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

第19章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第19章

小说: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熬过第一天后,第二天城下骂得更厉害了。经过第一天的锻炼后,汉军这支骂人队伍不但人数增长了少,还顺应形势的需要搞了一些新的创意。这支骂人队伍组分成两派:一派专门负责骂,一派专门负责笑。这边士兵骂几句,那边士兵就哄笑几声,一唱一和,演起了双簧了。他们分工很明确,骂累了,笑累了,再换第二批人马上,这样进退有序,笑骂之声绵延不绝。曹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些汉军生吞活剥,但想起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和项羽叮嘱的“坚守不攻”的战略思想,最终还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对他来说,过一天比一个世纪还漫长。

第三天,汉军再度创新,把骂用诅咒代替了。对敬畏鬼神的古人来说,诅咒比骂人更狠毒百倍。一些心肠恶毒的人,写下仇人的名字和咒语,埋在百年大树底下,算是最狠毒的诅咒方式了。当时刘邦他们动用的武器是白色幡旗,那是人死了亲人招魂用的东西。幡旗上一面画的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另一面都写着“曹咎”两个大字。汉军充分发挥动嘴又动手的风格,边骂边诅咒,他们把幡旗放在地上,用剑戟乱刺。

面对汉军这样肆无忌惮的恶毒诅咒,曹咎再也忍不住了,他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他没通报司马欣和董翳,直接带着亲信士兵杀出城去。等司马欣和董翳知道想要去阻拦时,曹无咎等人早已出了城,那些骂人的士兵见曹咎杀过来了,吓得屁滚尿流,丢了幡旗都向城外逃命去了。

孙子兵法行军篇有云:“半济而击,利。”曹咎应该没有读过。他可能是让愤怒冲昏了脑袋,他真的下令渡河了。汉军的指挥官看来是读过兵法的,曹咎的军队有一半渡过汜水时,汉军不失时机地出击。

曹咎大军刚渡过一半,汉军迎头痛击,楚军首尾不能相顾,景象惨烈可想而知。楚军立刻崩溃,成皋陷落。西楚储存的金银财宝,全部落入汉军之手。曹咎跟司马欣自知难逃一劫,也无脸见项王,在汜水河畔双双自刎。

中国历史上,当忍不忍,导致惨败的战例并不鲜见。和曹咎不同的是,司马懿在同样的情况下保持了高度的冷静,最终避免了失利。司马懿兵败上方谷,困于大火之中,幸亏天降大雨,救了其父子三人的性命。于是他坚守不出,任凭蜀军怎么挑战,只是按兵不动。

诸葛亮使人送妇人衣冠,以羞辱司马懿,激其出战。没想到司马懿不但不生气,还当着来使之面穿上妇人衣冠,表示要继续做他的缩头乌龟。

当手下众将都不堪此辱,欲决一死战时,身为兵马都督、三军统帅的司马懿却保持了应有的冷静。不但自己心平气和,还做起了下属的思想工作。老奸巨猾也好,老谋深算也好,司马懿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巾帼素衣,把他视为妇人,无疑是个莫大的侮辱,意在激怒对方,使之出战。司马懿身为魏军大都督,按常情决不能咽下这口气,但他老谋深算,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冷静分析:一是战事于魏不利。诸葛亮六出祁山,锋芒正锐,誓与魏军决一死战。且新败之后,贸然出战,难操胜券。二是蜀国小,力弱,虽集三年之力伐魏,但后方悬远,蜀道崎岖,三十万大军的补给不易解决,经不起旷日持久的消耗,利在急战速决。魏国则不然。国大人多,物力雄厚,战场又离渭水平原不远,补给十分便利,利在以逸待劳。

司马懿出于对双方形势的正确估计,出师前就与魏主一起制订了以攻为守、拖垮蜀军的作战方略。交战不利,更坚定了其坚守待变的决心。他并非没有羞耻之感,但在他看来,受辱事小失利是大。因而强忍激愤,只在“心中大怒”。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于是坚壁高垒,静待时机。

司马懿对这番侮辱没有白忍,形势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蜀军正打熬不住,盟友吴军又不在配合攻魏中兵败合肥,无功而退。魏国两面受敌的局面已告结束。

