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526章

大宋私生子-第526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高家的对手段氏,却得到了大宋的鼎力支持,这才有了与高家一拼的实力。现在两家都派来使者,争相献地,高家甚至提出了割让三郡之地的代价,以求得大宋支持。

可惜大宋想要的不止是三郡之地,而是整个大理国。

朝中大臣此时可就舒心了,四周小国个个得看大宋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讨好,作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尤其明显,心中无比的酣畅淋漓,走起路来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在各国使臣中,这次受大宋接待规格最高的是漠北辽国、以及海东日本国。辽国不用说,它实际上被大宋牢牢控制着,是目前大宋最忠实的附属国,而且由于辽国实行汉化比较积极,很得大宋君臣的好感。

日本也不赖,这两年来每岁必来进贡,同时请赐儒家经典,改用汉字,推行汉语,一切向大宋看齐,现在又应大宋要求,输入大量劳力,可以说比乖宝宝还乖。

而且由于没有后世的侵略史,大宋上下对日本并无仇视,见日本这么乖,就更有好感了,因此日本使臣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

其余还有三佛齐、真腊、占城、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以及南洋诸岛上的小国都派来了使者。

杨逸这回瞧上了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这三国的使者,这三个国家都处在瓜哇岛上,与一水之隔的三佛齐还处在战争状态。

杨逸觉得,其中很有些文章可做。三佛齐是不能留了,谁让它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呢!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七卷 第737章 鬼市遇刺

各国来朝的使者,最希望会晤的大宋高官自然是杨逸了,可惜杨逸是不轻易见客的,前来拜望的使节大都是失望而回。

不过辽国的日本的使者杨逸肯定是要见的。另外,他还在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悄悄会见了塔鲁纳国、马打兰、谏义里三国使者。

这三国同处爪哇岛上,塔鲁纳国在西部,马打兰在中部,谏义里在东部。

三佛齐比较强大,曾大败塔鲁纳国,已经侵吞了爪哇岛西端一部分地区,爪哇岛上的这三个国家实力比较弱小,所以三国一向守望相助,联合起来对抗三佛齐,以免被各个吞并。

杨逸私下会见这三国使者,用意不言自明,无非就是想利用这三国进一步削弱三佛齐,就目前而言,大宋无暇顾及南洋,杨逸也不希望朝廷过早的插手南洋事务。

可以说南洋是杨逸用来喂养大宋资本成长的初乳,朝廷过早的插手南洋,大宋的资本家就失去了初期发展壮大的空间。

所以杨逸会见这三国使者,谈的主要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与三国合作的事情,由商社提供一些资金援助,以换取各国的自由贸易权。

同时还给三国提供铁器、牛筋等用于制造武器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大宋也属于违禁品,但现在商社在很多官员加入,凭商社的能量,要贩运出去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了,这些东西肯定不会是无偿援助的,这可是这个时代的军火生意,不但不会无常援助,价格还奇高。

这些小国冶炼水平低下,铁器奇缺,而铁器在各国大都是官营,禁止出境,这些小国想从别国得到铁器也相当困难。

现在杨逸同意给他们提供一些铁器,尽管价格高些,三国使者仍是喜出望外。

开封府的征地一案,在胡宗愈的大刑之下,许多家奴开始招供了,两个死去的家奴并非禁军打死,而是有人为了把事情闹大,使出嫁祸江东的诡计。

这事是谁在主使,是康启这些管事呢,还是他们背后的主子,他们聚众闹事是纯粹为了阻挠朝征地呢,还是别有深意?

这都需要进一步调查。

随着胡宗愈手上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得到的证据慢慢指向‘私下串联,意图谋逆’这八个字眼。

许多权贵之家开始坐不住了,私下里向胡宗愈送钱送物,也有放狠话加以威胁的,各家反应不尽相同。

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一切是杨逸在背后操控,他们放狠话也好,行贿也好,都不足以动摇胡宗愈继续深查下去。

这天胡宗愈接受同僚宴请,从丰乐楼喝了个半醉出来,暮色已临,丰乐楼前华灯溢彩,街面繁华无比,熙熙攘攘的人声比白天还要热闹。

胡宗愈坐着马车,自丰乐楼沿赵万街南行,到旧曹门街时折道向西,经过惠和坊鬼市子。

鬼市子这名称有些吓人,其实它是夜市的意思,商家小贩每到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当然,这鬼市子也常有一些鬼怪的传言,比如有传说治平年间,东京甘泉坊有一妇人,每天一大早就肩负着旧衣到市场上出售。有一林文叔者,贫苦无衣,这位妇人便赠衣给他。两人日久生情,结为伉俪,后生一子,这位妇人化为鬼与林文叔诀别了……

