往回开,结果在回程中又遇到了风暴;虽然最后安全抵港,却是人人吓得半死。从此,众人打消了也出海贸易的念头,心中虽有不甘也只能由着顾氏一枝独大了。

顾之仕马上要回到京城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集宝斋。

此时,于掌柜一脸笑意地对着顾浩曦说:“老爷马上要回来了,真是太好了!”“是啊,父亲这一去也已经近六个月了!”顾浩曦说。“老爷真是辛苦啊!”于掌柜感慨到。“是啊!一直是父亲辛苦奔波,我这做儿子的;唉!一无用处啊!”“大少爷可不能这么说!”于掌柜听了这话,赶紧接口到,“这几年,老爷专门负责海外;小的可是清清楚楚地看见,是大少爷把生意打理得这样好的!”“可是,”顾浩曦颇有些懊恼地说,“一来,父亲年事渐长,海上毕竟凶险非常;作为儿子,我又怎能放心?二来,我虽用心经营,名下产业却起色不大。我又该如何进行呢?”“大少爷,”于掌柜正色道,“您是我所见过最为聪慧的年轻人,从您接手冷月轩后的变化就可看出。但是,做生意除了要有魄力,还讲究策略、手腕,更讲究的是机缘凑巧。咱们现在徐徐图之,稳打稳扎;等一旦有新的商机,大少爷您立即出手,一定会大放异彩的!”“好!”顾浩曦觉得茅塞顿开,激动地看着于掌柜,眼中满是憧憬。

第17章 016 欧阳府

欧阳盼兮带着含贝和束素回到欧阳府,看看天色已可用晚餐,便径直朝母亲居住的院落走去。自从有了过氏和姨娘,父亲便很少在母亲处进餐和留宿;更多的时候只是欧阳盼兮陪着母亲用餐,然后每次都在母亲失落的表情中回自己房中睡觉。想到这儿,连欧阳盼兮都不得不佩服过氏的心机深沉。

一开始,因母亲明面上还是欧阳府的当家主母(虽然在贵族妇女圈中大家都心知肚明赵丽茜实际上已被架空),且外祖父又是当朝的重臣;所以在母亲的吃穿用度上,过氏不敢懈怠,还是比照着主母的份额,让人挑不出一丝的差错。

祖母因过氏为欧阳府开枝散叶,在心底里早就承认了这个儿媳才是府中真正的女主人;过氏这样行事,老夫人心中自然高兴,对过氏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是个好的”;就连母亲,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对我还是尊重的”。

可既然过氏能把掌家的实权抢过去,就绝对不是一个“善茬”。

慢慢地,过氏就在祖母面前声情并茂地述说父亲养活一大家子的不易,表示自己虽是妇道人家,却也知道要“以夫为天”;自己虽然一无是处,却还是知道贤惠本分的。随即,就主动削减了自己的花费额度,惹得祖母搂着过氏连声叫道“我的儿啊。”

既然过氏都主动削减了用度,母亲作为明面上的主母自然也要削减用度;而且已经是棋差一招,比过氏慢了一拍没有想在过氏的前面。所以,虽然到最后欧阳府除祖母和父亲外都缩减了用度,但祖母却还经常不待见母亲;认为母亲作为主母,却没有一个二夫人关爱夫君,着实是不应该。

没想到,过氏这还只是第一步,随后又主动提出要贴补家用,并主动将自己的陪嫁悉数拿出,交给祖母;至于到底是否是真的悉数拿出,就不得而知了。只是这样一来,倒真的是将了赵丽茜一军。

赵丽茜想,自己出嫁时,父亲是在盛怒之下,所给的陪嫁远没有自己本该得的十分之一那么多;虽说过后母亲和嫡姐暗中又给了自己一些,可比起其他出自当朝大员家的嫡小姐来说,自然是少得可怜。

嫁入欧阳府后,欧阳亮的俸禄并不多,又接连纳妾生子;为了讨丈夫的欢心,将事情都办得体体面面,自己其实已经贴补了许多。

现在自己不得婆婆和丈夫的欢心,女儿又一天天大了,接下来女儿要出嫁的话,女儿的嫁妆可怎么办?