诸葛亮闻讯,长叹一声,昏倒于地,五丈原秋风,大星陨落,蜀军不战自退,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退却。司马懿兵不血刃,凯旋长安。常有人以司马懿接受巾帼素衣为笑料,并以“死诸葛吓退生仲达”笑司马懿的怯懦。岂不知他如果逞匹夫之勇,率众一搏,蜀军很可能打破魏国防御而挺进中原。即不如此,魏军也将蒙受重大的损失。

司马懿比曹咎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需要坚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辱骂所怒,不逞强,不上当。避其锋芒,等待时机,与对手比耐力。忍辱负重一直就是男人最可贵的品质,历史上的强者从来都是忍者,反映了一种超人的智慧、一种异乎寻常的韬略。

成皋被汉军收复,刘邦得到消息,马上决定挥师向南过黄河。在出发前,郦食其曾经向刘邦提议,说他可以去东边的齐国劝降,刘邦同意了。

郦食其这肯定是邀功了,也许他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场了,刘邦已经派韩信进攻齐国,郦食其能成功固然好,不成功还有韩信,一旦齐国的问题解决,整个天下就只剩项羽了。

汉军从小修武南下,渡过黄河,再入成皋,把重兵进驻广武,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一线,收敖仓积粟以充军用,并在荥阳以东包围了楚将钟离昧部。

项羽听到成皋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由睢阳带领主力返回,攻下了荥阳。活捉了周苛和枞公。并且俘虏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而成皋已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项羽见周苛也算是个人才,就说:“给我做将军吧,我任命你为上将军,封你为三万户侯。”

没想到周苛张嘴就骂:“你如果不快快投降,我们大王就要俘虏你了。想做汉王的对手,你还不够格!”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结果可想而知,周苛被扔进了大锅煮了,枞公也受到牵连,一并被杀了。

在庆功晚宴上,项羽很少喝酒,也基本没有说话。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他甚至体会不到多少胜利的喜悦。周苛临死之前说的话,在他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霸王想起了韩信、陈平,又想起叛变的黥布和已经成为古人的亚父范增,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而难与人言的落寞和疲乏。

刚驻扎在成皋没几日的刘邦毕竟势单力薄,项羽又来势汹汹,三下五除二就把成皋又夺了回去。

刘邦慌忙和夏侯婴共乘一辆车从成皋北面的玉门逃出,往北渡过黄河,连夜赶到修武。因为张耳的军队驻扎在这里,刘邦便自称是使者,住进了旅店。

第二天一早,韩信和张耳还在被窝里,刘邦就冲进他俩的卧室夺了印信和兵符,用军旗召集众将,并更换了他们的职务。这一切变化实在太迅速了,韩信和张耳直到起床之后才知道刘邦来了,大为震惊。

刘邦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马上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命韩信为国相,让他收集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部队,去攻打齐国。

刘邦取得了韩信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率军南进临近了黄河,在小修武的南面犒劳部队,想要跟项羽再战。

郎中郑忠劝阻刘邦,让他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坚守,不要跟楚军作战。刘邦听从了他的计谋,派卢绾、刘贾率兵二万人,骑兵数百名,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跟彭越的军队一起在燕县西面再次打败了楚军,接着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

冤死的郦食其

在项羽被逼撤兵去解彭城之围后,齐国的压力顿解了,随后楚汉两国开始了拉锯战,齐国在这个时候也没闲着,乘机搞起了经济建设,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知不觉中齐国也成了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这让刘邦和项羽都想把它拉到自己一边。偏偏这齐地还就是骨头硬,其他诸侯纷纷倒戈,以求自保,他们却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力更生,对项羽和刘邦都不买账。齐王田广本来起兵与项羽叫板,得知项羽在彭城一举歼灭刘邦三十万大军的消息,自知不是项羽的对手,吓得连忙归附项羽。

偏偏这个时候郦食其出现了,他跟韩信抢战功来了。郦食其为什么不知好歹,早不来抢晚不来抢,这个时候来抢呢?这得从刘邦重新夺回成皋说起。成皋失而复得,刘邦却高兴不起来,整天警惕着齐国的动静,要是正在这节骨眼儿上,齐国从背后捅一刀那还了得。