就连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也有关于鬼市的叙述,在汉江野岸中,一天晚上,欧阳修听见歌笑语言,男女老幼特别多,其中就有交易评议,及叫卖果饵之声,好像市井似的,待天亮了才停止。

第二天,欧阳修走上岸去,只见四野无人,荒草迷离,远望有一城基,一问才知是古代隋朝的城市。

这些传说无疑让鬼市增添了一件神秘的外衣,鬼市有一个特点,它并不是入夜后就开市,而是到五更天时才开市。

胡宗愈的马车经过鬼市时才是入夜时分,鬼市上人迹稀少,光线幽暗,微醉的他正靠在车壁上养着神,鬼市的瓦子里突然冲出六个黑衣人,手上的刀映着寒光,向胡宗愈的马车疾扑而来。

胡宗愈的随从惊得厉声大喊起来:“有刺客,来人啊,来人啊,快保护大人……”他们一边喊,一边硬着头皮迎上去。

胡宗愈惊而不乱,大对车夫大吼道:“快,快驾车离开,快!”

那些黑衣人包着头面,来速极快,其中一个手上的匕首飞射而出,正在抽打马匹企图远逃的车夫惨叫了一声,顿时坠落马下。

马车失去了控制,向路边的牙道上冲去,随即传来咔嚓一声,大概是车轴断了,马车再也动不了。

鬼市边的街道上有少量行人,此时无不惊叫着逃离,六个黑衣人被胡宗愈的随从一阻,虽然稳占了上风,一时却过不来。

就在这时,鬼市的瓦子里又冲出几个黑衣人,胡宗愈的随从不由得肝胆俱裂,他们应付前头这六个黑衣人已经是手忙脚乱,险象环生了,现在又冲出几个黑衣人,绝难再应付了。

“老爷,快逃啊!小的们顶不住了,老爷快逃啊……”胡宗愈的随从失声大喊着,然而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后面冲来的那些黑衣人不但没有加入对他们的剿杀,反而与前面那六名黑衣人剧烈的厮杀起来。

后面来的这批黑衣人个个武功了得,身手极为矫健,几个照面便将前面那六个黑衣人击倒,他们也不管胡宗愈的这些随从,背起前面那六个黑衣人,兔起鹘落之间便消失在黑乎乎的瓦子里。

这一切来得快,结束得也快,快得让胡宗愈的随从愣是没反应过来。

胡宗愈虽然面色苍白,但人却还算镇定,他爬下车来,让两个随从看着现场,然后自己带着另外四人疾奔南衙而去。

这天子脚下,开封府尹在自己的地头上遭人刺杀,这事瞬间就传遍了全城,杨逸更是第一时间就听到了这件事的经过。

这事让他十分惊诧,这阵子胡宗愈审理征地一案,是得罪了不少权贵之家,但杨逸很难相信这些权贵之家会做出这么下作的事情来。

胡宗愈毕竟是堂堂的三品开封府尹,在京城被刺的话,朝廷无论如何是要查个水落石出的,而且盘查的方向首先就会指向这些权贵之家;因此就算他们对胡宗愈极为不满,也不大可能选择这种手段来对付胡宗愈,这种手段只是万不得以才用的下下之策,官场上的人一般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时,是不会选择这种手段的。

这一夜,开封府、五城兵马司出动大量兵丁捕快,大索匪人行踪,但那两伙黑衣人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

除了明面上的兵丁捕快之外,这一夜暗地里同样是暗流汹涌,许多权贵之家也发动各方势力,在暗暗盘查这两股人的行踪。

原因很简单,胡宗愈被刺,等于是将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对他们极为不利,人们第一个就会怀疑到他们头上,这个时候若能掌握行刺者的行踪,才最合这些权贵之家的利益。

二更时分,萧忆匆匆敲开杨逸的书房。

“萧先生,情况怎么样了?”

