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再复仇 >

第123章

重生之再复仇-第123章

小说: 重生之再复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儿,顾之琛不禁在暗中撇了撇嘴;可嘴上说出的却是:“母亲考虑的是,要不就早些儿用膳,也免得嫂嫂待会回去时晒着。”

“正是这个理。你嫂子要管这一家子的事,也是不容易。这不,刚才还在跟我说,最好明儿开始,就让知演跟着西席先学起来的。”

“那可真是太好了,琛儿就先代知演谢谢舅母了。”

顾之琛一听,刚才的不快已经暂时抛到了一边;赶紧着先谢过顾缪茆茆,就怕下一刻她会反悔一样。

想了一想,又加了一句:“知演这个孩子也是好学的;这不,眼下就在屋里专心看书呢!”

“我也正是这个想法。”顾缪茆茆也是从善如流地接过话头,“就是看着知演这还真特别好学,就想不要耽搁了孩子,才赶紧着想让先生教授的。”

这明显的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顾缪茆茆对顾之琛母子的以往并不熟悉,又怎会知道这陶知演就是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明显只是客套的场面话而已。

顾老夫人听了,却很是满意;这小孩子家家的,是应该读书,考取了功名,才能光宗耀祖不是?

顾之琛见母亲脸上的神色,心中也是欣喜的;要知道对自己儿子来说,能有这样的待遇就是莫大的造化了。

在陶府的时候,可只是跟着几个年岁相仿的子弟一起在宗族里受教而已。

若真能好好用功,在秋闱时考取功名的话;对他来说自是一个好的际遇,对自己来说更是一个大的解脱。

三个人才说了一会儿,方姨娘也是来了;可人正巧也是吩咐了摆膳,方姨娘便一起服侍着几位主子用了午膳。

……

……

慈宁宫中,倒也是茶过两巡,已经寒暄过好一阵子了。

第212章 211 应允参加茶会

刚才,玉妃的软轿到了这慈宁宫前面,自然就是落轿,然后玉妃和宋丞相就站在宫门口等着太监的通报。

等了一会儿,太监才出来说是请玉妃娘娘和丞相一起进宫。

迎入殿中,却是慈宁宫中的总管伍公公亲自迎了上来,安排着两位坐下;又有太监奉上雨前的龙井,供两位慢慢品尝,伍公公自是亲自陪在了一旁。

父母俩倒也知道太后并不是有心怠慢,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今儿来的是太早了。

自从皇上身体抱恙之后,太后便吃斋念佛了;每天清晨在小佛堂里诵完经出来,基本也是要到巳时左右,也就是现代的九点到十一点。

这念佛自然是要诚心为好。

每次念经之前,隔夜是要沐浴的,当天清晨是要茹素的;当然,念经人如果本来就吃常素,那又另当别论。

然后是净手焚香,将双手仔仔细细洗干净了,并点上清香;才可跪拜在菩萨面前开始诵经。

这诵经开始,最好是不要打断;诵经人便可以心无旁鹫地静心念完一卷。

如若有那十万火急的情况,一定要先去处理的;那便是要先在可停顿的地方停下,然后按照佛门规定念几句偈语。

等处理好事情后,还要再次净手焚香,并先念上相应的偈语,然后才可以接着上次停下来的地方念下去。

虽说按照这样的方式也是可行的,可是又有哪个人愿意中途被随意打断的?毕竟多受一次干扰的话,自己那刚沉静下来的心就有可能又浮躁了起来。

再说了,这位正在诚心念经的还是当朝的太后,是当朝权势最为滔天的女人;有又有谁敢在这个时候凑上前去,自讨一个没趣呢?

眼下,有这位慈宁宫的太监总管陪着,怎么着也是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的。

换句话说,如果今儿来的人里面,一个不是皇上的宠妃,另一个不是当朝的丞相的话;那是要见伍公公一面,都是挺难的事情,更不要说让他亲自陪在一旁那么多时间了。

今天下朝的时间虽然是比以往推迟了好多,可相比其他的种种,那还是早的;比如:早点摊好似还没有收摊、各家店铺的大门也是在陆续地打开、街上的行人才刚开始慢慢多了起来,等等,等等。