刘邦整天担心项羽哪天会不会搞个偷袭,茶饭不思。他手下的郎中郑忠,对刘邦说道:“要是齐地能早一点平定就好了,只要齐地一安稳,就可以把大将军召来,只要大将军在,就能抵御住项羽的复仇之旅。”刘邦想,这也是,只要有用兵如神的韩信在,才有可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但问题是他把人家的军队全部夺到自己手上,又叫人家去临时招兵,然后进入魔鬼训练营里进行训练,最后马不停蹄地还要去平乱。

这样一来,是神仙也要需要时间去折腾。可眼下时间又紧迫,刘邦心里就琢磨:如果能把齐国招降过来多好,这样可以不制造流血冲突,老百姓也容易接受我们,可以使齐地问题得到最快也是最佳的解决。郦食其不愧跟了刘邦这么久,刘邦心里在想什么他一猜就中。于是他主动请求去齐地做说客去说服齐王归汉,其实跟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差不多,都是那时候作为说客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刘邦很痛快地答应了。

可这时候韩信已经奉命向东进发,但还没有渡过平原津。而被刘邦派去的郦食其已经先到了齐王田广那里。

说起田广可能不为人熟知,但如果说起他父亲田荣就不一样了。田荣最先反楚给了刘邦在汉中养精蓄锐的机会,在和项羽打仗时他兵败而死后,弟弟田横继承了他的革命事业。田横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扶起他的侄子,也就是田荣的儿子田广为王,他自己做了丞相。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割据一方的临时政府,当不当王对田横来说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实权仍在他手里。而且一旦齐国遭遇不幸,这“亡国之君”的就是田广来当了。

郦食其到了齐国,就神秘地对齐王说:“您知道天下人现在都向着谁吗?”齐王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小心地回答说:“我不知道。”郦食其摇头晃脑地说:“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意思就是齐王你如果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听他文绉绉地这么说了半天,齐王不耐烦地问:“别废话,天下人心究竟向谁?”郦食其得意地笑了笑,说:“归向刘邦。”

齐王紧张了起来,看郦食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刚刚还很盛气凌人的齐王忙表示愿闻其详。郦食其分析了近期的攻守形势后明确告诉他说:“天下有才的人都投奔了刘邦,他带领蜀汉的军队,所向无敌,这跟传说中的蚩尤一样,是老天爷在帮着咱们呢。现在天下诸侯谁不想投降的就先被灭掉。您要是现在投降刘邦,说不定还能有几年的好日子过,要是负隅顽抗的话,恐怕……”郦食其没把话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齐王一眼。

傻子都听得出来,郦食其这番话实际上是威胁而非游说。齐王坐立不安,脑门儿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滴,他想想郦食其的话也对,天下马上就是刘邦的了,自己再做项羽的死忠附庸不合算,就表示要追随刘邦,不再支持项羽。郦食其抚掌大笑,当下和齐王把酒当歌,从此天天饮酒作乐,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刘邦交代的任务。

再说韩信,听说齐王和郦食其两人握手言和,本来不想再继续攻打齐国了。但他麾下的蒯通极力鼓动他攻下齐国:“郦食其只是一个读书人,动动嘴皮子就能降齐七十余城。将军您率数万大军,一年来攻下赵国五十余城,功劳难道还不如他?”

韩信一听这话,火暴脾气就上来了,马上就要率兵攻打齐国。齐王得知后当然很生气,他认为郦食其出卖了他,联合韩信导演了这出戏,于是把郦食其给煮了。

这么看来,要不是蒯通从中插一脚,怂恿韩信灭了齐国,郦食其也不会死,日后项羽的势力不会一度膨胀到刘邦无法与之抗衡的地步。

公元前203年,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东北部的广武山一带对峙。这广武山还真不是一般的山,要攻下它,以当时的情况看是很难办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来看看广武山的地形。广武山地势险要,左边是一眼望不到边际、深不可测的荥泽,西边是四季河水泛滥成灾的汜水。更绝的是山中间有一巨大的山涧,像一把刀子一样把整个广武山分为东西两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