欧阳亮的心思都在过氏和儿子身上;过氏又是个厉害的,根本不可能主动关心女儿的婚姻大事。自己本就软弱,唯一的一次反抗也就是以死明志要嫁给欧阳亮。虽说现在丈夫已移情,但因着传统的古人思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倒也不悔。当时还没有发生赵丽茜姐妹商议儿女婚事的事情,只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在考虑到女儿的将来时,赵丽茜第一次产生了犹豫。

梁国的风俗,倒是没有婆家要拿媳妇的陪嫁的说法;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皆是如此。所以各家的媳妇嫁入夫家后,都是自己打理嫁妆;如果数目庞大,则往往雇人打理。夫家对此都是不闻不问的。

现在过氏主动拿出了自己的陪嫁,祖母虽连说“不必如此”,但感动之余心里毕竟是有了考校。总觉得过氏是实心实意为欧阳府着想;相比之下,赵丽茜就差了许多。

欧阳盼兮听说后,气愤之余倒也佩服过氏的好计谋。

当时,她看着娘手足无措的样子,在心底叹了口气,轻轻地对着娘说道:“娘,您不要急。二娘既然这样做了,那您不把嫁妆拿出来,也着实说不过去。”

“可是,兮儿你……”赵丽茜犹豫地说道。

欧阳盼兮打断了娘的话,用更低的声音说:“娘,女儿知道您在担心什么。可是,您不仅要拿出嫁妆,还要大张旗鼓地拿出嫁妆。何况,第一,父亲并不知道您还有多少嫁妆;第二,您不能把美名都让二娘给占了呀。”欧阳盼兮附在赵丽茜的耳边说了不少时间,只将赵丽茜的表情由惊讶说成了不断地点头。

第二天一早,赵丽茜去祖母那儿请安时,就附上了自己的嫁妆清单,并细细述说每一项的去项;余下的数量已不多,还请祖母代为保管。

祖母本对这个儿媳并不待见,但见着赵丽茜呈上嫁妆清单,又对每个去项说得清清楚楚;细细回想,倒也确有此事。心中倒也有几分感动,心想:这个儿媳虽没有为欧阳府诞下子孙,但对自己的儿子倒也是默默支持的。

再想想当初,这个儿媳是以朝廷重臣之女的身份,义无反顾地嫁给自己的儿子的。而自己的儿子也是在赵府的帮助下,才逐渐由一介书生终于官至四品的。想到这儿,老太太的脸色有了一丝好转。赵丽茜又接着说,等回去就将嫁妆交给管家,然后想去宝华寺为欧阳府斋戒沐浴半个月;至此,老太太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赵丽茜从祖母处辞别出来后,就将嫁妆拿出,一一理给管家;然后大张旗鼓地带着欧阳盼兮在宝华寺每天吃斋念佛、诵经祈福,呆足了半个月的时辰。

老太太见赵丽茜并没有食言,对赵丽茜的态度也终于好转了一些;过氏见目的达到,逼着赵丽茜拿出了自己的嫁妆,心中也不由十分得意。她心里可是打着如意算盘:赵丽茜的嫁妆可都是好东西,都要值好多银子的,现在可都实打实地交给老太太了;等过些时候,自己再使些手腕,自然会和自己交出去的嫁妆一起转回到自己的手上。

等欧阳盼兮随娘从宝华寺回京时,京中正开始传播着她和娘亲“以孝为先”的美名;至此,赵丽茜才稍稍扳回一局。

当然,只有欧阳盼兮和赵丽茜才知道,那份嫁妆清单是两人用了一宿的时间,才理出来的;两人确实将余下的大部分嫁妆都呈上去了,但私底下所留下的全部都是精品,件件价值不菲。赵丽茜在丈夫和女儿的选择中,最终的天枰还是向女儿倾斜的。至于这个“以孝为先”的美名,也是欧阳盼兮劳烦表哥有意识地帮着传播的。

可惜,母女俩博得了名声,在欧阳老太太那儿的境遇也改善了许多;可赵丽茜还是没能挽回丈夫的心,心中不免彷徨。后来,在女儿的婚事上又受了打击,不免心灰意冷;整日惶惶,却也想不出应对的计策。

第18章 017 过氏和欧阳晓婷

正想着,欧阳盼兮已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