茶过两巡,伍公公示意小太监为两人换杯;又过了两巡,太后这才从小佛堂走了出来。

玉妃和宋丞相赶紧起身,一起上前行礼;玉妃行的自然是宫中之礼,宋丞相行的是外臣之礼。

不过,太后冷眼看去,宋丞相的这个礼还是一如既往的敷衍了事。

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宋丞相的态度就慢慢地变成这样的;至少,应该不是在皇上登基前,也不是在皇上刚登基的那几年吧。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太后心想,自己似乎真是年纪大了,有点忘记了。

“免礼。”

等大家各自落座,太后才缓缓开口:“哀家每日要去小佛堂诵经礼佛,可是让宋丞相久等了。”

这句话一出,宋丞相是很满意了。

满意的原因,自然是太后这位普天下最不用向任何人解释的女人,用这样一句婉转的话向自己做了一个解释;同时,甚至可以说,是向自己做了一个浅浅的道歉。

“太后所想,亦是我辈所念;臣等也坚信,皇上洪福齐天,必定能逢凶化吉!”

宋丞相在此的话,自然是在玉妃前面开口的。

“但愿吧。”

太后的话语里却是透出了一丝倦意。

刚才宋丞相的话语,即便没有多少的真心,也明显是不存在恶意的;只是太后知道,这一个在世人眼里能轻易的“逢凶化吉”的说辞,要真正做到却是多么的艰难。

“太后娘娘,柔儿也都是每天在心里为皇上祈福的。”玉妃的声音适时地响起。

“嗯,哀家是知道你的心的。”太后赞许了玉妃一句;心里,却是不由得想到了那坤宁宫中的皇后,还有皇后用自己的殷虹鲜血抄成的《心经》。

“太后,这过几日的茶会,还要恭请您移步一同到场。”

寒暄过后,宋丞相便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说是“恭请”,却不见得有多少恭敬的成分在内。

“好,哀家自然会去。”太后此次倒也爽快,利索地就答应了。

“如此,太后您好生休息,微臣就不多叨扰了。”

得到了太后的首肯,宋丞相见好便收;领着玉妃一同告辞而出。

自己自然是还有许多事要去做的,其中就比如:自己明明是派了人手往灾区去协助三皇子的,可事情最终怎么会是这样一个走向?而且,自己竟然没有收到任何的音讯?

这样一些事儿,自然是应该尽快查探清楚的。

所以等一出慈宁宫,宋丞相也就辞别出宫了。

如果自己不能详尽掌握灾区的情形的话,那对接下来的大局会否有影响,这事儿还真说不准。

所以,此事必须紧着去办,最好能在举办茶会之前得到相应的消息,那对自己来说才是最好的。

可是宋丞相又怎么会想到,太后在确定宋丞相和玉妃已经走出很远以后,才将桌上的所有茶盏悉数扫落在地;其中的一只茶盏,滴溜溜地滚了很远才停下来。

殿中的宫婢、太监跪了一地,没有人敢开口说一句话;伍公公躬身伺候在一旁,也没有说一句劝慰的话。

……

……

宋丞相刚离开慈宁宫,这座宫殿却是又迎来了一个人;就是太后勒令他住在宫中的姜舜楷姜神医。

姜神医自打为皇上疗毒开始,便经常造访慈宁宫;原因无外乎是太后的要求,要及时掌握皇上的治疗情况。

因此,便有了姜神医的早请示晚汇报;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可是卯着时辰打着卡的。

此次前来,自然也是每天的例行公事;可今天在履行这例行公事的时候,却是带了皇上的旨意。

“母后只知道朕中毒了,具体的情形是不清楚的;你今儿过去的时候告诉母后实情,就说其中的一种毒,是朕在小的时候就已经中了,可要仔细看看母后的反应。”

“臣遵旨。”

第213章 212 两种毒素并存

姜神医一走,百里皇上就心满意足地对着卫公公道:“小卫子,你看刚才在太和殿上,朕演得可好?”

想到得意之处,百里皇上的眉毛都忍不住往上挑了挑。

“皇上,您确实还有余毒没有拔清。”

卫公公没有一丝感情的接口到。

要说,随着这阶段的治疗调理,皇上的身子确实是大有起色;可是,至少现在体内还有余毒,那就还不能掉以轻心,是不?

而且,皇上自己说刚才是在演戏;可是,难道就没有一点真实的成分在内?

