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314章

大宋私生子-第314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交趾与大理发生战争,交趾击败大理二十万大军,并将六十匹战马献予大宋报捷,大宋也接受了,并赐冠带、器币、马匹等物品回礼。大宋此举等于是承认了交趾的“正义”,而大理为“非正义”。

因此想要宋廷帮助段家夺回军政大权,这肯定不容易,段和誉这次不但带来了许多贵重的礼品,同时也做好了打水磨功夫的准备。

杨逸岂能不知他的心思,他将段和誉带在身边也颇有用意,这次大理宰相高泰明派儿子高明量率两千人马来支援杨逸,也快要到了,到时段家人和高家人凑在一起,杨逸感觉还是很有文章可做的,眼下故意提及侬智高之事,也是为了今后行事埋个伏笔。

杨逸正打算问问段和誉认不认识王语嫣,刘征匆匆走过来向他并报:“大人,交趾求和不成,便妄图困兽犹斗,李乾德举国招募壮丁,凑起了一支十一万人的军队,置于谅山一侧,准备与我军抗衡到底,同时李乾德还四处造谣,说大宋南征意欲吞并各国,并派人出使占城、真腊各国,愿将以前占领各国的土地交还,换取各国的支持。”

杨逸不禁问道:“竟有此事?各国有何反应?”

“回大人,目前还不得而知。”

杨逸脸上不动声色,心底细细思量着,大宋派往占城与真腊的使者因风浪失了性命,与两国沟通的意愿没有达到,现在李乾德四处造谣,加上愿意归还原先侵占的领土,周边各个小国还是很有可能倒向交趾的。

毕竟他们之间再怎么打,实力相差都不是很大,很难直接吞并对方。而大宋突然强势占领交趾,今后他们就要直接面对大宋这样一个巨人,心底岂能没有些忌惮?

杨逸现在的兵力实际上已捉襟见肘,刘武带一万人马为前锋压在谅山上,他自己带一万人马赶往汇合,合计也就两万人马,钦州方面足足留了两万多人马坐镇,即便如此杨逸还担心那几万越军俘虏有异动呢。

“越军统帅是谁?”杨逸接着问道。

“回大人,是李常杰!”

“李常杰?”

“是的大人,就是李常杰,据说李乾德亲往李府相请,并赋予了李常杰全权。”

这下子杨逸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如果说阮志顺是越南猴子的军神,而李常杰就是军神的师父,阮志顺传承的就是李常杰的衣钵。

神宗熙宁年间入侵广南的十万越军便是由李常杰率领,他对宋军的战力也比较熟悉。

杨逸只是没想到,这老不死的都八十一岁了,竟然还能统军作战,有他出头,越军士气必定有很大的提高,在山区作战,只要指挥得好,十万新招的“民兵”哪怕是手拿木棍,同样不容小觑。

杨逸想了想喝道:“来啊,传令刘武,让他就地驻防,不可冒进,等我中军到达后再说。”

“喏!”

“传令下去,大军用过饭后立即起程,赶赴谅山。”

“喏!”

凉山!谅山!看来谅山注定又将成为血肉屠场啊!

因为谅山以南两百里便是李朝的都城升龙城(河内)。而升龙城处于红河三角州冲积平原上,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就是谅山了。

以李常杰军事才能,不可能不知道谅山的重要性,他必定会死守谅山,谅山,谅山,又见谅山!

第四卷 第423章 御驾亲征

升龙城,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唐朝统治时期,升龙城称作“宋平”。后来它成为了一座城塞,被称为“大罗”,为唐朝高骈治所。

交趾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所颁布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将都城从华闾迁到大罗城。

据传李公蕴迁都时,御舟至大罗城下,有龙见焉,遂改其城为升龙城。

定都升龙后,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按中国的建筑风格,大兴土木。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左置集贤殿,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皆曰龙墀,墀内翼以回廊,周匝四面。

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

城之四面启四门,东曰祥符,西曰广福,南曰大兴,北曰曜德。

又于城内起兴天寺,五凤星楼,城离方创胜严寺等等。

此刻的集贤殿里,三十四岁的李乾德眉头紧锁,脸容憔悴,看上去就像是五十出头的人。

宰相李日成安慰道:“陛下请保重龙体,阮志顺虽败,但我大越尚有一搏之力,如今有李太尉亲自挂帅镇守谅山,那杨逸必定奈何不了我朝,宋军劳师远来,必不能久持,过些日子也只有退兵一途。”

李乾德长叹道:“但愿如此吧!只是朕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当初宋国动用十万大军,也不过与我大越打了个平手,如今杨逸不过三万人马,阮志顺十万精兵却尽覆于宾州,唉……道真是天要亡我大越!”

