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

第14章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第14章

小说: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济棠〕

绰号:南天王

出生地: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

生卒年: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

毕业学校:广州陆军小学,广东陆军速成学堂

职务:曾任钦(州)廉(州)警备司令,后主政广东多年

邹鲁(1885~1954),广东大埔人。年轻时积极革命,与陈炯明是广东法政学堂同学,同为清朝广东咨议局议员,国民党元老。曾创办广东中山大学,任校长,著有《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等。

汪精卫(1883~1944),本名汪兆铭,广东佛山人,老同盟会员,孙中山“总理遗嘱”执笔人,国民党三巨头之一(另两人为胡汉民、蒋介石),国民党副总裁。东京法政大学毕业,抗战时投降日本,组织汪伪政权。

吴稚晖(1865~1953),江苏武进人,国民党元老、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王宠惠(1881~1958),广东东莞人,法学家,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外交家。毕业于天津北洋西学堂(今天津大学),留学耶鲁,第一个将《德国民法典》翻译成英文的人。革命元老,学者型官僚的代表,曾任孙中山临时政府外交总长、袁世凯时的司法总长、“好人政府”时的国务总理,国民政府时又历任司法部长、外交部长、代理行政院长等。

李济深(1885~1959),生于广西梧州。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粤军元老,曾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府主席等等。

※※※

⊙孙中山从南洋到东京后,找到杨度让他加入同盟会,杨没答应。临别分手的时候,孙说:“我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但你还是不答应。到底谁的主张正确,就让时间去证明吧!”杨说:“我有一个朋友,跟你的主张一致,我为你引见一下,你们俩肯定能相得益彰!”杨要介绍的不是别人,就是黄兴。

⊙1914年7月8日,国民党流亡人士在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为总理,陈其美为总务部长,张静江为财政部长,居正为党务部长,胡汉民为政治部长,许崇智为军务部长。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指定陈其美和居正为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宣誓入党。

⊙孙中山与谭延辏А⑿硎烙ⅰ⒘醭韶扔瓮嫔毓啬匣拢蛔鸱鹣蟛兴穑镏猩剿担骸罢馍⒅臼兀侨绱丝闪!绷醭韶鹜嫘Γ骸八锵壬绞醺呙鳎尾恢沃危俊碧费雨'接着说:“孙先生专长在小儿科,这佛是成年人了,而且既然已死,何必再救活他?”许世英说:“先生之志在于起生民,死者当受其赐。”

⊙孙中山宣扬“三民主义”,有一段关于民权主义的内容,邹鲁不是很懂,就去问孙中山。孙拿起笔,立即把这一段全部涂掉。邹不解,孙说:“三民主义的学理虽然非常深奥,却要使凡识字的人,个个都能看得懂。假使你都看不清楚,那么看不懂的人,就不知要有多少。所以全部删去。”

⊙陈炯明拿下广西后,让莫纪彭驰书向孙中山告捷,并令他一定要引用韩信的“拾代如遗,偃齐犹草”典故。这是,陈炯明以“韩信”比喻自己,以“代”为粤,以“齐”为桂,而把孙中山比作“刘邦”。

⊙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是副议长,邹鲁和陈炯明是议员,第二年初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政府查到邹和陈是革命党人,到咨议局来抓人,丘逢甲说:“陈某邹某是我最信任的,假使他们是革命党,那么我一定也是。如要捉人,请先从我捉起!”陈和邹因而得以躲过。

⊙黄埔军校初建时,经费紧张,需要去找把持广东财政的军阀们要,常常是第二天的伙食费,到前一天晚上时才有着落。廖仲恺为了筹军费,每晚都是凌晨两三点才回家,对夫人何香凝说:“我非常受气,天天晚上都要去会杨希闵、刘震寰,等他们把烟(鸦片)烧完,然后我才能向他们说话,借款来办黄埔军校。”

⊙民国元年,南北和谈时,袁世凯想拉拢陈炯明,来赶走广东都督胡汉民,问广东代表邹鲁的意见如何,邹回答:“政府如有意重用陈炯明,现在库伦独立问题正紧急,不妨派他去专办这件事。”

⊙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孙非常愤怒,北伐前,吴稚晖代陈向孙求情,孙说:“人人可恕,陈炯明不可恕。”吴听了立即跪下,说:“此事关系北伐前途,先生不答应,我就不起来。”孙才同意原谅陈炯明,但要求陈写一份悔过书。