“大人,六人中有一个是康启的弟弟康五郎,康五郎平日以关扑为业,常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偷鸡摸狗,闯过不少祸事,都是康启替他擦屁股,如今康启被关在开封府大狱,康五郎每日去探视,皆不得见,用钱买通狱卒得到康启眼下屡经大刑,并极有可能被判谋逆大罪后,康五郎是以才行此险着。”

“原来如此,我就说嘛,康启这些人背后的主子岂会出此昏招,不过经康五郎这么一搅和,事情对咱们更加有利,关键是不能让康五郎这六个行刺者的身份被识破,这种事,找不到行刺者,人们才更相信行刺者背景不凡。”

“大人说的是,大人放心,现在六人皆在咱们控制之中,已经安置好了。”

杨逸仔细思索了一下,淡然说道:“此事萧先生可有后继安排?”

“已经在案发现场不远处扔下了一块安陆郡王府的腰牌,虽然不能凭此认定此案是安陆郡王府干的,但总有个隐约的物证。”

“光这些还不够,咱们选定的十一家都必须让他们牵涉进来,这可是难得的一步棋。”

“是,大人,僚下会妥善安排的。”

“等风声稍稍平静下来,康五郎六人就先安排到岭南那边去吧,切记不可让此六人的行踪再泄露,将来运作得好的话,此六人将是咱们手上极为重要的棋子。”

“大人放心。”萧忆长揖一下,退了出去。

杨逸想想此事,不由得再次露出了笑容,他派人跟踪胡宗愈,保护还是其次,其实主要是监视,毕竟胡宗愈现在太关键了,他的一举一动杨逸觉得都有必要掌握。

只是没想到派去监视的人,竟然捡到了这个便宜,康五郎等人突然行刺,只要从此失踪,是个人都会联想到安陆郡王这些权贵身上,这对杨逸今后进一步控制这些人颇为有利,好事,好事啊!

第七卷 第738章 我也想要个孩子

扩建东京把南青城北面占去了一里多,不过对整个南青城皇家园林的格局影响不是很大,秦国大长公主所住的红叶馆位于南青城南面,更是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红叶馆是秦国大长公主给自己的住处取的名字,因为她住的地方有半山枫林,每当秋日便是红叶如火,美景难描。

同时,秦国大长公主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红叶馆,还有另一层意思:据说唐僖宗年间,宫女韩翠屏十分厌倦宫里的寂寞生活,向往宫外的自由天地,就在一枚红叶上题诗一首:“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写完后,韩翠异将红叶放入宫中水沟飘到护城河,有个名叫于佑的书生发现了这枚红叶,他对韩翠屏寂寞苦闷的宫廷生活深表同情,于是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从水的上游让它票进宫中。

无巧不成书,于佑题诗的红叶恰好被常在水边深思的韩翠屏捡到了,只见上面写道:“曾闻叶上题红颜,叶上题诗寄阿谁?”

韩翠屏得到这两句诗后,既高兴,又伤感,满怀思绪难遣,又在红叶上题了一首诗:“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断肠一联诗。”

就这样,一对男女常用叶红作信纸,以御沟为信使,来回传诗。

这件事被其他宫女知道后,在宫中传开。此时,韩翠屏和于佑虽为高墙深宫所隔,但双方都已暗生爱慕之心。后来,红叶传诗这件事终于传到唐僖宗耳里,他甚觉有趣,并没有为难这两个有情人,还下旨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婚事。

秦国大长公主本是居于深宫之人,当初将南青城的住处命名为红叶馆,也有企盼自己能象韩翠屏一样,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意。

现在,虽然没有正式嫁入杨家,但对她而言,也算是得偿所愿了,这阵子杨逸主持京城扩建工程,却是很闲,出城查看工程进度时,时常会来陪她半天;身心得到滋润的秦国大长公主愈发清丽动人了,而且她身上那种皇家雍容尔雅的气质自小养成,别人想模仿都是模仿不来的,举手投足之间,自有尊贵气态自然流露。

这天杨逸陪她在雪地上蹴踘,赵倩发髻高挽,身着红色绣罗镶金边宽衫,下着湖蓝撒花长裙,脚穿金缕鞋,那绣球在她足上来回跳动,如有灵性,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各种花巧的动作眼得人眼花缭乱。

恍惚间,杨逸仿佛又看到了初见的那片绿茵场上,那如花间舞蝶般的俏娇娘,不禁随口轻吟道:“锦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