李日成连忙劝阻:“陛下慎言,国难当头之际,正需陛下更加振作才行,陛下此言若是传出去,恐会令朝野不安啊!”

“国相金玉良言,朕受教了!”

李乾德对李日成和李常杰都极为尊敬,当初他登基时才七岁,全靠李日成和李常杰辅佐,即位不久,便成功逼迫垂帘听正的上阳太后殉葬,立其生母猗兰元妃黎氏为皇太后,从而使得他真正坐稳了帝位。

二十多年来,在俩人的辅佐下,大越国走向了鼎盛,国内民生富足,开启了科举取士制度。北战宋国,夺得广源州、思琅州、苏茂州。南攻占城,夺得地哩州、麻令州、布政州。更败真腊,夺得弄为等四州。前后将大越国的国土扩大了三分之一。

李乾德一向以帝师相待二人,如今国难当头,更是倚为干城。

李日成想了想说道:“陛下,广南被杨逸隔断,此人又极为蛮横,拒不接见我朝使者。臣想来,不如派人渡海北上东京,宋国忙于治河,想必没有太多精力久战南疆,大不了我朝将谅山以北的广源几州割让给宋国,咱们做足了姿态,给宋国一个台阶下,大越也好过这个坎。”

李乾德点点头道:“国相所言甚是,那就派使者渡海北上吧,只是恐怕宋廷未必肯就此善罢甘休啊!”

这次去摸老虎屁股,李乾顺君臣也做好了种种心里准备,当初的设想是即便不能攻下岭南,退回本土固守总不成问题。

但如何也没想到,阮志顺会败得这么惨,十万大军啊,就这么扔在宾州城下了,这可是大越几乎全部兵力啊!

李日成也感觉非常压抑,不由自主地望了望殿外的天空,暗暗吁了口气才继续对李乾德说道:“陛下勿扰,总是要试试的,况且现在占城和真腊已经意动,他们就算不会出兵帮助我大越,只要不答应宋国一同夹击我大越便是好事。”

一提起占城与真腊,李乾德不由得怒道:“制麻那和阇耶跋摩这两个狗东西,竟敢趁火打劫,敲诈我大越,等缓过这口气来,朕非灭了他们不可。”

李日成暗叹,若是以前,想灭占城和真腊还有可能,但是以后恐怕就难喽,交趾不是大宋,拥兵百万。

而且这次损失的绝不仅仅是十万人这么简单,集举国之力,花数十年积蓄起来的国力,打造出来的武器盔甲,将帅精英,几乎都毁于这一役。

现在虽然以迅速拉起十几万壮丁,但这毕竟都只是些老弱病残,连象样的武器都没有,利用谅山地势,阻挡一下宋军或许还行,但想靠这样的军队去攻城拔寨,难啊!

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让皇帝心中燃烧着一股仇恨未尝不是好事,仇恨甚至更能给人奋发的动力,李日成于是答道:“陛下,想当年越王勾践的境遇比之陛下您凶险万倍,十年卧薪尝胆,最终却成就了一番霸业。望陛下能学习勾践,以期将来一雪前恨。占城制麻那、真腊阇耶跋摩此番敲诈于我,来日让他十倍偿还便是。臣今日来,是希望陛下能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

“不错,陛下!我大越今日势若垒卵,危在旦夕,谅山虽有李太尉坐镇,但李太尉年事已高,万一操劳过度因之病倒,我军必定不战而溃,在此之时,唯有陛下御驾亲征,以万金之躯挡之国门,士卒方可誓死效命,百姓才会望风景从,万众一心共御外辱。臣,恳请陛下御驾亲征!”