⊙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陈炯明不悦。后孙再三向陈说就职后即率军北伐,成败均不回粤,陈无话可说,答应5月5日请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山先生笑曰:“我是广东总统,竞存(陈炯明字)是广东皇帝。皇帝开了金口,我遵命就是。”

⊙1923年初,滇、粤、桂联军打着孙中山旗帜,反攻广州,驱走陈炯明。一时间,广州出现了13个省的总司令,如粤军总司令、滇军总司令、湘军总司令、陕军总司令等,大多总司令都是空头的,官比兵多,兵又比枪多,脚趾多过枪弹,甚至整个司令部只有两支土造步枪,火药枪或是洋枪。哨兵换岗,只是换人不换枪。

⊙广东军阀陈济棠意欲反蒋,先是命他哥哥陈维周到处看风水,找一处龙穴吉地来移葬他们的母亲,从而护佑陈济棠能取代蒋介石得天下。后来又听信江湖术士之言:机不可失,决然与广西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反蒋,不料广东空军却被蒋介石收买,一股脑儿飞往南京,陈至此方悟:原来是这么个“机”不可失!

⊙陈炯明和邹鲁在广东咨议局时,一次提出了一项“禁赌案”,但议员投票通过时,很多人因为收了赌商的钱,纷纷投了反对票。邹鲁一怒之下,把投支持票的名单和投反对票的名单,一股脑都交给报馆发表,引起轩然大波。

⊙许崇智资历老,一直是粤军的主要领导人,地位仅次于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许有旧习气,喜好声色宴乐,有人在廖仲恺面前说许的坏话,廖回答说:“汝为(许的字)目前既肯革命,大家就不必对他求全责备了。”

⊙陈济棠听信其兄陈维周之言,以高价买得花县芙蓉嶂洪秀全祖坟,安葬其母,说这里是出天子的圣地。1935年,其兄特地去浙江奉化察看了蒋介石的祖坟,回来后,陈维周兴高采烈地对陈济棠说:“蒋介石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从而进一步坚定了陈济棠反蒋的决心。

⊙当陈炯明炮击广州总统府时,吴佩孚对此举很是鄙夷,吴说:“竞存(陈炯明的字)太无人格,别人可打中山,竞存怎可以打中山?”

⊙1936年,陈济棠发动反蒋,召集将领在燕广军校礼堂宣誓。宣誓前,他先派人在军校礼堂上方安置一个皮制假人,上书“蒋介石”三字。宣誓前,陈亲自唱名,各将领逐一起立,宣读“余决心效忠党国,抗日反蒋,拥护陈总司令,以后如违誓言,必遭天谴”。读毕,即趋至假人之前,举起一把木剑,向“蒋介石”连刺三剑。

⊙李福林是珠江三角洲的地方军阀,一直把珠江三角洲看成是自己的地盘。有人告发李的部下在自己的防区里抢劫,李大怒,集合官兵训话,开口就骂:“契弟,在尼处(这里)吃,又在尼处屙,要屙就去远一些啊。”意思是抢劫不是错,但要抢就去远一点的地盘啊,别在自己家里“拉屎”。

⊙有人描述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孙科四人见客的情形:蒋介石会客,客说话,他不说;汪精卫会客,客说一半,他说一半;胡汉民会客,客不说,他说话;孙科会客,则是两不说话。

⊙1930年,胡汉民被蒋介石幽居于双龙巷,禁止客访,许多人都不敢登门,独有前清遗老冒鹤亭不畏特务监视,经常走访谈诗论学。胡汉民感激不尽,认为是患难之交,在孤独中感到雪中送炭的温暖。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投票选举政府主席,伍朝枢读票:“发出选举票十一张,收回选举票十一张,选举汪兆铭(精卫)的十一票。”伍念了一遍后,觉得有点古怪,又高声念了一遍,原来汪精卫把自己的那一票投给了自己。伍事后对人说:“汪主张不做官、自命清高,我本来对汪非常敬重,经过这次选举事件,我从此就鄙薄汪兆铭了。”

⊙汪精卫做了汉奸后,舆论骂声一片,有人写对联讽刺说:近卫汪精卫,你自卫,我自卫,兄鲁弟卫。陈群李士群,来一群,去一群,狗党狐群。又写: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近卫”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陈群、李士群、梁鸿志、吴用威,都是伪政府官员。

