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529章

大宋私生子-第529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车回城时,十三娘双眼眨也不眨地看着他问道:“官人,快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烧水时蒸气能把茶壶盖顶起来,这事谁没见过?只要稍加思索,你就不难推断出蒸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只是以前没人去思考怎么利用这种力量而已;前些天娘子制出水力纺车来,让为夫颇有感触,水力固然好,但大多地方缺少江河,水力注定无法满足需求,为夫便想着有什么东西能代替水力,恰好看到清娘煮茶时,蒸气将茶壶盖顶起来,为夫便一直在思索如何利用蒸气肿胀后,所形成的这种力量。”

十三娘满心佩服,眼里直冒小星星,杨逸见了不禁莞尔,伸手一刮她的鼻尖笑道:“娘子可要记住了,你如今是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今后凡事不必再亲力亲为了,管好科学院就行,自己有什么想法,提出来,让技师们去研究就是,你若是时常呆在院里,娘亲定是不答应的。”

“官人放心吧,妾身有分寸的,定不教婆婆生气就是,嘻嘻……”十三娘的样子就像个刚偷吃了糖果的小孩。

杨逸搂着她的香肩笑道:“娘子记得多物色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让他们进科学院做学徒,让里面的能工巧匠边带边教,只有这样,将来科学院才能后继有人。”

“嗯,妾身记下了!”

“娘子只要管好这个科学院,将来就不怕没有珠钗头面钱了,别看碧儿现在赚得不少,但为夫相信,以后科学院才是咱们家最大的盈利机构,也是咱们家的核心所在。”

历朝历代,不管是朝廷还是私人,从来没谁在科研方面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杨逸这回是霍出去了,现在一百多个能工巧匠只是个开始,他还要不断搜集各方的人才,哪怕每年给科学院投入一两百万贯,他也在所不惜。

如此大的投入,加上他有意识的引导,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不难在大宋来一次科技大爆炸,现在朝廷是允许私人办学的,象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等,都属于私学,采用山长负责制,学院的教学方式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教材等,都由学院自己来决定。

杨逸想好了,自己也要办一所私学,专门招收那些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让杨家科学院变成一所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院校。

当然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科学院要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先物色百十个孩子进去,算是第一批学生吧。

经过外城时,数以万计的劳力正在开挖护城河,远远就能听到阵阵喧嚣声,现在正值冬季,气候干燥,是最利于挖掘河道的季节,待到春来雨水多了,可就难作业了。

而且按杨逸的提议,先挖护城河,将来就可以联通汴河、蔡河、五丈河等几条河道,方便筑城物资输送。

杨逸从车上看到了一样新装备,那就将作监新制造出来的葫芦吊,河道中的劳力正用葫芦吊将河道挖出的大石块吊起,只需一个人拉动铁链,就能将一两千斤的大石吊起来,这些大石再经匠人粗略加工,就可作为将来筑城基的材料了。

越接近南薰门,路上的车马越多,运送大砖、石条等建筑物资进城的车马连成了长龙,以至于五城兵马司要派兵丁出门维持秩序才行。

十三娘见了这车水马龙的景象,俏然笑道:“官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切与官人无关呢,你呀,就是整天不务正业,嘻嘻……”

“谁说我不务正业?没看到大宋处处缺少劳力吗?为夫现在的正业就是与夫人你们多生孩子,咱们得努力为大宋做些贡献才行……!娘子饶命啊……”

第七卷 第742章 无题

当初从西域回来时,杨逸曾想过凭阿黛拉在东京掀起一场胡旋舞热,结果回京后才发现,由于西域的回归,胡旋舞已悄然在东京流行起来了,根本不用他再去多事。

他想推广胡旋舞,主要是觉得大宋的学者有些矫枉过正了,汉文化有日趋保守的趋势,特别是程朱理学已初具雏形,杨逸不想过多去批判程朱理学,但其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他无论如何难以接受的。

什么是天理?杨逸个人认为,天理就是人心,只有顺应人心才是最大的天理。

程朱理学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百姓的思想,使汉文化趋于保守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历史上,从程朱理学被定为官员学说后的几百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象李白那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人,那种浪漫、豪放、洒脱的人性被禁锢了。