李日成也已近七旬之龄,须发俱霜,颤巍巍地跪倒在李乾德面前,声音却是中气十足。

李乾德想了想,谅山离升龙城不过两百里,一旦谅山失守,南来一马平川,升龙城绝不可守,因此呆在升龙城和亲征谅山并没有什么区别。

“国相请起,非朕不想御架亲征,实在是国逢大难,内里空虚,朕担心一旦御驾亲征,后方会有人作乱啊!真到那时,恐怕祖宗基业恐怕就要断送了!”

李日成跪着不起,叩头而拜,朗声说道:“陛下若信得过老臣,就将后方暂时托给老臣吧!老臣追随陛下半生,受尽恩宠,今日愿以残躯一付报陛下天恩。陛下御驾亲征,朝中百官定然会极力劝阻,但老臣还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恳请陛下御驾亲征!臣,恳请陛下御驾亲征!臣……

李乾德若是不答应,李日成大有死跪不起之意,李乾德不再犹豫,霍然拍案而起,大喝道:“好,就如国相所言,这升龙城就暂时托付给国相了,朕,明日便御驾亲征!”

“陛下圣明,老臣死而后已!”

杨逸又开始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了,和刘武汇合后,两万大军驻于谅山北面,每天派出两千人马不停地发动试探性进攻,却绝不会全军压上去。

杨逸另外凑起了一支八千六百人的杂牌军。

大理国两千。

六十个羁縻州六千多,平均一州也就百来人。

这支杂牌军用于正面作战,等着崩溃吧!杨逸自认没那个能力让他们组阵协同作战。

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让他们白吃白喝,杨逸干脆让他们各自为战,自己打上谅山去吧!

带回一个越军首级,赏钱五百文;抓回一个俘虏,赏钱一缗。等战争结束后,根据那个部族带回的首级和俘虏多,再对部族头人给予额外的重赏。

细作传回消息,李乾顺还在强拉壮丁,他大概要把国内所有壮丁都拉来充数,就连十四岁的孩子,老十岁的老人也不放过,要盔甲没盔甲,要武器没武器,这样一支军队,若是在平地正面作战,杨逸敢保证一个时辰内灭掉。

但谅山层峦起伏,丛林密布,这样的地形对防守的越军极为有利,哪怕是百战之兵,也有可能被一个小屁孩干掉,想想后世老美飞机大炮,由南轰到北,花了二十年,也没让越南猴子趴下,由此可知,在这种山地丛林作战,难度有多大。

杨逸知道自己不能急,让李乾得把所有的壮丁拉起来未必不是好事,李乾顺拉起的越多,将来的事情越好办,最好他把交趾国内弄得只剩下一群女人,老子进去的时候那才叫一个爽利。

杨逸不急,段和誉同样认为自己也不能急,他每天在杨逸身边做着水磨功夫,或许为了让杨逸觉得更亲切,他甚至换上了一套汉服,不得不说,这家伙长得还真是一表人才。

就在杨逸的大帐里,段和誉要请杨逸品尝他们白族的两种美味,生肉,烤茶。

段和誉带来的几个美人在帐下摆开了炭炉,她们头缠绣花布,穿白上衣,红坎肩,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白色宽裤,足蹬绣花鞋。

特别直得一提的是她们的头饰,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风花雪月。

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整套着装搭配明快生动,把女子的婉约清灵衬托得更为动人,特别是其一个叫木婉灵的,身材娇小玲珑,细眉如黛,小巧的一张瓜子脸,五官极为精致,一对丹凤眼顾盼之间,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让人不禁想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佳句来。

杨逸突然发现,站在身边的冼灵蛛似乎对木婉灵存在着一种说不清的敌意,望向木婉灵时双眉总会不自觉的蹙起,这让杨逸暗暗好笑。

或许都这样吧,男人与男之间可以推心置腹,同生共死,女人和女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无论平时多么亲密,她们心中总会隔着一层膜。

第四卷 第424章 悬赏令

连杨逸也没想到,自己那“放羊”的策略是如此的有效,近万杂牌军接到悬赏令,那是个个欢欣鼓舞,热情高涨啊!赤着双足,呼朋唤友,提着砍刀就冲上谅山去。

一个人头五百文,一个俘虏一贯钱。在杨逸看来这不多,按这个价钱,光他家的钱都够买交趾、大理、战城、真腊这些小国所有的人头了。

可岭南这些部族百姓,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贯钱,对他们来说,一贯钱绝对算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