⊙汪精卫投降日本后,有这样一个说法:“没有汪夫人,汪先生不能成事;没有汪夫人,汪先生也不会败事。”

⊙邹鲁少年时写了两句“题梅”诗:“自有非常奇骨格,愈经霜雪愈精神。”老师看见后,说:“幸有这种气魄,虽不免颠沛,也还可望有成。”几十年后,邹回忆往事,感觉老师说的正是自己的一生。

⊙邹鲁十九、二十岁时,在广东潮州某书院读书,在作文中批评了学校的教学方法,老师大怒:“你说这学校不好,你有本事去办一个好的给我看!”邹便真的去办起了学校,靠人捐助的四块钱,一番张罗之下,竟然在家乡办起了一中学,学生一百多人,又附设了一个小学。

⊙邹鲁在家乡靠四块钱办起了一个中学,后来邹到广州想投考师范学校,到了才发现,偌大个广州根本没有师范学校。邹一发奋,决心在人生地不熟的广州,自己开办一个师范学校,经费就是从家里带来的120元钱,一个多月后,学校竟然办成了!这一年,邹22岁。

⊙陈炯明对人说:“吾人玩军人犹如耍猴也,吾人为办文化事业才要找钱?找地盘,吾虽厌兵,但必须掌握军队,方能推动文化事业!”

⊙陈济棠少年从军,入广东陆军小学,毕业时,他为最后一名。在毕业祝酒时,同学们都向名列榜首的梁安邦祝酒。梁喝得醉昏昏,便说:“大家将来都能有出息,除了陈伯南(陈济棠字)。”有人道:“不要小看陈济棠,他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梁一听说:“伯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后来,陈济棠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梁来找陈济棠说:“伯南,我给你捧靴来了。”

⊙丘逢甲第一次见到邹鲁,丘四十多岁,邹二十出头。丘问:“你是世家子弟吗?”邹答:“不是。”“你是富家子弟吗?”“也不是。”“那么你有富贵的亲戚吗?”“也没有。”丘低头喃喃自语:“贫寒子弟,哪会有这样汪洋浩大的气度呢?”然后对邹说,“好,你以后就算是我的学生了!”

⊙辛亥革命后不久,邹鲁带着一小支军队从广州到南京,进城的时候,群众举着国旗、拍手欢迎,邹见了很兴奋。事后才知道,原来群众把邹误当成当天要来上任的大元帅黄兴了,都在议论说:“为什么大元帅这样年轻呢?”

⊙“二次革命”爆发时,邹鲁正在北京,发现自己住处的门房杂役一天比一天阔绰起来,不时还往国务院秘书处打电话。邹猛然惊醒,这些人肯定是被收买了来监视自己的,不由得大恨:以前革命时,为怕走漏消息,绝对不用下人,煮饭烧菜都是自己动手,没想到如今阴沟里翻了船!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人找到邹鲁,说:“张学良整天在烟赌场中,什么事也不管……我们准备拥护你主持东三省,把张学良赶走。你是西南人,我们认为你是最理想最合适的。”邹拒绝了。

⊙1936年,邹鲁做广东中山大学校长期间,日本人找他谈:“我们大学拟与中山大学交换教授,如何?”邹回答:“不敢领教。”对方问为什么,邹答,“我根本不信日本人,日本人一开口,我就防他用侵略手段了。”

⊙西安事变之后,邹鲁在庐山见到蒋介石。蒋问:“你回广东以后,何时再来中央?”邹答:“如中央不发动抗日的事,我拟暂不前来;若抗日事起,我便立刻来京。”蒋笑笑说:“那么恐怕为期不远了。”之后“七七事变”爆发,蒋发表“庐山讲话”,宣布全面抗战。

⊙罗文干和王宠惠都是广东人,又曾是同学,后来又同在政府里做高官,但王宠惠不如罗文干有骨气。据马叙伦回忆:王宠惠做内阁总理时,罗文干任财政总长,陆军总长张绍曾陷害罗文干受贿,罗被关押在法院。按惯例,内阁成员出了丑闻,内阁应该集体辞职,但王宠惠舍不得辞,对教育次长汤尔和说:“你是医生,当知医生以救人生命为务,我现在不能辞职,正是以救国为先。”汤尔和力主他应该辞职,最后王宠惠辞职,张绍曾上台。

⊙梁士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