当皇上那一阵猛咳的时候,殿下的众臣估计听得心惊胆战,自己在殿上听得也是心惊胆战;当然自己和其他人的心惊胆战的缘由是不一样的。

众臣应该是担心皇上身体的康健的吧;这样的咳嗽落在他们的耳朵里,再加上已经是抱恙很久的事实,多多少少都会引起他们的一些恐慌的吧。

自己的心惊胆战却是因为,自己听清楚了,皇上咳到后面的时候,体内的真气确实有乱串的情况;当时真把自己给急的,好在那一阵咳嗽终于还是停下来了。

眼下见皇上问及,本着规劝皇上继续按时服药的原则,自然是要苦口婆心地劝解的。

“朕知道自己还没有痊愈,可这不是已经把毒素拔出了不少么?刚才那么一演,可是有许多人都会认为朕的身子是一天比一天更差吧?”

说到这儿,原本愉悦的声音里,怎么着都透出了一丝的凉意;还有的,应该是一些儿的倦意吧。

“那是皇上您演技好,这才让众人觉得病是更重了的。”

卫公公又如何会听不出,更不会不知道皇上的悲凉是从何而来;也没思索,顺心顺意的话便出了口。

百里皇上一听,顿时哭笑不得起来。

这个小卫子,还真是只有他会这样做,也只有他敢这样做。

刚才让他顺着自己的意,夸下自己的演技好吧;他却直言,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

可现在听出了自己有那么一点的心灰意冷,却又提醒自己;朝臣都是在自己的误导下,才会有那样的反应的。

两次都是违拗自己的心意,第一次是暗中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忘形,第二次却是让自己尽快从悲观情绪中脱离出来;两次的违拗,效果不一样,心意却都是好的。

百里皇上不由感慨,自己此生能得到一个小卫子,真是人生之幸啊!

又想自己这一生,其实也不算是太孤独;除了卫公公,还有田镇海田尚书,还有那一对神医师兄弟,还有那个活宝小神医……想到这儿,却是猜测:

姜神医到了慈宁宫后,母后会是什么反应呢?

姜神医到慈宁宫时,那些地上的茶盏自然已经是全部收拾好了;别说是瓷器的碎片,就是连一滴水渍也是全然不见。

太监将姜神医迎进,宫婢自是为他沏上了茶;这茶盏和刚才玉妃及宋丞相所用茶盏一般无二,明显是出自一套的。

当然,作为梁国最有权势的女人,也根本不需要去弄清楚,太后的库房里有多少只这样的茶盏;因为即便是将整整一窑的茶具都给了太后,那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微臣见过太后娘娘。”

虽然姜神医近段时间每日要几见娘娘,可是礼不可废;更何况御医本也是朝廷命官,以臣子之礼觐见总是不错的。

“免礼,赐座。”

姜神医在为皇上治病,尽心尽力;太后见了,自然是欣喜的。

再说了,姜神医每天的回禀,多多少少也是给自己带来了希望;哪怕是每一丝的好转,对自己来说都不啻于是天籁。

殿内本就没有多少人,此时的太监宫婢也都已经退下;可是,太后见姜神医还是一幅杵在那儿不开口的样子,不由的感到有些困惑。

忽然,她灵光一闪:“莫非……”话还没有完全出口,就看见姜神医朝自己点了点头,便知道姜神医是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伍公公自幼在宫中长大,有怎么会不清楚姜神医此时的动作?只是他和太后同样的困惑:自已也能算得上是太后的心腹了,以往自己也都是在一旁伺候着的,也都没有离开过;今儿,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不过,宫中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少听少说少问;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不该你管的事情,你就只当不知道,千万不要去做那只好奇的猫。

伍公公立刻主动站出一步,朝着太后施了一礼,又朝着姜神医恭谦地微微鞠躬,这才朝屋门口退去。

等走到屋外,还贴心地亲手将屋门关紧;这才稍稍远离了些去,站在门外亲自把关。

伍公公自是知道,此时所谈既然连自己都不能听,那就一定是机密;是机密就不能外泄,是以不待太后吩咐,便主动地严格把好这道屋门。

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一份玲珑,伍公公才会从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小太监做到太后的大总管的。

“太后,臣有秘事要禀报。”

等屋门关上,姜神医却是在太后面前郑重地跪下;先磕了一个响头,这才开口说话。

太后被姜神医的动作唬了一跳,然后就觉得自己的心在那儿“啵啵啵”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