抛开这些不说,程朱理学本身就是极为保守的东西,他们反对革新,毫不吝言辞批判王安石变法,说王安石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形名度数”,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依据,予以无情打击。

作为革新派,杨逸无论如何是要抵制理学的,现在程颐还在西京洛阳讲学,名望极高,曾有人考中了进士,朝廷派官而不就任,转投到二程门下求学,这人就是杨时。

杨时这个人非常关键,他是二程的嫡传弟子,朱熹、张栻的学术就是传自杨时的,在程朱理学中,杨时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没有他传承,理学就没有至朱熹时的大成。

杨逸觉得吧,去和这些潜心研究了几十年的人讨论学术,自己肯定不够看,自己虽然有后世的见识,但却没系统的学术理论作支撑,你所有的见识在别人看来都是无稽之谈。

打嘴仗咱打不过你,也没功夫去和你夸夸其谈。

不打嘴仗我也有办法对付你,杨逸给刘太后上了一份奏疏,说杨时是难得的良才,举荐杨时去怛逻斯西面的白水城任通判。

而且还特别下给杨时下了一首圣旨,不去不行,不去你就是抗旨。

杨逸决定了,只要自己还在,杨时这辈子就别想再进玉门关了。

杨时今年快五十岁了,就不信他还能活得过咱!去吧,去怛逻斯那边传播你的理学去,最好让什么天方教都改信理学,那就更好了。

现在的理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术理论,没有杨时的传承,就没有朱熹时的大成。所以杨逸要做的只是把理学的传承的脉络打断就足够了。

据杨逸所知,西方的文艺复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系统的学术理论为指导,这场划时代的文艺复兴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所催生的运动,其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精神。

而人文主义精神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杨逸现在要做的是尽快让大宋的资本家壮大起来,同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慢慢引导人众的观念,当初他要控制各种小报,也是为了方便掌握舆论导向。

韩碧儿的小楼上,杨逸本想写篇小文,然后用笔名发到报纸上,才写了几行便又将纸揉成了一团。

“爷怎么了?”韩碧儿柔声问道。

“没什么,今天兴致不高,写不出好文章来,你说说商社的事吧,在大理那边招募劳力还顺利吗?”

提起此事,韩碧儿顿时笑逐颜开,媚态万千地说道“有国公爷这块金字招牌在,想不顺利都不行哩,高家与段氏之间的大战也打了大半年了,双方加起来共投入了十多万兵力,战火燃遍了大理城以东数郡之地。几十万人受到战火涂炭,许多百姓为了躲避战火,主动逃往我大宋广南、安南。咱们去招募这些难民来做工,总比他们四处逃难强过千百倍,自然是千肯万肯,争相应募。”

“高家和段氏没有阻挠吧?”

“高家和段氏大战正酣,因担心阻挠咱们招募难民会遭到我大宋不满,转而帮助对手,对此事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根据昨日传来的消息,目前已经招募到了四万多生活无着的难民。这几万人已陆续进入广南,广南的桑园和工厂就地安置一部分,余者到钦州乘船北上,逐批安排到各路的棉田中去……”

韩碧儿说到这,小心地瞄了杨逸一眼,因为按当初杨逸的意思,是想将大理的百姓尽量安排到北方来的;但从岭南转运几万人到北方来耗费巨大,又怕因水土不服大量死亡,所以韩碧儿与林如海等人算来算去,还是尽量就近安排在岭南的桑田和工厂为好。

如今在高丽、吐蕃、日本的招募进展也非常不错,暂时解决商社的劳力不成问题。

“爷别忘了,咱们还有一支奇兵呢,南洋那边可不差,估计年前弄回来万把青壮不成问题,嘻嘻,这些可几乎都是免费的劳力呢。”

韩碧儿笑得媚媚的,在这个狐狸精看来,在南洋弄些免费劳力根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一切都理所当然呢。

商社的日常运作杨逸没必要去插手,他关心的只是一些重要的节点,比如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

“蒲罗中那边怎么样了?”

“正在修筑码头以及仓库,明年三月大概就能使用了。”

“三佛齐就没怀疑什么吗?”

“嘻嘻,倭寇也袭击咱们蒲罗中在建的码头好几回了,咱们也是受害者,三佛齐能怀疑什么?”

杨逸笑笑,其实这事肯定会招至别人怀疑的,但只要没有确凿证据,那么一切就只能存在于怀疑的层面上。

他想了想说道:“今后咱们与马打兰等国交往会越来越密切,还是要小心防范一下三佛齐才行。”

“爷你就放心吧,咱们今后可不光与马打兰等国三往密切,与三佛齐也会来往密切的,咱们丝绸和棉布总得找地方销售吧。”

第七卷 第743章 富贵闲人

十三娘喜欢科研,韩碧儿管着家里的商事,一直以来都是琴操侍奉在杨氏身边的时间最多,同时两人都崇佛,琴操不时会给杨氏诵诗佛经,俩人也比较有共同语言。

这次琴操诞下一子,立即又被杨氏接了过去,家里人对此也习惯了,反正杨睿小的时候她霸杨睿,杨鹄小的时候她霸杨鹄,就是杨依依她也霸了一阵子,结果因为这丫头比两个哥哥闹腾得多,弄得她没办法,这才放归让李湘弦带。

杨家大娘子从小就吃得多,身体特好,一岁了,只小染过一次风寒,现在扶着墙壁已经可以行走了。

暖暖的小楼上,李湘弦正在绣锦帕,杨逸要了一段丝钱,绑住一颗红樱桃,准备用来“钓鱼”。

这不,小丫头穿得有些臃肿,扶着墙壁好不容易走出六七步,就听到阿爹在后边喊依依。

她转过头来,便看到一颗鲜红的樱桃在丝线上晃来晃去,煞是诱人,小家伙用力拍了两下自己的大腿,啊啊叫两声,立即转过身子,但她高估了自己身体的协调能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旁边侍候的丫环吓得连忙上去扶,其实地上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加上小丫头穿得厚厚的,这么轻轻摔一下不会有什么事的。

“你们别管她,让她自己起来。”听了杨逸的吩咐,两个丫环望了望李湘弦,见李湘弦没什么表示,只得低头退开。

这倒把杨家大娘子弄得有些莫名其妙,一对大眼睛骨碌碌直转,似乎是在奇怪两个丫环的举动:你们不是来扶我起来的嘛?怎么又不扶了呢?

她又用力拍打了两下地毯,啊啊地叫着,仿佛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杨逸看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依依快起来,看这是什么?你走过来爹爹就给你吃……”杨逸继续晃荡着手上的“钓竿”。

小丫头经不起诱惑,嚅着口水挣扎了起来,扶着墙壁走了几步,由于步子迈得太大,这下摔了个四脚朝天,还在地上滚了两圈;这回连李湘弦也坐不住了,扔下针线就要来扶,那两个丫环更是吓得花颜失色,杨逸自己则迅速堵起了两边耳朵,没办法,这丫头哭声太洪亮了!和孟姜女有得一拼。

但意外的是,预料中的哭声并没有响起,小家伙滚了两圈,趴在地毯上找准了方向,立即呀呀叫着向杨逸爬来,手脚并用,动作好不快,看得所有人一愣一愣的。

看着女儿从她爹爹手上抢过红樱桃就往嘴里塞,不时得意地咯咯笑一声的样子,李湘弦不禁有些泄气。

“杨郎,你还逗她,咱们家依依哪有个姑娘家的样子,这可怎生是好?”

“谁规定姑娘家不能象咱们家依依这样子呢?我看还好,还好,哈哈哈……”

“还好?杨郎你是不知道,马家大郎如今见了咱们家依依,直接就吓哭了,见一回哭一回。如今花木兰都不敢把儿子往咱们家带了呢。”

“哈哈哈……杨逸又忍不住大笑起来。”

接着他细细打量自己女儿,嗯,瓜子脸形,眼大嘴小,五官精致,粉雕玉琢的,漂亮得一塌糊涂,怎么看也没半点恐龙的样子嘛,美女,尤其是绝色美女,淘气点是可以原谅嘀!

“杨郎,她打小就这性子,你再这么宠着她,将来可怎生得了?老夫人她已经说过几回了,奴这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